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錢氏家族」為什麼能號稱「兩浙第一家族」

2021-02-08 錢姓家族

說到「名門望族」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我們今天來看一看什麼才是現代社會的名門望族!

我們現在經常會說富不過三代,但是在江浙一代,卻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家族,被譽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那就是「錢氏家族」。

可能說到錢氏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錢學森,沒錯,他就是杭州錢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位「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和「兩彈一星」元勳,成就影響了中美兩國,乃至整個世界,更為可貴的則是他那顆拳拳報國之心。

錢學森的學識與品格,也與他的家族不無關係。事實上,由古至今,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在科技領域,除了錢學森、錢令希,還有「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至於院士就太多了,錢臨照(錢令希的哥哥)、錢鍾韓(錢鍾書堂弟)、錢易(錢穆長女)等,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還曾在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文史領域,有國學大師錢穆、近現代著名思想家錢玄同、文學大家錢鍾書。還有著名外交家錢其琛、錢復等等。

人們說名門望族、家學淵源、人才輩出大概說的就是「錢氏」這樣的家族吧。

可是上面說的錢氏人才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這些人統統往上追溯,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錢鏐

錢繆是誰?

錢繆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唐朝滅亡後,錢鏐受封為吳越王,後又自創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管轄今天的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東南沿海一帶。錢鏐不僅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錢鏐自備「起居注」,又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錢鏐之後,不僅留下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富裕江南,而且留下了寶貴的錢氏家規。

那什麼原因造就了恢弘的家族,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其實,歷史上具有聰明才智的各家族先祖不止錢王一個吧?大家望族的門當戶對也不在少數吧?為什麼錢氏家族會出現奇特的人才「井噴」現象?曾國藩的老祖宗並不具有什麼特殊的基因背景,可為什麼,曾國藩的後人也出現人才「井噴」奇蹟?

我們注意到,錢家與曾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錢家有《錢氏家訓》,曾家有《曾國藩家書》,如果說「基因決定論」,也可以,但這個「基因」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那就是兩家都培育出優秀的「文化基因」,也就是家風,並使之世代相傳。

千百年來,錢鏐定的家規成為錢氏子孫後代行動的準繩。錢氏家族千年蓬勃、傑才潮湧的文化密碼,就藏在一部《錢氏家訓》裡面。

當年,吳越王錢鏐以晉代以來大族衰亡為鑑,他親作家訓八條,「上承祖禰之澤,下廣子孫之傳」,縱有「金書鐵券」的免死牌亦需嚴格家教。臨終之前他又留下了十條遺訓。錢鏐辭世後被後唐明宗追諡為「武肅」,上述訓示亦分別稱為《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遺訓》。遺訓中要求「子孫紹續家風」而「千叮萬囑」的訓示,為《錢氏家訓》定下了基調。

現在被錢氏家族廣為承襲的《錢氏家訓》,是由清末外交官、錢鏐三十二代孫錢文選根據「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十訓」總結歸納而成的。這個版本半白半文的《錢氏家訓》,善記好懂,很適合現代人閱讀理解。

《錢氏家訓》只有區區六百多字,但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層面,對後世子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參見附錄)。

錢氏家訓(資料圖)

有人質疑:錢氏家族那些名家大師,他們的成功有多大比重是因為一部《錢氏家訓》?他們當中,有多少人認真研讀過《錢氏家訓》?《錢氏家訓》真的是他們的共性麼?把這部家訓傳給芸芸眾生,就會湧現出無數的「錢學森家族」了?

此話差矣!家訓不是用來背誦的,是要子孫做出來的。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用來研讀嗎?不,它是我軍踐行的準則。家訓,落實了才叫家風,寫在紙上、停在嘴上,只能叫「家封」。

《錢氏家訓》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強調「身教」。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小時候,錢永剛問母親蔣英:「人家都在說要重視教育,可你們怎麼沒怎麼教育我啊?」蔣英一下就笑了:「我們怎麼沒教育啊,教育不僅僅是用嘴說,更重要的是做給你看。」

錢永剛回憶說:「《錢氏家訓》從思想源流上說,流傳了一千年,可能是家族家訓中傳承時間最久的。我的父母對於這份《錢氏家訓》本身內容提及比較少,但是身傳言教從未間斷。雖然他們都已經走了,但是留下的精神財富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錢氏家訓》有一條:「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錢氏家族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族人均設立了義田、義莊,並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這相當於今天的「教育基金」,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無錫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範,錢穆和侄子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總而言之,家訓是行動準則,一定要知行合一的,否則毫無價值。

《錢氏家訓》有云:「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這個規則,就是家風。

一千年來,《錢氏家訓》已經造就了無數的英才,它不僅是錢氏家族的文化DNA,也是我們華夏子孫都應認真學習的一部家庭教育的傑作,理解其精神,發揚其精粹,也許我們也可以繁衍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附錄:《錢氏家訓》

個 人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家 庭

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 ,籌仁漿與義粟。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古同烹),忠厚傳家, 乃能長久。

社會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修橋路以利從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穀之社倉。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國 家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嚴以馭役,寬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 ,利在萬世者更謀之。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正是因為有錢氏家規,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

傳家,需要世代相傳,歡迎關注錢姓家族!

