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房地產上栽過跟頭
1991年,福耀股票成功發行,募集了2千多萬元的資金。當時公司有人建議參股IT業,有人建議做房地產,有人建議多元化經營。福耀內部討論結果是聽從縣政府的建議,涉足房地產,開發福耀工業村項目。這是福耀涉足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
然而在與工程承包方省一建的合作中,問題疊出,先是省一建將本該由自己的直屬施工隊施工的作為基礎工程部分的地下室外包給了第三方(非直屬的第四分公司,簡稱「四建」),該施工方違章作業導致地下室漏水嚴重。
福耀認為對方構成違約,要求對方退出該項目,按已做工程量驗收結算。省一建同意退出,但雙方在地下室施工是否符合驗收條件問題上產生分歧。福耀方面認為地下室嚴重漏水,不符合驗收條件,要求對方修復。省一建看到收到的尾款不過幾百萬,而修復地下室則要花費七八百萬,於是雙方對簿公堂。
雖然最終雙方互有勝負,各負一半責任,案件最終以最高法院出面調解結案,最終福耀不但還是給了省一建幾百萬的尾款,地下室的漏水最後還是自己另找工程隊修好,工業村才得以投入使用。該項目使福耀直接損失3000多萬元,直接與間接損失共達到近億元人民幣。
曹德旺對於房地產這個行業,實際上有著自己很深刻的見解。在創業之初,福耀各地的廠房及曹德旺自己早期的住房都承包給一個閩侯的房地產承包商來做。
曹德旺
上世紀80年代,福耀玻璃的前身——閩融上海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合資)在福清宏路鎮建設辦廠時期,曹德旺曾和一位閩侯縣的建築承包商合作退土方事宜。剛開始,閩侯人根據當時建築行業的潛規則,其依靠該項目所在地某鎮長和書記的關係,先以低價把承包合同拿到手,然後採取拖延開工的方式,通過給項目負責人送禮等「做關係」的方式再來修改合同,提高退土方的單價,再全力開工。
但沒想到他碰到了曹德旺這個講原則的「軟硬不吃」的人,因為曹德旺不但有介紹人某鎮長的股份做擔保,保證工程進度,而且也摸清了當時退土方的市場價格。對其中的貓膩有心理準備,於是堅決不肯修改退土方價格。
鎮長和書記也拿曹沒辦法,按合同的賠償,宏路鎮的股份沒了是一回事,若縣裡知道了,兩人的烏紗帽可要不保。最後兩個鎮領導只好傾力支持閩侯人,把此前延誤的工期趕回來。
那段時間,閩侯人非常不爽,逢人就說曹德旺這個人跟狗一樣。傳到曹耳朵裡,曹微微一笑,說:我的確是屬狗的。
當所有土方工程完工後,閩侯人來結帳,自認倒黴,沒想多講什麼。但曹德旺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
「閩侯人,我挺欣賞你的。」
閩侯人哭喪著臉,以為曹在諷刺他,很不高興。
「來,先喝一杯茶。」曹給他倒了茶,遞給他。「這次的合同,我原本是打算3元和你籤的,我了解過市場行情,沒想到你自己報了個1元,最後還同意了縣長的8毛錢,搞得我摸不著頭腦。」
「唉,不說啦,曹總。」閩侯人一臉沮喪。
「後面還玩什麼貓膩嗎?」
「哪兒敢,全按照實際面積來的。」
「你前面做的事,我理解,你也是不得已。這樣吧,這次你的教訓也夠深刻了,我相信你也記得很牢了。土方呢,我按每立方2.8元付給你。」
曹嚴肅地說:「再出什麼紕漏的話,我就跟你不客氣。要記住,我是老闆你是打工的,我不會讓你虧本。那種你哭我笑,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行為,不是我的風格。」
「真的,曹總?」閩侯人一下從座位上跳了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按每立方2.8元付給我?」
曹點點頭。「不過,以後你要注意,如果再碰到一個像我一樣軟硬不吃的人,你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謝謝您,曹總。謝謝,謝謝!」閩侯人千恩萬謝,就差沒下跪了。
從那以後,閩侯人就跟定了曹德旺。
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寫道:
「自福耀的第一個工廠開始,福耀集團的所有廠房有90%都是閩侯人蓋的,不僅福清的,遼寧的,重慶的,上海的,湖北的,廣州的,幾乎所有的廠房都是他蓋的,就連我現在住的這個房子也是他幫我蓋的。早期跟著我,後來他去成立房地產公司,成了影響一方的地產商,現在的財產也幾十億了。」
