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食|丁豐民:沙米涼粉

2021-02-17 民勤在線網

□丁豐民

涼粉,在家鄉民勤歷史悠久,多少年來,流傳至今。涼粉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麥麵涼粉,蕎麥麵涼粉,黃豆面涼粉,沙米涼粉等等。都是家鄉的特色食品。使用的材質的不同,涼粉的品種也不一樣,味道也各不相同。沙米涼粉,更是特色中的特色食品。

沙米涼粉,是家鄉民勤的特色美食,也是來民勤旅遊,探親訪友的人們,最喜歡食用的首選小吃,也是家鄉人外出走親串鄰要帶的首選特色美食。

要說沙米涼粉,首先就要說起沙米。沙米來自「沙篷」,家鄉的人們俗稱「沙米墩」,沙篷來自大漠。

沙篷是一種沙生植物,渾身有刺,身材矮小,生長在沙漠中,耐旱性強,生命力極其旺盛,少有雨水,就快速生長。乾旱年景,只生存結不了飽籽。籽粒特小,和梭梭籽粒大小差不多,可用「小的可憐」比喻。


每年金秋,農曆十月,就是沙篷籽粒飽滿的時節,到了「打沙米」的時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沙漠中沒有路,人們騎上毛驢或駱駝到沙漠中「打沙米」。那時候,打沙米是很簡單卻又是很辛苦的事,帶上行李工具,到了沙篷生長好的地方,安好「營寨」,就開始打沙米。先把「沙米墩」鏟好弄到一塊,放在事先帶的單子上,用「連枷」(木製的工具)反覆拍打放在單子上的沙米墩,直到沙米墩上籽粒打盡為止。周邊的沙米墩打完後,再挪地方,這樣反反覆覆,打夠為止。要打沙米的多少,根據能帶出沙漠或自感滿足即可。

打回家的粗沙米,放在院內或場上晾曬風乾,揚淨除沙,用石碾子碾細去皮。做沙米涼粉的沙米,不易久存,根據用量大小決定碾的多少。

做沙米涼粉前,把碾細弄淨的沙米,先用水淘洗乾淨,按照沙米飽滿的程度,一碗沙米加四至五碗水的比例(取沙米與加水,用同樣大小的碗),浸泡一晩上,取一把乾淨的麥草,放在大口瓷器中,加入浸泡好的沙米,使勁搓揉,然後將搓揉出的米汁倒入另一個器具中,再在原瓷器中加浸泡好的沙米搓揉,依次類推,搓揉完為止。然後再將沙米汁,用面籮將沙米汁過濾後入鍋,加適量的食鹽攪勻,就開始生火做涼粉。鍋臺前須有專人,用鐵勺子緊貼鍋底,隨著鍋內溫度升高,同一個方向勻速不停的攪動,以免沙米麵汁沉底炕糊,直到沙米涼粉做熟。涼粉做熟後出鍋,盛於盆或其它的器具中,直到冰涼後(最好放大約一晩上的時間),才可食之。


人們常說:吃涼粉就吃的個拌頭。這話說的一點不假。不管是什麼材質做的涼粉,拌頭很重要,是關鍵。吃涼粉的拌頭,一般都有辣子,蒜泥,蔥末,芥末,食醋等。吃涼粉的拌頭,除食食醋外,其它的都用清油燒開潑好後,才可以拌涼粉食用,這樣才味香可口。特別是大蒜。如若不信,不妨一試。

涼粉涼透,從器具中倒扣在案板上,切刀入水取出後再切涼粉,切幾下入一下水,這樣切涼粉時不粘刀。切涼粉時,先切成片再切指頭粗細的條。裝碗配料,即可食之。那可真的是美餐,涼爽爽的,滑溜溜的,油沫沫的,辣習習的,吃的可口,吃的冒汗,使你吃了這頓想下頓,想起就流口水,終身難忘!

