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家族後人大罵張愛玲:揭自己祖宗家底,算什麼本事?!

2020-12-18 國史拾遺

1943年,張愛玲拜訪周瘦鵑,請他評閱自己剛創作的中篇小說。

周瘦鵑讀完後,表示「深喜之」,「深深佩服她的天才」,希望張愛玲將小說發表在他主編的《紫羅蘭》上。

這部小說,即《沉香屑·第一爐香》。最近重新翻拍,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這部小說讓張愛玲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一躍而紅。當時張愛玲剛剛22歲。正是「出名要趁早」的年齡。

此後,張愛玲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奠定了在文壇的地位。

但是張愛玲的走紅,卻讓李鴻章家族惱怒不已。

張愛玲的祖母,是李鴻章的大女兒。祖父張佩綸,乃是當時有名的清流,曾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在1883年中法之戰時候,張佩綸連上數十封奏摺,全力主戰,於是清廷將他派去福建沿海,「辦理海疆事務」,結果剛到了十天,就迎來了海戰的慘敗,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張佩綸敗軍之將,成了罪臣。可李鴻章卻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這在當時成了有名的笑話。因為張佩綸本來與李鴻章政治立場並不一致,自己又娶過兩位夫人,歲數不小。於是有好事者編撰對聯雲,「養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辭西席,就東席,張佩綸不是東西」,還有什麼「中堂愛婿張豐潤,外國忠臣李合肥」,諷刺這翁婿二人。

不論人言如何,夫婦二人倒是過得還不錯,生兒育女,孫輩還出了個張愛玲。

話說回來,張愛玲初登文壇,年紀又輕,閱歷不夠,缺乏素材,又難以憑空幻想,於是將奶奶的那些兄弟姐妹,也就是李鴻章的子女們家裡的事,改頭換面,當成原型,搬進了小說。

比如《金鎖記》,女主角曹七巧嫁給了姜家殘廢的二少爺,夫妻感情不睦,自己也逐漸心理扭曲,性格變態,最終親手毀掉了自己兒女的幸福。《現當代文學名作十二講》評價該書,「反應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吃人者』」。

書中的「姜公館」就指的是李鴻章的兒子李經述家。「姜家殘廢的二少爺」原型就是李經述的兒子李國煦。曹七巧是他的夫人。《金鎖記》一書中,曹七巧和丈夫感情不睦,和自己的小叔子調情,結果小叔子目的在於向二嫂騙取錢財。這位小叔子就是李經述家的老四,李國熊。

可想而知,這些家族醜事,被改頭換面,寫在小說上,李家看了有多尷尬。李鴻章的孫輩曾經說,「張愛玲膽子大,講了不少實話。有些內容別人不清楚,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於是把李家的人都得罪光了,連她的父親和舅舅都大光其火。很多人從此不再理睬他,當然她也懶得再理李家人。事實上她連張家人也懶得理睬……」

還有的人更加憤怒,說「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她可好,什麼醜她寫什麼,還生怕人家不知道!揭自己祖宗的家底,這算什麼本事?!」有人則是痛罵,「她寫別人是病態,她自己就是病態,我看她最後也沒什麼好結果!」

李家人罵歸罵,張愛玲一概置之不理。她已從父親那裡逃離,靠自己的一支筆吃飯,沒落的李家人也管不了她。

更絕的是,本來這些事,也是熟悉內情的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普通的讀者,也就是當個小說看。誰管他寫的是誰家故事?可是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卻寫了一本書,名為《我的姐姐張愛玲》,將張愛玲的書來了個詳細注釋,某某人指的是李家的誰誰誰,某某事是指李家的什麼事,將張愛玲筆下的人物,與現實中的李家人,來了個一比一的「英漢對照」,詳細程度堪比大詞典。李家不為人知的那些事,鴉片,蓄妾,畸形的母子關係,叔嫂之間的曖昧,發生在誰家,原型是誰誰,統統暴露在了陽光下。

這怎麼能不讓李家人暴跳如雷呢?提起二人只有一句話,「這叫個什麼事!」

更讓李家人憤怒的是,小說這種事,虛虛實實,有的是實事,有的則是虛構。比如《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兒子長白,沉迷鴉片,妻子長期受冷落,鬱郁而死。將「絹姑娘」扶正後,絹姑娘也自殺了。從此長白不敢再娶,只在妓院裡混。

而實際上,長白的原型,李玉良,與「絹姑娘」過得不錯,生了七個孩子,其中四個高級工程師,其他的也都是讀過書,有技術的人才,和吸鴉片的父親大不相同了。

可是對實際情況一知半解的人,卻不免將現實與小說混為一談,對李家人投去異樣的眼光。

張愛玲與張子靜相繼去世後,張愛玲沒有留下子女,張子靜則是終身未娶。姐弟倆與李鴻章家族的恩怨最終隨風逝去。張愛玲筆下的故事還依舊在流傳,只不過原型為誰,已經太過遙遠,並沒有人關心了。人和事終將消逝,而故事則永遠年輕。

