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夏季風味食品,是一道消暑的絕好佳品,調以醬油、醋、辣椒油而食,十分爽滑適口。涼粉也有許多流派,比如遵義的豌豆涼粉、四川的米涼粉(即《芙蓉鎮》裡的米豆腐)、綠豆涼粉、紅薯涼粉等,一塊塊晶瑩剔透,顫巍巍的立在碗中,有詩稱讚:「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綠豆涼粉
將綠豆磨成豆粉,再加入適量清水稀釋成糊狀,煮熟後冷凝成塊,即成「綠豆涼粉」。綠豆涼粉呈淡黃綠色,外觀粉嫩,韌而柔軟,口感順滑,清涼適口。輔以特製的芝麻醬、辣椒油等調料涼拌,或以香油煎之,味道鮮美獨特。《中藥大辭典》還有綠豆涼粉可"清熱解毒,治痛疽瘡腫初起、燙傷、跌打傷,並解熱藥事酒食諸毒"之記載。
紅薯涼粉
紅薯涼粉,顧名思義即是以紅薯澱粉為原料製作而成。紅薯涼粉軟韌滑爽,口感適中,比豌豆涼粉更筋道,而且還沒有米涼粉的鹼味,既可涼拌,也可熱食。
豌豆涼粉
豌豆涼粉,顧名思義,就是用豌豆作為原材料而製成的涼粉。做法是將曬乾的豌豆用機器打成豆瓣,再用簸箕將豆殼篩掉,放在水裡泡脹,然後磨成豌豆漿,沉澱一定時間後,用開水攪拌,最後放入容器中冷卻、凝固。豌豆涼粉的吃法頗為講究,首先是要將豌豆涼粉打成片,厚薄要適中,厚了與佐料不能很好的融合,薄了拌的時候易碎,所以對刀功很有要求。新鮮出爐的豌豆涼粉口感綿軟,吃一塊進去,齒頰間溢滿了豌豆特有的清香,再配以各種佐料,麻辣爽口,令人垂涎欲滴。
橡子涼粉
橡子涼粉,採用橡樹果實,經去殼、晾曬、浸泡脫澀、碾磨等多道工序製成鮮涼粉,涼拌即食,美味可口。鮮涼粉曬乾後久儲不蟲蛀變質,食用前加熱水浸泡半小時,可燒、可燜、可燉、可炒、可涮火鍋、爽滑筋道,入口難忘。
青島海涼粉
海涼粉,青島「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是以青島獨有的一種海底凍菜熬製而成,營養價值高,四季皆可食用。海涼粉是用生長在海底礁石上一種叫石花菜的海藻精製而成,如瓊脂一般,晶瑩剔透,加上蒜泥、醬油、香油、醋等,系清爽可口的佳餚。
米涼粉(米豆腐)
米豆腐是川、湘、黔、贛、鄂地區著名的地方小吃。此菜潤滑鮮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鹼熬製,冷卻,形成塊狀「豆腐」即成。食用時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再撈出,盛入容器後,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等適合個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與湯汁放於米豆腐上即可。
炒涼粉
炒涼粉是河南開封地區的特色風味小吃,製法是把粉芡配水打成稀糊,入沸水成熟糊晾涼,即為涼粉。一般是選用開封當地產的紅薯涼粉,那灰灰的顏色毫不起眼,但是它獨特的柔韌適度,既禁得住多次翻炒,又能入口即化,是開封炒涼粉的不二選擇。炒涼粉就是以涼粉為主料,佐以豆醬、蔥、姜、蒜,用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熱鮮香嫩,涼粉滑嫩不碎,素有「涼粉管炒」之美譽。還可以在炒制時要求師傅炒「焦點兒」,大師傅會意,多燜一會,涼粉起鍋時就會有一層金黃的焦嘎嘎在鍋底,融合了各種作料香味的焦嘎嘎還帶著涼粉的爽滑,味道更佳。
大通熱涼粉
熱涼粉是四川省南充市大通鎮的傳統特色小吃。涼粉是四川人喜愛的食品,尤其是夏天,用以佐餐,非常涼爽。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天也想吃涼粉怎麼辦呢?聰明的大通人便發明了獨具風味的「大通熱涼粉」,因為美味價廉,很快風行巴蜀大地。
