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前政委給老闆的建議:這件事,10年內絕對不能變

2021-01-11 正和島

島 君 說

張麗俊(Cherry)曾為阿里巴巴集團服務了十年半,經歷了集團從兩百名員工到後來幾萬名員工的發展過程。

2002到2006年,管理過浙江、廣東的銷售業務。2007到2012年,就職於集團HR部門,參與過湖畔學院、組織部的建設。

在多年的組織管理工作中張麗俊掌握了豐富的用人和管理經驗,島君在這裡為您總結了張麗俊所分享的CEO招人的關鍵點及阿里組織發展的三板斧,對多數企業的人才選擇和組織建設都具有借鑑意義。

作 者:張麗俊

來 源:筆記俠(ID:Notesman)

今天全是CEO來聽,所以課程全是從CEO的角度講HR,主題是「組織的力量」。

1.人力資源是誰的事情?

首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問題1:經營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創始人:人;戰略和人的配合;經營人心。

第一個答案,甭管怎麼樣,大家都認為經營一家企業,人是最重要的。

問題2: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大家都做過那麼多年企業經營,如果用一句話讓你概括,請總結一下什麼叫管理?

創始人:統一思想;人盡其才;經營人心。

我這裡總結了一句話,很簡單:管理就是通過別人去拿到結果。

所以那個「別人」很重要。我們的業務再重要、戰略再重要,如果這個「別人」搞不清楚,後面都是空的,什麼也無法落地,所以這是管理。

問題3:你們認為HR的工作是HR的事情嗎?

創始人:CEO的事。

當你沒有答案時,請想一下,公司通過HR的管理,每個人都打雞血去衝刺結果,最後這個結果是HR摘取的,還是業務部的老大?誰享受這個成果?

創始人:業務部門的老大和CEO。

對!所以其實HR的事不是HR的事,是老闆的事情。

之所以提出上述三個問題,我是在給大家灌輸一個理念,人力資源為什麼叫做「CEO工程」。

人力資源真的不是HR的事情,它真的是CEO的事情,是老闆的事情。所以我第一個主題很簡單,就是跟大家把這個理念傳達一下。

2.什麼是「HR戰略」或者「戰略HR」?

以前馬雲說這三條時,我不理解,但我在阿里時用了四年時間把它做出來,我就真的理解了。

下面以阿里集團為例,談談所謂的「戰略HR」:

第一,文化傳承

CEO最焦慮的是文化的傳承。10個人的核心班子特別容易統一思想,但是當有1000個人時,你發現你說的話不靈了。因為你說的話傳遞出去以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只有10個人時,大家互相看著都很順眼,因為大家都長一個樣子,後面都不一樣了。

第二,業務戰略落地

以前曾鳴教授跟我們開會時就會提問:你看集團戰略這麼清晰,但我們怎麼落地到每個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的戰略又怎麼落到下面的分公司?

這裡要考慮的是:CEO懂不懂什麼叫戰略?一個集團的戰略會不會分解?分解到分公司會不會做?落地後能不能收到聲音?

一個老闆最害怕的是定了集團戰略,實際上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落不下去。

能不能有個管道保證它bottom up(從細節到總體的,從個別到全貌的,自下而上的)過來通暢傳達?所以曾教授天天跟我講,我們一定要戰略落地,從集團落到分公司,落到每個BU(事業部)裡面去。

第三,組織能力的提升

以前和彭蕾開會時,我們會探討:總監思想怎麼統一?能力怎麼提升?VP(副總裁)又該怎麼辦?「CXO」(首席X官)應該怎麼組織?基層管理者又該怎麼組織?

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在戰略落地時,曾教授用三年的時間才教會每個分公司總裁怎樣學會制定戰略。可笑嗎?不可笑,真的是整整花了三年時間手把手地教業務戰略怎麼做,每半年重複一次,很辛苦。

我走之前給教授做了一個阿里巴巴戰略十年復盤總結。結果我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情,阿里巴巴大部分戰略的最終的走向和最初制定時都是不同的。原來公司制定的戰略認為我們應該往A去,但實際中卻偏到了B,而且B開出來的花特別漂亮,遠遠超過我們當時的預期。

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後來大家得出了一個觀點,阿里巴巴組織能力太厲害了。老闆拍了一個戰略方向給大家,結果我們這幫做業務的人天天落在地上,永遠是客戶第一。客戶告訴我們是什麼,市場告訴我們,我們就往那個方向走了。阿里巴巴又以執行力好著稱,全部都往那裡走,最後在「B」上開了一朵很漂亮的花。

後來我們論證時發現也許A也是對的,但是我們沒有機會驗證,是市場告訴我們應該走B。

從這個案例當中我深刻地領會到了一點,組織能力的重要性。

所以我剛剛跟大家講了兩個觀點:

第一個,HR是老闆的事情。

第二個,什麼叫HR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HR要做到三件事情:

第一個,協助老闆做好文化傳承;

第二個,戰略落地;

第三個,提高這波人的能力,也就是組織能力。

這三個事情,也是我自己招聘一個HR的標準。他要能夠協助老闆做這三個事兒,因為除了這三件事之外,沒有其它事對一家公司更重要。

關於招聘

1.CEO要招對人,先做好內部衡量,CEO要具備6項能力(3個對內、3個對外)

親愛的CEO,請問你能畫出自己的JD(職位描述)畫像嗎?

快速成長期的企業在人力資源領域最重要的事情是兩個:人才招聘與組織的發展培養。

在講怎麼做招聘之前,作為CEO我們要懂得自頂向下地理解這個事情。

首先來考慮一個問題:CEO該幹嘛?

