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山寺桃花,覓春歸去處

2020-12-12 鹿人島主

女兒的古詩打卡任務尚未結束,今天要打卡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熟讀三遍之後,女兒問我:「媽媽你不是說今天是4月2號嗎?詩裡怎麼說芳菲盡呀?你看爺爺的菜園裡油菜花、桃花、海棠花、櫻花、木瓜花不都開得正豔嗎?」女兒說的沒錯,此時樓下看門大爺的菜園裡正是一年裡花最多景最美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回答她呢?此地的春天正是花紅柳綠,何談「芳菲盡」?

這首詩是寫桃花的,準確的說是寫大林寺裡的桃花。那麼大林寺又在哪裡呢?大林寺位於江西廬山,地處南方。南方春來早,北方猶知寒。「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四月裡的南方定是百花凋謝,綠意盎然一副初夏的模樣。而地處北方的我們想像不到它的真實情況。詩中說在四月裡百花已經凋零,大林寺裡的桃花才剛剛盛開。作者為春光逝去感到無比的憐惜悵恨,卻不知道春天竟然轉到了這裡。

陽春三月百花盛開,草長鶯飛,時至四月又該是怎樣的光景呢?詩人說「人間四月天芳菲盡」。這裡的人間四月明顯是誇張,不至於百花無一例外地凋零。顯然是詩人故意用的誇張,用人間四月花朵凋零來反襯山寺桃花開放的盛景。這山寺裡的桃花為什麼開得如此之晚呢?大林寺所處的山峰海拔在1470多米,相較山下的溫度肯定是低了許多的,故爾春天也來得晚些,桃花自然開得更晚了。

島主認為這首詩最有意思的是最後兩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裡的長恨與《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裡的「恨」如出一轍。不是痛恨,而是惋惜與遺憾。春天一去,無處找尋,詩人倍感惋惜,足見詩人惜春之情。卻在這大林寺中發現了它,可謂又驚又喜呀!不禁讓人聯想到陸遊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似《醉翁亭記》裡的「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看到山寺的桃花剛剛盛開,頓時心胸豁然開朗,喜形於色的興奮溢於言表!

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大林寺的桃花,是僅存的春意。她已不在眾生的四月天裡,而是在這方外之地。詩人在此地,得到了更多心靈上的慰藉。此時的他被貶在江州任司馬,仕途上並不得志,內心充滿了苦悶悲涼。當他來到大林寺看到這裡初放的桃花,心中不免感到慰藉,感受到這裡遠離塵囂的美麗和寧靜,於是心嚮往之。

圖片/視覺中國

島主想來:白居易晚年隱居在河南的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勢必與他想遠離宦海沉浮保全身家,入空門了卻凡塵大有關聯。這山寺的桃花不比俗世的繁花似錦,山中的暮鼓晨鐘也遠勝人世喧囂。

