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 ​2月28日

2021-02-28 古藺同鄉會

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

1935年2月28日,紅軍激戰紅花崗擊潰吳奇偉部兩師

凌晨2時,朱德向紅一、三軍團下達命令:28日肅清老城殘敵。

晨,紅一、三軍團佔領遵義老城,並控制了城南的紅花崗、老鴉山一線,林彪、聶榮臻7時致電朱德及紅五、九軍團首長:正在清查繳獲物資。

紅花崗戰鬥遺址

9時,朱德令一、三軍團全力打擊增援的吳奇偉部兩個師。紅一、三軍團、幹部團與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59師、93師於遵義城外紅花崗、老鴉山一帶激戰整天。紅一軍團一部直搗吳奇偉部忠莊鋪指揮部,國民黨軍全線潰退,紅軍乘勝追擊。紅10團參謀長鍾偉劍在老鴉山激戰中犧牲。16時20分,林彪、聶榮臻報告:「援敵於本日上午10時趕到,即開始向我紅花崗陣地攻擊,我一軍團於下午4時許發起總攻,激戰5小時,方將敵擊潰。」17時,林彪、聶榮臻又報告:紅三軍團扼守的插旗山17時還在激戰中。插旗山制高點已被奪去大半。93、59兩師已全部被我擊潰。18時,林彪、聶榮臻致電朱德及彭德懷、楊尚昆通報紅一軍團向烏江邊追擊逃敵的部署:二師全部不顧任何疲勞的拼命猛追,直至烏江河邊,將敵完全殲滅。一師之兩個團停止追擊,折回遵義於明日拂曉趕到,協同三軍團解決插旗山之敵。24時,朱德致電紅一、三軍團:「第一、三軍團應不顧一切疲勞,馬上乘勝南下,堅決猛追該敵」,追擊關係全局勝負。

紅花崗上的戰壕遺址

24時,朱德命令紅37團、紅九軍團9團:阻遲當前之敵,爭得時間,配合主力作戰。紅五軍團主力經桐梓、婁山關進至四渡站附近,作為預備隊。其司令部駐河村。後衛37團遲阻川軍。紅九軍團主力急行軍於上午9時到達遵義北面的高坪一帶,接令返回婁山關,阻止川軍。軍團司令部駐板橋。軍委縱隊進駐董公寺北的大橋。幹部團向遵義趕進,肖勁光率上幹隊兩連部隊守備桐梓城,後在婁山關與黔軍激戰。28日,中共中央致電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及中央軍區:傳達遵義會議決議精神。同日,國民黨軍59師於上午8時30分,抵遵義南10裡的忠莊鋪。13師向雙龍場搜索前進,先頭38旅到達興羅壩附近,師部率37旅進抵興龍榜附近,將於3月1日向東皇殿進至仁懷集結。同日,川軍郭勳祺率袁(治)、潘、廖三旅向桐梓追擊,劉兆黎旅移駐江津待命。《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相關焦點