相關焦點

  • 吳越王錢鏐如何讓自己的家族持續千年,成為兩浙第一世家
    在江浙一帶,有一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家族,出了很多人才,如錢學森、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等。沒錯,就是號稱「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五代時期的吳越王錢鏐。那麼,錢鏐有什麼秘訣,讓自己的家族不但延續千年,還人才輩出呢?歸納起來有三個主要原因。
  • 錢氏家族為何人才濟濟
    錢鏐治國有略,修身治家更是謹嚴,臨終前寫下十條遺訓,遺訓代代相傳,一直激勵著錢氏後人。提起錢氏後人,讓人肅然起敬。這個家族三代出現五個王,近千年來,湧現了眾多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學者。錢學森、錢三強、錢鍾書、錢其琛都是錢氏家族的名人。
  • 錢鏐和他的錢氏家族
    它能在最亂的亂世中生存,在朝代更迭中還能使國家富饒。可這個受百姓敬仰的王族,在短短存在72年後,卻自己選擇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這個王族就是吳越國統治者錢鏐家族。錢鏐家族得以長期立國的主要原因是,錢鏐認為和氣生財,有錢能使鬼推磨,低調做人。當時中原大地各方割據,晚唐政權搖搖欲墜,錢鏐仍按時向大唐納貢稱臣,朝廷封其為吳王;後梁朱全忠滅唐稱帝後,錢鏐又向後梁朝貢,朱全忠封其為吳越王;李存勖建立後唐,錢鏐又祝賀他當皇帝,並進獻大量錢糧絲綢,李存勖賜予錢鏐玉冊、金印,享受皇帝待遇。
  • 中國最牛家族,傳承1200年,出過1位諾獎、18位院士,100多科學家
    也正是因為他這麼幹脆,錢氏家族才得以留存,當然了,錢氏家族後人之所以能遍及江浙,也和錢鏐不僅活得長而且生得多。在錢鏐八十年的生命裡,史書有記載的兒子就有三十三位。在長達1200多年的歷史中,錢氏家族可以說人才輩出,包括錢選、錢德洪、錢穀、錢謙益、錢曾、錢大昭、錢大昕、錢松、錢杜、錢棨等,由此錢氏家族也被稱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揭秘上海排球傳奇家族:錢氏家族
    在上海排球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家族的身影始終貫穿其中——錢氏家族。此前,他們就自發組織了一支業餘排球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屢獲佳績。
  • 杭州市社科院「我們的價值觀」研討會 聚焦錢氏家族崇學重教家風
    杭州網訊 9月17日,由杭州市社科聯、杭州市社科院舉辦的「我們的價值觀」研討會暨錢氏家族崇學重教研討會在上城區錢王祠閱禮堂召開。會議主要聚焦錢氏家族的崇學重教家風。來自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錢鏐研究會、杭州市社科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共十餘人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詞為「崇學」。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錢氏家族的後人,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物理學家錢學森,學者錢鍾書,語言文學家錢玄同,生物學家錢煦,法學家錢端升,水利專家錢正英,化學家錢人元,音樂家錢仁康,中科院院士錢鍾韓等,這些偉大的名字,令人肅然起敬,不僅因為他們學識淵博,學有專長;最關鍵的是他們的愛國之情和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卓越貢獻
  • 牛氣千年的中國頂級家族:家教很「笨」,為何卻無比成功?
    我們都知道,宋朝是趙家天下,趙氏在百家姓排第一很好理解,但是錢氏為什麼能夠排第二呢?這得從錢氏始祖錢鏐說起。錢鏐,被奉為錢氏始祖。比如清朝推翻明朝以後,以朱元璋為代表的朱氏家族就不可能成為社會顯赫的一支了。這就是中國傳統為什麼很少有大的家族代代相傳,即古話所謂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因為這個客觀存在的政治原因,中國歷史上不少家族都存在中斷現象。
  • 中國近代第一望族:1位諾獎得主、2位外交家、4位國學大師、19位院士
    家族文化最為盛行的漢末、魏晉時代,中國所有厲害的家族,還有與王謝並稱的庾桓、袁禇殷郗、顧陸朱張,這些家族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落了。但就是在這片同樣的土地上,文化高門扎堆的滬寧杭地區,卻有一個家族,延續到了現在,可惜劉禹錫沒能得見,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遺憾。他們就是浙江海寧錢氏!
  • 中國近代第一豪族:1位諾獎得主、2位外交家、4位國學大師、19位院士
    家族文化最為盛行的漢末、魏晉時代,中國所有厲害的家族,還有與王謝並稱的庾桓、袁禇殷郗、顧陸朱張,這些家族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落了。但就是在這片同樣的土地上,文化高門扎堆的滬寧杭地區,卻有一個家族,延續到了現在,可惜劉禹錫沒能得見,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遺憾。他們就是浙江海寧錢氏!
  • 中國最「厲害」的家族,後代沉寂千年,今天他們卻改變了大半個中國