下面這個圖是關明生(阿里巴巴第一任CEO)《關乎天下》這本書裡的一個工作工具。我們今天做事也是按照這個體系在踐行。

這張圖告訴大家,作為一個CEO,你要做這麼多事:道(文化,即願景、使命、價值觀)、謀(戰略)、人/陣/信(組織能力)。不管你是技術出身,還是產品出身,這是CEO的必修課。可不要被嚇到,只要你的屁股坐在CEO的位置上,你就必須要懂。

首先,藍色方框裡是所謂的企業經營之道。在「道」的層面上,三個事:Vision(願景);Mission(使命);Value(價值觀)。

「願景、使命、價值觀」,這幾個詞我們都背得很熟,但又有幾家公司真的有願景、使命、價值觀呢?

什麼是願景/Vision?

為什麼大家會看到很多公司不停地業務轉型,或者很多公司業務不行又開一家公司,老是覺得迷茫、老是碰壁呢?

很多時候,最核心的問題是Vision的問題。這是CEO必修課,必須要上的。

用最普通、最通俗的話來回答:願景就是,你為什麼要成立這家公司,你這家公司要幹一件什麼事情?

他可能是為了發財致富,或者VC喜歡這個概念。我遇到一個創始人,基本平均六個月換一個Vision願景,他上個禮拜又給我打電話:「現在投資方的熱點是什麼?」

所以願景很重要,Vision是公司成立的第一位,就是「我為什麼要幹這事兒」。

什麼是使命/Mission?

請問大家的使命是什麼意思?我們做一家公司的使命是什麼?這些問題不回答,招聘永遠招不上來人。

使命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這幾個人合夥幹這事兒,而不是其他人?

大家在創業的時候,你是不是在最早期圈了一波合伙人,為什麼是這幾個人,不是那幾個人呢?原因是,我們這波人真的是從骨子裡熱愛這個事情,這是根源的東西,這叫使命。

什麼是價值觀/Value?

一家公司的價值觀是不可被改變的,因為它從誕生的時候就取決於我們的創始人,創始人團隊必然決定了公司的DNA。

阿里的核心價值觀十年沒有變過,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當業務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在它對人的能力、對組織的要求有了變化之後,會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進來,這個叫做Value價值觀的調整。

願景、使命、價值觀這些東西,至少十年不能變,這是底線的要求。

我說清楚了第一個部分,大家是不是應該有感覺了?

Vision(願景):我為什麼要創辦這家公司?

Mission(使命):為什麼是我們這群人合夥做,而不是別人?

Value(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

這是我們創辦一家公司時,CEO和聯合創始人要弄明白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部分是「謀」:謀略、謀斷

在「道」,也就是文化的下面,我們開始定戰略了。所以CEO不要開口閉口說戰略。

你的戰略並不是頂層架構,而是在願景、使命、價值觀下的兩個分支之一。跟業務相關的分支叫戰略,另一個分支是跟人相關的。

在業務相關的分支上,戰略Strategles是定方向;Business Plan是制定工作計劃,我這個月要做多少銷售額、我的在線業務指標要突破多少,它是短期的。

CEO的職業描述(Job Description):對內和對外的六個能力。

我給大家講招聘,首先不是給大家講招聘,而是讓每個CEO都知道自己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該做什麼事情。

下面這些事兒,大家很有可能有一些沒在做,其實你都得補上,否則有一天可能會在這個地方翻船,那個地方出問題。這都是因為有些事兒沒有去做。

大家都是CEO,能不能總結一下,一個好的CEO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你能不能給出關於自己的JD(職位描述)?

問:作為合格CEO,他應該有什麼樣的能力?對內必須會什麼,才能做CEO?

創始人(現場回答):

建立Vision的能力。

同意。使命、願景、價值觀,這三個東西有了,你就會變成公司裡的精神領袖。

所以,企業家對內的第一個人力模型是做大家的精神領袖。

請問還有其他的對內能力嗎?

創始人(現場回答):

定戰略的能力。

總結得非常對,CEO的第二條要求是定戰略、定方向的能力。

還有第三條,就是搞定人的能力。

對CEO搞定人的要求「不高」,你只需要搞定自己下面那一層就可以了,讓你下面這層再去搞定他們下面那一層。如果你是天才,最多搞定10個總裁級別的這一波人,最多最多你再兼顧下面那一層。

一個人顧兩層就是天才了,一個人的管理匯報上限是不可以超過十個人的。因為你要照顧這10個人所有的情緒、所有的理想、所有的利益、所有的人性醜陋的地方。超過10個人真的照顧不過來,10個是上線。

請問大家,當你的團隊有50個人向你匯報時應該怎麼辦?

組合、合併,要麼就拔、要麼就裁、要麼就在他們上面空降高管,但你的底層架構不要結構一拆就破掉了,那肯定是不行的。組織結構就是個方塊遊戲,你的底層架構一定是可移動(flexible)的結構。

有了對內的能力就夠了嗎?

對不起,老闆對外還必須有三個能力:

第一,融資;

第二,「吹牛」,品牌宣傳;

第三,整合資源。

現在我們畫出了CEO的JD畫像:

對內三個能力:精神領袖;定戰略的能力;團結人的能力。

對外三個能力:融資能力;品牌宣傳能力;資源整合能力。

現在創業,如果腰裡沒有三把刀,誰也不敢創業。為什麼死亡率那麼高?因為有三把刀的人太少了,這六個能力裡少一個就會死人。

如果在公司內部,你不能把戰略定清楚,人的執行力越強,就越容易集體掉溝裡。如果你搞不定人,是不是天天被下面的人翻?

