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忠義還是不忠不義,如何解讀《水滸傳》中「呼保義」之綽號?

2020-12-15 迷迭香Love17

《水滸傳》是數百年來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奇書之一,這是一部複雜且矛盾的小說,豐富的文化內涵、鮮明的人物形象,血性與理性的心理結構,諸多的矛盾與糾結,都是讓人們爭議不斷,也讓人百看不厭。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及時雨」宋江是107好漢中的領頭羊,他身世平平無奇,卻能招賢納將,他不是武功蓋世,卻能駕馭群雄,他後來居上,成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英雄椅」。

這個好漢集團軍中的一哥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人設1:宋江是一個演技精湛的影帝。

所謂演技就是以正確的語調來詮釋不同情感,有人天生會演,有人後天習得表演技能。要成為演技精湛的影帝,除了對角色的認知,表演者的客觀性和訓練是非常重要性。

在《水滸傳》中眾多人物裡,宋江真的很會演,至於他是不是天生的演員,書中沒有細說,但從他作為一個草民到梁山泊坐第一把交椅的帶頭大哥,不得不說,一路走來,他也從一個「小透明」歷練成一個演技精湛的影帝級大拿。

上梁山前本色出演,塑造出百姓心中英雄的模樣。

《水滸傳》第十八回,對宋江的樣貌和介紹長達五百多字,這在其他107個英雄好漢中是絕無僅有的。

綽號自古就有,就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作者用這段長長的文字,詳細介紹了黑宋江、孝義黑三朗、及時雨等宋江未上梁山時的三個綽號的由來。

「孝義黑三郎」是宋江展現在鄰裡鄉親的一個比較鮮明的社會標籤。國人重孝道,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孝」是很受重視和被倡導的,「孝」也是立家之本。

相貌家世平平無奇的宋江,如何在芸芸眾生中突圍而出呢?

宋江本就是很孝順父母,對手足也有情有義,他只是懂得把「孝義」的聲名揚出去,在鄉裡鄉親心目中,「孝義」是百姓對英雄的一種期望,以及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所以,宋江的本色出演也就得到群眾的肯定和誇讚了。

光有「孝義」還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當出身草根的宋江擠進官場,成為一個縣衙小吏時,雖然薪資微薄,但他卻不吝財力,在力所能及範圍內,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在貧苦百姓心目中塑造出「救人於貧苦,解人於危難」的英雄形象。

平頭百姓最關注的就是「兩餐」,在耕種莊稼時,雨水貴如油,尤其在旱天時,一場及時雨就可能是整年的糧食的保證。

宋江的善舉獲得了百姓的誇讚和傳誦。他還未進入江湖,江湖已經有「及時雨」的傳說,只是因為宋江明了,一個有溫度的綽號,會讓他聲名在外,也會讓他矮小的身軀被無限地拔高。

據說在宋代,「保義郎」是除了科舉以外平民最容易獲得的官職,這是一個有官銜無實權的職位,是朝廷用於招攬民間能人異士,籠絡草莽英雄的。

「保義郎」既是尊稱也是一種名譽。在《水滸傳》71回梁山好漢們排座次,宋江的官方外號是呼保義。在忠義堂大廳上,宋江座椅後赫然豎著「山東呼保義」的大旗。「呼保義」是宋江最樂意飾演的一個人設,全部正式場合他都會使用「山東呼保義」的名號。因為,這已經不是宋江一個人在奮鬥了,他是成為了整個山東老百姓的正義代表呀。

宋大哥未上梁山之前,大多都是本色出演,加上他通曉人性,生活磨練了他的演技,也使他從一個沒有人認識的素人慢慢成長為一個江湖傳說的「俠義英雄」。只是,當時的宋江萬萬沒有想到,「及時雨」這個人設的影響力之大,影響之廣泛,且還為他日後當上梁山寨主和廣納英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證明,兩虎相爭,會演才會勝。

晁蓋在社會上也是一個很玩得轉的人物,劫了生辰綱後上梁山,他比宋江先上梁山,先被推舉為寨主,成為第二任首領。

晁蓋雖然沒有太大的企圖心,但穩中求進。接任時山前山後七、八百人,在短短2年左右,便發展到三五千人,當時的梁山雖然還算不上是集團化,但也不算磕磣了,大塊肉大口酒,不挨餓還「生意」不斷,梁山正走上坡路呢。

江湖是講究「先來後到」秩序的地方。已經在梁山站穩腳跟的晁蓋武功、江湖名聲與宋江差不多,最終卻被後到的宋江奪到「第一把交椅」,他差哪了?