吃是飲食文化,它與酒文化,茶文化等其它文化,相互並存於世間。它在給人們物質生活享受的同時,也同樣給予人們以文化的享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材質,滋生出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美食,是人們才能的展示,更是人們智慧的體現,它能流傳至今,靠的是人們手教口授,代代傳承,且經歷了時光的驗證:它就是真正的美食,特色的美食。我們的責任,就是繼續做好民勤美食的傳承與享受,創新與推廣,使民勤的特色美食,走出民勤,走向全國,享譽世界。

沙米涼粉,是真正的美食珍品。

民勤美食,是真正的特色美食。

打沙米時,連枷的使用

相關焦點

  • 地道的民勤味道:沙米涼粉
    之後,丁雪峰將沙米汁入鍋,加適量的澱粉攪勻,就開始生火熬製涼粉,隨著鍋內溫度升高,同一個方向勻速不停的攪動,以免沙米麵汁沉底炕糊,直到沙米涼粉做熟。涼粉做熟後出鍋,盛於盆或其它器具中,涼冷。第二天一大早,在丁雪峰的沙米涼粉店,不斷有客人過來吃沙米涼粉,丁雪峰麻利的將沙米涼粉切成條狀,裝盤後端給客人,白白嫩嫩沙米涼粉的配上醋、醬油、蒜泥、芥末、油炸蔥花和辣子,鮮豔的色澤,使人垂涎欲滴。
  • 舌尖上的民勤:沙米涼粉
    我的家鄉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是一個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夾在中間的小小綠洲,可以說是一朵夾縫中的小花。這裡沒有工業城市的汙染,也沒有大都市喧囂的繁華與浮躁,有著一望無際的,碧藍透徹的天空,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裡有許多我喜歡的美味的地方小吃。盛夏時節,夕陽射出一束束金光,照在家鄉的花草樹木上。
  • 家鄉的味道|《重慶小面含鄉情》《雞蛋餃子》《苦蕎涼粉》《鐵鍋燉魚》《家鄉的羊肉粉》《潮汕牛肉丸》
    重慶小面是家鄉的味道,是舌尖的記憶,它帶給我味覺上的享受,是我與生永伴的美食,是我對家鄉的思念。指導老師:林新發就讀學校: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龍騰學校三年級一班  劉思妍我的家鄉在汕頭。俗話說:「潮汕出美食。」
  • 家鄉的風味,唐河涼粉只屬於我
    唐河縣位於南陽盆地東南部,接近盆地邊緣,有山地、有丘陵,也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它不太開放、不太發達,以至於店鋪林立的大街上,看不到「麥當勞」「肯德基」的影子,隨處可見的仍然是古老的涼粉店和散亂的涼粉攤位。 說唐河涼粉好吃,山西人會有意見。山西的涼粉也很有名氣的,粉子細、白,辣味足,口感勁道、滑溜,吃起來,和唐河涼粉大相逕庭。唐河涼粉是用豌豆粉做的,顏色微黃油亮,口感溫和綿軟。
  • 【美食記憶】涼粉如何最「傷心」 訪安嶽縣周禮鎮姚記「傷心涼粉」
    她們忙活著,只顧著切涼粉、盛涼粉、拌涼粉、上涼粉,忙得不可開交,全然顧不上搭理我們這「添亂」傢伙。沒奈何,只好任由她們忙活,咱悄悄欣賞起這百年老店內的「涼粉攤」來。大疊大疊的綠釉碗,大盆大盆的坯涼粉,大缽大缽的調味料,大堆大堆的涼粉條……黃色的涼粉條不斷地被切出,又不斷地被抓走,不斷地循環往復著。就這樣,數十盆涼粉坯子變成涼粉,最終進了「好吃嘴」的口腹。