對外就不用講了,沒有融資你會死;不會整合資源公司做不大;不會「吹牛」,你的市場部就慘了,每年要花幾個億去燒還未必有好結果。

但我們也知道,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事兒都幹完,因為精力有限,所以你需要合伙人。

因為這個原因,我從來也不投只有一個老闆的公司,我創業從來不一個人單幹。為什麼?你再牛,你是神仙嗎?難道剛才我說的這六條,你每條都很好?我也管過一千人以上的團隊,覺得自己運營得挺牛的。但我肯定不如俞頭(俞朝翎),他在阿里做總裁時管過6000人,高峰時管9000人。

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合伙人最大的優勢發揮出來,讓他聚焦做這個事兒。CEO是必須把大家連起來的,align(結盟)起來的。

關於招聘,這是我想跟大家講的第一個圖。

大家有沒有理解?CEO要做好招聘,他的第一件事是給自己一把尺子,量量自己哪長哪短?作為CEO,我需要哪個人到團隊裡來?今天來的大家都是老闆,所以你先量量自己是很重要的。

2.CEO要如何定位HR?這才是你需要的HRVP

親愛的CEO,請問你到底需要什麼樣的HRVP(人力資源副總裁)?

到了人的層面,一個CEO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第一層,Training& Development/培訓和發展

要不要給員工做培訓?管理層要不要做培訓?沒有人天生會幹管理、沒有人天生會幹總裁、沒有人天生會幹新業務的總裁。

所以我們經常會覺得空降兵不好用,為什麼呢?也許他原來挺好用的,而是他到了你公司以後就不好用了。這就是Training&Development的一個應用場景。

再下一層,Organization Structure/組織架構

當我們打仗時,肯定要決定誰是先鋒、誰是後衛、誰是將軍、誰是司令,你要排兵布陣。

阿里有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年必調一次公司結構。阿里巴巴除了兩個崗位(CHO和CFO)沒有換過人,所有總裁每年都輪崗,所有的VP也輪崗。這個就是組織架構。

為什麼呢?

因為你每年打的仗不一樣,每個崗位上所需要人才的知識結構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的事情是有不同priority(優先級)的,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派上最好的選手。

在整個公司的底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司有「司法」。所以在底層,制度就是最重要的。

比如說:你的財務預算制度(Budget Review)、績效考核制度(Performance Evaluation)、「天條(Discipline System)」、激勵制度(Award System)。

在你的制度體系內,什麼樣的人會多拿錢、多拿期權?什麼樣會獲得晉升?什麼樣會被淘汰?什麼樣會被轉崗?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你會發現這裡更偏術,偏方法。

HR在這裡面要做些什麼事情呢?

他要配合這個CEO,從「道」到「謀」到「術」,通過做一個個的program(項目),配合CEO把這些落地。

但請問,這些項目落地的背後,是誰在主推?誰是設計者?

全部都是CEO。

所以請問大家,CEO難不難做啊?當然不好做了。

不要因為暫時的業績爆棚而沾沾自喜。我們走到最後了嗎?我們過了30分位嗎?我們過了50分位了嗎?

組織建設永遠是一個動態的、流動的水,並且它是非常可怕的螺旋式上升,幹完一個螺旋接著幹第二個、再幹第三個,而且是永遠往上走。

下面我們來談談,CEO需要什麼樣的戰略型HRVP(人力資源副總裁)?

HR就是通過招聘、培養、考核、文化,幫助業務部門完成它的業務質量,這就是戰略型的HR。如果一個HR不懂業務,那肯定是不行的。

什麼是一個好的CEO?我剛才已經講過了,如果你覺得你缺哪塊,就需要找人補。(編者註:這裡請回顧CEO應該具備的六大對內對外能力。下面我們進入CEO應該怎麼找到真正的HRVP的部分。)

下面我跟大家講講怎麼招聘一個HRVP。一個好的HRVP具備三個能力,大家一定要記住。

好的HRVP必須具備三個能力:真善美、懂業務、專業知識。

第一, 真善美;

我個人的經歷裡,做招聘是最多的。HR這個工作不同於別的工種,要是風氣不正,這個公司就會有飛來橫禍,必倒。所以你招的HR本身這個人應該是真善美。

什麼是真?真實,不能是個虛偽的人。

什麼是善?善,是發自內心的大愛。

什麼是美?美是漂亮嗎?不是,而是他應該永遠是光彩照人的,每個員工看到這個人就特別舒服。你們公司有沒有一些HR,讓你覺得一看到他就如沐春風?或者他是個小太陽,員工很願意找他,「我有困惑你來跟我聊聊天唄」?

你們公司有沒有這樣的HR?很真實、很善良,他非常非常有親和力,我說的真善美,指的是親和力,這是好HR的第一條標準。

第二,懂業務;

好HR的第二條標準依然不是HR,而是懂業務。

請各位在腦袋裡搜索一下,你有多少HR是真正懂業務的?因為我是阿里巴巴第一批銷售,也是第一批銷售轉HR的政委,我深刻地懂得,HR如果不懂業務,他就是個花瓶,就是個行政。

不懂業務的HR,怎麼可能幫CEO幹這些事兒?絕對沒可能。有時候我們也不要罵HR幹得不好,想想我們有沒有創造讓他了解業務的機會。

我累計服務過900多家創業公司,但發現極少數有公司老闆把HR看得特別重要。有HR朋友對我說,我就是夾心餅乾,天天受老闆的氣,受業務部的氣。我就跟他開玩笑,咱倆賭一下,一個月以後我讓你鹹魚翻身,所有人求著你。

