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到群眾中去 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打通「最後一公裡」

2021-01-19 騰訊網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餘小河教授在醴陵市婦幼計生服務中心現場看診。

紅網時刻記者 何超 通訊員 陳君 萬科林 醴陵報導

1月9日,清晨6點的長沙街頭,漆黑寒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專家團的教授們來不及細細品味周末的早餐,便坐車匆匆趕往醴陵,只為準時出現在醴陵醫院的診室裡,為患者診療。這樣的場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近5年來,「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惠及群眾7.6萬餘人,直接為群眾減少醫療費用3200萬元,專家紅利直接惠及基層民生。

走,到基層去,「組團」到群眾中去!以「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為原點,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服務領域在工業、農業、醫衛、文化等領域不斷拓展,近兩年,醴陵引進柔性人才2434人,其中科技專家服務團有近500人。他們跋山涉水,開展技術指導、培訓服務和醫療救助等等,汗水灑向基層角落。

近年來,醴陵市以科技服務「大體系」,打開了民生實事「小切口」。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服務基層民生一線,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專家服務不再是「高大上」的遙不可及,他們在醴陵基層,在田間地頭,在每一個群眾需要的地方!

領域分團,專家下沉基層「為初心」

2020年5月初,醴陵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時了解到,當前,基層企業缺少柔性引才平臺,需要更多一線專家助力。「群眾有所需,政府有所應。」醴陵市第一時間搭建「組團式柔性引才」平臺,發布柔性人才需求目錄128人,與7個省級學會組織籤訂服務協議,引進一批貼合醴陵實際需求的科技人才,服務於醴陵市165家企事業單位,將產業、資源、服務帶去農村,帶向基層。

「科技服務要以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初心,既要服務產業創新發展,更要服務民生基本需求,讓科技服務範圍更廣、惠及群眾更多,引導更多科技服務資源下沉。」醴陵市副市長、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唐寧說道。

專家來基層,怎樣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呢?醴陵市以科技專家服務團為抓手,採取「領域分團」的方式,實現「人才共享」,綜合考慮專家意願、專業方向、用人單位需求等因素,精準對接民生與產業發展,在工業、農業、醫衛、教育、文化5個領域分別成立專家服務團,引導科技人才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下沉基層、普惠群眾。

專家下基層,實現由「名醫」到「民醫」的轉變,帶動優質醫療資源和人才資源下沉。在省城「一號難求」的張滌等專家相繼在醴陵設立工作室,2020年,醴陵已建成9所名醫工作室,載體由湘雅醫院擴至15家省、市重點醫院,內容升級至學科建設,陣地延伸至鄉鎮衛生院,活動向制度化、常態化發展,有效破解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4年多前的我們,第一次做腮腺全切+面神經解剖術,為在教授指導下找到面神經而興奮不已。現在的我們,自己單獨做腮腺腫瘤術時,輕鬆找出並解剖面神經已是家常便飯。是『湘雅鄉情』專家教授們的指導,讓我們的專業技能得到極大提升。」醴陵市中醫院醫生雷小青由衷地說道。為基層培養一批「帶不走」的人才專家隊伍,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還通過現場培訓教學、選派後備人才跟班學習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著名出版人、傳媒人、作家、評論家龔曙光、魯迅文學家獲得者鮑爾吉·原野在淥江書院講學。

精準對接,服務民生產業「惠群眾」

2020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回歸醴陵,醴陵市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崑山)智能裝備研究院建立合作機制,引進人才、技術支持醴陵陶瓷裝備事業發展,崑山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房靈申等11位專家加入工業專家服務團,共同開展陶瓷智能裝備項目研發,推進醴陵陶瓷產業升級發展。去年,醴陵工業專家服務團100名專家服務40家工業企業,達成合作項目33個。截至2020年底,醴陵社會研發經費投入9.13億元,增長13.8%;財政科技投入2.33億元,增長0.67%;技術合同交易額達6.63億元。

