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孫孫國雄:用孫中山精神團結華人

2021-01-20 黨史頻道

這幾天,居住在美國的老華僑孫國雄又將踏上回鄉之旅,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對73歲的老人來說不是易事,但這是他期待已久的旅程。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從國家到地方都將隆重紀念,作為孫中山的曾孫、後人的代表,孫國雄自然不會缺席。

今年8月,孫國雄以孫中山中心基金會的名義在美國夏威夷舉辦了一場孫氏家族大聚會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論壇。對孫國雄而言,這不僅是他所創立的基金會「首秀」,也是帶領近家人重新認識曾祖父的開始。

帶領家族重走革命路

孫國雄說:「中國和世界各地今年都將舉辦很多紀念活動,但我們家族卻從來沒有辦過,我就想為什麼不在夏威夷辦一個屬於孫家的聚會呢?」而且把活動地點定在孫中山最先真正認識西方的夏威夷,也可以方便大部分長期生活在海外的家庭成員,特別讓年輕一輩來看看先祖成長和奮鬥的地方。

最後來參加的孫氏族人有40多位,其中包括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居住在美國加州的孫穗英孫穗華姐妹,她們是孫中山長子孫科的女兒,今年已經分別94歲和91歲了。

在夏威夷歐胡島、茂宜島,孫國雄帶著這支浩蕩的隊伍拜謁少年孫中山銅像,了解他在當地華人中的影響力;走進普納荷校園,認識那棵啟發過少年孫中山的酸子樹;他們還到了孫中山兄長孫眉所經營的農場舊址參觀——革命的啟動資金,便來自孫眉變賣農場912頭牛的所得。

對孫氏家族的很多成員來說,這些地方和故事都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聽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家族史與中國近代史緊緊相連所帶來的震撼。

事實上,孫國雄也是到17歲才真正理解自己身份的特殊。「第一次聽到孫中山時,並不清楚他的事跡。」孫國雄說,「17歲那年,老師布置了一份期末作業,建議我寫寫我的曾祖父,我才通過研究知道曾祖父的事跡。」

攜手全球華人實現「中國夢」

隨著年歲漸長,孫國雄對孫中山、對家族的認識不斷更新。自1986年起,他經常回到中國、回到家鄉中山。多年來,他和家人通過整理家中的歷史物件支持歷史研究,與旅居海外的革命支持者後人重新建立聯繫,讓子女回中國學習中文,還在去年成立了孫中山中心基金會,希望以孫中山的名義讓全球華人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曾祖父的名聲、影響力都深深地影響著我。現在我已臨近退休,生活富足,到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也可以追隨孫中山,利用這個特殊的身份影響中國和全球的華僑。」孫國雄說,「在華僑心目中,孫中山是第一個團結華人的人。創辦孫中山中心基金會,是希望將孫中山與華僑之間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

用孫中山精神這一「最大公約數」團結華人,是孫國雄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孫中山中心基金會也是基於這個理念成立的。去年,基金會已被美國政府認可,如今即將在夏威夷獲得一塊土地建設孫中山中心,以促進中美文化、經貿交流;在國內,基金會也積極組建全球性研究機構和智庫,推動國內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攜手全球華人共同實現「中國夢」。(記者 孫嘉琳)

