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這是一首歌的歌詞,告訴我們全國人民不論語言不論地區,都是一家人,雖然我們都說著不同口音的語言,但有時候,有些人卻直說地方方言,而別人聽不懂,最近,就有一個服務員因為不會說上海話,被顧客訓斥不說,還被投訴了
有網友發布了這樣一條視頻,視頻中一男子正在訓斥超市的女員工,一開始以為是領導訓斥自家員工,可是網友聽完不是那麼回事,是一名顧客在訓斥收銀員,而女店員是因為聽不懂上海話,被男顧客訓斥,而男顧客越說越激動,說了很過過激的言辭
男子在超市買完東西後結帳,因女店員表示聽不懂上海話,請他說普通話,該男子勃然大怒:我上海人不說上海話,你讓我說什麼話?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嗎?說普通話要上海人都si光嗎?一次兩次聽不懂,三四次都聽不懂你不會學嗎?你就是要跟我槓是不啦?最後,該男子還找了經理投訴女店員。
對於男子的囂張態度,很多網友表示了不滿,尤其是男子的觀點,在上海就必須學說上海話嗎,如果不說上海話,就是不尊重上海人,那麼網友不禁要問,你上海哪來的優越感呢,憑什麼就要說上海話,不說上海話就是不尊重你
其實,普通話這才是大家更應該普及的語言,這樣通俗易懂,大家都能明白,如果大家都說方言,那還怎麼溝通呢,作為一個年輕人,普通話基本上都會說,但是卻偏偏有人覺得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說地方方言是有優越感的,請問,你哪裡來的優越感呢
作為外地人,我說句公道話,上海話真的不好懂,我在上海呆了好幾年了,還是聽不懂,為了溝通順暢,面對外地人,還是講普通話好。順便說一句,上海話絕對應該保留下去,語言多樣化是必須的。國家推廣普通話,你上海人,與本地人交流,可以講你的上海話,但溝通不暢時,麻煩說普通話。如果按照那位男士的意思,那人家售貨員不是上海人,為什麼要講上海話?吃上海,喝上海,就業在上海,就必須講上海話?哪裡來的道理?沒必要那麼矯情!
年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個顧客也是難伺候的主,這種事也能吵架,上海話轉普通話不是很容易的事嗎,別人聽不懂上海話就說普通話好了,菜市場買菜的爺爺奶奶年紀比他大,都學著普通話跟外地人交流,個人素養跟不上,年紀輕輕普通話都不會說,包容是相互的,外地店員不會上海話,顧客包容一點,店員也應該融入上海這座城市,努力學好上海話,相互包容一點。
公共場合就得說普通話,不然都以地方為主,那還是什麼國際大都市?你到西藏會說藏語嗎?你到壯族會說壯語嗎?想想看這就是為什麼要說普通話!不過也有網友覺得是收銀員的問題,店方在培訓時就沒做好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由於出言不遜和態度不當,顧客被激怒了。這時不但沒道歉還一直懟顧客。作為上海人來說,我們包容心很大,把互相理解放首位,但如果你態度惡劣我們也絕不低頭。
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沒錯,但是也要有國際化大都市居民的氣度,對方聽不懂方言就換普通話交流這才是素質的體現,如果當事者是個上海老太太還可以理解,一個上海小夥子也這樣,這是某些上海人心態的寫照,先要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是中國人,其實我們是多民族國家,而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普及普通話也是一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覺悟,方便了別人也是方便了自己,家鄉話固然好,但是總有不方便的時候,多些理解與包容,多融合 ,才是我們民族的信仰,一榮俱榮!
什麼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享受上海的,難道這些都是免費的嗎?外地人在你這打工,是為了建設你的家鄉,是憑藉自己的勞動所得獲取應得的報酬,人家吃的是自己的,不是上海的,更不是你給的,作為一個男士,要有素質,何必和別人爭吵呢,沒有一點氣度,典型的小男人
首先,同意你有講上海話的權利,但是對方如果聽不懂你再強行講,那就是對對方的強勢及不尊重;第二,你視頻裡普通話可以講得那麼好,根本不存在溝通問題,還那樣子搞大,就是對人的一種極其不尊重;第三,為這種事情還投訴到她領導那裡,簡直無語了,自私自大又小氣的男人,一點小事情也能搞這麼大,簡直丟臉。
其實素質好的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大家融洽在一起工作。但是也有不少內心自卑的 很正常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會給他們感到很牴觸。相信大家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吧。都是中國人,很多都是精英,也有讓上海人學習的地方。陌生人與人交流的尊重,是先說普通話,說著說著感覺是一個口音,那叫老鄉見老鄉,頓感親切,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你一個方言,陌生人辦事首先用官話,熟人用方言,消除語言隔閡,以利交際,你不能優越感爆棚,覺得全中國都得按你標準來
雙方各退一步,服務員選擇去上海生活工作就應該接納這座城市才是真正的接納自己,那麼應該主動去學上海話,顧客應該感謝許多外來務工者為大上海作出的貢獻,尊重與包容,適當理解人家服務員,說普通話,歸屬感從語言開始
你對這個因為陌生人之間說不說普通話的問題,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