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2020-12-14 天地史話V

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

下面看一下八個團隊的代號和戰鬥序列

一、第1支隊第1團

部隊代號:保團。

部隊來源:湘鄂贛邊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傅秋濤上將;

副團長:江渭清(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

參謀長:王懷生(1941年1月,突圍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政治主任:鍾期光上將。

部隊發展:

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二、第1支隊第2團

部隊代號:持團。

部隊來源: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皖東紅軍遊擊隊。

團長:張正坤(1941年1月皖南事變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組織越獄暴動時犧牲);

副團長:劉培善中將;

參謀長:王必成中將;

政治主任:肖國生(1939年3月7日,日軍掃蕩中犧牲。)

新四軍第1師第2旅第4團。

三、第2支隊第3團

部隊代號:發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軍遊擊隊,閩贛邊汀瑞紅軍遊擊隊。

團長:黃火星中將;

副團長:邱金聲(1939年2月26日,因病去世。)

參謀長:熊夢輝(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1941年1月在無為縣姚家溝中彈犧牲);

政治主任:鍾國楚少將。

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四、第2支隊第4團

部隊代號:揚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9團、閩粵邊新編紅3團、浙南紅軍遊擊隊。

團長:盧勝中將;

副團長:葉道志(1938年從抗大派往新四軍,7月31日帶領3個人攜槍出走,準備回129師老部隊。被抓回新四軍後被處決,1983年追認為烈士。),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變中掩護軍直屬隊突圍中犧牲。)

參謀長:王勝少將;

政治主任:廖海濤(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軍掃蕩中犧牲)。

新四軍第1師第3旅第7團。

五、第3支隊第5團

部隊代號:優團。

部隊來源:閩東北、閩北紅軍遊擊隊。

團長:饒守坤中將。

副團長:曾昭銘(1940年遭國民黨扣押殺害)

參謀長:楊元三(犧牲);

政治主任:劉文學少將。

皖南事變中,遭受到嚴重損失,僅有一部突圍到皖中。

六、第3支隊第6團

部隊代號:良團。

部隊來源:閩東紅軍遊擊隊。

團長:葉飛上將;

副團長:阮英平(1948年犧牲);

參謀長:黃元慶(江西省上饒地委書記);

政治主任:阮英平兼。

第1師第1旅第1團。

一、第4支隊第7團

部隊代號:傳團。

部隊來源:紅28軍第82師第244團和新兵營。

團長:楊克志(1939年5月20日叛逃);

副團長:曹玉福(跟隨楊克志叛逃);

參謀長:林英堅(1941年11月26日犧牲);

政治主任:胡繼亭(1944年2月12日犧牲)。

後來發展為第2師第4旅第10團。

八、第4支隊第8團

部隊代號:統團。

部隊來源:桐柏山紅軍遊擊隊。

團長:周駿鳴(水利部副部長);

副團長:林愷(國家體委辦公廳主任);

參謀長:朱茂緒(1945年犧牲);

政治主任:徐祥亨(犧牲)。

後來新四軍第2師第5旅第13團。

這八個團的代號合起來,是一句話:「保持發揚優良傳統」。有說法認為,最初有十個團,其實並非如此。

當時國民政府的部隊採用德國編制,也就是二二制,一個師轄兩個旅,一個旅轄兩個團。所以四個支隊都是兩個團。四支隊有3100人,在四個支隊中人數最多,也不夠兩個團的標準編制,也僅是八路軍一個團的人數。

