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半島電視臺8月9日消息,美國近期公布了一批秘密檔案,揭露了75年前美國對日本進行核打擊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問題1:為什麼美國選擇對日本進行核打擊,而不是同為法西斯陣營的德國?
根據這些文件,當時美國自己也不能確定核打擊是否會成功。這項計劃制定於1943年5月,當時美國的濃縮鈾廠尚未正式運行。
如果引爆失敗,被打擊的國家很有可能從未爆炸的原子彈中獲得先進的技術。而美方認為在這個方面日本的威脅相對較小,因此在制定計劃時從一開始就排除了德國。
問題2:為什麼沒有直接打擊日本首都東京?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擁有龐大的人口。而且當時日本本土也遭受了美國的轟炸,導致大量難民逃入東京。
不過美國沒有選擇東京並非出於人道主義。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擔心,如果直接對東京進行核打擊將會影響美國的國際形象,讓人們認為美國比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更加殘酷。
而且美國並不是沒有計劃對東京進行同樣的核打擊。此次公布的文件顯示,杜魯門曾經表示,如果在廣島和長崎的核打擊計劃完成後,日本還不投降,那麼下一個目標就是東京。
問題3:為什麼選擇了廣島和長崎?
廣島和長崎都是日本的重要港口和軍事倉庫,相比於其他城市戰略意義更大。而且廣島附近的山丘有助於擊中爆炸的威力,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此外,雖然美國判定日本在未爆炸的原子彈中獲得技術的機率較小,但是仍有這樣的擔心。選擇這兩個港口城市是為了讓未爆炸的原子彈能夠完全沉入水中。
問題4:為什麼先後進行了兩次打擊?
杜魯門認為,如果日本儘快投降,美國的士兵就能更早遠離危險。儘管參與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建議不要對日本使用它,但杜魯門還是下令向廣島投擲原子彈。
但廣島遭遇打擊後,日本仍在頑抗,於是杜魯門下令投擲第二枚原子彈,這也導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回憶錄中,杜魯門預計這兩枚原子彈挽救了25萬美軍的生命。
在廣島和長崎引爆的兩枚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原子彈實戰,由於其殺傷力過於強大,具體傷亡數字已經無法確認,只能靠估算。
兩次爆炸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幾十萬人死亡,既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核武器的危險。
文/銅壺煮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