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藝術 | 令人驚嘆又惋惜的文化瑰寶

2021-02-19 得藝artplus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在漫長的歲月裡,大自然對莫高窟的侵襲數不勝數,可如今,莫高窟卻依舊保持著獨特鮮明的色彩,這與其創作時使用的顏料、工藝有很大關係。

壁畫的顏料主要來自進口寶石、天然礦石和人工製造的化合物的混合,這說明中國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備了很高的顏料發明製作和化學工藝技術。

畫師們匠心獨具,將青金石、銅綠、密陀僧、絳礬、雲母粉製作成顏料,應用於繪畫中。也正是這獨特的顏料和化學工藝,使得我們至今還能看到這多彩而又燦爛的敦煌藝術。

敦煌壁畫繪製時間跨度較大,最早創於公元366年,後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朝代連續修鑿,歷時千年。而各個時期所描繪的畫面,也各有特點。

自漢代佛教傳入我國起,佛教文化中的壁畫藝術也隨之在我國發展起來。這個時期的敦煌壁畫,在繪畫和構圖上都有明顯的域外藝術風格。

壁畫內容有佛像畫、佛教故事畫,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裝飾圖案和供養人畫像等。而其中,還是以佛教故事畫為主,有許多如「虔闍尼婆梨王剜肉燃千燈」、「屍毗王割肉貿鴿」、「摩訶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等描繪印度佛教故事的故事壁畫。

北涼、北魏時期的壁畫,均採用紅色背景,人物膚色又多用白色託底,後以紅色暈染,與畫面上的石育、石綠形成鮮明的冷暖對比。所描繪的人物造型多是曲髮披肩,面相長圓,上半身多袒露,下半身則是用紗衣遮蓋,體態纖悉,故事畫中主要人物的服飾,「均為西域史衣冠;世俗婦女服裝多為龜茲式」。

到了唐代,社會安定,生產力得到發展,各種因素促使唐代產生了輝煌的封建文化。因此,壁畫內容中,故事畫減少,描繪的都是幻想中神化了的人的社會現實活動。畫中的人物形象,也一掃魏隋時代的秀骨清像、意態瀟灑的面貌,更加豐滿圓潤、健康壯美。

宋、西夏、元四個時期佛教的壁畫題材簡單,只有樓臺亭閣、佛說法,天人圍繞,蓮花、水池、化生,沒有任何故事情節。塑像和壁畫,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後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用色上使用灰黯的大綠、赭石、茶黑,雖比不上唐代壁畫的富麗,但冷清的情調也別具一格。

後來由於朝代的更迭,這一藝術寶地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埋沒在黃沙之中。

直到1900年,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可惜當時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已是搖搖欲墜,無人顧及此事。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誘騙王道士說自己是玄奘的追隨者,是沿著玄奘走過的路線來到莫高窟,希望能一睹大唐留下的經卷,而後採用明奪暗搶的手法,騙購併竊取了大量珍貴的檔案和文物。

