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名門望族」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我們今天來看一看什麼才是現代社會的名門望族!
我們現在經常會說富不過三代,但是在江浙一代,卻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家族,被譽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那就是「錢氏家族」。
可能說到錢氏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錢學森,沒錯,他就是杭州錢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位「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和「兩彈一星」元勳,成就影響了中美兩國,乃至整個世界,更為可貴的則是他那顆拳拳報國之心。
錢學森的學識與品格,也與他的家族不無關係。事實上,由古至今,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在科技領域,除了錢學森、錢令希,還有「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至於院士就太多了,錢臨照(錢令希的哥哥)、錢鍾韓(錢鍾書堂弟)、錢易(錢穆長女)等,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還曾在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文史領域,有國學大師錢穆、近現代著名思想家錢玄同、文學大家錢鍾書。還有著名外交家錢其琛、錢復等等。
人們說名門望族、家學淵源、人才輩出大概說的就是「錢氏」這樣的家族吧。
可是上面說的錢氏人才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這些人統統往上追溯,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錢鏐。
錢繆是誰?
錢繆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唐朝滅亡後,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後又自創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管轄今天的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東南沿海一帶。錢鏐不僅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錢鏐自備「起居注」,又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錢鏐之後,不僅留下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富裕江南,而且留下了寶貴的錢氏家規。
那什麼原因造就了恢弘的家族,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其實,歷史上具有聰明才智的各家族先祖不止錢王一個吧?大家望族的門當戶對也不在少數吧?為什麼錢氏家族會出現奇特的人才「井噴」現象?曾國藩的老祖宗並不具有什麼特殊的基因背景,可為什麼,曾國藩的後人也出現人才「井噴」奇蹟?
我們注意到,錢家與曾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錢家有《錢氏家訓》,曾家有《曾國藩家書》,如果說「基因決定論」,也可以,但這個「基因」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那就是兩家都培育出優秀的「文化基因」,也就是家風,並使之世代相傳。
千百年來,錢鏐定的家規成為錢氏子孫後代行動的準繩。錢氏家族千年蓬勃、傑才潮湧的文化密碼,就藏在一部《錢氏家訓》裡面。
當年,吳越王錢鏐以晉代以來大族衰亡為鑑,他親作家訓八條,「上承祖禰之澤,下廣子孫之傳」,縱有「金書鐵券」的免死牌亦需嚴格家教。臨終之前他又留下了十條遺訓。錢鏐辭世後被後唐明宗追諡為「武肅」,上述訓示亦分別稱為《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遺訓》。遺訓中要求「子孫紹續家風」而「千叮萬囑」的訓示,為《錢氏家訓》定下了基調。
現在被錢氏家族廣為承襲的《錢氏家訓》,是由清末外交官、錢鏐三十二代孫錢文選根據「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十訓」總結歸納而成的。這個版本半白半文的《錢氏家訓》,善記好懂,很適合現代人閱讀理解。
《錢氏家訓》只有區區六百多字,但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層面,對後世子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參見附錄)。
錢氏家訓(資料圖)
有人質疑:錢氏家族那些名家大師,他們的成功有多大比重是因為一部《錢氏家訓》?他們當中,有多少人認真研讀過《錢氏家訓》?《錢氏家訓》真的是他們的共性麼?把這部家訓傳給芸芸眾生,就會湧現出無數的「錢學森家族」了?
此話差矣!家訓不是用來背誦的,是要子孫做出來的。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用來研讀嗎?不,它是我軍踐行的準則。家訓,落實了才叫家風,寫在紙上、停在嘴上,只能叫「家封」。
《錢氏家訓》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強調「身教」。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小時候,錢永剛問母親蔣英:「人家都在說要重視教育,可你們怎麼沒怎麼教育我啊?」蔣英一下就笑了:「我們怎麼沒教育啊,教育不僅僅是用嘴說,更重要的是做給你看。」
錢永剛回憶說:「《錢氏家訓》從思想源流上說,流傳了一千年,可能是家族家訓中傳承時間最久的。我的父母對於這份《錢氏家訓》本身內容提及比較少,但是身傳言教從未間斷。雖然他們都已經走了,但是留下的精神財富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錢氏家訓》有一條:「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錢氏家族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族人均設立了義田、義莊,並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這相當於今天的「教育基金」,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無錫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範,錢穆和侄子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總而言之,家訓是行動準則,一定要知行合一的,否則毫無價值。
《錢氏家訓》有云:「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這個規則,就是家風。
一千年來,《錢氏家訓》已經造就了無數的英才,它不僅是錢氏家族的文化DNA,也是我們華夏子孫都應認真學習的一部家庭教育的傑作,理解其精神,發揚其精粹,也許我們也可以繁衍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附錄:《錢氏家訓》
個 人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家 庭
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 ,籌仁漿與義粟。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古同烹),忠厚傳家, 乃能長久。
社會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修橋路以利從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穀之社倉。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國 家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嚴以馭役,寬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 ,利在萬世者更謀之。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正是因為有錢氏家規,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
傳家,需要世代相傳,歡迎關注錢姓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