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去救?看看他得罪的人就明白了

2020-12-23 田君良

引言:陳壽評價關羽,說他雖然是萬人敵,然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剛而自矜四個字,很好地概括了關羽的主要缺點。一方面,關羽是剛猛之人,明代學者王守仁先生曾說剛猛之人的優點是勇、猛,缺點是剛、硬和傲,這最後一個傲字,正好印證了陳壽的自矜二字。許多人認為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只要考察當時的情況,就會明白關羽其實有太多機會能夠不走到這一步。

建安二十四年,魏蜀吳都發生了不少大事兒。魏國這邊,曹操快不行了,吳國這邊,孫權啟用吳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陸遜任副都督,蜀國這邊,大事兒最多。這一年,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旋即被害。張飛也在這一年被殺。《三國志·關羽傳》載:二十四年,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之前,關羽率領三萬大軍北伐,幾乎以一己之力,單挑了整個曹魏半壁江山。曹魏五子將,于禁和徐晃都來和關羽交手,關羽圍著曹魏大將軍曹仁,最後身體已經不行的曹操不得不親徵,還帶著自己的兄弟,老邁的夏侯惇。可以說,當時曹魏能用上的人都來了,但基本也沒有奈何關羽。

曹操親徵關羽之前,就派遣使者前往東吳與孫權交涉,希望孫權能偷襲關羽後方,孫權答應了。關羽在樊城之南與徐晃大軍酣戰之時,孫權已經派遣呂蒙,帶著幾萬大軍,來到荊州。關羽北伐時,鎮守荊州的是糜芳、士仁、潘濬和郝普,這四個人,都被呂蒙勸降了,其中,除了糜芳猶豫過,其他三人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投降了東吳。關羽在前線得到消息後,立即回軍,但為時已晚。後來的時,大家知道,關羽一路敗走,最後在夾石被擒殺。關羽敗亡速度很快,而且幾乎是在自己的巔峰狀態中突然殞命的,許多人認為,關羽之死是不可挽回的,但如果看看關羽在此之前,都得罪了多少人,如果沒有得罪這些人,自己會有多少活下去的機會時,就會發現,他的機會原本可以多得可怕。

總體來開,關羽北伐這段時間,他一共得罪了7個主要人物:上庸、西城郡的劉封、孟達,荊州的糜芳、士仁、潘濬、郝普,以及江東的孫權。他唯一手下留情的,就是江東諸葛瑾,但這也是礙於諸葛亮的情面,否則關羽是不會留情的。從關羽得罪的人就能看出,他裡裡外外都得罪了一遍。這些人中,除了孫權不會因為關羽是否得罪他而決定自己的行動,其餘六人都是自己人,如果關羽沒有看不起他們,這些人幾乎可以肯定不會出賣關羽,也不會見死不救。

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是當時最有可能救援關羽的人。劉封此人,性格強硬。《三國志·劉封傳》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諸葛亮認為如果劉備死後,沒有人能壓住劉封的剛猛,可見劉封強硬到了何種地步。孟達和劉封不太一樣,他是一個優柔寡斷、少謀無決的人,性格比較懦弱。關羽北伐之前,就得罪了劉封和孟達。以至於關羽北伐之時,命令劉封和孟達出兵援助,二位竟然拒絕關羽。《劉封傳》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劉封、孟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劉封的強硬,讓他敢於直接拒絕關羽。孟達在這件事上是牆頭草,這時候自然向著劉封。

除了劉封和孟達之外,關羽還得罪了自己大後方的四個頂梁柱。下面幾段引自《關羽傳》的史料,說明了這個問題。

1.關羽輕視糜芳和士仁: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2.關羽輕視孫權: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3.關羽和潘濬、郝普關係不好:潘俊字承明,武陵人也。郝普字子太,義陽人,皆與關羽不睦。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如果關羽沒有把自己這一圈人都得罪到這個地步,讓所有人都討厭他,他也不至於落到最後那個結局。首先,從糜芳和士仁的角度來看,這兩個人雖然是庸碌之輩,但好歹是劉備手下的老人,況且糜芳之兄糜竺還在川蜀輔佐劉備,不是萬不得已,他絕不不敢棄家人而不顧,鋌而走險,投靠江東。更不必說,他在江東完全沒有任何依靠和經營。由此可見,相比於自己未卜的前途,糜芳寧肯豁出性命,也要背叛關羽。士仁的抉擇,基本是跟著糜芳走的。這一方面,他們的關係與劉封和孟達有些像。

