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車、新零售......2017十大「頭牌」,誰將引領2018?

2021-01-17 第一腦

作 者:章耿源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2017年,新技術創新、新產業趨勢、新商業模式、新應用場景不斷湧現,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 雲計算、生物科技、新能源技術等科技創新核心領域均保持著超高速增長和大規模發展態勢,已經並將持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成為新經濟的新引擎、新動能。隨著網際網路+、智能+和大數據+逐漸成為各行業「標配」,傳統的產業邊界也不斷被突破,一大批的行業巨頭、獨角獸及新興成長型企業引領全球時勢。


本文對2017年新經濟領域做一次「大盤點」,究竟哪些業態趨勢、商業現象及標誌性企業,值得關注?


人工智慧

未來已來的「頭牌明星」


2017年,人工智慧是「頭牌明星」,阿爾法狗完勝大勝柯潔彷如昨日之事。


AI產業迎來「黃金政策窗口期」,並從中央傳導至地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相繼出臺,北京、上海、武漢等超級城市人工智慧產業規劃紛紛落地,科技部依託百度、阿里雲、騰訊和科大訊飛建設人工智慧新一代開放創新平臺。


業態方面,人工智慧商業紅利期已經來臨,2017年到2020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超過60%,各大科技巨頭正在以內生式研發,和外延式的直接投資、或收購創業團隊等方式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積極部署。


作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慧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不僅帶動大數據、雲服務、物聯網等產業的升級,還全面滲透到金融、醫療、安防、零售、製造業等傳統產業中,特別是在智能製造、無人駕駛、無人機、計算晶片、智能音箱、醫療影像、智能安防、語音交互、內容生產、現代物流、教育等各領域的諸多環節都廣泛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開始從技術平臺走向產業平臺,場景的價值越來越大,通過場景感知就能快速高效解決問題,人工智慧的「場景時代」的結合已經到來。人工智慧的未來,將會和網際網路一起,成為搭建整個新經濟體系龐大基礎設施的核心構件。


2017年,引領人工智慧技術的代表性企業包括:百度、科大訊飛、阿里巴巴、海康威視、騰訊、華為、商湯科技、寒武紀科技、大疆創新、易道博識、中科創達、搜狗、今日頭條、小i機器人、曠視科技、漢王科技、雲從科技、碳雲智能、圖譜科技、第四範式、依圖等。

數字經濟

創新樂土與投資大國


數字經濟2016 年G20 杭州峰會首次被作為主題提出,2017年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已被提升到與產業變革同等的高度,成為中國創新增長的主要路徑之一。


中國是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消費、投資大國和創新企業樂土。2017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居全球首位,從十年前不到全球總額1%提升到逾40%,超過法、德、日、英、美五國總和。行動支付規模國際領先,引發李顯龍、文在寅等國際政要大加讚賞。網絡通信、超級計算、智能終端、分享經濟、共享出行等領域,中國也進入全球領先行列。


對數位化生態圈建功最大的仍然當屬BAT,支付寶、微信等「超級APP」為消費者提供了教育、健康、信息服務、娛樂、電子商務、社交互動、出行等多個領域的一站式服務,全國領先的初創企業有五分之一由BAT或前BAT員工創立,另外還有30%的企業獲得過BAT的投資。此外,平安、華為等一批超大型企業也在著意打造自己的數字生態系統,從核心業務出發向外擴張。


2017年的共享領域不得不提。由共享出行帶起來的共享賽道無疑是近兩年創投圈第一熱點,資本投入接近200億元,光是摩拜兩年內僅融資額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獨角獸的體量。然而,近期小藍、小鳴等共享單車相繼倒閉,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雨傘等細分領域也陸續傳出「死訊」,跟風、陪跑項目相繼退出舞臺。目前,資源基本聚集到頭部企業上,共享汽車滴滴一家獨大,共享單車摩拜和OFO「被合併」呼聲也甚囂塵上。


剛剛結束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首次評出了中國年度十大數字經濟樣本企業,分別是:螞蟻金服、陸金所、真融寶、摩拜、滴滴出行、華為、微眾銀行、WiFi萬能鑰匙、匯桔網、網金社。

