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

2020-12-23 文史風雲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只有數十人追隨?

導語:關羽的仁義是公認的,當年徐州被曹操攻破時,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家眷的安全,於是和曹操約法三章並立功報答。後來無論曹操怎麼挽留,再如何加官進爵關羽都不遠千裡回到劉備身邊。而且關羽對待士兵也很好,得到的功勳和賞賜都分給手下將士們,所以很多將士都願意為他賣命,關羽憑藉著這份士氣以及凝聚力,才能打贏一場又一場戰爭,得到名將這個稱號。可當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竟然沒人追隨……

漢中之戰結束之後劉備想趁著高昂的士氣擴大戰果,於是命令關羽從荊州出兵攻取曹操控制的襄樊地區,自己則出兵攻打曹操控制隴西地區,想讓曹操首尾不能顧。襄樊地區是曹操手下大將曹仁駐紮,他善於打防禦戰但多次被關羽擊敗。曹操深知襄樊的重要性,假如這塊地區被關羽拿下,那宛城、洛陽這些核心地區就暴露在關羽的兵鋒了。於是派遣于禁龐德兩人率領3萬援軍支援曹仁,但這支援軍卻被關羽全殲,此時襄樊地區岌岌可危。

曹操此計不成又心生一計,他知道東吳早就對荊州垂涎三尺,只是一直沒有正當理由和機會下手。曹操特意派遣使者前去東吳遊說孫權,曹操一方在襄樊牽制關羽,只希望孫權出兵攻打關羽後方,事成之後給予東吳荊州全境。孫權當即同意這個計劃,然後派遣大將呂蒙具體實施。呂蒙讓士兵喬裝打扮成老百姓和難民的模樣混入荊州,等時機成熟直接奪取關羽後方的城市並截斷糧道,關羽大軍直接崩潰。

當時關羽知道荊州已經被東吳奪取,眼前的曹軍也要反攻,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強行突圍到劉封駐紮的上庸地區後回到漢中劉備身邊,日後在東山再起。但當他決定突圍的時候士兵們卻不願意跟隨,關羽只能帶著義子關平和家將周倉還有十幾名親兵行動,也希望駐紮在上庸的劉封能夠派出兵馬來接應、 保護自己但卻被劉封拒絕。關羽詫異之餘也只能帶著這麼一點點戰力進行突圍,但也正因為人少戰力不足,最後敗走麥城被殺。

而關羽的士兵們想得也很簡單,首先自己的家人兒女都在荊州地區,現在荊州已經淪陷了,假如跟隨關羽突圍到上庸甚至漢中的話,和家人離得越來越遠,這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另外得來的消息是,東吳大都督呂蒙不僅沒有傷害他們的家人,甚至還給他們的家人送吃的送穿的,自己的家裡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歸順東吳。

第三點就是關羽帶著他們長時間作戰,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盡,不想再行動。要知道關羽從帶他們北上攻打曹仁的那一刻到現在,連續幾個月時間都沒有得到合理的休息。剛剛打完襄樊又打于禁大軍,打完于禁大軍又打滿寵、徐晃帶來的援軍。打完徐晃這支援軍曹仁的部隊休整完畢又來了。這種情況讓士兵們很抗議,要不是關羽威望很高而且對他們很好,早就發生兵變了!

當時的士兵主流思想就是當兵吃糧,混得好的還能獲得戰功給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關羽對士兵很好這確實不假,所以士兵們都對他投桃報李配合他一次次行動。而在嚴峻的生死抉擇關頭,士兵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東吳呂蒙做做出來的事情直接擠垮了關羽士兵的心理防線,只能說會發生這些事都是因為關羽戰敗出現了一連串反應,儘管可惜但這就是事實。