第二,潘濬和郝普這二位,情況比較特殊。先來看潘濬。潘俊是荊州土著,出生在武陵漢壽,《潘濬傳》說他年未三十,荊州牧劉表闢為部江夏從事。可見,潘濬自始至終都在荊州活動和經營,而當時類似於潘濬這樣的荊州土著,許多都和江東有著密切的人事往來。再者,從潘濬日後在江東飛黃騰達的速度之快,地位之高,也不難看出,他一直都是潛藏在荊州內部的定時炸彈。再看郝普。郝普這個人,歷史記載很少。但他是義陽人,也是荊州土著。《楊戲傳》說,先主劉備自荊州入蜀,以郝普為零陵太守。劉備拿下荊州之後,因為在本地沒有根基,所以大都延續了之前的行政任命。

這裡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郝普在劉備拿下荊州之前,就在零陵任職。我們不知道他當時任的是什麼職位,或許不一定就是太守,但一定是一個不低的職位,否則也不可能坐得穩太守之位。因此,潘濬和郝普這二位,實際上都是定時炸彈,且不說關羽得罪了他們,即便關羽不得罪他們,他們也一定會見機行事、見風使舵。關羽得罪他們後,他們是斷然不會再為關羽效命的了。帶著偌大一個荊州,又是被逼無奈投降東吳,孫權必然不會怠慢他們。