我就給CEO看Acting CHO,結果一個月後業務部門的人排著隊來找我,為什麼?因為我是他們的consulting諮詢顧問。這是因為你真的太懂業務了,你可能不會比業務部門更懂,但你是跨界的,你是業務中最懂人力的,你是人力中最懂業務的。這時候你的力量就爆發出來了。

第三,HR的專業知識。

HR有「選用育留」四個板塊,招聘部門、績效部門、文化部門、培訓部門,但沒有一個HR四個都行。

如果一定要我選,我會選具備兩個能力的HR:

一個是招聘能力強的;一個是培訓能力強的。

這兩個我一定會選,其它的可以搭HR班子,再招福利薪酬經理,再招做勞資的,再招做員工關係的。

上面就是戰略型HRVP的定位。

3.告訴你CEO招人的核心關鍵點

作為CEO,請問招聘時究竟要考慮什麼?

我們CEO招聘時重點應該考慮三個問題:

招聘核心關鍵點一:考慮你的企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我看過一本研究企業發展階段的書,艾迪思寫的《企業發展生命周期》。他把企業分成了嬰兒、少年、青年、成熟、消亡幾個階段。大家辦企業再看艾迪思就會理性很多,因為每個公司都有生命周期,基業常青這個東西是不存在的。一個人會不會死?會。一個公司也會死。

之前曾鳴教授有一個分享特別著名,「0到0.1是最困難的」,那個就是嬰兒期;然後1-30分位是快速成長期;30到50分位是青年期;50到100分位是成熟期;100分位以後,這家企業必將進入沒落。這就是艾迪思用200年的歷史觀察得到的「企業發展階段模型」。

我們把這個「企業發展階段模型」用到招聘裡,大家就能夠體會到每個企業的不一樣之處。

落地一點說,大家覺得一個天使輪企業、一個A輪企業和一個C輪企業一起在招聘時會一樣嗎?

C輪公司在要上市時,來的人貌似很優秀,但也許不是最優秀的。因為他已經沒有創業心了,他肯定是圖很多東西才來的。你在A輪時確實會很辛苦,因為你要追合伙人、追招聘,不停地追。但也許你招來的人是真正熱愛這個事情的、志同道合的人。

給大家舉個例子,在企業發展招聘的過程當中,老闆只能是親力親為的。

兩年前我跟滴滴創始人程維一起吃飯。我倆比了比一年內手機裡的新增聯繫人。我一年的拜訪量是1008個,他們全是企業家、投資人、各個公司的核心高管。但程維給我看他的手機,一年新增了1230多個。

我問程維:「你為什麼見這麼多人?」他說:「跟你一樣啊,公司要融資,二是我要招聘高管。」

為什麼程維能Hold住滴滴這麼大一個盤子?本質上是因為他在不斷進步。他為什麼在不斷進步?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拜訪量,平均一天見八個企業。

現在我自己也是,每天肯定見八個或者更多的企業家。

做投資也是一樣。如果沒有拜訪量,你怎麼知道哪個企業好、哪個企業不好?放在招聘核心管理層這件事上,如果你沒見過那麼多人才,又怎麼知道哪個人才好、哪個人才不好呢?

所以我覺得第一條,不同發展階段確實會帶來招聘不同的難度。大家一定要知道,招聘這個事情表面上看是為公司在拉人,但實際上不要忘記,這是CEO進步最好的窗口。

繼續以程維為例:他為了招聘一個CFO,去報了一門五天的閉關課,學習所有的財務知識,然後他知道什麼樣的CFO是公司真正需要的,才招到了合適的CFO。這就是老闆在進化道路上應有的樣子。

招聘核心關鍵點二:考慮你的業務類型和你自己的基因

比如你的公司是做to B業務的,但你的創始團隊清一色都是來自產品的、技術的。你覺得有戲嗎?一個厲害的人工智慧公司就是兩個方面要牛:一個產品、技術牛,再就是賣東西的人牛。如果競爭對手的地面部隊很牛,你卻沒有銷售團隊的,組織結構一看就是不對的。

我之前在看一家招聘網站的時候,他們整個團隊所有的經驗都是來自to C在線平臺運營的。但創始人跟我說,明年我的盈利模式要增加一條,向企業去收費。我說你的團隊結構做不了這個事,後來果然沒有做起來。

以我自己為例,我對商務生態算是比較懂的,但不怎麼懂技術。為了招到合適的技術合伙人做搭檔,我就去花大力氣研究什麼是好的技術。

因此,招聘的第二個核心,一定要弄清楚你的業務本質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收到錢,然後團隊應該怎麼搭。這是招聘的硬性條件,叫做能力匹配。

另一個東西叫做風格匹配、文化匹配。沒有一個人能夠駕馭跟自己完全不來電的人。雖然這個人很牛,但我特別不喜歡他,肯定不可能產生好的結果。每個人都不是機器人,大家在選擇人時一定要選讓自己特別喜歡的人。

招聘核心關鍵點三:考慮不同人員的層級

CEO在招合伙人、招高管時、招管理層時的要求完全不一樣。

我們這裡畫的圈是招合伙人的要求。

第一個要求是共同願景。

他必須真的非常非常熱愛這個事情,假的我一個都不會要。

第二個是背靠背的信任和包容。

我跟俞朝翎合夥這麼久,兩個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他是天秤座的,每天平衡來平衡去,管大盤;我是雙子座的,每天衝啊衝。但我們所有事情馬上就能達成一致。因為我們內心的價值觀、底層的東西非常一致。