相關焦點

  • 關羽惜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卻幾乎無人追隨?
    關羽是戰場上的一代名將,很多人對他生命中,最後那一場戰役都記憶猶新。他佔據關東,徵戰沙場,在與東吳的對弈中,敗走麥城。在他撤退時,身邊的士兵也僅僅剩下幾十個人。為什麼指揮千軍萬馬的戰神,此刻卻幾乎無人追隨呢?
  • 關羽敗走麥城,驕兵必敗
    關羽,號稱為「美髯公」,因為他本人英勇神武,義字當頭,因而被稱為武聖,在各地被當做神靈一樣供奉。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戰死。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孫權不留關羽一命?
    要知道關羽有萬人敵的稱號,在歷史上,這樣的名將肯定是屈指可數的。三國時期,劉關張三人結義為異姓兄弟,在這時候,關羽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武將。雖然在歷史上,劉關張沒有結義,但是在正史中,劉關張三人的感情也是非常好的。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無論是關羽還是張飛,兩人都是最早追隨劉備的。在劉備還沒有起家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非常得力的助手。
  • 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
    原標題:關羽敗走麥城,除了張飛還有誰能救他劉備佔領益州後,又出兵對付曹操的軍隊,把他們趕到了長安.這樣一來,劉備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鞏固
  • 關羽敗走麥城
    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並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劉備。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繫,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後,猶豫不決,軍心動遙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
  •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路過馬超封地時,他為何不出手相救?
    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最終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殺。 當年,劉備冊封五虎將時,關羽儘管排名第一,但仍對被封為五虎將的馬超和黃忠不服,認為黃忠屬於廉頗老矣,而馬超則是無能之輩。因為馬超在歸順劉備之前,就被曹操打的大敗,無家可歸才投奔劉備。同時,歸順以後,還被曹操的離間計打敗,西涼也丟了。
  • 關羽敗走麥城,只有王甫成功脫險,結局卻依然悲慘
    「如之奈何」這個出自關羽口中的成語,與關羽敗走麥城的歷史事件有關,公元219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初具雛形,三家爭鬥已然處於白熱化。關羽佔據荊州要地,試圖打破勢均力敵的局面,只可惜在這一年關羽的事業遭遇了滑鐵盧。經歷過短短幾個月的輝煌時期之後,關羽開始被曹操和孫權兩人雙面夾擊,最終不得不敗走麥城。
  • 英雄悲歌,威震華夏的關羽,是怎樣淪落到敗走麥城的?
    在這一仗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統治區的叛亂風起雲湧,使得曹操都考慮遷都,想要躲避關羽的鋒芒。可是,就在轉瞬之間,關羽就遭到了滅頂之災。東吳的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守衛公安的傅士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都不戰而降。這使得關羽一下子落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在逃亡中被吳軍擒殺。那麼,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的時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麼?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不能像趙雲大戰長坂坡殺出去?全是因為這個人
    趙雲長坂坡大戰與關羽敗走麥城雖然被《三國演義》藝術化了,但卻並未誇大事實,正史中的這兩場戰役比小說更精彩。趙雲大戰長坂坡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率領大軍南下。此時的劉備寄居荊州、屯兵新野。為避曹操鋒芒,劉備準備逃往江夏,投奔劉琦。
  •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猛虎落淚,周倉失聲崩潰,赤兔馬驚天一跪
    沒睡的還有總導演王扶林,關羽敗走麥城這段,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心中永不磨滅的痛,自己能不能拍好、陸樹銘能不能演好,事關整個角色、甚至整部電視劇能否成功。
