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之美 侘寂(侘び寂びWabi Sabi)之美

2021-02-19 苔蘚之美MossArt

拼音:chà

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 侘

【集韻】【韻會】𠀤醜亞切,茶去聲。侘傺,失志貌。 又誇也。

【史記·韓安國傳】卽欲以侘鄙縣。

古漢語字典

侘 chà
①〈動〉誇耀。《史記·韓安國傳》:「即欲以~鄙縣,驅馳國中,以誇諸侯。」
②〈形〉見「侘傺」
【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樣子。《涉江》:「懷信~,忽乎吾將行兮。」

日本人拿去了,給了這個字更多的內涵。看知乎的詳細解釋:

作者:李淼

連結: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8349/answer/133552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侘び·寂び這是兩個詞,分別表達了不同的含義。而這兩重含義結合起來,便成為了日本的獨有美學。          

侘び的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就是所謂:麁相。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內在完美)」,與中國的傳統美學「秀外慧中」相對,講究的是「陋外慧中」。這體現在茶道上的精神就是:不刻意追求飲茶的地點、環境、擺設,茶器是否華麗、圓潤、亮麗,是否由名家製作等等,僅僅追求一點,便是品茶時的「清靜之心」。由此可見,侘び追求的是一種無需繁華,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          


至於英文對侘び的翻譯「Imperfect」,來自於19世紀的日本美學家 岡倉天心 的著書《茶之本 Book of tea》。所指的應是侘び美學中,外表的殘缺。但這種翻譯顯然是被我們再次翻譯時誤解了,Lost in Translation。          

寂び這個詞,直接看上去,便理解了「寂靜」的意思,但這詞在日語中還有其他的含義。        

寂び的發音是Sabi,除了寫做「寂」,也可寫做「錆」,這兩個詞在古語中是共通的,意思是「舊化,生鏽」。字的原義固然是來自於中文,但在著名俳人 松尾芭蕉 (是的,日和裡面的那一位)的影響下,以及能樂(主要描寫死亡·死與生的一種傳統藝術)的推動下,寂び逐漸產生出了一層美感的含義: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一種震撼的美。這種美感與侘び的相似點在於,都在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美。      

既然分別解釋過了侘び和寂び的含義,那麼我試著把它們結合起來,Wabi Sabi的含義是: 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          
舉幾個例子的話,我頭腦中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日本寺廟中很常見的,爬滿青苔的石燈,以及經歷幾百年風雨的,外表毫無塗漆保護的木柱。

以下圖片來源百度貼吧侘寂吧:

侘寂 [chà jì] (わび さび / wabi sabi)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尤其是無常。 侘寂之美:有缺 · 惜物 · 感恩 · 寧靜……

——筆架山房主人


訂閱號:苔蘚之美MossArt

我們一直在竭力模仿自然,卻漸行漸遠...

