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卡利,是一座位於墨西哥的沙漠城市,它緊鄰美國邊境,無論是從氣候環境,還是地理位置都不太喜人。
但相比其他附近的城鎮,墨西卡利卻顯得繁榮許多,而這一切都因為有中國人的存在.
或者,確切地說墨西卡利是一座由中國人打造的城市。
19世紀的中國陷入積貧積弱的年代,廣東沿海一帶的居民,為了生存不得不遠渡重洋。
他們有些來到了東南亞等國,有些去了更遠的美國,還有一群人被帶到了墨西哥。
第一批華人到墨西卡利,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
他們原本是在加利福尼亞修建鐵路的工人,但隨著工程結束大批華工被驅趕離境,為了生活許多華人帶著家當徒步來到墨西哥謀求生存的機會。
當時的墨西卡利是一片不毛之地,但因為土壤較為肥沃,日照時間長,很適合種植棉花。
受僱的華人到來之後,人們在烈日下,修建了一條從美國引入墨西卡利的水渠,而僅這一條水渠就倒下了無數的華人。
水有了,地還得開墾修理才能種植。
由於氣候炎熱,生活條件困苦,當時的華人都是在極度高溫的氣候下工作,一旦中暑生病,往往意味著臨近鬼門關,挨不過的人便長眠在這漫天黃沙下。
根據後來的華人介紹,當年每開墾出150畝地,就有1名華人倒下。
這還不包括下船後,人們需要步行穿過150公裡的戈壁沙漠,路上遇到劫匪、多變氣候,補給匱乏導致的死亡。
可以說墨西卡利的形成,是建立在無數中國人的犧牲上。
善於耕作和勤苦耐勞的中國人,把這片荒蕪的土地變廢為寶,播種下的棉花長勢十分喜人.
墨西卡利也因棉花業逐漸繁榮起來,這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此務工。
到20世紀初的時候,當地華人數量超過3萬人,而本地居民卻只有0.3萬人,這一期間墨西卡利滿街都是中國人的身影,沿街的商鋪也都是中國人。
努力勤懇的中國人,很快就得到墨西哥的排斥,寧靜的生活開始被打破。
先是頒布法令禁止中國人再與墨西哥人通婚,接著要求墨西卡利商鋪僱傭80%的本地居民。
但局勢越來越不穩定,華人的生命安全財產遭到致命的威脅,不時有傳出華人社區被轟炸,被驅除的消息。
1940年時,留在墨西哥的華人只剩下6千多人。
有人離開回到國內,有人想方設法去美國,還有一些人不捨得自己努力的基業留了下來。
但得益於墨西卡利華人協會的努力,墨西卡利的華人生活雖然艱難,但得以繼續保存.
而這個協會其實最初,是為了給華人解決單身問題,後來得益於發展在當地有足夠的人脈關係。
如今的墨西卡利並沒有準確的華人人口數據,其後裔早已發展到第三、第四代,分不出是華人的後裔,還是墨西哥的後裔。
根據推測是在5000-20000人左右,但具體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墨西卡利,仍被稱為墨西哥的「中國城」。華人後裔有70%從事餐飲業,這裡沿街有大量的中國廣東菜館,還有隨處可見的中國漢字招牌。
而那些熟悉的華人面孔,多會兩種語言,一種是西班牙語,一種是廣東話,倒是能會普通話的人並不多。
所以廣東遊客在這裡,一定最能夠感受老鄉見老鄉的激動。
不過,隨著祖國在世界的影響力,當地一些華人組織,也在積極舉辦普通話的課程。
日常學習中,也越來越重視中國話的培養。
許多華人認為,回到祖國賺錢,要比在墨西哥容易多了,要知道過去很多人,都渴望穿過墨西哥邊境赴美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