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維京師,也許有很多人會感到陌生。這是二戰時期德國的王牌之師,一直以善戰著稱,在此之前,維京師的名字叫做「日耳曼尼亞師」。
單看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會覺得這個王牌之師都是由日耳曼人組成,畢竟戰鬥民族會格外驍勇善戰一些。事實上,這支部隊是由荷蘭人、比利時人、挪威人等組成,部隊在輾轉之中經過多方改編,歷任師長也都是戰功卓越的名將。
01
維京師位列德軍三大王牌之一(其他兩個王牌分別是骷髏師和帝國師),軍事實力無可厚非,光是騎士十字勳章就得了55枚,由此在彰顯他們軍事實力的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了維京師在二戰中犯下的累累罪行。
圖|維京師
蘇聯人談到「維京師」,都不禁心生寒意,猶如「談虎色變」。這支部隊一直是蘇聯人的噩夢,每每在戰場上遇到,必然打的蘇聯落花流水,蘇聯指揮官也只能呼叫救援,否則必然死傷慘重,甚至導致戰敗。
圖|維京師
維京師在二戰的戰場上一直隻手遮天,憑藉著卓越的軍事實力,維京師的裝甲車開到哪裡,哪裡就是慘叫連連。甚至在二戰臨近尾聲,德國投降之時,維京師也給予了蘇聯人一次不小的打擊。
02
二戰瀕臨尾聲,德國納粹的敗局已定,各大戰場的德國部隊都採取了投降策略,以防傷亡更多。1945年5月,在德國納粹投降前夕,維京師的高級總隊長突然下令,要求召開緊急會議。此時的第五維京裝甲部隊正在向加拉茨轉移,很多人大約猜到了會議內容:德意志的敗北就要到來了。果不其然,會議召開後,德國在各個戰場的部隊迅速萎靡,有的甚至直接繳械投降。而維京師卻未立刻向蘇聯人投降,他們正在規劃一次突圍。
圖|維京師第一任師長菲利克斯.坦因納
會議召開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晚,第五維京師的師長命部隊撤離所在地,此時他已經開始規劃投降的事情。但是維京師的士兵們誓死不向蘇聯人投降,在撤離之時,卻選擇了向200公裡外的美軍佔領區前進。當晚,師長發布命令:最後的突圍將分為三個階段,在聽到口令後就轉移到下一個階段,最後一個口令結束後,軍以上的指揮體系就地解散。
圖|維京師頭盔上兩道閃電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維京師不能就地投降呢?反正他們所策劃的都是投降,就地向蘇聯人投降豈不是很方便,何必再多此一舉,損兵又折將呢?這也就是維京師投降美軍的原因了,蘇聯人一直是他們的宿敵,戰場上的多次對峙早已讓彼此之間了如指掌。若是貿然向蘇聯人投降,一是損了他們之前王者之師的形象,二來也難保蘇聯人會善待戰俘。於是,維京師選擇了美軍作為投降對象。
03
次日,維京師做出最後的突圍。這場最後的戰役無疑是慘烈的,維京師的士兵前僕後繼、衝向蘇聯的炮火,用鮮血和身軀為大部隊的撤離鋪就一條血路。這個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王牌之師,此時已幾乎彈盡糧絕,他們甚至只能與蘇聯士兵近身體肉搏,來爭取突破到美控區。
圖|盟軍佔領區
殺紅了眼的蘇聯人自然是不會放過自己的死對頭,他們的大部隊緊隨維京師發動猛烈的進攻,無數的人倒下了,但是裝甲部隊的物資和重要文件是一點兒也沒留給蘇聯人,都被盡數銷毀了。
在即將到達美軍戰區時,維京師的師長下達了最後一條命令,解除所有士兵的軍人義務,士兵皆可以自由選擇後續出路,無論是逃回家中或是成為戰俘都不會被追究責任。這也是納粹德國最寬容的一次政策了。
圖|維京師最後一任師長卡爾·烏爾裡希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的士兵並沒有逃回家中,而是選擇了以維京師的名義完成自己最後的使命。在部隊撤離到美軍戰區後,維京師的士兵體面地完成了對美投降,他們紀律嚴明、整齊劃一,絲毫不像是一支戰敗的部隊。
維京師主動投降,對於美軍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收穫,畢竟不費一兵一卒,就收編了這支王牌之師,提高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最重要的是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蘇聯人。所以當維京師的師長提出,不要將德國戰俘送交到蘇聯人手中時,美國人毫不猶豫、滿口答應。至此,強極一時的維京師就不復存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