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本可接應他,為何劉封最終見死不救?

2020-12-23 看三國

關羽兵敗被殺是三國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劉備吞併荊州、益州並在漢中正面打贏了曹操,一時間威望無以復加,劉備因此自稱漢中王,蜀漢的國力也到了巔峰時期。為了擴大戰果,劉備特意命令關羽攻打荊州,極大削弱曹操的有生力量,但以為東吳在背後捅刀子,最終關羽被吳軍擒殺。

其實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次生還的可能,就是駐紮在上庸郡的劉封領兵接應自己。關羽已經寫信劉封了,但劉封竟然以兵力不足為由拒絕關羽。戰後劉封也被劉備清算、賜死。很多朋友不明白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劉封的遺言

當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劉備耳邊時,劉備第一反應是流言蜚語,但當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後劉備怒了,第一時間就要治罪劉封,削去他的職務,讓張飛接替。但諸葛亮認為,劉封不滿足自己的待遇已經很長時間,再加上他在軍中很有威望,甚至以後可能會威脅到阿鬥的地位。與其只是治罪,不如趁機殺了他,也好為以後阿鬥上位掃清障礙,消除集團內戰的安全隱患。

劉備不是迂腐之人,他冷靜考慮諸葛亮建議後認為可行,隨即在成都寫了一份命令,讓人在上庸大張旗鼓地交給劉封。劉封身為劉備的義子,當年劉備也親口承諾過會選他作為繼承人,在這種身份的加持下,劉封認為自己和關羽的死有牽連但罪不至死,最多無非是革職,等以後戰事又起的時候還可以翻身。

當在所有人面前聽到劉備要處死自己的命令後劉封慌了,他甚至認為是使者的意思。使者早就考慮過這點,沒等劉封反應過來,身後的將士們一把上前控制了劉封,這時候劉封才知道局勢不由自己掌控了,只能等死。按照劉備的意思,劉封為集團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功不抵過,有白綾一條和毒酒一杯讓劉封自己選擇。劉封含著淚說了句:"悔不聽孟達之言!"然後喝下了那杯毒酒。

孟達的建議

其實劉封接到關羽求救信的時候是猶豫的,因為從道義上來說,關羽是蜀漢的大將,而離自己又那麼近,派兵救一救其實不費事。孟達的話點醒了劉封,孟達告訴他現在整個蜀漢集團士氣非常高,主公因此稱王,這對於集團內的人來說都是好消息,而對於我兩人來說就是壞消息。

在孟達看來上庸夾在宛城和漢中的中間,其實把這裡當作前線、東部的屏障是可以的,但是劉備卻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且還授予了他3萬兵馬駐守漢中,孟達和劉封駐守上庸的兵馬僅有5000人,而且多為自己的舊部。這就意味著,劉備實際上是把漢中當作曹魏和蜀漢的緩衝地帶,根本不理會孟達和劉封的死活。

而且劉備此前雖然承諾過會讓劉封繼位,但其實只是一種拉攏人心的方式,畢竟那個時候的劉備很需要劉封、荊州士族的支持,這其實更是一種政治交換。但劉備現在有了親兒子劉禪,從血緣。名義上來說他更傾向於讓劉禪接班,這是人之常情。劉備把劉封安排到上庸的目的,名義上是讓他駐守,但何嘗不是希望能夠借曹仁的手殺了劉封呢。

劉封聽著孟達的分析冷汗直流,但內心裡對劉備、對自己繼承人這個身份還是有渴望的,只是在糾結。孟達看穿了劉封的心思但左右不了劉封的思想,只是籌劃如何投靠曹魏才可以利益最大化。後來當孟達得知劉備大張旗鼓派使者傳信給劉封時知道死期將至,在投誠的前一天晚上告訴劉封帶著整個上庸郡一起投降曹魏,不然將會引來殺身之禍。

劉封不相信劉備真的會殺自己也沒有強行拘留孟達,孟達趁著夜色逃到宛城向曹仁投降,第二天劉封就被處死,所以臨終前才說了那句話。

關羽對劉封的態度

其實劉封選擇不救關羽,除了擔心駐紮在宛城的曹仁會趁勢攻打上庸之外,還與另外一件事有關。前不久關羽正在攻打襄樊,當時曹仁還還駐紮在襄陽死死抵抗,當時曹仁手上有3萬兵馬,關羽也是3萬兵馬,曹仁憑藉防禦戰佔據了一部分的優勢。這時候關羽寫信給劉封,命令他帶著4000兵馬截斷北方曹操對曹仁的補給,但被劉封拒絕。

