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于謙,用什麼計謀,令瓦刺軍潰敗逃亡?土木之變後,于謙在採取一系列加強戰備措施的同時,還與其他大臣一起,對造成國家嚴重危機的王振奸黨,進行了一番沉重的打擊。八月二十三日,廊王登臨午門處理朝政,右都御史陳鎰等上疏,要求王下令族誅王振,以安民心。但郵王沒有明確答覆。群臣看到廊王如此猶豫不決的態度,滿腔悲憤,大哭起來,王起身進入門內,群臣隨後擁入。郕王於是下令籍沒王振,派錦衣衛指揮馬順前往。群臣齊聲說:馬順是王振的同黨。應當派都御史陳鎰這時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群臣想毆打金英,金英急忙脫身而入,馬順在一旁叱罵喝逐群臣,群臣更加憤怒,給事中王就奮起抓住了馬順的頭髮,咬他臉上的肉,怒斥道:你和王振是同黨,罪該萬死。而今天還敢這樣器張!群臣隨著一哄而上,當即把馬順打得一命鳴呼,接著向廊王索要王振的黨徒宦官毛貴、王長隨二人。
太監金英看到事情緊急,就把毛、王二人從宮門的縫隙中推出來,結果也被群臣當場打死。馬順等三人的屍首被陳於東安門外示眾,軍士猶爭擊其屍,以洩胸中之憤。過了一會,有人又把王振的侄兒錦衣衛指揮王山捆縛而來,眾爭唾罵,群臣大聲吵嚷,朝班大亂。王面對群臣怒不可遇的情緒和殿廷上血漬斑斑的狀況,十分害怕,不知所措,想退避宮內。這時于謙排眾直前,攔住了廊王,說:王振是罪魁禍首,不籍沒就不足以平眾憤。群臣之所以這樣做全都是為了大明王朝。廊王聽後頓時醒悟,馬上宣告馬順等人之死是罪有應得,打死馬順等人的官員概不論罪。接著又下令把王山縛至刑場,凌遲處死,王振家族無論少長一律斬首。群臣情緒於是平靜下來。這事件起於倉猝之間,多虧于謙當機立斷,處理得當。
事畢,當于謙走出左掖門時,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感慨地說:今天的事情多虧了你,我雖是個老臣,但一百個王直也頂不了你一個!現在國家正需要你呀,不久王振黨徒宦官郭敬、彭德清從大同逃歸京師,也被抄家下獄。經過這一番打擊後,王振同黨大為斂跡,朝中政治走上軌道在此基礎上,處王朱祁鈺得以正式登基稱帝。九月一日群臣合請皇太后孫氏說:現在國家正處於危難之際,人心惶惶。應當另立一個皇帝以安定人心。皇太后孫氏同意群臣的意見,下旨由王即帝位。九月六日,廊王正式登上皇帝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以明年為景泰元年,這就是明史上的景帝。處王的正式登基,具有定的政治意義,從明朝內部來說,它可以充分發揮皇權的作用使政令的推行無所阻礙;對外部來說,使也先失去了利用英宗進行要挾的條件。
景泰帝正式登基後不到一個月,瓦剌軍又一次向明朝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十月一日,也先和脫脫不花率領瓦刺軍挾帶英宗至大同,假稱要送太上皇回京。大同守將郭登嚴陣以待,並派人轉告也先說:賴天地宗社之靈,國家已有新天子了。