在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不僅服務產業發展,還助力群眾「精神家園」建設。

淥江書院,弦歌不絕。2020年8月,淥江講壇·建宸大課堂活動啟動,邀請著名出版人、傳媒人、作家、評論家龔曙光、省作協主席王躍文、魯迅文學家獲得者鮑爾吉·原野等社會各界重量級專家和學者赴醴陵講學,並聘請7位專家學者擔任淥江書院客座教授,加快「書香醴陵」建設。目前,已開展10場講學,網絡直播瀏覽超過1000萬人次,極大地提高了醴陵文化「軟實力」。

下階段,醴陵市計劃邀請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的醴籍學子和醴籍在外知名人士,組建「夢想助跑團」,利用寒暑假回鄉期間,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巡迴宣講,讓更多的普通孩子,看到遠方的光亮,滿足群眾對文化教育方面的民生需求。

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陳文超教授一行指導玻璃椒選種取樣。

根植泥土,助力強農富農「大夢想」

醴陵玻璃椒是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醴陵明月鎮玻璃椒種植基地也成了醴陵科技專家服務團重點指導的「試驗田」。2019年2月20日,種植大戶王政種植的玻璃椒,在科技特派員指導下實現「越冬」栽培,由原先的一季種植變為兩季,提高了效率。2020年,醴陵玻璃椒種植面積達1.5萬畝,實現總產值1.2億元,種植農戶純收入3000萬元以上,比2019年增長50%。

「我們有一個『大夢想』,讓手機變身『新農具』,讓我們的生活更富裕、更美好。」1月6日,在醴陵市茶山鎮長沙嶺社區居委會內,醴陵市高素質農民直播帶貨主播培訓班的100餘名學員在專家的指導下,為自己的農產品代言,進行直播帶貨主播PK賽。

根植泥土,助力鄉村振興。醴陵市農業專家服務團有專家110名,服務於74家農業企業和貧困村,藉助直播經濟的新勢態,開展「村播帶貨」科技服務工作,將種養大戶、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人員等培養成為「帶貨達人」,共計培訓330餘人;組建醴陵市農學會、茶葉專業技術協會,邀請專家來醴授課30餘場次、培訓農民逾千人。

創新機制,讓人才服務基層「長流水」

「作為醴陵在外的『遊子』,覺得這是一種特別大的尊重和認可,很溫暖,很貼心,讓我們很有歸屬感,這也更堅定了我們為家鄉做貢獻的決心。」2020年國慶期間,中南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劉建華回到家鄉醴陵,首次使用「人才綠卡」,她感慨不已。

近年來,醴陵市著力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出臺10條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兌現各類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獎勵1921萬元。2019年9月,醴陵成為湖南首個推行電子「人才綠卡」的縣級城市,在旅遊、購物、醫療、政務等10個方面,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方便快捷、運行高效的生活服務;同時,醴陵市還為科技專家人才服務開通「綠色通道」,對積極支持試點的重點企業和柔性人才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扶持發展,建立了一套科技服務制度體系,讓專家服務基層「長流水、不斷線」。

把根深深扎進人民群眾之中,科技智慧之光閃耀瓷城。在醴陵科技服務專家團「最強大腦」的助力下,2020年,醴陵市被評為「中國創新百強縣(市)、」「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掀起了科技服務民生,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高潮。專家在基層,捧著的是一顆服務基層群眾的初心;基層有專家,唱響的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新樂章。

