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發展格局?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在聯組會上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以前是什麼樣的發展格局呢?以前,我們國家是積極參與全球化的,甚至很多地方還是我國在主導。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製造業世界第一。我們國家大量出口製造業等優勢產業的產品,進口比如我們國家現在還不具備的高科技產品,比如航空航天發動機、晶片技術等等。與我們國家進行貿易的所有國家,都通過這種全球化的貿易獲利,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
既然全球化那麼好,為啥子我們不繼續這樣發展呢?採取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為輔的新發展格局,並不是直接切割掉全球化的發展進程,而是著眼未來,提升自我抵抗風險、自我挖潛的機會。主要有2個方面的形勢變化。
一是美國的態度。從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解凍開始,美國一直想通過意識形態,通過價值觀的輸入,不用一兵一卒同化中國,但在這方面,中國2千年的儒家思想,所積累的價值觀念運用經驗可不是白吹的,在這些政治手段上,中國的謀略也要超過西方國家。所以從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川普的貿易戰,美國發現「軟刀子」沒用以後,釋放的態度越來越強硬,甚至現在在美國本土,遏制中國、擊敗中國是政治正確的標誌,叫囂要把中國變成下一個日本。美國對我們的態度只會越來越強硬,為了應對,必須提前做好抽身而出、自給自足的準備。
二是新冠疫情是導火索。新冠疫情的發生,對全球化是較大地打擊,雖然我們靠著強大地制度優勢和執行力,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正在將工作重心重新轉回到經濟主戰場上,但世界上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和實力了。受到疫情的影響,世界上很多國家沒有辦法將貿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此時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整戰略,不及時轉移工作重心,就會造成被動。
新發展格局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從短期看,如果新冠疫情在2020年能夠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國際雙循環就會派上用場,我們的「一帶一路」可不是吃素的。從長期看,修昔底德陷阱的威脅依然存在,與美國的大國博弈非一朝一夕之功,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新發展格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什麼?一方面會減少國際貿易,影響最大的是外貿。一方面要讓國內生產出來的東西在國內被消費掉,最需要提升的是居民消費水平。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幹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以此為依據的再動員,是給我國經濟的定心丸、領航燈。
一是外貿的減少勢必會帶來非沿海城市的發展。眾所周知,除了首都北京,我們的大城市都在沿海區域,這些城市有便捷的海、陸、空交通網絡,通過港口開展國際貿易,通過陸地分發貨物,通過空中提升運轉效率。但內循環的提出,必然會帶來非沿海城市的發展,這些城市有更強大的陸地交通、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廣闊的消費市場。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正式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區域發展戰略,這項國家戰略能有效統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四川省的「一幹多支」發展戰略,在我國的西南打造新的城市群、產業鏈循環體。由此可見一斑,內循環的提出,其實是一盤棋,是國家智囊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反覆推演研判,得出的重大決定,絕不是承受不住壓力的無奈之舉。
二是內循環迫切需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平民百姓2000多年的戰戰兢兢,近代百年的屈辱歷程,我國國民早就養成了儲蓄存錢、抵禦風險的習慣,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提前消費、及時行樂,我們還沒有那個資本和實力。過去20年,是我國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的20年,房價的提升給國家經濟實力的飛躍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但是這條路現在行不通了。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是告訴你,國家的錢落到個人腰包的空子要堵住了。然而實際上,我國居民現在負債率非常的高,錢都套在房貸裡面。比如,龐磊月收入10000元,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產,每月還5000元的房貸,雖然龐磊資產超過百年,但實際上他每月能拿出來消費的錢不足5000元。這種情況絕不是少數。要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就必須把套在房貸裡面的錢,投入消費市場,所以遏制房價是大勢所趨,房住不炒是必然結果,這是大的形勢,普通人只能跟著形勢走,翻不起浪花來。
世界上只有中國具備內循環的資本和條件,中國要真正通過內循環站穩腳跟,必須發展創新鏈,以此補足產業鏈。靠什麼發展?要靠非沿海城市更多的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要靠刺激消費,實現國內經濟內循環,反哺發展創新鏈、補足產業鏈。
你看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