「閩侯人的事,也給了我一個教訓。從那以後,我總是叮囑下屬,籤訂合同時,甲乙雙方是平等的,雙方要相互尊重,你不要騙我,企圖從中牟取暴利,我也不欺負你,充分尊重你的勞動,一定要弄清對方的成本。這條不成文的規矩,一直延續到現在。福耀的供應商不論大小,都樂於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條和福耀做生意,雖然賺得不多,但總是有賺,而且付款及時。」
02 曾和同為福清人的某大房地產商有過芥蒂
1987年,當時的福建省體委主任王某要在福清東張水庫辦「國際龍舟邀請賽」,拉曹德旺冠名贊助,福耀公司以5萬元贊助頒獎儀式及獎盃費用,並說好由福耀公司發「冠軍獎盃」。雙方談妥並籤了合同。後來,省體委拉到來自印尼的外商以融僑基金的名義的60萬港幣贊助。無論是資金數額還是外商的影響力,都比福耀公司的大得多。於是省體委突然變卦了,冠軍杯的頒發權自然要易主。
曹德旺很氣憤,認為自己籤合同在先,冠軍杯頒獎權自己買定了,省體育局這樣做不地道。他派公司的公關部經理與之談判。並給出談判條件:要出讓冠軍杯,體委必須把錢退回,加上利息,同時要登報導歉。
體委當然不幹,採取拖延戰術,拖到比賽日當天,派人給曹德旺送來請柬請其頒「冠軍杯」。曹德旺當然知道這是對方在「忽悠」,決定將計就計,親去探個究竟。
走進賽場到主席臺一看座次安排,曹德旺就知道自己又上當了。印尼的外商也出席了,坐在省人大主任、分管副省長之後的第三位,而他被安排在了副省長旁邊的第四位。
曹德旺也不吭聲,坐下來,一邊與副省長聊天,一邊耐心地看完所有比賽。然後是頒獎,冠軍、亞軍、季軍杯,等被叫到上臺頒發紀念杯獎時,他從禮儀小姐手中接過獎盃,將要頒給澳大利亞隊隊長時,突然一揚手,將獎盃扔進了東張水庫……
福清東張水庫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後來曹德旺為討個說法還驚動到省裡,被要求「寫檢討」,此後因當時的省體委主任退休、當時的福州市委書記「力保」而不了了之。這件事看出曹德旺執原則之剛,但從此也和該大房地產商有了心結和芥蒂……
03 曹德旺並非沒有涉足房地產
其實,曹德旺並非沒有涉足過房地產。因為偶然的機會, 他購買過房產,但從此次事件可以看出他確實無心投資房產。
1991年,福耀籌備上市,當時向社會公開發售股票共1600萬股,每股賣1.5元,發了2400萬元,很快銷售一空。興業銀行,福清縣、福州市、福建省的一些部門領導、各級機關幹部以及媒體人等都紛紛買了股票,但過了兩三個月,社會上開始傳播流言說福耀股票不能上市,曹德旺圈了錢想外逃。
於是持有福耀股票的各級官員紛紛給曹打電話,叫其想辦法收購自己手中的股票。當時的福耀股票私下交易價已從1.5元漲到2.5元,曹德旺很無奈,他上哪兒找這麼多買家?他找自己的妹妹幫忙向社會籌錢,借1-2分的利息向社會借錢,以每股2.5元的價格不知不覺回購了400萬股福耀股票。
當時曹欠了一屁股債務,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92年,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才得以將手中的股票抵押給興業銀行,用興業銀行的貸款還了大部分的「高利貸」,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1993年6月,福耀成功上市。首日開盤價44.44元,最高時達到44.60元,收盤40.05元創下了福建首批上市公司股票的天價。
曹德旺當時個人持有法人股17.25%,加上公司獎勵的85萬股以及前文提及的通過各種渠道收購的400萬股,曹總共持有福耀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500萬股股票。上市當天曹一算,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而且竟然有近2億元的進帳。
曹打電話給我妹曹華,要她盡最快速度將其手頭上的股票賣掉,唯恐失去一個發財的機會。回到福州,有個地產商來找曹德旺,希望能幫忙買下他們計劃開發的一些樓盤的預售房。
「可以轉帳嗎?」曹問。
「當然可以。那麼多的錢不轉帳怎麼辦?」
