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就開始了它曲折的歷程,古人並未泥古,守著甲骨文一成不變,按照甲骨文形式一直發展下去,而是為了交流,一直在對文字改造。秦前七國分治,各有自己文字,方有了秦皇的文字統一,以小篆立本。
漢時許慎據其本而析類,確定了「六書」的創字原則,說明了文字的創製規律。但文字並未被固化,古人還是思變,創出隸書體等,雖不違「六書」,但求簡的意識還是很強烈,這體現在草書上,不少繁字一筆揮就,由此出現了被稱為異形的簡潔寫法字體,求簡是人們對表達不利的出路尋求,求變一直伴隨文字發展。
到民國時期,不僅有求簡呼聲,更有全盤西化的呼聲,以使文字簡單。所以,文字的求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簡體字的出現,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是時代需求的結果,是我們今天的正字。它的意義與秦皇統一文字一樣,是第二次文字的統一。
即統一為簡化字,並且確實有利於書寫的便利,己得到公眾認可。復興為什麼復繁,不復最早甲骨文?這是很奇怪的。從繁體泥淖中站起來,難道又重回泥淖?經歷若干世紀實現的文字簡化來之不易,不能再走回頭路。
20世紀五十年代推行漢字簡化,繁體可部分使用,但是不反對使用繁體。簡化從太平天國時期就出現過了,國家在五十年代推行簡體是為了百姓能更容易識別和學習漢字,說白了就是掃盲,這有利於漢字在社會各領域使用中提高效率。
解放後的國民識字率低得嚇人,就我知道的長輩,年輕時候沒有幾個識字的。所以,簡化漢字在當時掃盲班來說,還是起到了巨大作用。現在的話,不管是簡化還是復繁都無必要。現在很多孩子上書法班,都有學繁體字。
對文化的研究及傳承繁體字確實至關重要,但基於現實社會發展的趨勢恢復繁體通用絕無必要,簡體字並不是毫無根據亂簡一氣,漢字成字的內在規律就決定了簡化過程的科學性,可以說簡化字為新中國掃盲運動提高整體國民素質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真是居功至偉。
簡體字地區也無看不懂繁體一說,既然同生同源,結合語境上下文理解通識並不困難,所以在一般生活中繁體就剩下書寫美觀,這一個優點了吧。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發展演變,每次演變,都是時代進步的結果。都是應時代的需求而產生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近代文字的繁而簡之,當然也是社會進化的過程。
大陸使用簡體字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時間了,它給幾十億人帶來的只有便捷並沒有不利。有些人看不慣簡體字,其實, 他們看不慣的並不是簡體字, 他們看不慣的是從心底裡牴觸。
文字的演變都是隨著社會需求而改變,從秦皇同一文字到簡體誕生無一不是,那些褒繁貶簡的人的核心無非就是簡體的結構失去了字的本意,可是我倒覺得文字的使用關鍵在人,一個無良知愛心的人哪怕是書聖再世也會被人唾棄。所以文字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使用他的人才有善與惡之別。
漢字寫簡識繁即可,繁體的確是更好看,但浪費腦細胞時間也是真的。秦漢時候文字也不是都是繁體吧,再往前許多字更簡單。文字實用性最重要,能準確記錄而且充分表情達意則可,把時間大把花在文字識記上面不值當的。當然,也不支持再簡化下去。
自我感覺良好罷了,那些七分大學生和所謂名嘴經常讀錯別字,小學三四年級數學都不過關的樣子,分數怎麼計算都不懂。而且,大概是文字理解力低下,網上寫東西都一句一行,明顯思維與邏輯分散不連貫。
而且許多灣灣新聞行文輕浮,用特別多女性化或幼童化的語氣詞之類,動不動「超」,「傻眼」,「崩潰」,「暴動」,說話都一副小聰明的隨隨便便搖頭晃腦口吻架勢。
從甲骨文開始,漢字發展是從:簡單——繁化——再簡化,這樣的過程。現在的簡化字,除了一部分屬於草化簡化(即按草書簡化)外,很多原來就是該漢字的本字或初文,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又誕生出許多不同意義的同音字,為了加以區分才把原來的本字繁化。
就是第二批簡化字中也存在著最早的漢字,如「亼」(集)字,如「廠」(念han或an,非廠字,如王福廠),如「廣」(念yan非廣字)。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這些字並非簡化字,是早在周代就有的字。
對中國漢字現代人有兩種極端偏向,一是認為簡體好,書寫方便。二是認為繁體好,美觀大方。簡繁兩種字體個人認為簡的太簡,失去了本意,繁的太繁,增加了書寫時間。
簡化字很明顯的姓氏字很多都改了,這等於改姓是對祖先最大的不尊,如劉改成劉,蕭改成肖,簡化意義何在?漢字不是越簡或越繁越好,去繁就簡是大勢,但是字形要有保留,把繁體字改得面目全非是對文化的嚴重摧殘。如聖字改成聖,簡化意義何在?聖字十三畫,現有十三畫的字一大堆,聖字創意是君王兼聽慎言才稱聖君,而聖字簡化成了又一堆土。希望中國統一後可以認真研究部分漢字繁留簡更工作,繼承傳統文化。
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不是個體喜不喜歡能決定的。許多沒文化的總覺得繁體字顯得更有文化,恰恰是對歷史一無所知的體現。截止明代消亡,漢字演化一直是日常書寫簡化簡寫,無限接近現代簡體字。清朝建立後,故意提高漢字的學習門檻,對大量漢字進行增加筆畫的反操作。
個人認為:繁體字是漢字的傳統形象,因為有繼承文化的必要和在某些特定項目上的特別意義,所以應該繼續保留。簡體字是漢字的現代形象,憑藉她易於書寫和易於記憶的優點,使民眾更能夠接受她。繁簡就是漢字兩個面,既優雅莊重,又簡樸活潑,這兩個面不存在孰優孰劣!更不能因為喜愛一面就打壓另一面。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書寫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