當宋江上山後,雖然宋江與晁蓋是因疏財仗義而惺惺相惜,進而一同共事,但終究兩人的政見與價值觀不一樣。

晁蓋沒有政治抱負,也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只求在梁山稱王,與兄弟們快意恩仇過小富即安的日子,而宋江心心念念都是成為「呼保義」式的精神領袖,再為朝廷效力。

梁山只是一個平臺,宋江只是藉助這個平臺壯大聲譽,提高自己在江湖的身份地位。梁山泊呀,畢竟是小地方,怎麼能與朝廷這個國家核心平臺相比呢?宋江是有政治野心的,他的夢想是為朝廷效力,在朝廷這個大平臺中發揮自己政治才幹,然後名留青史。

一山難容二虎,何況宋江這只是有著很深城府且謀略演藝俱佳的老虎,那就不得了。宋江先是很真誠地對晁蓋說,你是大王呀,要坐鎮寨中,我是你的手下,有什麼事處理,讓兄弟我去吧。

晁蓋看著宋江一臉誠懇,內心好感動呀,好兄弟,準了!得令後的宋江在屢立奇功之餘不動聲色地,悄然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了,在一眾好漢面前成功飾演了「笑面虎」的角色,笑著奪取了梁山的控制權。待晁蓋醒悟後,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已成定局了,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晁蓋不甘心拱手讓出半壁梁山,想要通過建功重新在群雄中立威。當決定夜襲曾頭市,卻發現沒有幾個手下可用了,而且他長時間賦閒在寨子,武功、打仗等都有些生疏了,在混戰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面頰後不治而亡。晁蓋的死,看似正常,實則暗藏玄機。

搖回鏡頭,看看出戰前,當時的宋二哥有做過什麼。宋江等在金沙灘為出徵的晁大王餞行。正當哥倆狀似情深款款地互勉,實際各懷異心時,蹊蹺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新制的認軍旗突然被風半腰吹斷,相信眾人心中都會咯噔一下的,晁蓋和宋江怎麼想,書中沒有細說,讀者自行腦補吧。

眾目睽睽之下,兇兆出現,大傢伙還沒有出徵,已被植入上天註定的信息了,那晁蓋的死也就順理成章了,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宋二哥真的是好深謀遠慮,人不知鬼不覺地造了個出徵兇兆,為日後的奪寨主之位鋪好墊子。

晁大王中毒箭後要回寨治療,卻被宋二哥手下呼延灼攔住說要等宋的將令才可回,這一耽擱,可是要了晁蓋的命了。晁蓋回到寨子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不能飲食,渾身浮腫,命在旦夕了。

宋江忍不住哭了,好不傷心呀,痛哭不已,這眼淚擦了還流,那個傷心痛心全都跑面上了呀,還親手給晁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卻「忘記」安排人下山去請大夫,更不要說花重金請專家了。晁大王在宋二哥的只嚎哭不治療的決定中,含恨而亡。

雖然晁蓋不是宋江所殺,卻有可能因宋江而死。晁蓋死了,也靜默地退出梁山權力之爭,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他的演技不如宋影帝吶。

人設2:宋江是一個小人。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尚書·虞書·大禹謨》

許多人不解了,宋江不是平民英雄嗎,怎麼又成了小人呢?

