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良軍,現為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龍田鎮都素村黨支部書記。
劉良軍在村委會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張惠英攝)
我與都素村的故事,還要從2002年,我被鄉親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兼村衛生室村醫的事情說起。 當時,鄉親們選我當村幹,剛開始我真的有些擔心,畢竟要經營診所,要養家餬口,事情多了怕照顧不過來,我有些不情願。父母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做人不能只想著自己,要想著鄉鄰,有責任擔當。」 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上任後,我上午處理村衛生室的日常事務,下午到村委會開展工作,晚上就走村串寨開展公共衛生服務、了解民情。全村15個村民組510戶2310人我都走了個遍,了解了每戶家庭的收入和健康情況,逐步適應和順利開展工作。 感謝組織的培養和鄉親的信任,2008年,我被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成了我的新目標。 2009年,我帶領村組幹部20餘人到鄰近的銅仁市石阡縣本庄鎮參觀學習蛋雞養殖。回來後,許多村組幹部擔心沒技術、考慮到前期投入比較大,回收周期慢,怕虧本,都不敢養殖蛋雞。
「我是黨支部書記,要給大家樹一個好的榜樣。而且蛋雞養殖確實也是一個好項目,只要全村能得實惠,哪怕是冒點風險我也不怕。」我下定決心給大家做個榜樣。 說幹就幹,當年我就拿出多年的積蓄建了圈舍,引進蛋雞。通過不斷學習,逐漸掌握了蛋雞養殖的技能,在精心飼養和培育下,產品遠銷貴陽、凱裡、廣東、重慶等市場,當年實現創收20餘萬元,我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我的成功收穫了大家的信任,2010年以來,鎮內先後有5個村效仿養雞,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產業逐漸有了規模,我又帶頭成立了岑鞏縣聯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註冊了岑鞏縣思州元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連結機制,「抱團」發展。 如今,在村民眼裡,我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我時刻不忘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沒有變。我時刻牢記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意、改民生,共赴美好生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整理
編輯李貝多編審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