金融科技

嚴監管下的金融場景革命


2017年被稱為「金融科技元年」。


受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趨嚴的影響,近兩年網貸逐步萎縮轉型,眾籌增速逐漸回落,行動支付洗牌加劇。與之相對應的是,金融科技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技術深度鑲嵌,智能投顧、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行動支付、徵信、風險管理等業務效率全面提升,各大網際網路與金融巨頭紛紛跑馬圈地,搭建金融科技生態圈。


以行動支付為核心入口的消費金融仍然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場景,支付寶、微信、雲閃付、百度金融等產品體驗不斷升級,已經觸及了傳統金融難以高頻覆蓋的長尾人群。


金融科技領域,銀行+網際網路公司基本成為標配。建設銀行聯手阿里巴巴、工商銀行結盟京東、農業銀行聯姻百度、中國銀行擁抱騰訊,交通銀行攜手唯品會。


保險巨頭中國平安已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耀眼明星,平安攜8.8億+人群和1.37億+金融用戶大大資料庫,將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與雲平臺五大核心技術廣泛應用到核心金融業務的客戶經營、渠道管理、客戶服務和風險管控等場景和各大生態圈中。


「三馬」共同創立的眾安保險,成為今年香港大型IPO超額認購倍數最高的新股,是依靠金融科技創新贏得市場的典型案例。


2017,引領金融科技風口的新銳企業包括但不限於:百度金融、鳳凰金融、快牛金科、小米富、房互網、老虎外匯、澤諾科技、小保科技、懶財網、平安保險、螞蟻金服、人人貸、惠金所、中企金匯、抱財網、平安金融壹帳通。

新零售

百花齊放,而且,硝煙瀰漫


2017年,新零售作為消費升級和終端革命的第一窗口和最大窗口,從概念到落地,不僅百花齊放,而且硝煙瀰漫。


和線上到線下的O2O模式不同,新零售是線下到線上逆向O2O的交融互補。天貓、京東的社區便利店,基於電商、大數據、物聯網、銷售系統、供應鏈、倉儲配送、會員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把電商和實體店打通,傳統零售貨架煥發新生命力。


網紅超市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是超市加餐飲業態重組的典型,極致消費體驗網羅大批擁躉;網易嚴選直連工廠剔除層層溢價,被視為「電商第三極」;小米圍繞小米之家、小米商城、


有品搭建新零售生態鏈體系,小米之家連開超過200家;無人貨架/無人販賣機/無人智慧等便利店粉墨登場等一系列事件精彩豐呈。


最值得參禪的還是阿里和騰訊為核心的聯盟對壘。


一方,阿里擁有盒馬鮮生、口碑和天貓淘寶構建的新零售「三駕馬車」,投資了三江購物、高鑫零售、餓了麼等公司,隊友蘇寧還宣布結盟萬達、恆大和融創。另一方,隨著騰訊年底突擊入股永輝和唯品會,在新零售領域的「反阿里艦隊」也初具規模:京東、拼多多、蘑菇街、小紅書、美團、58同城。


騰訊追求的是流量變現、生態開放,不謀求控股,很多持股都低於10%。阿里則更注重資產投入,持股更大,在管理權、財權等方面也有要求。雙巨頭正面交戰,誰將勝出?


2018年新零售「巨頭之戰」會繼續,任何與消費升級不匹配的產品形態和模式都有可能迅速被顛覆,「新物種」也會繼續誕生。

民辦教育

業態是舊的,資本化是新的


2017年,新《民促法》實行,民辦教育資產登陸 A 股市場的障礙掃清,獨立證券化大幕開啟,教育行業投資整合熱潮成井噴之勢爆發,業態最古老的行業之一成為了資本市場估值最高的新興行業之一。優質教育標的極受熱捧,K12、早幼教、教育信息化、職教、國際學校等領域投資併購活躍,在線教育經歷兩點多的低估和整合後復甦,知識付費領域依舊如火如荼。


2017年,碧桂園、恆大、雅居樂等地產巨頭重金壓住,各類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跑馬圈地,新東方和好未來市值雙雙突破百億美金,創業黑馬、中教控股等教育培訓企業在國內和香港資本市場獨立上市,一大批教育企業正處於A股IPO輔導期或排隊審核階段,誕生了VIPKID、猿輔導、羅輯思維等一批新晉獨角獸。


專注4-12歲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的VIPKID,成立四年完成五輪融資,最新單筆融資2億美元創造教育行業新高。VIPKID同樣受到美國資本追捧,投資人中包括前籃球巨星科比。VIPKID被廣泛認為是一家集創新力、國際性、想像力和情懷於一身的代表性教育公司。