  • 全國涼粉哪家強,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涼粉也有許多流派,比如遵義的豌豆涼粉、四川的米涼粉(即《芙蓉鎮》裡的米豆腐)、綠豆涼粉、紅薯涼粉等,一塊塊晶瑩剔透,顫巍巍的立在碗中,有詩稱讚:「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綠豆涼粉將綠豆磨成豆粉,再加入適量清水稀釋成糊狀,煮熟後冷凝成塊,即成「綠豆涼粉」。綠豆涼粉呈淡黃綠色,外觀粉嫩,韌而柔軟,口感順滑,清涼適口。
  • 回民街的四大滷汁涼粉
    智慧的長安人就創製了滷汁涼粉,切好的涼粉鋪在掰好的鍋盔饃上,放入調料,澆上提前做好的滷汁,這就是最早的滷汁涼粉,也曾經是長安縣人農忙時節又頂飽、又愜意的一頓飯,但這種吃飯方式在長安縣已難尋。       如今的滷汁涼粉不知何時開始變成了回民街特有的美食,因為食材搭配和口味多樣化,甚至會顯得十分怪異,所以被無數網友稱之為回民街的黑暗料理,好多人接受不了這種超級混搭的味道。
  • 四川美食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是採用優質豌豆去殼,用水浸泡後,磨成細漿,然後過濾去渣,沉澱脫水,製成豆粉。再經加熱攪拌成糊狀,裝入盆、盤待用。涼粉製作法有很多種,可也用綠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涼粉區別,及營養價值與涼粉的影響。歷史文化川北涼粉發源於清末民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原為農舍小食,現已成為川菜代表性著名小吃。自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調味多變並濃重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
  • 多倫多百吃不厭的川北涼粉,想吃的看這裡~
    川味堂創辦者王邦明先生,生於中國重慶,是中餐餐飲界權威級大師,曾獲重慶十佳傑出青年廚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創新菜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二界美食節金獎和中國第四界美食節金獎.等多項殊榮。嘿小面士家堡分店還上了一道新品:涼糕。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道傳統特色小吃,味美香甜沙軟,清爽可口。
  • 家鄉美食家鄉味兒 (一)
    題記:帶著家鄉胃走得再遠,最惦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前次回運城,小夥伴問我想吃什麼。炒饃花——我幾乎脫口而出,那個館子還在吧? 說起這家蔥花餅店的前世今生,其實就是梳理在運城上班那些年青春歲月裡的美食印記。 在運城這個小麥產區,早飯大都是從麵食開始的。這個麵食,就特指饃、餅子、水煎包,麵條不算,運城人早飯很少吃麵條。當然給上學娃煮個方便麵打個荷包蛋的偶然之舉不能算做主流,可忽略不計。運城氣候溫潤,街頭巷尾早點小攤盛行。
  • 川北涼粉和傷心涼粉__美麗的傳說競與這位川北大將軍一品商人有緣
    說起「川北涼粉」與「傷心涼粉」。不同的地方和不同人們有著不同的回答。它也隨著近代飲食文化的傳播譽滿華夏和四川各地。有人說「川北涼粉」與張飛將軍有關。也有人說「傷心涼粉」與客家人思鄉有關。四川涼粉風味獨特,目前其中首屈可數的代表性,就是位於川北南充市和閬中市的川北涼粉。川北涼粉一個多世紀以來,憑藉其獨特的麻辣滋味享譽全國,是不折不扣的當今四川涼粉的一張響亮的名片。但是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一文化的歷史原由。
  • 農村的涼粉果是什麼植物?可以挖回家種植嗎?怎樣種植?