宋江出身於布衣階級。宋江雖然出生地主家庭,不缺衣少食的,但他也就是家裡有點錢的群眾,古時把沒有身份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小人」,所以,哪怕成年後的宋江再怎麼想做「呼保義」也擺脫不了小人的身份。

宋江終生所求是功名利祿,是個人的欲望。

古語有云:「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這個「義」不是江湖「義」氣,也不是單純的「做合宜的行動」,它是指君子所求的不是個人的欲望,更多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正義而去爭取,簡單地說,是為民求利,代眾生而求。

未上山前的宋江,是鄆城的押司,級別不高,但是「吏道純熟」。怎麼樣的一個「吏道純熟呢」?宋江自幼受著儒家思想的教育,深諳官場之道,對於官場的應酬,資源的謀求等等很老道,他自踏入官場,就竭盡全力混跡其中、苦心經營各種圈子的人脈。上山後的宋寨主,打著一張替天行動的「義」的旗幟,說得最多的是「義」,然而,他內心裡想的卻是朝廷招安,功名利祿的事兒。

宋江所表現的「義」只是受著儒家影響的性格上的仗義,而不是一心為公為民為眾生的義,他算不上君子。

宋江的行為代表他的價值選擇。

為什麼「及時雨」的名聲在江湖上更多人知道,而「呼保義」的名頭卻需要由宋江極力自產自銷?

只要有財,捨得財,肯幫人就能在江湖上落得「疏財仗義」的好名聲了,但「保義郎」卻不是捨得財就行的,必得有相配的「德」,也就是「德位相匹配了」才能成為精神領袖的。

「保義郎」是宋江竭力塑造的人設,實質上,他的行為與選擇都與「忠義」相隔甚遠的。

宋江任「押司」時,利用職務之便為盜竊作案嫌疑人通風報信,放之今天,就是「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這完全違背「忠於職守」呀。

酒樓上題反詩後連累戴宗和李逵,使他們不得不落草為寇,何談「手足義氣」?宋江還請來營救他的好漢去殺告密者黃文炳全家,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這完全只是為了洩個人之憤,恐怕當時的宋江眼中只有仇恨全無「忠義」了。

宋江在廟堂難以企及高位,恰好有個機會讓他在江湖上迂迴發展,於是,宋江就高舉著「替天行道」義旗走江湖去。但是,讀遍整部小說,發現宋江所言所行所選擇,都與忠孝無關,只與權謀有關,他把「義」作為控制那些草莽好漢的工具,當成了他謀取招安,博取名聞利養的籌碼。

「君子」是儒家提出的為人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但當時的官場,君子往往難以獲得重用,小人反而得志。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小人喜歡推卸責任,錯誤都推給別人了,不做不錯,過失少升官就易;小人對利己的事很敏感,精力都放在利己方面,有利就做,無利不起早;小人雖然也有長遠的眼光,但他不關心能不能做真正的聖賢,就如宋江一門心思想做「保義郎」式的精神領袖,不外是為了被朝廷招安和重用,他更看重的是「功名利祿」。

結語

羅真人:吾弟子既脫火坑,學練長生,怎能再慕此境。——《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對事物的是非、善惡、及其重要性進行判斷和評價,從而影響其行為取向。宋江表面謙恭禮讓、樂於助人,骨子裡卻工於計算,擅於權謀。

宋江真是無時不在向世人表忠心:「俺是梁山泊義士宋江」。看一個人,不是看他多會說,而應觀其行為。雖然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遠做君子,也不可能每天都做小人,然而,上山前的宋江雖然不是名副其實的忠義之士,卻也還有一些扶危濟困的行善之舉;上山後,在權力爭奪中,在統治梁山泊期間,大部分都是盜忠義之名行不義之實。