因此,關羽之敗,其實從來都不是無力回天之舉。假使他不得罪這些人,至少糜芳和士仁是不會背叛他的。史料中也說了,糜芳坐鎮江陵,士仁駐守公安。當時的江陵是荊州所有兵馬錢糧的屯駐地,公安則是荊州的州治,是政務中心。潘濬和郝普都是外家人,劉備必然把實際權力都交給了自己人。所以說,如果糜芳和士仁不背叛關羽,荊州斷然不會輕易失去。即便荊州有失,如果關羽沒有得罪劉封和孟達,他們兩人還是有可能出兵來救的。那時候,關羽逃脫的可能性就會大許多了。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驕兵必敗
    關羽,號稱為「美髯公」,因為他本人英勇神武,義字當頭,因而被稱為武聖,在各地被當做神靈一樣供奉。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戰死。
  • 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
    原標題: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劉備佔領益州後,又出兵對付曹操的軍隊,把他們趕到了長安.這樣一來,劉備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鞏固
  •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路過馬超封地時,他為何不出手相救?
    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最終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殺。 關羽的高傲體現在目空一切。關羽能力才幹還是出眾的,他水淹七軍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是,也的確因為他高傲的性格害了自己,因為當時劉備給關羽的戰略意圖並非是去攻打襄陽樊城,只要把荊州守死了,大局便安定了。
  • 關羽受人敬仰,為啥敗走麥城,卻無一人來救?只因他有一致命缺陷
    在混戰中,張飛趁機逃走,關羽則是被曹操圍困住了,後來在張遼的勸說下,關羽投降了曹操。雖然關羽投降了曹操,但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的心中始終想念的人是劉備。關羽送高官厚祿,還是良田美女,關羽都置之不理,這些身外之物並不能影響到他和劉備之間的感情。後來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他便主動離開曹操,追隨劉備而去。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救援?只因關羽為人太過傲慢
    關羽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將軍,也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公元219年的時候,由於他失守荊州只能夠退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有很多人對於他的死也是感到非常遺憾的,更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是由於劉封見死不救才導致關羽被殺,那麼劉峰為什麼見死不救呢?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而後被殺。一代英雄,自此落幕。關羽的死,對於整個三國歷史,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正是因為關羽的死,使得劉備不顧一切徹底和東吳翻臉,帶兵攻打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不能像趙雲大戰長坂坡殺出去?全是因為這個人
    趙雲長坂坡大戰與關羽敗走麥城雖然被《三國演義》藝術化了,但卻並未誇大事實,正史中的這兩場戰役比小說更精彩。趙雲大戰長坂坡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率領大軍南下。此時的劉備寄居荊州、屯兵新野。為避曹操鋒芒,劉備準備逃往江夏,投奔劉琦。
  • 關羽敗走麥城
    8月,山洪暴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
  • 關羽墓,世人皆知,為何千年以來無人敢盜?
    他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最後敗走麥城。世人皆知的關羽三墓三國時期,很多風雲人物的陵墓都被盜墓賊洗劫了。沒有被盜墓賊洗劫的那也是生前在陵墓上費盡心思,讓後人找不到陵墓所在。但是關羽的墓並不像曹操墓,司馬懿墓,這些人的墓難尋蹤跡,直到近幾年才發現。
  • 關羽惜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卻幾乎無人追隨?
    關羽是戰場上的一代名將,很多人對他生命中,最後那一場戰役都記憶猶新。他佔據關東,徵戰沙場,在與東吳的對弈中,敗走麥城。在他撤退時,身邊的士兵也僅僅剩下幾十個人。為什麼指揮千軍萬馬的戰神,此刻卻幾乎無人追隨呢?
  •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導語:關羽的仁義是公認的,當年徐州被曹操攻破時,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家眷的安全,於是和曹操約法三章並立功報答。後來無論曹操怎麼挽留,再如何加官進爵關羽都不遠千裡回到劉備身邊。
  • 關羽為何會變得驕橫無忌目中無人,敗走麥城,和這幾人有關
    導讀:歷史上忠義的人有很多,為什麼唯獨關羽能成為忠義的代表。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也是他最大的優點,那不同於他人的那份錚錚傲骨。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傲骨和傲氣,讓他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身首異處。其最大的優點也也成為關羽最大的缺點,正是成也於傲敗也於傲。當傲然變成了傲氣,變得驕橫無忌的關羽,註定了其失敗的結局。其中有三件事,所說過的三句話,把他的這種驕橫表現得淋漓盡致。
  • 關羽敗走麥城後,馬超和劉封為什麼不去救援?
    可是誰知道,在水淹七軍的短暫輝煌過後,關羽卻突然,被東吳呂蒙所部偷襲,敗走麥城之後遭俘虜並殺害。那麼,在這期間,馬超和劉封為何不去救援呢?1、關羽之死與馬超眾所周知,關羽之死,與劉封沒有及時救援有一定的關係,這也是後來劉備冷落並殺掉劉封的原因之一。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孫權不留關羽一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關羽的死是一個轉折點。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是如此。關羽死後,三國演義就變得不精彩了,大部分人對關羽死後的情節基本都忘記了。在關羽活著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精彩的打鬥。關羽死後,大部分武將也隨之而去。
  • 英雄悲歌,威震華夏的關羽,是怎樣淪落到敗走麥城的?
    在這一仗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統治區的叛亂風起雲湧,使得曹操都考慮遷都,想要躲避關羽的鋒芒。可是,就在轉瞬之間,關羽就遭到了滅頂之災。東吳的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守衛公安的傅士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都不戰而降。這使得關羽一下子落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在逃亡中被吳軍擒殺。那麼,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的時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麼?
  • 關羽敗走麥城,孫權活捉他不是更有利,為何要殺害?
    公元219年,關羽因為過於大意,中了呂蒙白衣渡江之計,腹背受敵,最終難敵,敗走麥城,被潘璋手下馬忠所擒。而就在此之前,關羽攻打樊城,斬殺了曹操的兩位有名大將,差點逼得曹操遷都,也因此,威名四方。那麼,為何孫權擒得關羽後,沒有暫時收押,以獲取更多的好處,而是選擇「撕票」呢?
  • 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
    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關馬之論 當初馬超投降劉備時,受到劉備的重用,遠在荊州的關羽聽聞馬超歸降,因為馬超不是舊人,寫信問諸葛亮,馬超人才誰可以和他比。諸葛亮知道關羽護前,回信給關羽說:"馬超文韜武略,勇武剛烈超過常人,是這個世間上難得的傑出人才,是彭越、黥布那樣的人,可以和張飛並駕齊驅爭前後,還達不到美髯公你那絕無僅有的超群能力。"關羽看到信後非常開心,把書信給所有賓客看。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
  • 關羽敗走麥城突圍時經過馬超地盤,馬超為何不救?其實這都怪劉備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突圍失敗,被東吳大將潘璋手下,號稱「三國第一神將」的馬忠生擒,關羽不降,和兒子關平一同被斬首,時年58歲,兒子關平38歲! 馬超時就在臨沮,距離關羽很近,馬超為何見死不救呢?
  •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本可接應他,為何劉封最終見死不救?
    其實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次生還的可能,就是駐紮在上庸郡的劉封領兵接應自己。關羽已經寫信劉封了,但劉封竟然以兵力不足為由拒絕關羽。戰後劉封也被劉備清算、賜死。很多朋友不明白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 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為何執意要殺他?是私人恩怨還是孫權授權?
    三國亂世出英雄,但英雄隕落亦讓世人不禁惋惜,三國中被人傳為美談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當中關二哥更是忠義兩全,神勇無敵,人稱武聖,可關羽的下場不免令人所遺憾。 當初荊州失守,敗走麥城,就淪為呂蒙的刀下魂。問題是孫權多次嚴令不得殺關羽,可大將呂蒙抓住他後,為什麼不聽主公旨意,痛下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