劉封拒絕的理由很簡單,第一個是上庸的兵力不夠,第二個劉封身為副軍將軍,關羽身為前將軍,雖然關羽的職務打過劉封但實際調動不了劉封,沒有劉備的命令他也不想動。

劉封的藉口雖然看似有理但卻說不過去,畢竟是整個集團的戰鬥,很多人並沒有在意所謂的職務高低,哪怕他答應關羽的調動劉備也不會說什麼,甚至還可能因為獲勝而獎賞劉封。

關羽看穿了劉封的態度,隨即寫信回復劉封,大概意思就是既然你不想幫那就不幫了,等戰爭過後我再收拾你!劉封知道關羽的為人更知道他的能力,關羽真要收拾自己的話那肯定會出手。出於恐懼作祟,接到關羽的求救信後並沒有出兵,而是按兵不動,甚至從內心裡還是希望關羽快點死。

小結

從當下的角度來看,關羽的對劉封的語氣雖然橫但並不是因私廢公,而是出於大義的考量,畢竟身在同一個集團做著同一件事,大家出力是應該的,所有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卻被劉封拒絕,關羽自然氣氛。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封的人格弱點,那就是太自私了,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自己考慮,壓根沒有想過大義,沒有想過集團的利益。與其說是劉備不想讓他做繼承人,不如說是劉封自己就不配做這個繼承人。他的死實際上是自己作死,怪不了別人。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向上庸求助,孟達為何慫恿劉封拒絕?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兵敗被殺,令蜀漢集團損失慘重。不過,其實關羽之死並不是必然的。因為雖然糜芳投降了孫權,可在敗走麥城的時候,關羽已經派廖化向上庸求助。當時上庸已經牢牢掌握在了蜀漢集團的手裡,如果派兵救援關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功。可是,當時上庸的守將孟達聞知關羽被困麥城後,竟然慫恿主將劉封拒絕關羽的求救。
  • 關羽兵敗孟達有責任,他和劉封的一段對話,讓劉封袖手旁觀
    當袁紹看不起他的時候,關羽直接用事實說話。曹操要用一杯熱酒給關羽壯行,關羽直接拒絕,他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果不其然,關羽很快就提著華雄的項上人頭回來了,而當時還沒喝的酒仍然具有一定的溫度。關羽失掉荊州敗走麥城的一些原因關羽也是「五虎上將」之首,可以說一生戰績頗豐。
  • 關羽敗走麥城後,馬超和劉封為什麼不去救援?
    可是誰知道,在水淹七軍的短暫輝煌過後,關羽卻突然,被東吳呂蒙所部偷襲,敗走麥城之後遭俘虜並殺害。那麼,在這期間,馬超和劉封為何不去救援呢?1、關羽之死與馬超眾所周知,關羽之死,與劉封沒有及時救援有一定的關係,這也是後來劉備冷落並殺掉劉封的原因之一。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不救,救了之後兩人的結局會如何
    關羽大意失荊州 早知道如此,劉封當初救關羽不就好了,也不至於連自己性命也丟了,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呢? 上庸三郡已經被劉封和孟達佔領了,劉封完全有理由救援上庸,再說了關羽的任務不也是劉備派去的嗎,雖然關羽和劉封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但同屬一個政權之下,無論是大義還是道理,劉封都應該救關羽, 可劉封偏偏不救,因為劉封不想做關羽的手下 。
  •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導語:關羽的仁義是公認的,當年徐州被曹操攻破時,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家眷的安全,於是和曹操約法三章並立功報答。後來無論曹操怎麼挽留,再如何加官進爵關羽都不遠千裡回到劉備身邊。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救援?只因關羽為人太過傲慢
    關羽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將軍,也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公元219年的時候,由於他失守荊州只能夠退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有很多人對於他的死也是感到非常遺憾的,更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是由於劉封見死不救才導致關羽被殺,那麼劉峰為什麼見死不救呢?
  • 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
    原標題: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劉備佔領益州後,又出兵對付曹操的軍隊,把他們趕到了長安.這樣一來,劉備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鞏固
  • 諸葛亮為什麼勸劉備賜死劉封?諸葛亮心裡的想法,沒說出來
    《三國演義》中,對劉封的死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 關羽在敗走麥城後,遭遇了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關羽父子被擒後遇難。這期間,關羽曾派廖化向劉封、孟達求助。但兩人見死不救,致使關羽遭難。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去救?看看他得罪的人就明白了
    許多人認為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只要考察當時的情況,就會明白關羽其實有太多機會能夠不走到這一步。建安二十四年,魏蜀吳都發生了不少大事兒。魏國這邊,曹操快不行了,吳國這邊,孫權啟用吳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陸遜任副都督,蜀國這邊,大事兒最多。這一年,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旋即被害。張飛也在這一年被殺。