這正是:江州司馬覓春去,山寺桃花遙相知。繁花看盡皆不取,最終歸隱香山居。

相關焦點

  • 春歸何處,讀白居易的詩,山寺桃花始盛開
    所以詩人黃庭堅就發問了,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再怎麼仔細看,也找不到春天的蹤跡。只有黃鸝鳥在樹枝上百囀千聲地啼叫,但是我們又聽不懂鳥語,只能徒喚奈何。春天去了哪裡,即使你百般地尋覓,也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是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立了功,他在廬山香爐峰上發現了它。
  • 《遠徵2》手遊花車覓情緣,紅顏盼君歸
    《遠徵2》手遊花車覓情緣,紅顏盼君歸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0-29 分享到:
  • 也談《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山寺桃花嶽陽樓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於江州司馬(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貶謫任上造訪江州大林寺(今江西九江)。
  • 春盡了,歸何處?白居易一次登山意外發現,一番感慨千古流傳
    因為賞春,所以更惜春,人們願意把春天多留些時日。無奈春天,總之要歸去的。常言說春去春又回,那是時隔一年,我們才能與春天再相遇,一切都是靜止在此地的感受。如果我們動起來,春天又何愁不見呢?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一次登山郊遊,無意間竟是尋春之旅,之後感慨一番: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歷代名家畫桃花合集——灼灼桃花,絕美詩畫,與君共賞!
    王翬《桃花漁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自古以來,桃花在中國文人的情調生活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是踏春、賞春、遊春、詠春、傷春,它總是歷代詩人、畫家的重要題材,在穿越時空的歲月中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 【詩詞鑑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譯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雲,郊區裡的田野上,五顏六色的花兒開始陸陸續續的綻放了,特別是漫山遍野的桃花,紅色的,粉紅色在溫暖的陽光下爭先恐後的怒放,燦爛的成長。花兒把世界裝扮的美麗無比。世界因它而變得美麗,這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 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付小梅,春歸壺|心之所向,一葦以航
    流線型的設計和春歸的寓意不謀而合,在這恰逢春回大地的時節,飲上一杯清茶,共同感受清風徐來的舒適感。付小梅·春歸壺在中國傳統中「春歸」是一種萬物復甦的徵兆,植物舒展枝葉,動物南飛,這些徵兆都是「春歸」最根本的訴求。
  • 大林山寺成追憶,桃花小徑留芳菲
    白居易《遊大林寺序》詳細介紹了《大林寺桃花》的創作由來花徑公園石門花徑公園中的石刻《大林寺桃花》花徑公園中的覓春園桃花盛開時的花徑公園【完】歡迎轉發擴散和互動交流,若您有任何意見建議,請直接向公眾號發送消息,我們將及時回復。
  • 共讀國學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6576-658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原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注釋: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
  • 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的浪漫愛情詩:春歸何處含春淚
    留下春去斑駁的寂寞情思。「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似乎徐志摩身臨感觸,讓黃鸝的歌聲帶走了春天,帶走了火焰,也帶走了熱情。「盡道春光已歸去,清香猶有野薔薇。」歲月的溫柔輕輕帶走了純真的記憶,時光流逝人已老。「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 灼灼桃花,絕美詩畫,與君共賞!
    王翬《桃花漁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古以來,桃花在中國文人的情調生活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是踏春、賞春、遊春、詠春、傷春,它總是歷代詩人、畫家的重要題材,在穿越時空的歲月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桃花的絕美佳作。
  • 古典詩詞花最美,不賞桃花不知春。附原創譯文(六首桃花詩)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原創譯文:人間四月天的百花已凋敝殆盡,深山古寺的桃花卻才剛剛盛開。詩人大感鬱悶,經打聽才知是朝中新貴聚眾去觀賞桃花,剛剛從玄都觀回來。詩人心中不屑,傲氣頓生,很快就做出這樣一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借物喻事、借事喧情,對內是無盡的滄桑,對外是無盡的辛辣,真箇絕妙無匹。這時的詩人真是已經老道成精了。桃花唐代:元稹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 春來風,桃花笑,蒼山雪,渾河月
    宋代慧開禪師寫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春風送暖,春回大地,我家窗前的一株桃樹的桃花開了,滿樹皆白,過去我總看到粉紅色的桃花,這次真真切切地看到這桃花是白色的。
  • 詩畫書韻: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王翬《桃花漁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古以來,桃花在中國文人的情調生活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是踏春、賞春、遊春、詠春、傷春,它總是歷代詩人、畫家的重要題材,在穿越時空的歲月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桃花的絕美佳作。
  • 春的訊息
    山青花欲燃  春意闌珊卻不知誰家女子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春色惱人眠不得春風十裡柔情  夜月一簾幽夢自憐桃花一簇開無主  只在梨花風雨處小樓一夜聽春雨  誰家玉笛暗飛聲春林花多媚  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  吹我羅裳開有人說春風如醇酒  酒如春好但願春色  年年如舊
  • 詩詞攝影,如何拍出「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唯美意境?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出自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曉,來時悲早春。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望鄉應未已,四海尚風塵。理解詩意「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這兩句描繪了早春的美景。意思是,桃花嫩蕊剛剛開放,嬌豔的紅色令人陶醉;柳葉長出的新綠,青翠養眼,讓人歡喜。詩句中「嫩」、「新」二字用得極為傳神,一幅早春的美圖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手繪配圖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寫作背景: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江州,任江州司馬時。
  • 讚美桃花詩句大全,唯美桃花古詩詞名句,優美古風句子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周樸《桃花》桃花在漸暖的春色裡先於百花綻放,誰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麗的顏色?06.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07.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桃花溪》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春日》汪藻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