參考書目:《細說李鴻章家族》

作者:檸檬

相關焦點

  • 李鴻章後人現狀:個個人中龍鳳,其中3個億萬富翁,1個清華院長
    1901年榮辱參半的李鴻章病逝於北京,他死後他的後人現在都怎麼樣呢?李鴻章一生有過兩個妻子和兩個侍妾,雖然妻妾眾多但是他的子嗣並不多。三十多歲的時候李鴻章還沒有一兒半女,因此從六房李昭慶家過繼來一個兒子,就是大兒子李經方。後來又先後生下了兩兒兩女,兒子李經述和李經邁,女兒李菊藕以及李經溥。
  • 張愛玲祖父啥來頭?年過40歲還三婚,居然能娶李鴻章的女兒?
    最近由劉嘉玲和蔣欣主演的《情深緣淺》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改編華人才女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儘管劉嘉玲被吐槽顯老,蔣欣被吐槽壯得都打得過祝鴻才了,但是對於張愛玲的小說書迷們還是非常追捧的!那麼一代才女,華人圈的驕傲——張愛玲又是什麼來頭呢?
  • 張愛玲得罪整個家族後,表弟感慨:她也不容易
    照這樣看,張愛玲成功的其中之一因素,也得益於踩在了家族的肩膀上。但也因此,她得罪了整個大家族。李鴻章的曾侄孫,李家錦先生說:「張愛玲膽子大,講了不少實話,揭露了大家族生活中非常壓抑的一面。有些內容別人不清楚,而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
  • 「祖宗」是什麼意思?「祖」和「宗」分別指啥?祖宗十九代又是啥
    所謂的宗,其實可以理解成宗派,傳說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而這一百個兒子都有後人,那麼,這一百個兒子,每一個都可以視為一個宗,比如周武王是一個宗,周公又是一個宗,而這些宗,都有周文王這個祖做共同的紐帶,從這可以看出,祖宗之間,祖是要比宗高級很多的。
  • 張愛玲為何會低到塵埃裡,瘋狂愛上「漢奸」胡蘭成,因為他們
    而這名女嬰便是日後有著傳奇人生的一代才女---張愛玲。張愛玲的曾外祖父是李鴻章,奶奶是李鴻章的女兒。爺爺是清朝清流派健將張佩綸。張愛玲母親的祖父黃翼升曾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父親黃宗炎是廣西鹽發道。張愛玲的父親是清末重臣李鴻章的外孫,他的父親張佩綸(自幼樵)是清末翰林,張家家底豐厚,黃家為了讓女兒黃逸梵嫁過去以後免受欺負,給的嫁妝竟夠張家三代人揮霍。
  • 被國人罵為賣國賊,被外國人稱讚,李鴻章到底是怎樣的人?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在「議和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再次批評:「叛徒秦檜,不法分子李鴻章!」這時,李鴻章開始咳血。事實上,李鴻章在籤署《辛丑條約》時,自己也是內疚和怨恨。作為清朝的一位著名官員,他幾十年來為鞏固國家而努力工作,但他卻成了叛徒。
  • 探秘李鴻章家族:父親打開仕途之門,後代家字輩三兄弟皆為企業家
    李鴻章家族後人人才濟濟,為官經商者不乏其人。在新加坡,李鴻章家族後人設立了一個李鴻章家族尋根網,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家族為主題的網站。上面刊登海內外李鴻章家族後人的狀況與專家學者研究李鴻章及其家族的論文。李鴻章家族後人成為李氏後人的佼佼者,增加了李姓在百家姓中的分量。然而,很少人知道,李鴻章的七世祖並不姓李,而姓許。
  • 李鴻章的墓裡究竟挖出了什麼?竟然讓專家看後連連驚訝!
    大家都知道清朝末期的重臣李鴻章是在我國的歷史上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曾經有為了發洩心中的氣憤把李鴻章的墓地刨開,將屍體從棺木中撈出用粗繩子系在拖拉機的後面拖行進行車裂,最重導致李鴻章的屍骨無存!可悲可嘆,李鴻章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多麼的不堪,對他的誤解簡直是直入骨髓!
  • 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後代:個個人中龍鳳,還出了3個億萬富翁
    李鴻章迅速的加強自己的實力,擴充自己的陣營,挑選能人幹將,建立淮軍人數竟達7萬餘人,實力不可小覷,這些也為他後期鎮壓太平軍,與洋務運動積攢了力量。從同治十年到光緒年間,李鴻章奔走於各種外交事務,與各國使臣周旋。直到晚年79歲高齡,仍然在任上忙於八國聯軍侵華的善後事宜,最後胃管破裂咳血不止。
  • 晚清重臣李鴻章去世後,繼子和親生子女結局如何?
    有人說近代的中國只有兩個半外交家,其中一個便是李鴻章,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弱國無外交;另外一個則是名震寰宇的周總理,他讓我們看到受盡屈辱的中國人終究還是站起來了;剩下的半個就是在國際上為貧窮落後的中國在國際上挽回最後一絲民族精神和顏面的顧維鈞。
  • 黑龍江發現和珅的後人,雖已成農民,但祖宗的習俗仍然保留