還有包容,比如我這個人有時候脾氣暴躁,但我可以包容合伙人犯錯誤。因為一個具體的事兒失敗了,也不如合伙人之間的信任感產生問題那麼重要。

第三個是互補,性格也要互補、能力也要互補。

比如我懂資本,他懂業務,這叫互補。我們兩個不懂平臺運營,所以找了懂的合伙人來管。

多說一句,基層管理者不要外聘,而應該直接從員工裡提拔。因為底層業務太複雜,如果他不能對底層業務充分了解,去輔導下面的基層員工,肯定不會有結果的。這個我非常堅信,我們公司的基層管理者永遠是自己提拔的。

到這裡,招聘的重點基本說完了。我們大家一起復盤一下:

CEO首先要明白自己應該具備的能力,缺啥補啥。

HRVP是你最重要的人。這個人怎麼招?真善美、懂業務、懂HR。

HRVP一定有兩個能力:1)必須懂招聘;2)必須懂如何培養別人。

聘的核心關鍵點要分三個維度考慮:

第一個維度,企業所處的不同階段;

第二個維度,企業的業務類型以及員工與企業的風格文化是否匹配;

第三個維度,不同的層級要求不一樣。

組織發展

1.願不願?能不能?許不許?

親愛的CEO,請問你如何提高一群人的能力?

什麼叫組織發展?我們幹業務的時候,一個人的能力叫個人能力(People Development);但如果是一群人的能力,就是組織能力(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簡稱OD)。

OD(組織能力)是公司管到後面最難的一件事情。公司有了那麼多人,包括核心骨幹、高級管理者、中級管理者、初級管理者、新員工,以及作為CEO的你自己,是不是他們每一層的能力都需要提高?

所以在整個HR的板塊裡,最難的就是OD(組織能力)。包括傳統企業在內,全中國真正有OD經驗並且做得好OD(組織能力)項目的OD(組織能力)專家不會超過10個人,所以大家要知道優質OD(組織能力)的稀缺性。

為什麼它稀缺?因為要提高一個人的能力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在公司發展的動態過程中提高一群人的能力是特別難的。

先看左邊的圖,企業運營的鐵三角:「文化、戰略、組織能力」。一般來說,CEO關心文化建設、業務戰略的通盤落地。而HRVP(人力資源副總裁)則對組織能力更為關心,也就是「如何提升一群人的能力」。

右邊「組織能力」這個圖就是著名的楊國安「楊三角」(中歐教授楊國安:移動互聯時代最關鍵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楊三角講的是組織能力的三件事:「願不願」、「能不能」、「許不許」。

CEO如何讓公司的管理者特別有鬥志、獲得最好的管理能力、有最好的performace(執行)?就需要你做到這三條。

組織能力第一條:願不願(文化與激勵)

你要先解決員工願不願意幹的問題,這叫「願不願」。

當我們要提高一群人的管理水平時,你要想這個事兒能不能激勵到所有人,讓大家都非常願意幹。解決員工願不願意幹的問題,取決於文化和你的激勵制度。

組織能力第二條:能不能(培訓)

第二,你要看看你的人是不是有能力幹,「能不能」是知識結構的問題。

要實現好的結果,我的團隊還缺什麼樣的知識和結構呢?CEO是需要幫他們補上去的。這是培訓的問題,取決於你HR部門的培訓團隊,你的培訓輔導做得夠不夠好?

組織能力第三條:許不許(公司內部氛圍與政治環境)

第三,公司的政治環境、政治土壤允不允許,「許不許」是組織的氛圍。

公司的政策制度有沒有支持到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等一系列好的氛圍?讓每個員工在公司裡覺得天是藍的、地是堅實的?

「天是藍的」,是什麼意思?這個公司是公開的、透明的、公正的。員工很害怕天不藍。

「地是堅實的」,是什麼意思?員工很害怕一腳踏進去,這地方就塌了。你要讓他知道這個地方的土地是堅實的。

CEO要想提高一群人的能力,最終達到公司每年銷售業績、業務指標的快速增長,就一定要解決公司氛圍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張圖:

公司底層的激勵、員工、期權、招聘、解僱,這些制度是不是能夠足夠激勵到人?大家可以把它和楊國安的「楊三角」結合起來運用,讓組織內員工的意願、能力和組織環境能夠真正讓我們實現想要的結果。

2.阿里管理三板斧九門課(上)

親愛的CEO,請問你是如何培養基層、中層管理者的?

阿里巴巴針對幹部培養有一個「管理三板斧」必修課培訓體系,針對初級、中級和高級管理者分別做Manager Skill(經理技能)、Manager Development(管理者發展)和Leadership(領導力)三個層次的管理培訓。

每個層次內部又有3門課,一共9門必修課。

第一個層次,是初級管理者的Manager Skill(經理技能)。

一個初級管理者必須學會三件事:

第一,怎麼招人、怎麼開人;

第二,怎麼做團隊建設;

第三,怎麼拿到結果?

這個課程是怎麼來的呢?