    在兒時的記憶裡,每年的六月份,天氣最熱的時候,要是來一碗清涼甜爽的涼粉,特別安逸、享受。那種味道填滿了整個兒時的記憶,是夏天除了冰棍和西瓜外,最想吃的解暑食品。涼粉果,學名叫闢荔,用我們的家鄉話說叫「木瓜」。在湖南這邊野生的很多。它屬於桑科植物,是種攀援或匍匐灌木。喜溫暖潮溼的氣候,多攀援在樹木或巖石上。這種植物是雌雄異株,雄性果實中是空的,雌性果實中間有很多的籽。
  • 美食/家鄉味道:淅川神仙葉涼粉/好吃/有名/價格/特色/推薦/做法/香/地道/
    古今奧秘終未揭,神仙涼粉稱佳餐。每年春夏此盛產,夫儒採葉把家還,開水人工手揉搓,濾後凝成褐色團。食者只需刀兒切,蔥姜蒜醋澆入碗。涼粉爽口又降暑,身心感覺勝神仙!也叫腐卑又稱豆腐木、涼粉葉樹、豆腐柴、豆腐葉、觀音橘、神仙葉,神仙葉涼粉也有人叫神仙豆腐,分布: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野生,湖北分布在來鳳,宣恩,鹹豐,鶴峰,恩施,秭歸,宜昌,興山,神農架,房縣,鄖西。        六道木:它是一種屬於忍冬科的落葉灌木,一般高可生長到3米.生長在海拔800一2500米的陰坡、林下或山坡或溪邊灌木叢中。
  • 專欄董克平: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文/董克平 插畫/鄭莉李姐今年60歲了,以前在南充的一家國營小吃店工作。小吃店改制,從國營變成個人承包,李姐下崗回家了。歇了一段時間,內心的不安分讓李姐坐不住了,她離開了麻將桌,拿出下崗的遣散費,開了一家小吃店,重新和那些熟悉的涼粉、小面、鍋盔打起了交道。
  • 雁北十三縣美食薈萃
    渾源黃芪燉雞渾源苦菜燴絲絲陽高搗蒜茄泥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山青水秀、空氣怡人,北鄰傅崛圍山,汾河二庫景區,交通便利,有特色大棚餐廳、窯洞、農家小院、果園、魚塘、養殖區、種植區,體驗休閒農家,回歸鄉村大自然的生活。
  • 湖南小吃「刮涼粉」
    ,每天下午五六點鐘,小區附近就會出現賣刮涼粉和涼麵的攤販,你道一聲「來碗刮涼粉!」,攤主便會麻利地拿出刮取刮涼粉的工具,刮出一條條細長白嫩而且光滑的涼粉來,裝進碗裡後配上紅紅的辣椒油、翠綠的蔥花和香噴噴的花生碎等,那就是夏日裡最大的滿足了。      刮涼粉是湖南地區傳統風味名小吃。
  • 地道美食 | 橡子涼粉,來自秦嶺山中的美味
    李天民的家在當地雖然算不上最氣派,但這棟房子是他在十年前,花二十多萬修建的,他是村裡最早一批靠賣橡子涼粉富裕的農戶。日常幫忙的鄰居接到電話都趕了過來,李天民的涼粉銷路好,每天要做兩大鍋,將近一千斤,一個人不管是從體力還是時間上都來不及。浸泡好的橡子被粉成漿,這是李天民做橡子涼粉唯一一道用機器取代手工的步驟。
  • 槐花、涼粉、漿水魚魚!這個春天要被這些街頭小吃承包了
    涼糕涼粉後院民俗餐廳是全西安唯一的銅刀涼粉,是師傅拿大銅刀從一大塊涼粉上一條條片下來的,涼粉滑滑嫩嫩的,味道也很棒。據說還有炒的。宏順祥滷汁涼粉➣地址:鳳城四路和文景路十字路口東北角翠華南路106號豐登南路2號東關正街66號世貿大廈B座2層西室育新路與苑城路丁字路口向南約20米天天向上購物中心4樓灃東新城雙擁路金橋國際北樓4層梨園路怡康醫藥超市旁太華南路141號家豪建材大廈一層¥人均:40
  • 焦姍姍-記憶中的蕎麥涼粉-原創
    蕎麥粉與其它麵粉一樣,可製成麵條、烙餅、麵包、糕點、涼粉等民間風味食品。我的家鄉-彬縣人民用一雙巧手將這可口的蕎麥變成了涼爽可口的特色小吃-蕎麥涼粉。清明節那天,當人們祭拜完畢,掃墓歸來時,就會坐居家中一起吃蕎麥涼粉,遵循古人吃寒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