2017年,引領民辦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包括:科大訊飛、好未來、新東方、VIPKID、龍門教育、高思教育、華圖教育、達內科技、滬江網、威創股份、億童文教、全美在線、新東方網、世紀明德、博實樂、雅居樂教育、羅輯思維、創業黑馬等。

造車運動

電動智能化時代百家爭鳴


新能源車被確定為我國戰略產業重點之一,地方政府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民營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入局,五年來造車運動轟轟烈烈。


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更是精彩豐呈,騰訊、百度、小米投資的蔚來正式發布ES8,百度投資的威馬汽車舉辦品牌發布會,阿里背景的小鵬汽車宣布完成 A+ 輪融資。BAT 在這條賽道上,又聚齊了。


以電動+智能化為核心標籤的國內新能源車品牌已然進入了百家爭鳴格局。一類是以唐、秦、帝豪、領克、魏派、斯威、比速、君馬等依附在傳統汽車企業下的新能源汽車新品牌。另一類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業務延伸,比如蔚來、威馬、小鵬、樂視、遊俠等等,它們更注重新能源汽車的網際網路屬性。2014年以來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還包括愛康尼克、合眾、奇點、前途、雲度、電咖、國金、裕路、拜騰、ARCFOX、零跑等等。


2017年,傳統車企和網際網路巨頭,既相互競爭,又強強聯手,「車企+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成了標配。12月,廣汽與科大訊飛攜手;9月,廣汽與騰訊攜手,威馬和奇虎360攜手;6月,長安和百度攜手;4月,奇瑞與百度攜手。再往前,2015年8月,比亞迪和中興攜手;2015年7月,吉利與科大訊飛攜手;2015年3月,上汽與阿里巴巴攜手……


無人駕駛、智能人機互動、車載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智能車聯網平臺、智能客服、智能銷售機器人、安全解決方案等等業務領域,我們能想到的,巨頭們都覆蓋了。新能源車的2018,一定更加精彩。

全球布局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慧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民族企業全球布局的歷史機遇前所未有。用一個名詞概括「中國製造」、「中國支付」、「中國智能」、「中國資本」、「中國標準」、「中國質量」等一張張新舊名片,可以叫「中國智慧」。


2017年,美的完成整合庫卡、收購東芝等大手筆,海外銷售已經佔45%,產品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成為全球領先的家用消費電器、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科技企業。董明珠宣布格力空調佔據世界30%份額,TCL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超過一半,美的、格力、海爾、TCL、長虹、海信、奧克斯和創維8家企業佔據全球家電市場一半以上份額!


2017年,華為、OPPO、小米繼續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領域開疆拓土;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等借一帶一路東風在智能工程裝備製造領域展開全球競爭;BAT在雲服務、行動支付、跨境電商、遊戲、人工智慧等領域著力向全球布局;大疆佔據北美無人機市場半壁江山,中國中車的產品覆蓋全球83%有鐵路的國家和地區。


國內巨頭利用併購等工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和領先科技,攜競爭力產品矩陣加速走出去布局全球,中國產品代表「低端、廉價、山寨」的時代也已漸行漸遠,「高端」、「科技」、「智能」在越來越多地域成為新共識。中國企業正處於從跟跑、複製到並跑、領跑全球的歷史交匯期!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初創企業和創業者,從誕生或創業的第一天起就是以海外市場為主要的目標市場,尤其是在電子商務、媒體、支付、在線娛樂、直播、網際網路金融,或其他基於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產品和服務上。


「中國智慧」輸出全球市場,雖還有諸多障礙,但已蔚然成風。

品牌崛起

龍頭經濟時代強者更強


2017年,中國的龍頭經濟時代正式到來。


國家主導產業結構加速轉型,供給側改革加速行業洗牌,消費升級加速結構調整,資本加速各細分領域產業鏈整合,技術、渠道、環保等因素也使得行業進入壁壘提高,要素與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不斷強化集中趨勢,各種因素都導致資源和市場迅速向龍頭企業集中。


房地產、家電、網際網路、鋼鐵、水泥、化工、零售、電子、食品飲料、醫藥、工程機械等諸多成熟行業或周期性行業,市場集中度均在迅猛提高,超過10個行業的集中度今年拐點向上,龍頭致勝,強者更強。


