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後,劉備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進攻房陵郡,孟達斬殺曹操任命的房陵太守蒯祺。隨後孟達又率軍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難以獨自取勝,派遣劉封從沔水南下統領孟達。
劉封與孟達在上庸會合,當然劉備不可能就派劉封一個人去統領孟達,劉封至少也帶過去數千人馬的。二人在上庸會合後,守將申耽認為難以抵抗劉封軍,於是率眾投降。
就這樣,劉封和孟達,就佔領了漢中以東的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將荊州、益州、漢中徹底連成一片,劉備實力大幅提升。
很多人認為此時劉封和孟達在上庸的兵力有五萬,這個其實就有點吹了,上庸的兵力的組成是劉封和孟達從漢中、宜都帶出的軍隊,再加上上庸原守軍,總兵力能有兩萬多就撐死了,想想曹仁守樊城才多少人。
從漢中到上庸,這可以說是劉封認識的最高光時刻。此後劉封的人生就開始走向下坡路,直接導致了他最後身死的結局。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困襄陽、樊城,曹仁軍隊被關羽擊敗退入樊城。曹操派于禁率領三萬大軍支援曹仁,正趕上八月大霖雨,關羽借水勢淹沒于禁七軍。大敗曹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
關羽在圍困襄陽、樊城的時候,多次派人徵調劉封和孟達協助作戰,以儘快拿下兩城,但是劉封和孟達都拒絕派兵增援。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在關羽命令劉封、孟達率軍協助進攻襄樊的時候,二人以上庸三郡新定,不能輕易用兵為名拒絕關羽的命令。
可能剛開始,關羽兵威正盛,有「威震華夏」之勢,也不在乎有沒有這兩位幫助,就當是送給他們功勞不要。
但是隨後,曹操派出徐晃率領援軍,關羽被徐晃的優勢兵力避實擊虛,解開了樊城的圍困。隨後又被呂蒙偷了家,呂蒙又利用關羽的輕敵,一波政治攻勢,瓦解了關羽的荊州軍,最後關羽敗亡。
仔細推敲,其實關羽的敗亡,劉封和孟達的拒絕支援,是要承擔很大責任的。一方面,如果他們支援進攻襄陽、樊城,那麼可能關羽就能擋住徐晃的援軍。
另一方面,如果荊州丟失後,他們出兵支援關羽的回師之軍,關羽是有機會逃回益州的。
畢竟關羽之敗主要是荊州軍逃散殆盡,僅剩千人左右,如果上庸有萬人左右支援,關羽不說奪下荊州,回到益州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那麼劉封為什麼不願意支援關羽呢?
這應該和他的私心有很大的關係,劉備收他為義子時,還沒有兒子,但是後來又先後生下劉禪等三個兒子。
自從劉備生下兒子以後,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人,極為支持劉備立劉禪為太子,這樣就被劉封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
對於自己這樣的境遇,劉封心裡要說不記恨關羽等人,那肯定是不可能。對關羽的怨恨以及與關羽緊張的關係,恐怕是劉封不願出兵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從劉備的兒子,成為一個單純意義上的養子,這樣的一個身份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好處。漢末士族搖擺不定,兩邊下注的保命手法,他完全用不上啊!
在孟達投降曹魏後,勸降劉封的時候,他肯定是有那麼一絲心動的,但是可能怕得不到厚待,所以拒絕了。但是他被賜死前的那句,「恨不用孟子度之言!」暴露他的心思。
劉封拒絕關羽的命令,可能也有孟達不願出兵的原因,畢竟攻打上庸,孟達的部屬是主力,申耽可能也更服從孟達一點。
至於孟達為何不願意,這應該就是他想把上庸握在自己手中,以提升自己的身價。在劉備這邊獲得重用則已,沒有被重用,以上庸之地,歸附曹魏,自己也能獲得更好的地位。
孟達投降曹魏後,獲得曹丕重用,安心為曹魏效力。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後,孟達失勢,就開始想投降諸葛亮了,結果被曹魏發覺,提前被殺。
所以說,劉封和孟達不支援關羽,其實還是私心在作祟,從而讓劉備失去了一把翻盤的機會,因此劉備十分記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