1938年,四支隊又擴編了第9團和手槍團,其他支隊也進行了擴編。但是上述八個團,才是組建時的最老部隊。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1937年11月6日,毛主席致電博古時,對於新四軍的編制和軍事主官的人選,曾這樣說過:「決定新四軍隸屬八路軍,編兩師四旅八團,擬項副軍長,陳毅政治主任,周子昆參謀長」,由此可見一開始,我黨的設想是新四軍不僅是要編師旅,還要隸屬於八路軍建制。
  • 新四軍最初的八個團,團長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爆發,在北方,有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南方,有我黨領導的新四軍。他們都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新四軍的軍長葉挺,那是元帥級別的。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支隊的司令員陳老總是元帥,張雲逸是大將,張鼎丞是無冕大將,高敬亭不幸犧牲。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新四軍和皖南地區出席七大代表全部遇害」屬於誤傳(下)
    他是新四軍軍部駐地主要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長期在皖南地區從事革命工作,當選七大代表在理。2位候補代表:餘華,安徽黟縣人。1931年8月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1938年4月,在歙縣潛口參加皖南特委組建工作,隨後到屯溪組建徽州中心縣委,並任書記。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 新四軍六個支隊資料
    1938年7月,丹陽抗日衛團改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屬第1支隊指揮。同年9月,第l團調回皖南,12月第3支隊6團調至蘇南,歸第1支隊建制。1939年5月,第6團向東發展,與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合,"江抗"第2路的名義東進蘇(州)常(熟)太(倉)、澄(江陰)錫(無錫)虞(常熟)地區,先後取得黃塘、滸墅關和夜襲虹橋機場等戰鬥勝利。
  • 嶽雲鵬曝光德雲社最新口號,簡單八個字,信息量很大!
    這是老郭在相聲演出最後都會說的那句話,有點類似於春晚最後都會唱「難忘今宵」,同時,它也是德雲社的口號,二十多年過去了,德雲社已經經歷了太多變化,是不是應該換個口號呢?最新一期《德雲鬥笑社》中,小嶽嶽宣布了這件事!
  • 新四軍一個偵察兵,誤入敵軍大本營,沒想到卻帶回一個團的俘虜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505字,閱讀約4分鐘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不勝枚舉,但是以一人之力,戰勝一個團讓其投降,那就不是個人武力問題了,更多的是膽量和智慧。在抗戰時期就有發生過這樣的一幕,新四軍的一位偵察兵,誤入敵軍的駐地,最終卻俘虜了一個團,這背後又有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 抗日戰爭上,新四軍共有7名高級將領犧牲,除彭雪楓還認識誰?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85字,閱讀約3分鐘眾所周知,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是彭雪楓將軍,犧牲時擔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將軍在紅軍時期就成名了。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正式組建
    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正式組建     轉戰大江南北,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部隊。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迫於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終於與中共達成關於南方各省紅軍遊擊隊組成一個軍,於大江南北和閩浙兩省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的協議。  1937年10月12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南方8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遊擊隊)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
  • 周子昆:戎馬一生為革命
    周子昆像。(資料照片)   周子昆,原名周維寬,字仲和。祖籍湖南,190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一個中學教員家庭。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在廣西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後,入桂軍劉震寰部當號兵,後任上士、事務長、排長。1925年6月投身革命,入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任班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任葉挺獨立團2營4連排長。
  • 皖東摩擦前新四軍抗戰戰略的調整與演變
    後經多方協商討論,中央為新四軍確定了「鞏固江南、發展江北、向東行動」的戰略方針。雖重視江北的特殊機遇,但三個方面基本上還是無分軒輊,直到皖東摩擦前,中央重劃各大區抗戰任務,大致為新四軍確立了江北、江南多線並重的敵後抗戰戰略。
  • 戎馬一生為革命的周子昆
    新華社發  新華社南寧12月21日電(記者唐榮桂)周子昆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桂林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黃利明說,周子昆出生於廣西桂林,是從桂林走出去的革命英烈,他的英雄事跡至今仍在激勵後人。  周子昆,原名周維寬,字仲和。祖籍湖南,190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一個中學教員家庭。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
  • 解放軍在喀喇崑崙山最牛的一句宣傳口號: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
    行走於喀喇崑崙,總會看到該部寫在山體上的很多宣傳口號,其中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句便是: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事實也是,這句口號與這支英雄的部隊有著密切的歷史出處:1962年11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勝利。1963年2月19日,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赴北京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勝利戰況。
  • 新四軍準旅級幹部
    所以八路軍的編制級別被大家「視覺縮小了」,而新四軍在建軍之初的編制又被「紙面放大了」,它只編有四個支隊10300人,老實說兵力規模都不及一個正常的滿編師。所以第一個要弄清楚的重點就是,八路軍的編制級別從一開始就大於新四軍一級,那麼其下轄的三個師級單位級別,也就比新四軍1941年重建後成立的七個師整整高上一格。
  • 萬人大混戰中,新四軍參謀長誤入敵群,反而活捉500敵兵
    、北;10個保安旅為左翼縱隊,進攻黃橋東;李長江、李明揚部和稅警總團為右翼,進攻黃橋西,總兵力達10萬餘人。黃橋以南即是長江,韓德勤的口號是:「把蘇北新四軍趕到長江去喝水!」而在蘇北的新四軍只有區區7000人。李明揚、陳泰運與韓德勤存在利益上的矛盾,由於新四軍軍長陳毅的爭取,兩人表示不參加反共內戰,解除了新四軍的左翼之患。
  • 【文史天地】新四軍點燃抗日烽火
    1938年初,閩東獨立師奉命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團,葉飛任團長,阮英平任副團長,轄3個營另1個特務排,全團共有1500人,槍1000支。 部隊整編後,奉命北上抗日。1938年2月14日,部隊從閩東出發,經過福安、屏南,於20日左右到達福建浦城。在浦城休整3天后,向廣豐方向開拔,在漁梁住了一晚,第三天黃昏到達廣豐東關宿營一夜。
  • 一句16字口號,差點亡了一個國家
    「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這八個字可謂漢末的真實寫照。朝野上下,外戚與宦官鬥得你死我活;朝堂之外,瀕臨餓死邊緣的災民揭竿而起,整個王朝,竟無一處安寧。很多時代的亂世之始,都驚人的相似。災年、瘟疫、重賦杳然而至,讓老百姓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
  • 抗戰初期,新四軍第一支隊的主要領導都有誰?建國後授什麼軍銜?
    抗戰爆發後,紅軍長徵時期留在長江南北的部分紅軍和遊擊隊,在各地共產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南方八省繼續堅持遊擊戰爭。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國民政府同意將這部分紅軍部隊改編成新四軍。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那麼第一支隊的主要領導都有誰?建國後授什麼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