  • 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 2月27日
    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凌晨2時30分,彭德懷、楊尚昆部署:紅一、三軍團以迅速奪取遵義城
  • 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 2月4日​
    四渡赤水——古藺歷史上的今天1935年2月4日,紅軍向三省交界地域集結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四渡赤水,三渡在瀘州
    四渡赤水出奇兵,這段長徵中的「神來之筆」,在今天看來依然令人震撼不已。川南「小山城」太平古鎮位於古藺河與赤水河交匯處,距縣城古藺35公裡。與貴州省習水縣醒民鄉隔河相望,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是兩省邊民互市,商賈雲集,物資集散之地,被譽為川黔的水陸碼頭。古鎮位於赤水河南岸,因地勢陡峭,依山就勢而建,有「小山城」之美譽。
  • 四渡赤水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㊼
    於是,1935年1月28日凌晨,青槓坡戰鬥打響了。戰鬥進行的方式與預想的有些不一樣,原本是一場口袋戰,因郭旅識破了紅軍的意圖,沒有進入包圍圈,改由溫水追擊反包圍。於是,土城戰鬥變成了一場紅軍的攻堅戰。1935年1月29日,紅軍從習水縣土城、猿猴渡(今元厚渡口)渡過赤水,進入川南,並於2月5日至10日,進入威信在扎西召開扎西會議,對部隊進行縮編。
  • 《長徵.四渡赤水——我們從這裡出發》新聞發布會本周末成都舉行
    川南經濟網訊(初旭)近日,小編從有關部門獲悉,《長徵.四渡赤水——我們從這裡出發》新聞發布會將於本周末(11月29)日在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大道三段中興上街166號四通大廈5樓成都古藺商會舉行,古藺老區人民用特殊的方式,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 將成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
    瀘小布從市委組織部獲悉,四川長徵幹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市委黨校新校區)建設已基本完成,古藺校區、敘永校區也有望在明年底全面建成。10月21日,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總部管理運行方案和5個分院建設實施方案等。
  • 被西點軍校列入教材的四渡赤水,看外國人和國民黨是如何評價的?
    ——四渡赤水的經過。一渡赤水——土城戰役失利拉開四渡赤水序幕1935 年 1 月 29 日拂曉前,我軍除以少數部隊阻擊敵人外,主力分三路從猿猴場 ( 今元厚 ) 、土城南北地區西渡赤水河,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
  • 四渡赤水歷史上的今天 1935年2月9日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他提出:要用敵變我變的原則指導紅軍的行動,並提出了「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佔遵義」的方針。  會議作出了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區實行機動作戰的決策,並決定再次整編機構,幹部層層下放,加強基層連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時,為減輕部隊行軍負擔,提出輕裝精簡,把部分輜重裝備器材埋藏。
  • 四渡赤水
    在一個多月前我們就在遵義,前幾天我們又來到了遵義。來來回回,轉了一個多月,又回到了老地方。後來我們還是決定要去四渡赤水,長徵一路騎行,我們都是跟著紅軍的腳印在騎,如果沒有四渡赤水,那將是不完整的。前幾天我們度過了烏江,宣告了四渡赤水的結束,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貴陽市,接下來會往西南方向騎,到達雲南昆明附近,然後開始北上入川西。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毛澤東說:「四渡赤水是我的得意之筆。」在當時的條件下,他是怎樣...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訪問中國時,盛讚毛澤東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但去了遵義,繼續往北30公裡去婁山關,或者接著再往西北180公裡,去紅軍四渡赤水遺址的人就不多了。2015年8月,我們以自助遊的形式,用四天時間,從遵義去了上述這兩個地方,確實值得一走。第一天那時候,還沒有普遍使用高德、百度這樣的網上導航。
  • 漫話四渡赤水㈠
    今天,我們就來講論一下這個四渡赤水的問題。大概是二零零七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叫做《毛澤東的神來之筆》的書。現在這本書已經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名字更名為《非常軌跡——記中央紅軍在長徵中的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之戰》。這裡我有一個看法要跟大家要說明一下,「四渡赤水」的這個稱謂,大概是七十年代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一般的稱謂是「聲東擊西」,或者叫「黔滇轉戰」。
  • 赤水河畔那抹紅——四渡赤水紀念館紅色研學紀實
    立足資源稟賦建好基地,推進紅色研學有「廣度」作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紀念館一方面深挖四渡赤水精神並作為紅色研學基地建設的靈魂與主線,一方面利用土城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文化資源、農耕文化資源等多元文化資源,著力拓寬紅色研學教育的「廣度」,建設了「四渡赤水研學基地訓練營,華潤科普實踐教學區、青槓坡紅色拓展體驗區、黃金灣勞動實踐教學區,親子活動園
  • 川南古藺「曾營莊」
    一說是「銀莊」,口傳是曾氏家族在清朝時比較富有,那時的銅錢中間有個方孔(人稱「孔方兄」),因曾家上過「錢樹」——存錢,故名。另一說是雲莊後面的尖山子旁的福字巖巍峨挺拔,大山直插雲霄,山頂平坦,自然就是「雲莊」。 當代,《古藺縣誌》及《四渡赤水在古藺》等官方出版書籍所採用的地名稱謂皆採用「雲莊」。 營莊修建於清代嘉慶初年。
  • 貴州紅色之旅,重溫遵義會議這次偉大轉折,看四渡赤水出奇致勝
    紅軍離開瑞金後,先是經歷了湘江戰役,這次戰役可以說是我軍歷史上損失慘重的一場戰役。  冬季的赤水河碧波蕩漾,風景秀麗,在1935年的時候,就在這條河上,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毛主席曾說,四渡赤水是他老人家平生得意之筆。
  • 四渡赤水是如何讓敵人「窒息」的?
    四渡赤水——長徵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私以為,四渡赤水這一番操作,是毛主席軍事謀略的最高體現。「四渡赤水」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不確定環境下做的最準確的決定。「四渡赤水」的每一次進軍,都是戰略與戰術的完美結合。
  • 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故事,彭雪楓將軍回憶婁山關之戰
    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千年文化歷史、四渡赤水厚重積澱與獨特的地域文化交相輝映。近年來,我們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重點,以其他文化為補充,陸續建起了四渡赤水紀念館、女紅軍紀念館、貴州航運博物館等一系列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 習水:四渡赤水展示帶 串起酒旅雙明珠
    在土城鎮與習酒鎮之間,四渡赤水一渡、二渡、四渡渡口鑲嵌期間。習水用「酒旅並舉」戰略畫上一條精緻的線段,紅得耀眼、綠得怡人、白得醇香。「紅是紅得很!」四渡赤水紀念館。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的發軔地,建立起以全國愛教基地四渡赤水紀念館為龍頭,青槓坡戰鬥遺址等4個省級愛教基地為骨架,多個市級愛教基地廣覆蓋的愛教基地體系。用17起個紀念館讓土城成為中國博物館小鎮。加上穿越千年的古鎮,讓土城紅成習水旅遊一顆璀璨的明珠。
  • 四渡赤水是戰爭史經典戰例,被寫入西點教材,美國人如何看待呢?
    戰爭是人類歷史繞不開的話題,所謂「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古人對戰爭做出了很多總結,也編寫了很多兵法,這些兵法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經過歷史的洗禮,流傳下來的兵法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就算今天這些兵法對商場、職場、戰爭以及生活都有很高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