相關焦點

  • 孫中山曾孫孫國雄與日本外曾孫女在橫濱首次相聚
    ,並商議由宮川祥子籌備成立孫中山中心基金會在日本的分會。 -2019年9月7日,孫中山先生嫡長曾孫孫國雄先生攜夫人,在孫中山中心基會全球執董鄭華樹先生和孫中山中心基金會代表孫翠靖女士的陪同下,在日本橫濱與孫中山先生的日本籍外孫宮川東一和外曾孫女宮川祥子夫婦首次見面。
  • 孫中山一共有4任妻子,他的後代如今過得怎麼樣?曾孫財產豐厚
    作為中華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正是因為他推翻了我國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統治,他也被人稱為了國父,受到世人的景仰。不過在國父孫中山的一生中,他有過四任妻子,個個都是樣貌不凡,也都以賢惠著稱。那麼,他的後代現狀如何了?曾孫最為出色,財產豐厚!
  • 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活動領導人。特別是在學醫行醫期間結識了不少國際友人華人華僑等為以後革命奠定了基礎與支持。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
  • 孫中山在美國
    所以孫中山一上岸,許多記者就紛紛詢問他:「您這次帶了多少錢來?」孫中山回答說:「予不名一文也,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13歲少年的新大陸 夏威夷是美國著名的度假所在地,其州府所在地火奴魯魯(Honolulu),因為火奴魯魯早期盛產檀香木而被華人習慣稱為「檀香山」。
  • 通訊:孫中山後代及親屬晉謁廣州中山紀念堂
    嘉賓團首站來到廣州中山紀念堂,開啟了在廣東的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在晉謁儀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和孫中山先生曾長孫孫國雄一同整理了花籃緞帶。  儀式結束後,嘉賓團穿過懸掛「天下為公」牌匾的中山紀念堂大門,步入大堂,先後瞻仰了「總理遺訓碑」,觀看「世紀偉人——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等展覽。
  • 【讀史】孫中山與洪門、致公堂、致公黨
    為了生存和鬥爭的需要,他們沿用了國內洪門組織的形式組織起來。徐福根畫    1880年前後,世界各地凡是有華僑的地方,都有了名稱不一的洪門組織,華僑中十之八九都參加了。它們是具有「華人共濟會」性質的群眾團體,通過華人互助互濟,團結起來,幫助解決僑胞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20世紀初,洪門會眾已有20萬人之多。
  •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
    毛澤東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先生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毛澤東:「將來我們的力量越大,我們就越要孫中山,就越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舉起孫中山這面旗幟。」
  • 國民黨副主席林政則孫中山重孫孫國雄在隨州……
    5月21日上午,在隨州參加了丁酉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2015年,孫國雄在美國洛杉磯中國城創辦了孫中山中心基金會,旨在推動孫中山學術研究,弘揚孫中山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精神,促進中國繁榮統一和增進國際和平友好。多年來,他常常帶親人回國祭祖、參加訪問或者其他活動。表示,人不能忘祖,他會經常舉辦或參加祭拜儀式,紀念曾祖父孫中山和祖父、父親。
  • 陳炯明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孫中山為何安然無恙
    陳炯明最初的主張和孫中山一樣,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用暴力推翻袁世凱。 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等,陳炯明皆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孫中山屢戰屢敗時,陳炯明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開始主張聯省自治。何為聯省自治?
  • 中山精神 薪火相傳——上個世紀至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的孫中山研究
    他們去雲南省查滇軍首領唐繼堯和孫中山關係的材料時,雲南省檔案館館長非常支持他們的工作。由於當時雲南省檔案館的材料作為戰備還存放在山上,他特地命人從山上一箱箱拉下來供林家有他們查閱。當時,他們就在那裡看了十幾天的材料,天天用手抄,這才搜集到了許多珍貴資料。
  • 「孫中山民本思想」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吉朋曉 記者 江躍中)29日,上海中山學社、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事業管理中心共同主辦「孫中山民本思想」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孫中山民本思想的歷史源流、核心內容及當代啟示作深入交流研討。
  • 民國國父——孫中山
    民國國父當然非孫中山莫屬,他提出了三民主義,創建了國民黨,奠定了中華民國。孫中山一生顛沛流離、嘔心瀝血,靠的是一張嘴、兩隻腳和億萬人的願力。中國不是印度,也不是南非,所以孫中山不可能靠靜坐與絕食來達到目的。那時的國家多的是醫生、教師,但只有一個孫中山。
  • 孫中山研究論文2020
    以至於時光流轉將近一個世紀之後,中山陵依然能夠成為聯繫海內外華人共同歷史記憶的紐帶。《臺灣民報》除了對此進行密集報導外,另一重點則是對孫中山的革命經歷、人格品質、思想觀念及其政治主張詳加論述,其中特重「反帝」精神的彰揚,乃因它契合了臺灣的殖民地處境及臺灣社會文化運動的根本目標。總督府機關報《臺灣日日新報》上則多是負面報導,可知當時「孫中山」話題成為被殖民者與殖民者對抗、角力的焦點之一。
  • 孫中山有個外號叫「孫大炮」,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孫中山安置好藥店後,便踏上了外出宣傳和交遊的路程。廣東水師廣丙軍艦管帶程璧光患有胃病。孫中山用自己的高超醫術和口才,俘獲了程璧光的心。孫中山不辭辛勞,真心實意地去結交各界的革命同志。從澳門到廣州,通過不懈努力,結交的朋友越來越多。在廣交新朋友的同時,孫中山開始考慮革命的具體事宜。
  • 孫中山三大愛好,他在日本用英文回答:革命,女人,書
    孫中山先生是上個世紀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偉人,被海內外尊為國父。國共兩黨都視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毛澤東專門撰文《紀念孫中山先生》,蔣介石死後,將《三民主義》一書放入棺內。每到歷史的關節點,以各種方式懷念他,拜謁中山陵都會成為全球華人的共識。
  • 孫中山的長崎往事
    從1895年廣州起義到1925年去世,孫中山30年革命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日本度過的,與眾多日本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留下無數佳話。 昨天我們的公眾號介紹了宮崎滔天的孫女宮崎蕗苳、梅屋莊吉的曾外孫女小坂文乃等孫中山摯友的後人對祖輩間友誼的回憶。今天我們將目光聚焦在孫中山造訪次數最多的日本城市——長崎上。尋找這座城市裡與孫中山有關的回憶,遙想當年往事。
  • 孫中山家族後人今又何在?孫科流亡美國,蔣介石為何不聞不問?
    孫中山與臺灣的淵源 孫科雖然被拒在臺島之外十幾年,但孫家卻與臺灣有著頗深的淵源。這還要從孫中山說起。 正是由於這些,「國父」孫中山得以在臺灣深入人心,並受到尊崇。 如今,「孫中山」在臺灣是無所不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新臺幣100元鈔票上,印的就是孫中山的肖像。
  • 孫中山的訓政思想
    概括地說就是,「軍政時期,又稱破壞時期,掃除國內障礙,促進國家統一;訓政時期,又稱過渡時期,督率國民建設地方自治;憲政時期,又稱建設完成時期,根據『權能區分』原則,進行民主憲政建設。」[1] 他說:「中國奴制已進行了數千年之久,所以民國雖然有了9年,一般人民還不曉得自己去站那主人的地位。
  • 孫中山後人,如今在哪裡?
    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在全國各地都在紀念孫中山之際,我們不由得有這樣一個問題——孫中山的後人,如今安在?他們如何看待祖父的豐功偉績?
  • 辛亥革命百年:華僑助力孫中山推翻舊制
    這其中,革命領袖孫中山以及在背後默默支持的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日前,來自僑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齊聚北京,追憶歷史。會上,新的研究發現和成果向人們揭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數字」追憶華僑與辛亥革命  孫中山致力於國民革命40年有餘,約一半時間奔走於海外,在海外華僑及華僑社團中做教育的啟蒙、宣傳鼓動、組織策劃、募捐經費的革命工作,他曾盛讚「華僑是革命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