統和成熟行業的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既加速了舊經濟的出清和新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加速了巨頭企業的品牌崛起。


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7國家品牌指數」顯示,中國品牌總價值逾10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中國品牌從2008年8席達到今年55席,16家躋身前100。


目前,騰訊、阿里已經深刻改變了世界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格局,中國中鐵、中國建築、華為、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科大訊飛、京東、360、小米、三一重工、貴州茅臺、伊利股份、中國神華、海康威視、京東方、恆瑞醫藥、美年健康、恆大、碧桂園等等一大批「國產巨頭」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也迅速上升。


龍頭經濟時代,一批擁有領先技術和獨特優勢的中國品牌方陣已經形成。

模式創新

資本與技術賦能新商業


2017年,阿里巴巴不斷強調要賦能商家、賦能中小企業;騰訊的格局觀是「連接一切,賦能於人」;百度聲稱要「用AI賦能新型工業」;京東到家發布了「零售賦能」新戰略。「賦能」成了商界最時髦的熱詞之一,幾乎各大峰會必用,無數投資大咖和企業領袖也言必稱「賦能」。


無論新商業或舊經濟還是個體或組織,傳統治理方式面臨挑戰顛覆,僅靠「管理」、「激勵」難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資本賦能、技術賦能、產業賦能、生態賦能、管理賦能等模式應運而生。


通過資本和通過技術對新商業企業賦能,是最常見的兩種形式。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代表著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兩種最主要的賦能形態。


騰訊要做去中心化的賦能者,在非核心業務上選擇和更有效率的合作夥伴合作。比如,雖然美團點評已經成為微信支付在線下餐飲領域市場份額最大、增長最快的合作方,但騰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資本支持,更多時候是發揮引流作用。


阿里的中心化賦能模式,則圍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戰略,構建適應新經濟成長和未來商業需要的基礎設施平臺,在包括交易市場、支付、物流、雲計算和大數據各方面,賦能商家與中小企業,讓商家與未來的商業模式相連結。


賦能是萬物深度互聯、協作才能共生、共享就會共贏的新經濟、新商業時代演進的必然。


資本賦能產業、平臺賦能服務商,服務商賦能製造業,新零售激活新製造,新商業模式賦能傳統企業,2018年,各種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賦能經濟生態仍會繼續生成。

走向復興

殺出重圍,而且,再創輝煌


2017年,這些企業家率領「昔日」巨頭走出低谷,殺出重圍,再創輝煌,成為堅持、創新、突圍、引領的現象級企業,尤其值得銘記。


這一年,進入液晶面板產業整整二十載的京東方,把長期以來從未停息過的質疑狠狠地「懟」了回去,完成了艱苦卓絕的「廿年逆襲」之路,全世界每五臺手機、每四臺平板電腦裡,就有一塊京東方顯示屏。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歷史使命感、精準的產業規律認知、技術研發創新的勇氣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是王東升和京東方送給中國企業界的禮物。


這一年,因為手機業績慘澹心情跌到谷底的雷軍,帶領小米實現了黑馬般的完美逆襲,手機銷量重回全球前五名。「從來沒有一家手機廠商在銷量下滑之後還能振作起來,但是小米做到了。」更恐怖的是小米的「黑科技」生態鏈,晶片「澎湃S1」、智能硬體生態、IoT平臺聯網設備……「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雷軍已經足以使BAT、華為等顫抖。


這一年,網際網路曾經毫無爭議的扛把子、因錯過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期而逐漸被AT甩在身後的百度,迎來轉運之年。李彥宏破釜沉舟,All in人工智慧,引進陸奇,大幅度的調整業務方向與人員構架,高調推出"阿波羅計劃",前三季度近利潤同比接近翻番,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搜索巨無霸也成為了引領人工智慧時代的代表之一。


這一年,自上市以來一路下跌的迅雷,隨著小米系強勢入駐,奇蹟般地完成了從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雲計算成為核心收入之一。


這一年,埋頭耕耘薄膜太陽能8年的漢能薄膜終於步入收穫季節,從商近30年的李河君也迎來了「正名之年」。


這一年,羅永浩再一次挺過來了,十幾次被傳倒閉、被收購及資金鍊斷裂的錘子手機向死而生,推出了堅果Pro 2,獲得10 億規模的新融資。


……


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是推動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商業文明傳承的核心載體。曾經過殘酷戰鬥,曾經跌至谷底,又依靠自身核心競爭力成功殺出重圍、再度光芒四射的公司,都是「復興」精神的生動詮釋。


祝福中國新經濟的2018,祝福引領新經濟時勢的企業和企業家們!

