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原創譯文:
人間四月天的百花已凋敝殆盡,
深山古寺的桃花卻才剛剛盛開。
經常暗恨春天消逝便尋覓不到,
誰知它竟悄悄躲藏到山寺中來。
農曆四月的春天,許多早開的花朵都差不多凋盡了。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遊歷,走到山林深處的大林寺,發現裡面的桃花開得正豔,景致與山下地區截然不同,恍然感慨時,得到這一首妙詩。語言淡雅自然,意境卻輾轉深邃,情思靈動,實為難得。
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原創譯文:
車馬縱橫的大道上,滾滾塵埃迎面飛揚,
車上貴人煊赫大笑,無不說是賞花歸來。
在那玄都觀裡啊,千百株桃樹花開如海,
全是在我離開後長成,光陰荏苒的新栽。
唐元和十一年,詩人自郎州奉召回到京城長安,某天走在大街上,感受到春風花草香,正當愜意時,卻見有個方向車馬滾滾,很快從他身邊馳過,激起的塵土鋪頭蓋臉籠罩了邊上的行人。詩人大感鬱悶,經打聽才知是朝中新貴聚眾去觀賞桃花,剛剛從玄都觀回來。詩人心中不屑,傲氣頓生,很快就做出這樣一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借物喻事、借事喧情,對內是無盡的滄桑,對外是無盡的辛辣,真箇絕妙無匹。這時的詩人真是已經老道成精了。
桃花
唐代: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原創譯文:
燦爛的桃花盛開得錯落有致,
好似佳人塗抹過的淡淡雅妝。
春風襲來便添了黯然的神思,
吹落點點花瓣沾在白衣之上。
這是一首雅致的小詩,開始兩句便別具一格,將桃花盛開的景象寫得迷離動人。然後由靜及動,下兩句轉折到抒情上,展現了詩人惜春傷神的心理活動。整詩小巧靈動,品一品自有一番趣味。
桃花
唐代:周樸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原創譯文:
春光回暖的時候桃花爭先盛開,
那種明麗嫵媚有誰不願看過來。
可惜料峭的春風吹落無數顏色,
片片血紅點綴了低暗處的青苔。
周樸是唐末詩人,因時局動蕩,無意功名,長期隱居在山林寺廟裡,傳聞詩作大多呈現幽寒苦澀的風格。不過這首桃花詩卻有其生動明媚的一面,可能後兩句才能代表詩人的心境,顯出一絲失落寂寥的詩風。整體承轉得當,還是非常有特色的。
桃花
唐代: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原創詩文:
桃樹滿身披著嬌美爛漫的群紅,
千山萬枝的霞海已把春天燒融。
怎樣才能讓它結出永生的果實,
以此展示人間造化無窮的神工?
若要比桃花詩的明豔濃烈,此作當為第一。前兩句直接寫桃花盛放的景色,集合各種濃墨重彩的詞語,從一樹到萬枝,把桃花的繁盛豔麗渲染到極致。後兩句更是大開大闔,想像力豐富,以實化虛,以虛立意,境界卻是出奇的高遠。作為唐末詩人,心胸如此熾熱,可見詩人特別的一面。
慶庵寺桃花
宋代: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原創譯文:
我尋找到傳說的桃源避世歸隱,
流年不知又見桃花盛開的新春。
莫讓紛飛的花瓣隨著溪水流出,
只怕再有漁夫沿落花叩入門津。
大家記住這個詩人,是個錚錚傲骨的愛國之人,宋亡後堅決不降元朝,最後絕食而死。當然,更值得記住的是詩人所寫的妙詩。這首「慶庵寺桃花」就是不可多得的浪漫主義佳作。以「桃花源」為心境,寫出了許多文人嚮往的境界。雖然詩意稍顯消極,但想想詩人所處的那個時代,能在心中保持一片淨地,那絕對就是最高潔的人了。
注:譯文和點評皆是原創,勉力為之,以搏一贊。喜歡的別忘記關注和收藏,日後必會用更多產出回饋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