宋江上梁山後,將企圖心小心地藏起來,就如在官場中的「吏道純熟」一樣,努力修煉自己的演技,將「忠義」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然而,當扯掉這件漂亮的外衣後,他不過是藏著小人之心的偽君子而已。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有直呼宋江為「保義郎」而是「呼保義」呢?個人的理解這個「呼」,意思之一,「不走心,隨便叫叫」;意思之二,與「乎」相同音,表示「懷疑」的意思。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個人的原則;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是一個人的修行。當「貌似忠義」的小人,成為團隊的首領時,組織也就成為了一個爭名奪利的火坑了。在追逐名利的火坑中談什麼修行呢,修羅場還差不多,在「在困境中做絕死奮鬥」就是其宿命。這或許是《水滸傳》通過宋江的成功而給世人一個隱秘警示吧。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宋江共有三個綽號,其中「呼保義」是啥意思?
    眾所周知,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基本都有自己的綽號,而綽號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他們的一些個人信息。比如王英的綽號「矮腳虎」,就反映了他身材矮小的事實。而時遷的綽號「鼓上蚤」,則說明了他小偷的職業。但作為梁山首領的宋江,卻不止一個綽號。
  • 閒話水滸之一:宋江的綽號為什麼叫「呼保義」?
  • 宋江有兩個綽號,一個是「及時雨」,另一個「呼保義」有何含義?
    四大名著《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都有一個綽號,比如「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等,而宋江更是有兩個綽號,一個是「及時雨」,一個是「呼保義」。「及時雨」這個綽號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在原著中,宋江一出場時,就說的很明白:「濟人貧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它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而在梁山大聚義,一百單八好漢排名時,宋江的綽號是:「天魁星呼保義」,那麼,這個「呼保義」有什麼含義呢?
  • 水滸108將的綽號都有寓意,宋江的姓名和綽號是什麼寓意?
    在《水滸傳》中,綽號真正威風的不是霹靂火秦明,而是宋江。作為水泊梁山的第三代統帥,《水滸傳》的第一主人公,宋江竟然有四個綽號:黑三郎、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後面三個綽號隨便拿一個出來就可以亮瞎無數人的眼。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水滸傳》第18回交待了宋江的出身。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莊人氏。有一首臨江仙詞對宋江這個人物形象是一個總括:「起自花村刀筆吏,英靈上應天星,疏才仗義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聲名。濟弱扶傾心慷慨,高名冰月雙清。及時甘雨四方稱,山東呼保義,豪傑宋公明。」下面就根據原著從忠孝觀念和五常準則兩大方面淺析宋江的形象。
  • 《水滸傳》中的綽號
    原標題:《水滸傳》中的綽號  《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個個綽號響亮。這些綽號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卻有些怪怪的,讀起來讓人摸不到頭腦。
  • 《水滸傳》宋江:歷史人物與文學人物的形象辨析
    導語:《水滸傳》中的宋公明宋江是梁山泊的頂梁柱,學術界對他對眾說紛紜,研究頗豐,如僅僅對他的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等四個綽號就有多種版本的解讀。但如此細緻入微的研究,針對的只是文學作品《水滸傳》中作為文學人物的宋江形象,本文則側重於探討歷史人物宋江的其人其事。
  • 宋江的四個綽號,一個貶義,兩個褒義,還有一個爭議至今!
    宋江不但是梁山的老大,而且也是水滸中綽號最多的男人。他一共擁有四個綽號,每個綽號都有自己不同的含義。那麼你知道宋江這些綽號是什麼?他們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含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介紹綽號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看看宋江這個人。宋江表字公明,為山東鄆城縣宋家村人。
  • 《水滸傳》裡的怪綽號都是啥意思
    千百年來,《水滸傳》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好漢們的故事也廣為傳頌。然而,《水滸傳》中有些好漢的綽號卻常常令人一頭霧水。有些書籍的解釋或含糊不清,或以訛傳訛,誤導了讀者。因而,準確解讀《水滸傳》中的綽號十分必要。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宋江有兩個綽號:「及時雨」和「呼保義」。前者好理解,後者就讓人不好理解。