作 者:章耿源(上市公司賦能模式研究者與實踐者)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相關焦點

  • 2018世界盃足球新星與造車新勢力誰比誰更像?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綠馳汽車已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通過智能化、輕量化、網聯化的科研公關,新能源汽車智造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並推動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向著高端製造轉型、升級。目前綠馳汽車的E車型方面已有綠馳新奔奔E定製版、綠馳歐力威E定製版等純電動商用車及民用車。在綠馳汽車產品系列中,它將會推出綠馳轎跑、綠馳SU、綠馳A0級轎車以及綠馳汽車。
  • 誰制定了「國家隊」的造車新勢力標準?
    2017年榮威品牌全年銷量突破38.5萬輛,同比增長60%;2018年榮威全年銷售46萬輛汽車,同比增長20%;2019年在大環境遇冷的前提下榮威品牌仍拿下了42萬銷量。3年時間,榮威獲得了超過百萬的消費者規模,也讓大家記住了榮威的產品性格,甚至「你好,斑馬」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汽車的代名詞。
  • 時評|2018全球新能源汽車時局展望(五):造車新勢力 零部件動態
    7、造車新勢力及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動態2017年是造車新勢力發展引人注目的一年。無論是成功舉辦發布會的蔚來、威馬等品牌,或是因資金鍊斷裂巨額負債的樂視等都引起了世人從未有過的極大關心。當然還有小鵬汽車在鄭州下線等。
  • 新一輪電動車造車熱潮席捲而來
    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這一變化類似於功能手機向智慧型手機的革命性轉變,誰跑的慢誰就有可能是汽車界的「諾基亞」。 當第二輪電動車造車熱潮席捲而來,老牌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巨頭們都在摩拳擦掌,新玩家們究竟有多少勝算?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01 蘋果造車華為不造,不同模式背後因素複雜12月9日,蘋果將旗下代號為「泰坦」的自動駕駛部門移交給了人工智慧部門高級主管John Giannandrea,主要任務是開發最終可用於蘋果電動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這是蘋果最近一次在造車方面的動作。
  • 跨界造車再興 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跨界造車再興,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原創 崔小粟 吳勇一樁價值7.4億元的收購,美的集團引發了市場對其再度「跨界造車」的猜想。美的集團將成為合康新能的間接控股股東,何享健將成為合康新能的實際控制人。美的造車「捲土重來」資料顯示,合康新能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從工業自動化節能設備製造領域進行延伸,形成了三大板塊:節能設備高端製造業、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及運營產業、新能源汽車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
  • 一周車訊:智己推新電池/百度或將造車-愛卡汽車
    在過去的一周,從傳統車企到造車新勢力,從資本運作到跨界合作,各類消息層出不窮。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R汽車準備推新技術品牌、智己寧德時代研發新電池技術以及百度或將造車等。此外,奇瑞華為合作、零跑獲得資質也值得關注。接下來,就請跟隨愛卡汽車一同來回顧本周車圈發生的重點事件。
  • 百度造車或更近一步,結果將如何?
    2018年11月,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Apollo與一汽紅旗聯合宣布將量產中國首批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到2019年9月,百度與一汽紅旗合作的紅旗EV Robotaxi駛上長沙街頭,這款車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款前裝量產的Robotaxi。2020年4月,百度與中國一汽再次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百度與中國一汽緊密圍繞技術、數據、人才、業務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層次戰略合作,助力中國一汽的數位化戰略轉型。
  • 革故鼎新,再談汽車新零售
    回到汽車新零售的本真,既然它是關於「人貨場」的革新,那麼想要徹底地改變必定需要人、貨、場三個要素都相應出現顛覆的面貌。而事實也證明,汽車新零售的革新最先從汽車產品的演進散出了層層漣漪。2017年11月25日,蔚來汽車首家蔚來中心開業。
  • 2017造車新勢力:有人起高樓有人墜深溝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造車難不難?看著這一年,國內市場又有一堆雨後春筍般的新興車企出世,腦袋裡開始回想一句話「風口來了,豬都能飛」。另一邊,蘋果和谷歌又都在2017年宣布放棄了造車,一個是世界市值最高最不差錢的公司、一個是全球最領先的科技公司,他們都放棄了,又不禁懷疑,為何國內還是一堆人都擠破腦袋去造車。
