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戰役,德國元首為什麼要求速戰速決?義大利人想趁機撈取好處

2020-12-14 白楊樹下談歷史

早在古德裡安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對英法聯軍主力的包圍,德國元首就已經將關注點放在了法國戰役第二階段的「紅色方案」上。從他內心來說,徵服法國將成就自己在德國政壇上裡程碑式的輝煌,而且是越快越好,這是為何呢?

首先,敦刻爾克戰役結束後,德軍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兵力,具有2:1的優勢。趁著法軍驚慌失措之際,迅速結束戰役,不僅顯示出德軍的不可戰勝,從氣勢上徹底徵服法國人,而且對海峽另一邊的英國人也是一個不小的震懾,有利於談判。

其次,德國一戰戰敗後受盡屈辱,對法國的恨是深入骨髓的。尤其是在凡爾登,德軍陷入「塹壕戰」損失慘重,並由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也就是說,凡爾登要塞成了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突破它可以振奮民族自尊心,政治意義遠大。

更重要的一點,善於趁火打劫、樂於貪小便宜的義大利人決定出兵攻打法國。這在德國元首看來,如果義大利介入法國戰役,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仿佛不是德軍攻佔了法國,而是在意軍的幫助下取得的,他不打算與義大利分享這個榮譽。

於是,他一面勸說「墨老大」稍安勿躁,一面命令他的將領們儘快展開進攻,搶在義大利軍隊的前面攻佔巴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德軍在圍殲敦刻爾克盟軍主力的同時,按照「紅色方案」的要求調整兵力部署,旨在一錘定音佔領巴黎。

據此,德軍A、B集團軍群揮師南下,從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一線,在橫貫法國南部600多公裡的戰線上,集中了140個師兵力,其中包括13個裝甲師發動了強大的攻勢。對德國人來說,戰役結束的越快、越利索,對法國人的羞辱就越大。