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原為農舍小食,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川北涼粉自清末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
鍋盔灌涼粉
南充人都知道,南充最著名的當屬鍋盔和川北涼粉了,而這食物兩種搭配在一起,又是另一種與眾不同的美味-鍋盔灌涼粉,其作為南充美食的代表可真是當之無愧!鍋盔灌涼粉既有新鮮出爐鍋盔的香脆,熱氣騰騰,又有川北涼粉的晶瑩剔透,麻辣綿軟,芳香可口,獨具特色。
川西翡翠米涼粉
翡翠米涼粉有碧綠如翡翠的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是川西地區的特產。翡翠米涼粉的綠色是用中草藥車前草染的。川西人民早就懂得利用車前草的嫩葉作為食品的染色章,它完全沒有人工合成色素可能帶來的弊病。車前草溝邊路旁,到處都有,容易採集。
臊子涼粉
臊子涼粉,很明顯是陝西特色的美食。口感Q滑的涼粉顫顫巍巍地盛在碗中,淋上一大勺香辣誘人的臊子,挑逗食客的胃口。
渾源涼粉
渾源涼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特色小吃,以土豆澱粉為原料,參加過量的明礬,攪成糊狀,在火上滾熟,涼冷倒出即成,故又稱粉砣。渾源涼粉又白又細又利口,象豬皮凍似的「筋顫」,拿在手中「滑溜溜」。再加上蓮花豆、豆腐乾、辣椒油、蔥蒜香菜等調料,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辣而不澀,可謂色香味俱佳,讓人胃口大開。
洛陽涼粉湯
涼粉湯,又叫「頭腦湯」。《洛陽民俗志》記載:洛陽有大年初一五更喝「頭腦湯」的習俗。涼粉湯,其實就是肉湯、涼粉加上蒜苗、粉條、葉子菜等等做成的燴菜,裡面能加上一些花生、木耳、香菜、黃豆、豆腐乾、牛肉丁會更出味。做好後的涼粉湯入口滑嫩、後味綿長,如果能加上自己烙的餅饃、油饃吃起來會更有味道。
冰粉
冰粉廣泛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北宜昌等地。首先,把買來的赤花籽包在乾淨的紗布裡,紮緊口,待水變溫後變放入水中慢慢的揉搓,此時變會有像膠水般粘稠的液體從中滲出。然後把混有赤花漿的水攪勻,放入適量的石灰,加入適量的水然後放置澄清,取上面的澄清液到入混有赤花漿的碗中,然後攪拌均勻,待變涼後放入冰箱即可,等待一會兒就可以看到像果凍一般的赤花籽了。吃前可加入糖水,吃在嘴裡,甜甜蜜蜜,清涼嫩滑,比起果凍更加柔爽有趣。
燒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乾後,可煎汁與米漿混合煮熟,冷卻後即成黑色膠狀物,質韌而軟,以糖拌之可作暑天的解渴品,廣東、廣西常有出售,稱之為「涼粉」,廣東梅州一帶稱作仙人粄、仙牛粄、草粄,浙江,福建一帶稱為仙草凍。
溫州水花腐
「水花腐」,一個美麗的名稱,形神兼備。夏天吃一碗「水花腐」可清涼解暑,農家人都會自製。用密網的紗布將一種名叫「薜荔」的果實的籽包好,泡到冷水裡,用手擠捏紗袋,一種粘稠的汁液會從指間流到水裡,而盆子裡的水慢慢地變黃、變粘。經過無數次反覆擠壓後,直至擠壓出的不再是黏稠的汁液。結束了這個擠壓過程後,擠入一點中華牙膏(據說只有這種牌子的牙膏中含有石膏,而石膏正是讓涼粉凝固的重要物質),再把水盆靜置一兩個小時,就成形為涼粉。做好的涼粉色澤如冰玉,晶瑩潤滑,在碗裡有若冰花綻放,猶如水做成的豆腐,呈半凝固狀,當你撒上用白糖磨成的糖粉、薄荷汁、芝麻,碗裡的涼粉十分賞心悅目,捧到嘴邊慢慢嘬吸,入喉的感覺妙不可言。
涼粉魚魚
陝西、甘肅一帶的特色小吃。當地農家,家家總備有一瓦盆,盆底全是指頭粗細的漏眼。製作時將燒好的涼粉,趁熱舀入漏盆,用木勺蘸上水一下一下的研,那上大下小尾兒長長的、如一尾尾蹦蹦跳跳的小魚就落在涼水盆裡了,這麼一直漏下去,便是一碗又一碗涼粉魚魚了。大小均勻,形如小魚,尾兒長長,澆上鹽醋醬芥末蒜泥辣子油,撲撩撩地逗人,不動已動,不吃已吃,多麼誘人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