也先知道郭登有了防備,繞過大同分兩路南進,一路從古北口進犯四日,這支瓦刺軍過洪州堡進攻居庸關,又轉攻白羊口,明朝守將逃跑,守備通政使謝澤戰死,另一路瓦刺軍直接開向紫荊關,守備都御史孫樣、都指揮韓清戰死,紫荊關陷落,而後瓦刺軍便長驅直入,鋒指北京城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景帝命于謙提督各營軍馬,將士都受他的領導。並召集文武眾大臣商討戰守之策。成山侯王通主張挑築京師外城壕,總兵官石亨提議盡閉京城九門,堅壁以避敵鋒,而于謙則主張到城外去迎擊敵人。他說:敵人氣勢囂張,而我先示之以弱,就會更加助長敵人的氣焰。
景帝聽從了于謙的意見。于謙分遣諸將率兵二十二萬列陣於京師九門外:總兵官石亨和副總兵範廣武興列陣於德勝門,都督陶瑾列陣於安定門,廣寧伯劉安列陣於東直門,武進伯朱瑛列陣於朝陽門,都督劉聚列陣於西直門,鎮遠侯顧興列陣於阜城門,都指揮李端列陣於正陽門,劉得新列陣於崇文門,楊節列陣於宣武門,皆受石亨節制。于謙又親自到德勝門石亨營中,以抵禦瓦剌的主攻部隊。等到各路軍隊都出城外部署完畢後,城門全部關閉,以示背城一戰同時嚴明軍紀,下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于謙自己身先士卒,泣以忠義曉諭三軍,軍士人人感奮,勇氣百倍十月十一日,瓦刺軍抵達北京城下,列陣西直門外,將英宗置於德勝門外空房內。
當天,都督高禮、毛福壽擊敗瓦剌軍於彰義門北,殺死敵人數百人,奪回所掠千餘人。第二天,瓦剌軍擁太上皇英宗登土城,投降瓦剌軍的明朝宦官喜寧嗾使也先要明朝派大臣來迎英宗,以此來試探明朝虛實。明朝以通政司參議王復為右通政中書舍人趙榮為太常少卿,帶著羊酒出城,到也先營去見太上皇,也先和伯顏帖木兒披甲帶弓矢守在旁邊,這時喜寧又對也先說:他們是小官。於是也先不再見王復、趙榮二人,要求明朝派于謙、石亨、胡濙、王直等人來,並索取大量金帛財物。景帝和一些廷臣想議和,派人去問于謙,于謙回答說:"今日止知有軍旅,它非所敢聞。"十三日,也先派散騎來窺探守衛在德勝門的明軍的陣勢。于謙便叫石亨率兵埋伏於空房中,並派少數騎兵去誘戰,瓦刺軍以萬餘騎出戰,明軍伏兵四起,神機營的火炮、火炕齊發,副總兵範廣躍馬衝鋒陷陣,士兵們勇氣百倍,瓦刺軍大敗,有"鐵元帥"之稱的也先弟平章李羅卯那孩也被火炮擊斃。
瓦刺軍又轉到西直門,明軍守將都督孫鏜率軍迎戰,敵軍增兵圍攻,孫鏜因兵力單薄,支持不住,退到城邊,此時,給事中程信從城上發炮助戰,石亨派的援兵也趕到了,瓦刺軍只好退卻。瓦刺軍退到彰義門,又遭到明副總兵武興迎擊,這時有內官數百騎想爭功,自後躍馬衝擊,明軍陣營被衝亂,瓦刺軍乘機反撲,武興中流矢身亡。瓦剌軍追至土城,土城居民"升屋號呼",競相用磚石投擊瓦剌軍,僉都御史王竑等聞訊趕到,瓦剌軍看到援軍來到,不敢戀戰,倉皇退走。此次也先率瓦剌軍深入京畿,威逼京師,原以為明軍不堪擊,京師旦夕可破,但經過五天的交戰,皆被擊敗,用英宗以要挾明朝的詭計又未得逞,也先因此非常沮喪,士氣低落。這時,也先所派去攻居庸關的瓦刺軍也遭到了失敗,也先又得到明朝援軍將到的消息,深恐明軍斷絕了他的退路,只好連夜擁挾著英宗,拔營北逃,沿途大肆搶掠,並焚毀了明朝皇帝的長、獻、景三陵寢殿和供器于謙命令昌平侯楊洪及孫鏜、範廣等分別追擊。十一月八日,瓦刺軍退至塞外,京師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