這下,曹德旺又解決了從股票退出的資金怎麼拿回家的問題。就這樣,曹德旺將股票賣出還清債務,將大部分錢買了上述的物業,還餘下幾千萬。
又過了一年,地產商又來找曹德旺,請求曹能不能把其購買的車位賣回一部分,因為樓盤沒有車位房子不好賣。
「可以呀。」曹德旺說,「我從沒認真考慮是否要投資房產。買了這些房產後也不知該怎麼賣掉。如果您想要回去,就將買賣合同改為貸款合同,利息按銀行貸款標準計,您可以將賣給我的房產全部拿回去,只要按期把款還給我即可。」
地產商十分高興,他按曹德旺的提議收回了此前賣給曹德旺的全部房產,曹又賺了幾千萬利息,後來因為收息需繳所得稅。按當時國家規定應由付款單位代扣,地產商佩服曹的為人,自己掏錢替曹德旺承擔了這部分的所得稅。
04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專精」的經營哲學
以上我們說到曹德旺與房地產行業的各種淵源,但歸根結底,筆者認為曹德旺選擇終身不碰房地產的原因是來自其立志在一個行業深耕的「專精」的經營哲學。
這不但體現在他堅持做實業 ,做中國人的玻璃 ,而且立志要把玻璃做到世界頂尖,業務遍布全球市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繁榮。也因此曹數十年如一日,在一個行業專心深耕,不旁騖,創業過程中做出了諸多開創性的貢獻。
《心若菩提》裡寫道:
福耀在創立初期,曾經涉足房地產、IT、玻璃、貿易、裝飾、高分子、加油站等多種領域。期間,高分子、工業村等項目相繼出現問題,一度使曹德旺焦頭爛額,找不到企業的發展方向。
全球知名營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有一本暢銷書叫《聚焦法規》,曹德旺看過這本書,書中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
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1.5億公裡,非常遙遠,太陽輻射面太大太散,那麼大的威力傷害不到我們。但是,如果有一個小孩子用一面鏡子放在沙灘上收集陽光,將陽光收集變成一束光,再將這個光束射向地板或者是石頭,光束所到之處不論什麼都被融化掉。這,就是聚焦的力量。
曹德旺認為,人的時間、精力、經驗、資金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時間、資金、精力和經驗發揮到最大的效率,就得像小朋友手中的鏡子,將發散的太陽聚集成威力無比的光束一樣,集中精力、集中資金、集中時間,如拳頭一般,專打一點。這就是專業化。因此,企業經營和聚焦是一樣的道理,多元化是經濟落後的一種產物,而專業化是現代化的一個特徵。
在嘗試多元化經營鎩羽而歸之後,曹德旺面對IT、房地產、股票等各種誘惑,始終保持清醒,下定決心選擇製造汽車玻璃作為主業,並為之奮鬥終生。
在2018年9月初的一次央視節目上,主持人問:曹總一直深耕玻璃行業這個看似利潤不大的行業,為什麼看著房地產和網際網路這兩個不斷造就富豪的領域能不為所動。曹德旺回答說:其實有很多人都讓我去做房地產,但是我不想去做,因為我覺得是那不是我應該去做的事。還有投資網際網路這些,我做企業不是為了錢,我不能去把自己的名聲搞壞了,這種事我堅決不會去做!這樣我可能會顯得很土,跟不上時代,但是我不在乎,土就土點唄,無所謂的。
某次採訪,記者在介紹過程中偶然將曹德旺與李嘉誠作比較,曹德旺表示很不以為然,說:別拿李嘉誠跟我比,我不做房地產,我不為錢,我捐了八九十億給國家!我賺的錢也是捐掉,為什麼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實業家,對那些為了錢的人不屑一顧!
對於幾年前李嘉誠將旗下企業的業務重心轉向歐洲,逐漸從大陸市場全身而退,曹德旺進一步批評道:「他在這件事情上帶了個壞頭,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作為一個中國人,就算是國內經濟不好,也不應該撤離。你是一個中國人,帶了一個這樣的壞頭,很多中國房地產企業家都跟著他要跑了……這裡是你的祖國。你應該與祖國共存亡。國破家何在啊?」
參考資料:《心若菩提》,曹德旺著,2017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