    何玉歧老人是索額圖第12代的後人,人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雖然滿族的姓氏早就不用了,但每當別人問起他的祖先的時候,他依然會立刻精神起來,並且非常驕傲的說:「曾經我的祖先可是康熙的老丈人,那時候是要多風光有多風光,這是我們整個家族最自豪的事情,在早期別人看到我們了都要上來請安的!」
  • 硬骨頭陳三立:他曾大罵李鴻章,拒絕袁世凱,85歲為抗日絕食而死
    然而,在民國也有一位硬骨頭,他曾經大聲罵過李鴻章,拒絕為袁世凱和蔣介石賣命,最後為了抗日,竟然絕食5天而死。說起他的名字,你可能感覺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兒子就比較具有知名度了,那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陳寅恪的父親,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物,他是當之無愧的革命者,他就是陳三立。一、大罵李鴻章陳三立是一名詩人,也是一位革命者。
  • 愛新覺羅家族還有後人嗎?
    據說在清朝剛剛結束的時候,有人做過一次調查,這一查可了不得,就這姓的後人,就有十多萬。
  • 李鴻章為什麼要把美若天仙的獨女嫁給年過4旬張佩綸?原因不簡單
    張愛玲是近代知名作家,世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不但才華出眾,而且"來路不凡",她的外公祖父是大清的一代名臣李鴻章,她的祖父是一代才子張佩綸。當年,李鴻章將小女兒李菊耦"下嫁"給"落迫"的且已是四旬的老男人張佩綸,生下了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最後有了張愛玲的誕生。那麼,李鴻章為什麼要把美若天仙的女兒李菊藕下嫁給已過四旬且是喪偶續娶的張佩綸呢?張佩綸其實不是一般的人,他從小才華橫溢,文採飛揚,23歲時就考上了進士。
  • 讀張愛玲:我只知道錢的好處
    原創 甘草子 民國女子1、「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在現代文人中,熱衷於美食的,大有人在,但像張愛玲坦言愛錢的,並不多。
  • 5本視角獨特的祖宗流小說,帶領家族崛起,享受子孫後代孺慕崇拜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慘的穿越者,十多萬年過去了,他終於成功地,讓自己,直立行走。落魄家族敗光了基業,衛星精附身老祖宗,揭棺而起,開拓領地,帶領孫女們開啟種田事業。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規則,在這個物理規則不同於地球的地方,主角需要怎麼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推動科技體系的進步。
  •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
    張愛玲的姑姑:我等了初戀情人52年張愛玲是一代才女,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看過她的作品,我要講述的不是張愛玲,而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很多人對張茂淵的了解停留在她本人的外貌與張愛玲對她的描述,書中並沒有對她姑姑的感情的事情加以描述,並不知道張茂淵的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 翁同龢勢力比李鴻章家族差遠了,戶部尚書更是沒權
    李鴻章和翁同龢之間沒有私怨,眾人謠傳的「代寫曾國藩奏摺一事」並不真實,真實的「代寫人」乃是徐子芩,而不是李鴻章。因此,李鴻章攜私報復一說,純粹是瞎說。作為封建社會官員,「個人恩怨」是必然的,但因為翁同龢的個人勢力沒有李鴻章家族勢力大。翁同龢不會以卵擊石。從家族勢力講,二人可不是差得一星半點兒。
  • 張愛玲的姑姑:乘風破浪的民國閨秀,無懼年齡把生活過得滾燙
    零到十五歲時,她在母親溫柔又嚴厲的管教下成長為一名閨秀;十六歲到二十三歲時,她看透家族中的親戚拿著巨額遺產坐吃山空;二十四歲至三十歲時,她走出舊式家庭,勇敢踏出國門學習新鮮事物,乘風破浪踏出第一步時,她也遇見過一段美好初戀;三十一歲至五十歲時,她成為民國最高雅、最低調的女士,在遇到投資失敗經濟拮据時,又自強自立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在七十八歲那年,她用大半生的堅守
  • 並非日本德國,此國打光了祖宗幾百年家底
    並非日本德國,此國打光了祖宗幾百年家底 我們都知道一場戰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戰爭過後無論是戰敗國和是戰勝國都要恢復很長一段時間,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至今為止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我們都知道世界大戰中美國是賺得盆滿鍋滿,那麼在世界大戰中哪個國家損失的最嚴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