  •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劉備有一半「功勞」
    關羽的「大意失荊州」,一直作為反面教材見於歷史。從義薄雲天的萬人敵,到敗走麥城,命喪臨沮落寞英雄。很多人將關羽的人生結局歸咎為他本人的驕傲自滿,這種觀點真的正確嗎?個人認為,關羽最終的人生結局,作為君主兼兄長的劉備有著最大關係。
  • 正史上關羽敗走麥城期間,只有王甫一個人突圍成功,為何結局依然悲慘?
    公元219年,關羽先達到了個人的巔峰時期,短短數月,他就遇到了自己的「滑鐵盧」,被曹操和孫權兩方軍隊夾擊,敗走麥城。
  • 關羽敗走麥城突圍時經過馬超地盤,馬超為何不救?其實這都怪劉備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突圍失敗,被東吳大將潘璋手下,號稱「三國第一神將」的馬忠生擒,關羽不降,和兒子關平一同被斬首,時年58歲,兒子關平38歲! 馬超時就在臨沮,距離關羽很近,馬超為何見死不救呢?
  • 關羽敗走麥城向上庸求助,孟達為何慫恿劉封拒絕?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兵敗被殺,令蜀漢集團損失慘重。不過,其實關羽之死並不是必然的。因為雖然糜芳投降了孫權,可在敗走麥城的時候,關羽已經派廖化向上庸求助。當時上庸已經牢牢掌握在了蜀漢集團的手裡,如果派兵救援關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功。可是,當時上庸的守將孟達聞知關羽被困麥城後,竟然慫恿主將劉封拒絕關羽的求救。
  • 敗走麥城時,關羽被多少人圍攻,最後栽到了誰手裡
    敗走麥城時,關羽被多少人圍攻?最後栽到了誰手裡?
  • 關羽敗走麥城,曾飛鴿傳書給諸葛亮,為什麼諸葛亮就是不發兵?
    隨後,他又水淹援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大有直搗黃龍之勢。不到一個月,形勢急轉直下,關羽受到曹軍及東吳呂蒙的夾擊,敗走麥城,於臨沮被擒殺。有傳言:關羽敗走麥城時,曾飛鴿傳書給遠在益州的諸葛亮,請求支援,而諸葛亮卻沒有發兵。三國時期,是否出現飛鴿傳書,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傳說漢高祖劉邦以飛鴿傳書,招來韓信等援兵,擊退楚霸王項羽的攻擊。
  • 投降孫吳,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的麋芳,最後是怎樣的結局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大勝曹軍。此時東吳趁機謀劃,襲取荊州。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南郡太守糜芳的叛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關羽向來和糜芳不和,對其有些輕慢。不僅如此,關羽北伐,負責供應後勤軍糧的傅士仁,與關羽也不和。由於北伐前線軍情甚緊,後勤供應很緊張,關羽治軍很嚴,傅士仁經常遭到斥責。因此到呂蒙渡江後包圍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稍微勸說引誘,傅士仁便投降了。呂蒙帶著傅士仁來到江陵城下,勸說糜芳投降。糜芳一來恐懼關羽回來找他算帳,二來膽小怕死,儘管全城將士沒人願意投降,糜芳最終還是投降了孫吳。關羽的北伐大軍家屬大都在江陵城。
  • 關羽敗走麥城,孫權活捉他不是更有利,為何要殺害?
    公元219年,關羽因為過於大意,中了呂蒙白衣渡江之計,腹背受敵,最終難敵,敗走麥城,被潘璋手下馬忠所擒。而就在此之前,關羽攻打樊城,斬殺了曹操的兩位有名大將,差點逼得曹操遷都,也因此,威名四方。那麼,為何孫權擒得關羽後,沒有暫時收押,以獲取更多的好處,而是選擇「撕票」呢?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去救?看看他得罪的人就明白了
    許多人認為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只要考察當時的情況,就會明白關羽其實有太多機會能夠不走到這一步。建安二十四年,魏蜀吳都發生了不少大事兒。魏國這邊,曹操快不行了,吳國這邊,孫權啟用吳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陸遜任副都督,蜀國這邊,大事兒最多。這一年,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旋即被害。張飛也在這一年被殺。
  • 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
    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關馬之論 當初馬超投降劉備時,受到劉備的重用,遠在荊州的關羽聽聞馬超歸降,因為馬超不是舊人,寫信問諸葛亮,馬超人才誰可以和他比。諸葛亮知道關羽護前,回信給關羽說:"馬超文韜武略,勇武剛烈超過常人,是這個世間上難得的傑出人才,是彭越、黥布那樣的人,可以和張飛並駕齊驅爭前後,還達不到美髯公你那絕無僅有的超群能力。"關羽看到信後非常開心,把書信給所有賓客看。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