    這個家族就是:吳越錢氏家族。所以,崇文倡教、讀書明理,是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它強調的就是:「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為了讓家族中的窮苦孩子,也能讀得起書,家訓中規定: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 致敬樅陽錢氏(之一)
    在《樅陽錢氏八百年》一書中我曾作專題介紹,但書已出版多年,且數量有限,了解樅陽錢氏的讀者不是很多,因之近期有不少族內外的熱心讀者提出建議,將介紹樅陽錢氏的主篇文章《樅陽錢氏八百年》,以適當形式再次刊發。因此筆者根據原文稍作增刪,題曰 「致敬樅陽錢氏」,藉助陳靖先生的「樅陽家譜館」微信公眾號平臺分四期刊發,以饗讀者。
  • 為什麼江南望族代有才人出
    原標題:江南望族形成於宋元,繁榮於明清 為什麼江南望族代有才人出為什麼江南望族代有才人出清代史學家錢大昕、近代國學泰鬥錢穆、著名作家錢鍾書、「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吳越錢氏子孫。「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傳承1200年的聰明家族,曾出過100多位科學家,網友:智商180?
    傳承1200年的聰明家族,曾出過100多位科學家,網友:智商180?Hello,大家好,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歷史上那些人是最聰明的,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猶太人。無可否認,猶太人是真的很聰明,以至於希特勒在二戰時期將他們趕盡殺絕,就是怕他們會謀反。
  • 中國超牛的家族,昌盛了千年,後代人才輩出,改變了大半個中國
    北宋時期編纂的《百家姓》將「錢」姓放在第二位,就是為了紀念吳越錢氏為了百姓選擇放棄戰爭歸順宋朝的舉動。宋代,吳越錢氏家族中的錢選是當時負有盛名的畫家,他和與趙孟等人被世人稱為「吳興八俊」。錢選最為擅長花鳥畫,將詩、書、畫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對後世文人畫產生深遠影響。明代,吳越錢氏家族中最為出名的便是王陽明的學生錢德洪。是明朝後期著名的心學大師。
  • 「錢氏名流」現象背後秘密
    「錢氏名流」現象背後的「秘密」錢氏家族的繁盛,其原因不外如下幾點:1、所謂「文化基因」。江南錢氏最早就有「錢氏家訓」、「錢王遺訓」傳世,錢鏐在世時提倡尊教重學、忠厚傳家,這兩條訓誡(主要是梳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種關係,其與儒家士大夫「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近,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換言之,具有充足的德、智、體、美諸教育理念的集合)廣泛地影響著數以萬計的錢氏後人,如錢偉長生前曾說:「我們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後人得益很大。」
  • 千年名門望族 兩浙第一世家
    錢穆、錢鍾書、錢學森……這些名字彪炳史冊,如雷貫耳,這些人,全都出自錢氏家族!這令人疑惑,為何錢氏能人才濟濟?在錢氏家訓的開篇,就提到: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錢鏐認為,做人以立品為先,有才無德的人,是極其危險的。錢鏐曾說「子孫雖愚,詩書須讀」。所以,崇文倡教、讀書明理,是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它強調的就是: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 金山錢氏千年傳承,「家族史」記錄圖書刊刻卓越貢獻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1月22日報導:今天上午,《一個書香世家的千年回眸:金山錢氏家族史》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上圖首發」出版座談會。這一支錢氏出自吳越王錢鏐家族,在五代以來幹餘年的中華歷史長河中綿延傳承,名人輩出,最終在金山的這片土地上扎穩腳跟,成為一方望族。
  • 錢氏家族名人【​錢大昕】
    錢大昕有《十駕齋養新錄》,後世以之與顧炎武《日知錄》並稱,贊錢氏為「一代儒宗」。大昕並非知古而不知今的考據學者,他往往以考史論學的形式,隱寓對清廷弊政的不滿。所著《十駕齋養新錄》、《潛研堂文集》多所反映。乾嘉時期,首重經學,大昕力倡治史,既博且精,對轉變一時學術趨向影響甚大。一生著述甚富,後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
  • 綿綿瓜瓞的長興移民家族
    在此期間,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到江南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西漢末年,由於王莽專權和綠林、赤眉起義,北方人口向南遷徙,如六朝時期的江東大族長城錢氏即是這一時期南遷;第二次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孫吳政權中很多北方將士最終落戶江南,如大將徐盛的墓就在長興;第三次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即「永嘉之亂」後北方豪門士族紛紛隨晉室東渡,如長興下箬陳氏、忻湖徐氏家族均是這一時期遷移到長興的。擇部分代表性家族加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