  • 劉封不救關羽,因關羽說劉封是螟蛉之子,螟蛉之子是什麼意思?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嚇得要遷都,後來,曹操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最終兵敗麥城。在孤立無援之時,關羽曾派廖化突圍,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劉封本來想發兵救援,但是,孟達勸劉封說,當初,漢中王準備立後嗣,關羽說將軍你是螟蛉之子,不能立。
  • 劉封之死,是罪有應得還是千古奇冤?
    雖然在《演義》中,很是著墨描寫了劉封孟達見死不救,導致關羽父子敗亡,儘量讓人覺得劉封死的不冤。可無論是少年時期讀這一段,還是現如今回想這一段,筆者都覺得劉封死得很冤。當然了,漢中之戰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劉玄德打了個翻身仗,從此站穩了西南寶地,而這一戰中劉封也是出力不小。三、襄樊大戰時的劉封再來說說劉封的死因——襄樊大戰。在《演義》中,在關羽的最後時刻,請求劉封、孟達發兵救援,而劉、孟卻以基礎不穩的理由,拒絕出兵,見死不救。這《演義》中的理由是否靠譜?簡單看一下地圖,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 擁兵數萬的劉封,距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呢?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在關羽命令劉封、孟達率軍協助進攻襄樊的時候,二人以上庸三郡新定,不能輕易用兵為名拒絕關羽的命令。
  • 關羽之死劉封有什麼責任?他被賜死是因為諸葛亮的一句話
    #關羽#劉封來到了劉備的身邊,一個明面上的作用是「招弟」和「引弟」,一時沒能生孩子的人家先抱養一個孩子來招引親生子,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做法。另一個背後的作用是劉備佔了荊州之後,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必須和當地的世家大族搞好關係。劉封本姓寇,稱為羅侯寇氏,是長沙劉氏之甥。長沙劉氏始於漢景帝之子劉發,綿延了二百八十多年,在荊州一帶根深葉茂,首屈一指。
  • 大意失荊州才讓關羽身亡?三國關羽敗走麥城後喪命並非如此簡單
    關羽為何會兵敗被殺,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麼?劉備決策集團誤判形勢。劉備與孫權結盟,拿下益州,聲勢達到頂峰,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鎮守荊州。荊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向北可威脅許都,向南威脅東吳,更是劉備北出中原的門戶,戰略地位及其重要。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同樣對其垂涎三尺。
  • 諸葛亮為何建議殺劉封?
    劉備是非常愛好以貌取人的,如第一次見趙雲時「甚相敬愛,便有不舍之心。」見到這個帥氣的小夥子,劉備非常想招在身旁。於是,向劉泌打聽得知是他的外甥寇封。劉備一聽,馬上就收寇封為義子,並為他改名劉封。劉備收劉封為義子,張飛沒有說什麼,關羽是不同意的,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劉備當然知道自己有兒子,為什麼要收劉封為義子,劉備自有打算。
  • 劉備為什麼一定要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呢?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志,今天來給大家講講劉備的義子劉封的故事,為什麼他一定會被賜死。關羽敗走麥城後,曾派遣廖化向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但兩人沒有出兵相救,這也就導致了關羽的直接兵敗而亡。廖化在兵敗後,直接向劉備告狀,訴說劉封和孟達沒有相救關羽的事情,劉備對此十分震怒,就想要讓劉封回來領罪受罰可當時劉封遠在上庸,劉備也擔心如果此時讓他回來問罪,萬一他這邊不受命,再投敵的話,那就得得不償失。所以諸葛亮便獻上一計,讓劉封升為綿竹郡守,一同守城的孟達,就投降了曹操。
  • 劉備為何賜死劉封?不僅是因為他沒救關羽,還有三個原因!
    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三國演義》作劉泌)的外甥。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後,暫時安居於荊州,因為當時劉備未有子嗣,於是收劉封為養子。自此之後,劉封跟隨在劉備身邊,並參與了平定益州等戰役。但是,到了公元220年,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盡後,劉備深表痛惜。
  •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是因為個人恩怨,還是根本沒有辦法去救?
    在小說當中,關羽被圍困,求救的時候劉封沒去營救,最後關羽才落得個如此的下場。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後來劉備才將其給賜死。而很多人則是將關羽的死歸結到劉封的頭上,事實上劉封確實有點冤枉了。當時靠近關羽的可不止是劉封,馬超張飛等人也可以快速營救,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劉備有一半「功勞」
    關羽的「大意失荊州」,一直作為反面教材見於歷史。從義薄雲天的萬人敵,到敗走麥城,命喪臨沮落寞英雄。很多人將關羽的人生結局歸咎為他本人的驕傲自滿,這種觀點真的正確嗎?個人認為,關羽最終的人生結局,作為君主兼兄長的劉備有著最大關係。
  • 如果劉備義子劉封當皇帝會怎樣?
    下人上菜時,盤子裡的一塊肉掉地上了,在座的一個少年竟隨手揀起,直接塞進嘴裡。劉備看到大為驚異,問劉泌這個少年是誰?劉泌說,是他外甥寇封。劉備便問寇封:「為啥肉掉在地上,你不責備下人,撿起來也不去灰沙,直接吃了?」劉封說:「身為將吏,應該憐憫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下人終日勞累,偶有過失,怎麼忍心斥責呢。」劉備一看小夥子挺有仁愛寬厚之心,一高興,把他認成乾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