  • 百度也要造汽車?股價飛漲,一個新的造車故事要來了
    百度下場造車的傳言再起。12月15日,「百度與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的傳聞,引起行業熱議。12月18日,據媒體報導,百度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在進行商議。
  • 從人民網報告看京東小魔方「造新」之詣,雙十一如何引領新品消費熱潮
    而在此前,京東在「2020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發布會上曾宣布,今年雙十一將帶來超3億件新品,京東新品首發平臺——京東小魔方還將啟動「造新計劃」,聚合全平臺5大優質能力與品牌共建「造」新源頭。今年雙十一,在新品經濟的蓬勃上揚消費場域裡,京東小魔方憑藉精準的大數據洞察緊緊把握住新品市場的脈搏,為品牌勇拓新高峰,更為消費者帶來追新超體驗。
  • 小米造車是假, 電動汽車新一輪擴張是真
    新勢力造車三強:產能翻倍近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新勢力造車三強,陸續傳出擴產消息。據不完全統計,到2022年,產能將較2019年增長1.28倍,比2020年增長60%。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說:「2022年末或者到2023年左右,全球智能汽車的銷量將會明顯地爬坡。」
  • 華為重申不造車,任正非:再建言造車,調離崗位
    並特別強調: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整件事情起因於近期媒體放出的消息:華為消費者 BG 正在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進行整合。此外,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由於此前榮耀手機業務剝離,汽車業務可能會填補這個空檔。而現在華為對此給予了明確而堅定的回應。
  • 跨界造車再興,地產家電誰能成功逐鹿新能源車?
    公告稱,本次交易完成之後,美的暖通將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成為合康新能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將成為合康新能的間接控股股東,何享健將成為合康新能的實際控制人。美的造車「捲土重來」資料顯示,合康新能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高壓變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
  • 攜手阿里躺平智造,卡百利新零售運動的獲客之旅
    今年10月份,藝術塗料行業頭部品牌卡百利,與阿里巴巴旗下躺平智造籤約合作,為卡百利深耕新零售再添一把「利器」。眾所周知,躺平智造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躺平業務中專門服務於全屋定製領域和家居生產製造的S2B2C平臺,向行業提供一套商業模式和基礎設施,幫助平臺夥伴一同構建高效、可靠和值得依賴的生態系統。在躺平智造的戰略扶持之下,卡百利未來的數位化、信息化轉型、新零售戰略將更加穩固的持續落地。
  • 傳統車企更勝一籌 造車新勢力敗局初現
    當傳統車企大軍壓境時,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殘存亦無望,兵敗如山倒」。當傳統車企大軍壓境時,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3月22日,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發表內部信,確認了公司今年以及未來三年的目標和關鍵行動,而該內部信選擇在此風口浪尖時公布,亦或暗示著以蔚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目前正面臨著巨大危機。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蘋果造車登上熱搜榜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大家都想成為第二個特斯拉。但正如庫克所說的,「純電動汽車不過是大型電子產品而已」,如今,「起了早卻趕晚集」的蘋果似乎並不想放棄在造車這件事上的野心。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 在被特斯拉挖走五年之後,於2018年重返蘋果。Doug Field 的回歸無疑重燃了蘋果造車的決心,自2017年至今,蘋果就已經獲得了100餘項汽車領域的專利,並於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
  • 疫情當下無人零售勝利了 盤點2020年無人超市全國十大品牌
    隨著AI、商品識別、視覺識別等新興技術的逐漸成熟,加上國內全的行動支付態勢,以無人零售為代表的新零售受到各大電商平臺及知名品牌的關注。無人超市儼然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的一種新趨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2020年無人超市全國十大品牌吧!
  • 蘋果收購Drive.ai,意欲為何?
    之後,吳恩達也加入 Drive.ai 董事會任董事。2017年,Drive.ai相繼完成兩輪融資,共計 7700 萬美元:2017 年 6 月,Drive.ai 獲得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三個月後,公司又拿到了 1500 萬美元的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