  • 有人問,沒宋江,梁山好漢前程如何?《水滸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水滸傳》沒有了男一號宋江,就沒有跌宕起伏的《水滸傳》了,中華文化中就缺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水滸傳》中宋江的作用無可替代,沒有宋江,智取生辰綱的那幾位早被官府給逮了,一百零八將聚義是不可能的事了,梁山泊還是王倫的天下,好漢各自為戰,佔山為王的佔山為王,偷雞摸狗的繼續偷雞摸狗,前程還能怎樣?!一部《水滸傳》問世,最引人關注的人物非宋江莫屬。
  • 《水滸傳》中滿嘴忠義的宋江,實則是吃著大宋的飯,卻砸大宋的鍋
    宋江並不忠義宋江,看過水滸傳的都對這個人物耳熟能詳,對於宋江的評價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認為宋江是一位忠義之士,義薄雲天。古人云,識一個人,得從他的言行和想法來分析,同樣道理,我們要想分析宋江,也得從宋江的言行和想法來分析。
  • 施耐庵送宋江三個外號,體現「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卻獨缺這一個
    文/巴暘在《水滸傳》中,宋江有三個大名鼎鼎的外號,分別是「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和「及時雨」。其實作者施耐庵給宋江的這三個外號別有用心,這三個外號正對應著中國人最講的「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字,而「忠孝仁義」四個字中的另外一個,宋江卻永遠也沒有。
  • 梁山好漢綽號十大分類:揭綽號背後的玄機
    這次,小編將依據普通讀者對綽號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對《水滸傳》中的綽號進行分門別類,梳理歸納,並結合原著、典籍和相關史料,對水滸綽號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力求使讀者閱此一文便能盡悉水滸綽號之事。  第一類 直接褒貶或自抒心意類(共2位)  呼保義宋江:  宋江是《水滸傳》中綽號最多的一位,擁有「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等多個綽號。「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是宋江用於江湖的俗稱小號,只有「呼保義」才是宋江官方標配的正式綽號。
  • 宋江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忠義之烈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經由作者綜合創作而成。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水滸傳》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水滸傳》問世以來,世人大多對其評價甚高,然而對於小說中主要人物宋江的評論,卻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幾百年來爭論不休。
  • 宋江為何不推翻宋朝統治?再讀《水滸傳》,終於懂了宋江
    看過很多古裝劇,最喜歡的還是《水滸傳》,堪稱無法超越的經典。書啃過幾遍,老版電視劇和新版電視劇都看過,看一次慨嘆一次,看一次淚目一次…… 第一次看《水滸傳》,那時還小,不懂家國大義,只喜故事跌宕起伏,只看情節峰迴路轉,只愛英雄梁山聚義。
  • 宋江真的「仁義」嗎?令人心寒的仁,讓人心凉的義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為人急公好義,常救人於危難時刻所以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
  • 從盧俊義「忠義無雙」到「落草為寇」,看宋江的心思:你是我的菜
    《東都事略·中書侍郎侯蒙傳》的"制賊之計"中說:"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有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此自贖,或可平東南之亂。",講的是宋江率眾起義,後將功補過的經歷;宋末元初淮陰人畫家龔開,感動於宋江三十六人的勇猛,為宋江三十六人畫了像,並題詩作序,其中贊盧俊義「白玉麒麟,見之可愛」。
  • 自古忠義兩難全,但《水滸傳》卻完美詮釋了忠義的真正涵義
    自古忠義兩難全,但《水滸傳》卻完美詮釋了忠義的真正涵義。書中人物既能將忠義完美結合,也有忠義不可兼備的表現。忠,忠心老實,誠心誠意,義,回報,幫助,正義。忠義多麼偉大呀!《水滸傳》中,還有一種情義,有情有義,不忘恩負義,比如武松,武松林衝以及魯智深這三人是水滸中被稱為真英雄的三個好漢,也有很多人說水滸傳其實就是三個人的戲,說的就是魯智深林衝和武松,武松因為哥哥被嫂嫂下毒殺害,而為了給哥哥報仇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二人後,便被發配到孟州,在孟州的時候遇到施恩,也受到了施恩不少的幫助,得知施恩有難處以後便決定幫施恩擺平這件事,輕輕鬆鬆的就替施恩奪回了酒店
  • 《水滸傳》中的歷史,108將有多少是真?很多綽號與小說不符
    關於《水滸傳》在歷史上流傳也是有過許多版本的,光名字就有好多,如《水滸》《水滸傳》、《忠義水滸傳》、《蕩寇志》等。其中最為詳細地為魯迅先生的《小說舊聞鈔》。先生列舉例證頗多,讀起來有點費勁,但卻頗為詳細。大意為其底稿(或原始創作)為施耐庵,而整理成書則為羅貫中了,即最後的《水滸傳》實為羅貫中所作。
  • 《水滸傳》中最無恥的小人,染指朋友的老婆,最後的結局卻挺好
    《水滸傳》的故事飽滿又熱血,能達到如此效果,除了主角之外,還有需要許多配角的點綴。這些人物雖然不像主角那麼耀眼,但正是他們的點綴,才使得此書大放異彩。不過這其中有一個配角,他佔友妻,害友命,最後卻活了下來。那麼在疾惡如仇的水滸世界裡,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個配角不是別人,正是全書的主角宋江的好友張文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