馬雲說日本的武士道為什麼這麼厲害?因為他們在學武時依靠的是嚴格的訓練。一個樁在這裡,師傅讓你先用這個姿勢砍一萬刀,再來講你的功力有沒有提升。然後師父再教你第二刀,接著再砍一萬刀。

這叫「訓練」,然後就出現了很多牛逼的人。

馬雲說,我們的管理也是一樣的。組織發展就是要告訴初級管理者最應該練習哪些招式。我們需要去觀察公司裡主管、經理這樣層級的初級管理者,把他一天、一個月全部幹的事兒都記錄下來,再分析這裡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我花了一個月時間調研了一百個經理和主管,把他們每天、每周、每個月幹的事兒從開早會開始全部寫下來。實際上,初級管理者需要150個技能才能把這份工作幹好,但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做到。

最後我們提煉出了他必須具備的三個核心能力,開發成為公司的必修課。

初級管理者的三個核心能力:

第一,招人、開人;

第二,團隊建設;

第三,怎麼拿結果。

這三門課每門兩天,一共六天。員工在晉升到主管和經理之後,這些課必須要通關。

第二個層次,是中級管理者的Manager Development(管理者發展)。

高級經理和總監必須學會三件事:

第一,聞味道;

第二,揪頭髮;

第三,照鏡子。

當做到高級經理和總監(阿里M3-M4)這層以後,你應該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這時候我們需要幫你做總結,所以開發了第二堂標準的必修課:聞味道、揪頭髮、照鏡子。

聞味道:觀察員工的情緒、氛圍,從中找到正面負面的信息

在座的CEO們肯定有經驗,今天走進辦公室轉一圈,你肯定知道哪些人對、哪些人不對,哪個團隊好、哪個團隊不好。你是有感覺的。

在阿里內部,這來自馬雲的管理天賦。他每次出差一個月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五個樓全部跑遍,從一樓跑到十樓。跑完以後跟各個總裁說這個部門不行那個部門不行,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所有人都傻掉了,老闆連一個問題都沒問過。

從我個人來說,我在帶管理者時就是一個標準動作:每天進辦公室第一件事不要坐在位子上,半個小時去外面轉。你看到你的員工是不是用最快的速度激情飽滿地投入到工作,你去旁聽每個早會開得對不對,你去觀察每個人臉上的笑容、眼睛裡的光亮。

看了這些,你就能把團隊的業績和問題對起來,你就知道這個團隊缺了點什麼。我也很忙,但回到辦公室一聞就知道哪個部分不行。你練得多了,一看就知道味道對不對,當你識別到問題時就需要跟他去聊一聊。

如果學會了「聞味道」,你的管理就開始有點境界了。

揪頭髮——把自己拔高到老闆的位子考慮問題,不要只顧自己

作為管理者,有的時候你會不理解老闆的意思。

「揪頭髮」的意思是,當你有疑問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抬高一個級別。比如你是總監,最好就把你的位置移到VP(副總裁)層次上。你想,假如我是這個VP,我該怎麼做?你這時會發現一切豁然開朗。

為什麼說到了總監以後特別重要的是往上拔一層的能力?為什麼需要你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有跟平行部門合作的可能性。否則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地盤上轉悠,這樣是不可能跟別人合作的。

照鏡子——通過觀察團隊和上下級來觀照自己

CEO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你直接管的團隊有時候挺爛的?

有個關於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回家說人不好,蘇小妹說「你看別人是坨屎,你就是坨屎,你看別人是朵花,你就是朵花。」

團隊所有的狀態就是你的鏡子,你一定和你的團隊是一模一樣的。請不要逃避,你看到的問題其實就是你的問題,當你發現你對團隊各種不滿意時,你一定是這樣子的。

另外一個「照鏡子」的理論是,猴子屁股理論。當我們不斷往上升級時,往下看都是笑臉,往上看都是屁股。我們做總監時都是夾心餅乾,我們向上仰望時,老闆往往是給我屁股看。當你往下看時一片都是笑容,因為那都是你的下屬。

當你有一天做到總監時,我們會提醒每個人:

第一,當很多人對你笑、誇你的時候,不要太得意。也許你不是真的很優秀,僅僅因為你是他們的老闆,所以你要保持清醒。

第二,往上看,你的老闆可能經常對你態度不好,但也不要太在意,為什麼?因為他也有屁股要看。

為什麼要把這一課放進去,因為管理者做到了總監會有很多困擾。

比如說他不能定公司的戰略方向,他認為這個東西是不對的,他還得對上級笑臉相迎。他要對他的團隊講,你們好棒啊,我們必須要這麼幹,這時候他會有很多糾結和痛苦,這就是「照鏡子」的事情。

你要有強壯的心態,這讓你在通往高管的路上不會死得那麼快。老闆有什麼了不起的嘛,老闆上面都有老闆的。

3.阿里管理三板斧九門課(下)

親愛的CEO,請問你的公司有組織發展制度嗎?

高級領導選修課:「開天眼」再落地

學員是從高級總監到總裁以及馬雲下面的CXO(註:首席X官)。課程設置上,一部分必修課,一部分選修課。所有課程為期一年必須修完,如果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完,就不可以晉升。

選修課的目的主要是「開天眼」,讓你參觀全球最好的企業,參觀回來之後必須要落地。比如阿里巴巴的生態思維就是從2006年參觀了蒙牛而來的。我們發現,一個年產30萬的養殖戶都可以做生態,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做生態?所以,2007年我們提出,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是一個生態公司。

高級領導的三門必修課:文化、戰略和組織能力

文化是基業常青的基石;戰略是方向,是業務;組織能力是人。這三個是你作為高級領導必須要學會的。

上面講的是從高管到中層管理者到基層管理者的一個訓練體系,也是阿里集團最核心的三門管理課。

最後,我們講講阿里在集團層面每年要做的事兒,讓大家了解大集團的策略制定。

阿里巴巴集團每年的三個會:業務戰略會、財務會、人才盤點會。

財務戰略和HR戰略都是根據業務戰略來的。集團的戰略會,主要會定下來明年要做哪幾件事?優先級是什麼?這是所有核心。每個分公司總裁+HRVP(人力資源副總裁)+集團總裁全部參與。在這個戰略會上,統一目標以後再經過董事會審批。