自此,朝廷才終於重視起來了,但此時四萬多件珍寶已所剩不多,再加上當時清政府官場腐敗成風,一路又被沿途的官員雁過拔毛似地搜刮大半,送到京師藏書館已所剩無幾。

現今,在藏經洞陳列館展出的只有19件文獻真品,其它43幅美術品全部是電腦噴繪的複製品,還有49件海外文獻藏品圖片,因為原件都流失於海外近百年了。

敦煌壁畫藝術是宗教藝術與中華民族藝術交融的結晶,在傳神寫照、線描造型、賦彩設色、構圖方式等方面均具有獨有的特色,對當代藝術具有深遠的影響。

藝術家與藝術品、藝術與你的一切都 在 等 你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美好~

相關焦點

  • 甘肅敦煌:氣象萬千的敦煌藝術,是人類的瑰寶
    敦煌壁畫藝術以其形式上的和諧、色彩上的搭配、音韻感的調動、構圖上的圓滿和布局上的巧構等,使不同藝術類型彼此融合,並相互補充,在整體效果上形成了一種氣象萬千、形式完美的和諧場景,信仰與審美、理想與現實在此達到了審美的統一,最終,它為中華藝術和人類文化建立了和諧的典範。
  • 敦煌九大遺書:這才是真正的寫經書法藝術瑰寶
    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國近千年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敦煌藏經洞數萬卷古代文書引起了各科探索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特別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 敦煌石窟藝術中的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敦煌文化正是這種自信的象徵。
  • 敦煌九大遺書|千年文化和藝術的發展
    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國近千年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敦煌藏經洞數萬卷古代文書引起了各科探索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特別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開幕,李亞參觀...
    昨日,「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市委書記李亞參觀展覽並對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出要求。 作為絲綢之路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石窟寺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鑑的彰顯和反映。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分別於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5G+VR+AR」 敦煌石窟引入新技術促文化藝術保護傳揚
    【解說】近年來,敦煌研究院相繼與多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在數位技術領域持續合作,既有讓敦煌瑰寶「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數字敦煌」工程,也有讓古遺產煥發新時尚的「智能莫高窟」,下一步還將探索5G技術應用於遺產保護領域。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8月16日晚,六桂福珠寶攜手敦煌博物館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在天貓新文創掌上博物館活動直播間開啟新品首秀,與非遺敦煌彩塑技藝傳承人杜永衛老師共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直播期間,杜永衛老師更是盛讚福韻·敦煌系列傳承了敦煌藝術之美,以匠心工藝傳遞千年文明的精粹。
  • 世界級敦煌展降臨大上海:以敦煌精神築起文化聯合國
    在那道金光的召喚,與我30多年來的藝術和人生的思考,策劃此次「絲路敦煌 幸福生存」展覽是總結也是開端新生。」—「絲路敦煌 幸福生存」策展人跨文化藝術家米丘 2018年4月28日,跨文化跨時代展覽——「絲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覽於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正式開幕。
  • 千年敦煌 X 王牌國潮:穿越千年的時尚魅力
    為更好地保護文物,華為與敦煌研究院一同成立了「全球首個AR世界文化遺產平臺」。騰訊 X 敦煌博物館 敦煌研究院 聯合騰訊影業 ,騰訊動漫 共同推出「敦煌動畫劇」,千年壁畫變身動畫劇迎來首映!不僅可以身臨其境感受敦煌壁畫的靈動之美,還可以親身參與配音。
  • 敦煌研究院將成立敦煌藝術學院
    關鍵提示:►敦煌研究生院或許會拍攝紀錄片《我在敦煌修壁畫》;►敦煌研究院將建立敦煌藝術學院;►文化與文化一定要包容和交流,這樣才能形成新的文化形態;►我留在敦煌,是因為我與它已經融為一體;►敦煌藝術即將進入校園;►文物保護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應該做什麼。
  • 敦煌》呈現「飛天」多元美感,用年輕力量守護千年敦煌文化
    深度詮釋守護精神,用青春之力重現敦煌文化高光時刻在探窟之後,他們又來到了敦煌舞蹈教學創始人高金榮教授指導下,學習敦煌飛天舞。在高金榮看來,敦煌舞不僅僅是「舞」,更要與「神」相融合,即身姿動作與眼神要融於一體。正是這種專注與認真,才有了今天的敦煌舞藝術流派。
  • 一本書寫敦煌的兒童科普讀物,200幅手繪,值得珍藏
    季羨林先生就曾這樣評價:「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滾滾歷史的浪濤,人類進程的演化,敦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文明。
  • 【文化科技】數字敦煌引領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
    敦煌遺產保護實現創新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的構想,運用高科技手段為敦煌壁畫、泥塑還有洞窟分別建立數字檔案,將來用作敦煌文化展覽等多種形式,為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一種新的可能性。樊錦詩為數字敦煌項目立項不停奔走,申請科研基金,開啟數字敦煌項目,至今已經過去24年。
  • 黨妹還原敦煌飛天:重溫敦煌壁畫,再現莫高窟名片
    B站up主黨妹近期發布了一期關於敦煌的美妝視頻,網友紛紛發彈幕稱讚好美。敦煌是個神聖的名字,許多國家的文化在這裡碰撞。尤其是敦煌的壁畫,為後人帶來了極致的感官體驗與藝術感受。說到壁畫,不得不提起敦煌飛天,這是莫高窟藝術的標誌,也是敦煌的代表。
  • 從「teamLab」到「敦煌文化」,綻放文創是怎麼做藝術投資的?
    北京承載了太多藝術愛好者的期待,作為teamLab在中國亮相的第一站是合適的。然而,同樣是去年,深圳的teamLab展甚至更勝一籌——這場展覽由綻放文創主辦,4000平米,16個藝術裝置,40萬參觀人次,更好也更大。2015年,東京的teamLab展覽「未來遊樂園」收穫50萬人次的票房,是當年日本參觀人數第三多的大展。深圳的文化氛圍尚且不如北京,遑論東京。
  • 敦煌莫高窟,神秘的遺留文化,還有武則天的身影
    古時,這裡是古代貿易往來的重要匯集點,全國各地的商人在此地相遇,外國的文化也順著絲綢之路延伸至國內,在敦煌處交匯且碰撞,獨特的敦煌文化至此形成。敦煌,就這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包容著來自世界各地文化,也漸漸孕育出了屬於敦煌的獨一無二的風情文化。不如讓我們來看看敦煌,看看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到底有什麼魅力。
  • 展覽丨不朽的敦煌:喜瑪拉雅呈現大型敦煌展 對話當代藝術
    此次展覽,在上海「重現」神秘敦煌莫高窟的同時,亦將「擁抱」當下,展開敦煌瑰寶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共同奏響這一曲延綿不絕之「生靈的歌」。展覽現場;從敦煌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圖卷中呈現敦煌藝術生長的土壤;從國際多元文化藝術融合過程中呈現敦煌藝術的成就。
  • 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大型直播 跨千年文化交融 「閱」千裡隴原...
    5月18日上午9點,新華網聯合敦煌研究院,將用150分鐘全景呈現甘肅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榆林窟、炳靈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六大石窟輝煌燦爛的藝術榮光。殊勝的藝術造像、壁畫內容將實時傳遞,多個經典「特別洞窟」首次全球直播亮相,壯美的歷史畫卷在眼前次第打開,為您帶來一場中國石窟藝術的「雲」遊之旅。
  • 敦煌藝術展在淡江大學登場
    本報臺北3月22日電 (記者王連偉、孫立極)來自大陸西北大漠的敦煌石窟藝術——2017「絲路拾珍—敦煌文化藝術展」,今天開始走進臺灣校園。首場展出在位於新北市的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舉行,主辦單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以及東道主淡江大學和當地藝文界名宿出席了開幕式。
  • 傳統藝術 | 敦煌壁畫之敦煌飛天
    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敦煌飛天,是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飛天藝術成就並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不只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都說敦煌美飛天美,美在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