相關焦點

  • 侘寂(Wabi-Sabi)之美
    是一種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種審慎和謙遜之美。亦是一種不依循常規的隨性之美。何為Wabi-Sabi?        Wabi-Sabi(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有安靜的事物。源自小乘佛法總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寞),尤其是無常。(侘寂風格茶室)
  • Wabi-Sabi侘寂之美
    據說他是深深的受到禪宗美學中的「侘寂」影響,也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奠定日本美學河山的wabi-sabi,首先給大家推薦一本書:Leonard  Koren 的《Wabi-sabi侘寂之美》。這種的新的價值標準被稱作「wabi-sabi",日本也開啟了詫茶之道。但這逆襲確切地說,並不是由他一個來完成的,而是通過利休的師父武野紹鷗,師父的師父村田珠光等慢慢積累一步一步完成的。「逆襲」事件雖然被稱作「從貴族到平民的茶道」,但其實這並不是一次單純的茶道人物角色轉換,而是一次連同作為茶道底層的基本理念的徹底改變。
  • Wabi-sabi原研哉倡導的美,侘寂真正的樣子
    Wabi-sabi原研哉倡導的美,侘寂真正的樣子圖文|網絡編輯|易向wabi-sabi——侘寂它描繪的是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wabi(侘)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比如竹子、稻草、泥土、石頭中的圖案)。與中國人說的「秀外慧中」相對,wabi講究的是「陋外慧中」。
  • 侘寂之美·致永遠的千利休
    MUJI的產品,喜歡它的平實、簡樸,繼而知道了原研哉、田中一光、深澤直人…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日本的設計能夠流露出很自然的美學氣息,那麼你應該了解下千利休,和他的侘寂之美(wabi-sabi)。sabi(寂),指的是時間的自然演進,從而領悟到所有的一切都會變老,容顏不再依舊。然而,被稱為寂的事物是莊嚴而又優雅地面對老去的,寂的中心理念就是真實。侘寂(wabi-sabi)組合起來,就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
  • Wabi-Sabi style/侘寂風格
    侘寂之美樸素而安靜侘寂描繪的是一種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侘寂(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
  • 東方極簡·侘寂之美
    侘寂之美 Yana Prydalna來自美國,是一位詫寂信徒,童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日本文化,渴望擁有一個平靜舒適的空間,擁有自然的色調,創造出冥想的整體,從而創造經久不衰的設計。她通過融合東方極簡與西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了屬於自己風格的侘寂(Wabi Sabi)美學。她通過融合東方極簡主義和西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了自己的wabi-sabi(Wabi Sabi)美學風格。01。
  • 苔蘚之美 侘草—案上之晴川歷歷&芳草悽悽
    百度了一下覺得應該還是叫侘(cha)草(wabi kusa),源之於侘寂(わび さび/wabi sabi)。侘寂(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尤其是無常。所以對於這個詞,我們或可以用「禪寂」來理解。
  • 侘寂美學,安靜中的質樸之美
    侘(chà)寂(Wabi-sabi ) ,原意是簡陋,是日本獨有的自然美學,是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日本傳統美學起於物哀而歸於侘寂,侘(wabi)為陋外慧中之美,寂(sabi)是時光刀刻的震撼於缺憾中領悟圓滿。卑微裡滋生倔強,沉溺這無形的和式之境,空間與靈魂得見永恆。其中殘缺之美極具代表性,詮釋出樸素、安靜的事物的素雅、自然、粗野之特性。
  • 東方極簡 · 侘寂之美
    東方極簡
  • 侘寂之美 建築師的茶道之旅
    他的茶道精神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提倡茶道應以"無中萬般有"的禪宗思想為根底,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這也是深入日本骨髓的侘寂美學(Wabi-Sabi)。Wabi-Sabi 說到侘寂美學(Wabi Sabi),可能連日本人自己也很難說出它的具體含義,但是它已經如希臘美學之於西方一樣影響著日式的審美。侘寂美學的哲學觀受到道家以及禪宗的激發,而心靈狀態則源自於唐宋時期詩詞與水墨畫裡蒼涼、極簡的氛圍。
  • 「侘寂」之美,最返璞的設計,最本真的住宅!
    Wabi-Sabi有其自身的神秘感,它描述了一種殘缺之美,從日文直譯過來就是侘(wabi)寂(sabi)。
  • 隈研吾的雞舍、西扎的草屋、墨西哥海灘上的侘寂美
    Casa wabi藝術工坊 「 Casa wabi 藝術工坊 」 Casa wabi 基金會 /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 放不下思想上的枷鎖,就無法看到「侘寂」真正的樣子
    這便是「侘寂」。「侘寂」文化深受中國影響,在日本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漸漸成型。它無固定解釋,但也明確含有簡樸、克制、不執著的意蘊。在日常生活中,它隨處可見,卻要有心之人才可懂得。「侘寂」在日常生活中會變成一種語言,它不僅體現在一些設計上,也體現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中。我自己認為,wabi-sabi是以茶·禪為精神原點,形成的一種審美語言。在我的體會中,要探求日本茶道形成的這種wabi-sabi審美語言是怎樣落實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的,就不得不提到的是民藝大師柳宗悅先生。他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健康的無心之美。
  • 私家庭院之詫寂美學,不完美的更美
    詫寂美學,一種殘缺自然之美詫寂美學,不僅僅是一種美的狀態,更是遵從內心的表達 侘寂源於一句日語「wabi-sabi 」,是一種東方禪宗的心境狀態,認為真正的美是殘缺的。而「寂」日語音為「sabi」,指的是「孤寂」、「凋零」的意思,而它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禪宗文化,南宋時期榮西和尚把禪宗從中國帶到了日本。
  • 北歐設計師「不完美」的侘寂之美!【環球設計2181期】
    侘寂之美  有一種關於「不完美」的態度,叫做侘寂(Wabi-sabi
  • 侘寂美學是什麼?
    點擊上方「開心世界」關注更多精彩侘寂之美
  • 日式美學wabi-sabi,在平靜的風格中看見極簡生活的態度!
    wabi-sabi(侘寂),是一種屬於日本式的美學。由茶道大師千利休所創,他在自然變化中,體會到不完美所帶來的終極感官印象。許多的侘寂空間的特點如下:家具或牆壁等,都有著較粗糙的外表。有人家中的杯碗甚至較為破碎。
  • 什麼是侘寂美學?
    (wabi-sabi)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美學的哲學觀受到道家以及禪宗的激發,而心靈狀態則源自於唐宋時期詩詞與水墨畫裡蒼涼、極簡的氛圍。而「寂」日語音為"sabi"指的是「孤寂」,「凋零」的意思。
  • 侘寂美學,了解一下
    隨著「全球化」這一概念被賦予新的含義,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也在發生著改變。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的侘寂美學。侘寂美學對日本文化有多重要?可以類比希臘神話在西方審美中的地位。/wabi sabi),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
  • 回歸「侘寂風」,這個風格你了解嗎?
    ——吉田兼好《徒然草》侘寂,即日語的wabi-sabi,與「幽玄」、「物哀」、「意氣」統稱四大美學基礎,可以說日本大部分美學文化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的。侘寂風格就和它本身一樣低調,較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很多人會把它和極簡風相混淆。但比起極簡風格,侘寂風更傾向於不完整之物。於時間流逝中消耗形體、質色、光澤,物本身形成缺陷,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