財務會是用來做什麼的?比如,今年集團開出來10個事情,都要幹,但財務未必是一定能夠支持的。所以這裡我們會用財務再過一遍預算,知道哪些事兒可以幹、哪些事兒暫時不幹,因為彈藥總是要集中打的。

然後我們會開人才盤點會(talent review)。每個分公司總裁一把手帶著他的HR一把手跟集團匯報他手下每一個管理者的情況。你必須對每個人如數家珍,如果你數不出來,說明你的管理是不夠格的。

最後在年底時整個集團會出一個報告,對各個分公司做三個打分:

戰略落地情況;

業務今年的結果和財務控制;

人才的盤點和培養排名。

這個排名會公布在阿里集團內網上。每個員工都會看到今年我在公司排到了第幾。這跟創業公司的事業部排名是一樣的。

當你以最牛逼的激勵制度激勵大家的時候,反過來你要用最強硬的考核制度去平衡管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比如,阿里的高級總裁到總裁,每年做末位排名,硬性淘汰一定的比例。再比如,後來我們進行了分公司的拆分,讓人人都是股東;再後來淘寶內部搞創業,創業者可以從經理直接升VP(副總裁),自己承包項目,做內部孵化平臺。

這事兒聽起來覺得很簡單,你們去做做看?去幹掉一個手握重權的副總,太難了吧?所以,請問問自己,我的公司有沒有好的組織結構制度?

在人才盤點的結果出來後,阿里集團每年年底內部會公布三個東西:

第一,所有分公司的排名;

第二,組織結構的調整,誰負責什麼;

第三,出一套最牛的年度激勵制度。

我認為這些是在集團中最重要的三個事情(戰略會、財務會、人才盤點會)。上半年就是看這些事情每一項的落地,大家各自抓一塊。

阿里巴巴2018財年(計算時間從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集團收入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人均產能340萬+。

阿里巴巴高績效團隊搭建的4個秘密是什麼?

★ 如何建立並落地企業文化?馬雲特別助理陳偉,分享馬雲創業歷程及阿里發展史;

★ 如何選拔並培養幹部?阿里三板斧核心開發者,分享阿里如何培養管理者;

★ 高績效團隊建設123?原中供直銷鐵軍出身、實戰派專家,深度分享阿里鐵軍建設系統方法;

★ 如何完成體系搭建?阿里前政委、湖畔大學領導力項目負責人,教你如何從戰略視角搭建人力資源體系;