相關焦點

  • 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真是不堪一擊嗎?錯,阻擋45萬義大利軍隊一周
    這對於歐洲大國中最弱的義大利來說,可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時刻,因為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義大利人。雖然義大利人的野心不小,叫囂著戰爭,但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在他們看來,戰爭一旦爆發,空虛的國力就會立刻原形畢露。這也是波蘭戰役爆發前,義大利選擇退出的根本原因,但德軍的速勝,讓其又看到了「趁機撈取好處的希望」。更何況,現在的德國成為世界焦點,這讓「墨老大」倍感沒有面子。
  • 法國戰役,45萬義大利軍隊為何只落個大宅院?被18萬法軍阻擋一周
    這對於歐洲大國中最弱的義大利來說,可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時刻,因為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義大利人。 雖然義大利人的野心不小,叫囂著戰爭,但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在他們看來,戰爭一旦爆發,空虛的國力就會立刻原形畢露。這也是波蘭戰役爆發前,義大利選擇退出的根本原因,但德軍的速勝,讓其又看到了「趁機撈取好處的希望」。
  • 二戰法國戰敗,但也有亮點,6萬守軍未讓32萬義大利軍隊前進一步
    更重要的一點,善於趁火打劫、樂於貪小便宜的義大利人決定出兵攻打法國。這在德國元首看來,如果義大利介入法國戰役,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仿佛不是德軍攻佔了法國,而是在意軍的幫助下取得的,他不打算與義大利分享這個榮譽。
  • 波蘭亡國7個月,德國為什麼遲遲不進攻法國?曼施坦因計劃6次遭拒
    從這點看,多少有些誤解了法國。不是誤解的是,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進攻法國。然而,德軍並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而是在波蘭滅亡後的7個月才發起進攻。同時,雙方的第一次交手不是在法國,而是在相距甚遠的挪威,這都是為什麼呢?
  •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都想速戰速決,卻為什麼打了四年?
    那為什麼雙方本來想速戰速決、只打幾個月時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卻發展成了持久戰,打了四年? 這就要先說到一戰前的一個情況,早在一戰開始之前,歐洲就已經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以英國、法國、俄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德國入侵法國,俘虜法軍150萬人說明什麼?10天被包圍,自覺投降
    突破阿登山區,是曼帥計劃精妙的一招。德國元首和曼帥最擔心的就是,英、法聯軍按兵不動,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聯軍不僅行動迅速,而且出動了全部主力,就在其進入比利時不久,德軍從阿登森林冒了出來,直插其後方,節點掐得相當準。 而「速戰速決」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法國戰役中,德軍的「快」可以說是人人稱道,而戰術更是完美。
  • 德國進攻法國,為什麼先要拿下丹麥和挪威?一戰投降教訓很重要
    1940年2月,進攻波蘭的德軍主力已移師西線好幾個月了,進攻法國的命令卻遲遲不下,不是部隊沒有做好準備,而是沒有一個「速戰速決」的進攻計劃。在德國元首例行召見新上任的軍長時,遇到曼施坦因,才知道還有一份更好的作戰計劃。 這就是「曼施坦因計劃」。
  •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稱霸世界的想法?在元首自傳裡說得很清楚
    就在法國戰役中,古德裡安指揮的裝甲部隊,在地圖上畫出了一記「漂亮的左勾拳」,並快速抵達英吉利海峽後。德國元首認定法國必敗,欣喜若狂地開始擬定對英國進行和談的草案,在他的潛意識中,逼英國和談不是一件很困難的問題。 首先,與英國沒有太多宿怨。在歷史上,因為地理位置的差別,德國對英國既不能說是友好,也不存在「世仇」。
  • 拿破崙義大利:拿破崙親自兼任國家元首的義大利邦國
    1791年不滿權力被剝奪的路易十六企圖出逃卻失敗被捕,許多法國人十分氣憤,要求廢黜路易十六,實行共和。普魯士、奧地利、薩丁等歐洲君主國十分恐懼,急忙組成反法聯盟入侵法國。1792年法軍在瓦爾密戰役擊敗普奧聯軍,捍衛了法國的革命成果。不久法國人民推翻波旁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此後法國與反法聯盟互有勝負。
  • 二戰為何德國會輸掉史達林格勒戰役
    發動二戰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這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應該要數德國了。德國用閃電戰拿下了波蘭,在歐洲戰場上高歌猛進,在面對英國和法國兩個強國的時候,都毫不退縮。德國在歐洲陷入僵局的時候,轉而進攻蘇聯。
  • 德國選擇阿登山區進攻法國,如何保證突擊力量?51個師充當預備隊
    拋開正義與非正義,這其中,固然有「閃擊戰」的威力,更有「曼施坦因計劃」的實施,將戰術與新武器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結合,詮釋了戰術的重要性,成為少有的幾個經典戰役之一。 然而,該計劃的出臺並不一帆風順,作為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曼施坦因,該計劃曾6次被駁回,甚至被「明升暗降」,調往二線部隊。幸虧德國元首慧眼識珠,決定放棄「黃色方案」。
  • 法國投降,德國為什麼要保留其五分之二的國土?斷了英國人的念想
    1940年6月21日,大勢已去的法國與德國開始進行停戰談判。談判地點還是貢比涅,還是那節專列車廂,為什麼呢?很簡單,1918年德國籤字投降的地方就是這裡,隨後就是《凡爾賽和約》的制裁,德意志民族的屈辱必須在這裡發洩。
  • 德國空軍元帥戈林是不是間諜?看看影響二戰的4次戰役就明白了
    但是在這期間,戈林的行為卻讓人瞠目結舌,讓人不由懷疑,尤其是影響二戰的四次戰役。 第一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但戈林本人則從元首那裡得知打算透過外交恫嚇的方式促成和平,因此戈林並未要求空軍參謀部認真制定作戰計劃。當時德軍戰機的數量是英國空軍的三倍以上,大概是2500架左右對700架左右,而且戰機的質量絲毫不遜於英國空軍。
  • 看看一戰前後,義大利幹的那些事,用什麼詞來形容比較合適呢?
    義大利在整個普奧戰爭中唯一的作用就是拖住了8萬奧軍,如果不是普軍速戰速決,使這8萬奧軍來不及回援薩多瓦,那義大利連這點兒作用都起不到了。不過,強大的普魯士軍隊還是把奧軍打敗了,而且僅用了七周時間,把法國拿破崙三世給嚇了一跳,為了不培養出一個威脅更大的普魯士,拿破崙三世宣布調停。奧地利隨即宣布接受法國的調停,而普王威廉一世在俾斯麥以辭職相要挾下也不得不屈服。
  • 索姆河戰役:一場被法國遺忘的大戰
    圖片來源:網絡索姆河戰役比凡爾登戰役意義更為重大也更為慘烈,而凡爾登戰役則更能象徵德法從老歐洲的流血衝突過渡到新歐洲的和解發展。在7月1日舉行的索姆河戰役100周年紀念儀式上,法國總統奧朗德成了80多年來首位參加這項紀念活動的法國元首。
  • 為什麼德國會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失敗
    為什麼德國會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失敗? 馬恩的第一次戰役大約持續了九天,在9月的第一周,有跡象表明德國人已經開始厭倦,並且由於快速推進,指揮系統中存在一些混亂。
  • 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的祖先,克洛維與他的法蘭克王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以後,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在羅馬廢墟上建立的最強大的王國,同時它也是今天德國 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與它的首任國王克洛維。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生活在羅馬帝國的北方。公元3世紀中葉,法蘭克人不斷萊茵河,闖入羅馬帝國的境內,大肆屠殺搶掠,讓羅馬人很是頭疼。但是同時也有些法蘭克人被羅馬人招募,充當僱傭兵。公元4世紀時,法蘭克人分為兩支:一支是濱海法蘭克人又稱薩力克法蘭克人,住在萊茵河附近和索姆河流域;另一支是河濱法蘭克人又稱裡普利安法蘭克人,住在今天德國科隆為中心的萊茵河兩岸。
  • 什麼是義大利?
    義大利的夢想就是恢復羅馬的無尚榮光——重新將地中海變成自家內湖,在歐洲當上呼風喚雨的「老大」。義大利人沒想明白。這一點,湯因比總結得很到位:地中海之於羅馬帝國是內湖,對義大利反而成了囚禁它的「監獄」。阿杜瓦戰役中深陷困境的義大利軍果真,1894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兩年後,在與衣索比亞的阿杜瓦戰役中,義大利慘敗,戰死4000多人,還要賠款1000萬裡拉。
  • 二戰義大利爆笑史!「豬一樣的隊友」,二戰之中的義大利!
    北歐五國之一的丹麥僅僅用了四個小時就舉手投降,創當時之最;荷蘭用了不到四天時間就繳械投降;有著200多萬陸軍、號稱歐洲霸主的法國也僅僅堅持了40天,其表現令人大跌眼界……當然是有諸多段子支持的,芫首特批頒發的豬隊友勳章,這帽子基本上跑不掉了。這些段子基本上出於《二戰義大利爆笑史》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