相關焦點

  • 10年老兵自曝:江湖盛傳「阿里政委體系」,其實這才是全部真相
    同為阿里城外人,10年軍旅生涯,讓作者對軍隊「政委」體系有所深入了解。阿里政委體系本源來自軍隊,但軍隊作為成熟組織在運行這一完備體系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暴露一些問題。遂試著從軍隊視角,結合阿里已出現的幾件跟政委相關的爭議事件,帶大家一起重讀「政委」。
  • 阿里9年,只學會2件事
    這支隊伍,叫阿里鐵軍,馬雲稱其為中國電商「黃埔軍校」,成立於2000 年10 月,它幫助阿里巴巴走出最低的谷底,熬過世紀之交的網際網路寒冬,並為阿里和網際網路江湖輸送了眾多高管。阿里鐵軍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隊伍?它的成功有哪些關鍵之處?為何馬雲說「沒有濱江的體系,就不可能有淘寶、支付寶,不可能有阿里雲」?
  • 拳王阿里的三件事,讀完你才真正了解他的偉大
    阿里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三件事情,足以說明阿里在賽場之外的偉大。第一件事事關平等。18歲的阿里,獲得1960年羅馬奧運會冠軍之後,志得意滿地回到路易斯維爾,請了幾個小哥們上飯店吃飯。白人老闆果斷的拒絕了他,幼稚的阿里掏出奧運會金牌給老闆看,瞧瞧,奧運會冠軍吶!
  • 從HR、政委,再到OD,阿里巴巴的HR經歷了什麼?
    包括阿里最早的HR彭蕾,後來擔任螞蟻金服的董事長,一開始主要工作也是招人,甚至會兼顧一些行政工作。在企業發展的早期,企業設置HR的崗位,大多是出於招人的需要。2.體系化的HR等這個階段再往後,阿里開始思考,HR能不能做一些培訓、團建、行政的事情,所以在2004年到2007年,阿里巴巴開始有了體系化的HR建設。
  • 專訪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丨阿里入股大半年,美年改變了什麼?
    2019年10月,阿里集團、螞蟻金服以及雲鋒基金以超過72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美年健康的股份,佔美年總股本16.16%。其中阿里及其關聯方佔10.82%,成為美年健康第二大股東。阿里入股美年的這半年裡,無論是阿里或是美年都甚為低調。近日,俞熔接受了八點健聞的獨家專訪,細述阿里入股美年後的業務變化與戰略思考。△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受訪者供圖。
  • 在韓國,不能做的10件事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在韓國,不能做的10件事的歷史往事。
  • 創始人做好這10件事,才能在疫情下絕地求生
    17年前的5月10日,阿里500多名員工因非典隔離,公司命懸一線,馬雲絕地反擊,加速推出淘寶。此後,每年5月10日成為「阿里日」。用儀式感把記憶固定下來,是阿里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佳編輯丨萬建民頭圖來源丨被訪者疫情當前,創始人最該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是當下每一家企業的領導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 冬天絕不能做這8件事,尤其是第4件!
    在開暖氣的車內睡覺可能一氧化碳中毒;加油前沒釋放靜電可能引火燒身;機洗羽絨服可能爆炸……冬天意外高發,千萬別做這8件事,為安全,給身邊每個人!接診10歲女孩妞妞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張英澤介紹,「這是最近我接觸的第三起圍巾勒脖子病例。」
  • 如果你的老闆喜歡「甩鍋」,怎麼辦?聰明的人,不主動做這3件事
    無論老闆如何施壓,這3件事一定不要主動做,職場人要有基本的底線,免得日後害人害己。【一】臨時的工作不要主動攬臨時的工作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邊有同事請了假,這種時候你絕對不能主動接替他的工作,因為一旦接手如果出現紕漏,無論是前任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帳都得算在你的頭上。
  • 6月將要發生的這件事,錯過等10年!
    錯過這次,至少需要再等10年!日環食原理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並在一條線上,但此時月球距地球較遠,只能擋住太陽中間部分,露出邊緣一圈,太陽如一輪金環,因此叫做日環食。食甚的時候,太陽將變成彎彎的月牙,甚至能感到天空變暗、溫度下降。(stellarium模擬2020年6月21日深圳偏食情況))阿里此次日環食的最佳觀測點大概是我國西藏阿里地區。
  •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回應退休,10件事讓你徹底了解美團老王
    美團老王這兩句,就像徐志摩寫的《再別康橋》,帶著淡淡惜別之情。從2010年12月18日加入美團,到2020年12月18日退休,王慧文在移動網際網路最蓬勃的10年努力打拼,最終功成名就,財富自由。今天,我們就用10件事,來聊聊王慧文這個人。
  • 高考前的最後一天:做好這10件事,爭取超常發揮!
    第四件事情就是下午三點鐘做數學卷子,看看數學卷子,看看筆記、看看書本。因為6月7號下午要考數學了,你充分利用高考前一天就是高考時間段裡頭再複習ー下、再推動一下自己進入狀態,有助於6月7號的數學考試。至於說你3點開始做到幾點,則根據自己情況而定。第五件事情還是力求晚上11點鐘左右睡覺,不要提前。
  • 曾國藩忠告:如果你現在處於逆境,這3件事絕對不能做,謹言慎行
    曾國藩曾經說過:「如果你現在處於逆境,有三件事絕對不能做,要謹言慎行」。那麼是那三件事呢?第一件事情:在面臨重大決定的時候,絕對不要代替別人做出選擇不管是什麼事情,都不要輕易的替別人做決定,因為你不是本人,不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可能因為你的自以為是,好心辦了壞事,所以不要替別人做決定,有時候不得決定,會導致不好的後果,也沒有辦法去承擔這個責任。
  • 起底阿里 400 億投資失誤,馬雲最後悔這件事
    在阿里系的投資列表中有眾多獨角獸公司如商湯科技、思必馳,印度的 Paytm、Zomato 等等,也有不少成功實現 IPO 的公司如七牛雲、小鵬汽車等。 但投資或併購的暗淡時刻,也並不能被隱去。
  • 嶽麓彩民10元機選開出500萬大獎!彩票店老闆幹了這件事...
    嶽麓彩民10元機選開出500萬大獎!彩票店老闆幹了這件事......▲投注站老闆與福彩公司工作人員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劉師傅經營彩票店已經7年了。上周,一名彩民走進投注站,花10元買了5注彩票,當天晚上竟然意外接到長沙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的電話,通知他上午那張彩票中了500萬大獎。聽到這一消息,劉師傅欣喜之餘馬上聯繫了濚灣鎮社區負責人孫紅豔,想要藉此機會為社區的公益事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12月17日,長沙福利彩票發行中心拿出資金在望月湖街道舉行愛心資助儀式。
  • 那些年,上班教會我的10件事
    在這裡 Get 100 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前幾天錄了一期播客,回顧了曾經的幾段職場經歷,聊了聊那些年在職場中踩過的坑和見到的現象。 雖然已經不上班2年多了,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職場生活,也不會有現在的我。
  • 猶太人:判斷一個人能不能發財,就看能不能做到這2件事,很準
    提到這兩個,就不能不說猶太人,猶太人在商界叱吒風雲,猶太人口只有1700萬,世界人口的0.3%,然而卻賺到了世界財富的30%以上。經歷了大量災難,福布斯富豪榜前50名中,猶太人佔了10名,這都是起源於他們的教育和富人思維。最會賺錢的猶太人在書裡寫出了,他們成功,只做了這2件事。
  • 心臟不好,5件事不能隨意做,5件事不能強求做
    導語:冬天是心臟病高發季節,很多人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心臟會出現問題,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心臟病人有兩件事情不能做,這件事也不能做,那件事也不能做。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能夠反映出心臟病患者,確實有些事情想需要需要謹慎選擇。
  • 哥大教授:希望在上大學前,有人曾告訴我這10件事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hristopher Blattman這篇文章紅遍全球。  他說,「希望在上大學前,有人曾告訴我這10件事」 。  而這10件事,不僅僅適用於名牌大學的學生,也適用於每一個孩子。
  • 賽季開始前絕對想不到5件事:王朝球隊成倒一,馬刺22年紀錄終結
    今天,過人君便整理盤點出來賽季初絕對想不到的5件事,看看你都猜到了哪些呢?但是本賽季複賽階段,隨著開拓者的狀態神勇,馬刺也無緣進入季後賽,球隊連續22年進入季後賽的紀錄也被中斷,想必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