相關焦點

  • 開封祥符區範村鄉:為健康扶貧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9月5日,針對秋季疾病高發的實際情況,河大一附院抽調精兵強將在開封市祥符區範村鄉瓦屋裡村開展義診活動,義務為村民免費體檢,將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方便就近診療和諮詢。
  • 一縣一首席設計師,一鎮一專家服務團!衢州建立美麗城鎮技術專家...
    3月3日,在開化縣美麗城鎮建設「一鎮一方案」論證會上,新聘請的縣美麗城鎮建設「首席設計師」、中設設計集團總規劃師吳明中肯直言。這是吳明自今年1月擔任開化縣美麗城鎮建設首席設計師以來,第四次參與該方案的編制。「每次來,他都能從專業上為我們提供幫助,一些建議有創意,又接地氣,首席設計師制度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 湖南科技特派員戰「疫」記:用活一朵「雲」,專家服務不打烊
    為了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湖南省123支科技專家服務團的專家們,除了到現場開展科技服務,還通過電話、微信群、QQ群等與農戶建立聯繫,以視頻互動、遠程診斷、在線答疑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在線諮詢服務。抓防疫不違農時,抓春耕不誤防疫。科技特派員們,既當技術生產服務員,又當疫情防控戰鬥員,因需、有序下到田間地頭服務指導,助力春耕生產。
  • 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   「縣裡有黨委政府應對疫情的『六穩』『六保』政策,還有一線幹部職工『保姆式』的
  • 打通「最後一公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在京成立
    打通「最後一公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在京成立 2020-08-14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蒲新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小網格」提供「大...
    今年以來,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以黨群共治為抓手,整合組織優勢、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網格治理、黨員服務、群眾獲利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美麗「三寶」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形成「1+1+19+X」多級工作陣地體系,有效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打通服務黨員群眾「最後一公裡」。三寶居民區黨總支按照「一格多員、一人多職、一崗多責」的原則,不斷建強微網格工作隊伍,明確站點負責人、各微網格負責人。通過有效公示工作人員姓名、照片、聯繫方式等信息,方便社區黨員群眾及時溝通聯繫、反映訴求、尋求幫助。
  • 桂花社區:黨課「雲直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新湖南客戶端5月28日訊(通訊員 王人傑)「大家上午好,歡迎來到桂花社區智慧直播間,本期主題是《清風直播—黨風廉政學習教育》……」5月28日上午11時許,雨花區左家塘街道桂花社區黨委的智慧直播員在電腦前跟轄區黨員群眾講黨課。
  • ...環境修復專家科技服務團在202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場...
    我學會組建的生態環境修復專家科技服務團在202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場活動授牌成立!省委人才辦、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廣電局、省婦聯、省社科聯等有關部門領導、省科協駐會領導和部分專家代表、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約200人參加了活動。我學會組建的生態環境修復專家科技服務團在202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場活動」暨「十佳科技追夢人」現場授牌成立。現場為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專家服務團代表頒發了聘書,學會秘書長高峰蓮作為生態環境修復專家科技服務團代表上臺。
  • 文明實踐+媒體融合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西寧市大通縣...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將二者有機結合,讓兩個中心發揮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同時,全縣群眾還可以通過縣級融媒體「大通融媒」APP在線觀看宣講一號文件的文藝表演,讓更多的人藉助不同的形式全方位了解政策內涵。因疫情防控要求,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儘量避免,在此情況下,利用何種手段把一號文件精神傳達到基層,傳達到每一位村民身邊就顯得尤為重要。好在,大通縣已有經驗可循。
  • 聊城市茌平區13支服務隊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記者 孫亞飛 通訊員 楊兆雪 報導本報聊城訊 12月15日,來自黑龍江、廣西等地的16家飼料原料供應商到山東質德農牧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質德農牧)尋求合作。「隨著我國『健康養殖』的快速發展,『無抗飼料』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 羅平縣公安局「地攤警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在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工作中,羅平縣公安局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服務群眾不缺位」的要求抓緊抓實,緊密結合「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治庸懶、強擔當
  • 《百姓問政》:拒絕拖沓現象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寧河區|...
    現場就怎樣做好服務人民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工作,杜絕拖、慢現象。堅持結果導向,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紮實落實政策,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展開問政。暖氣不熱 一年沒解決寧河區:回應群眾訴求 確保本月內全部到位寧新花園,是寧河區一處建設規模較大的還遷小區,有上萬戶居民。2018年開始入住,經歷了兩個供熱季。其間,不少住戶,都遇到了暖氣不熱的問題。
  • 中國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河南行)西安交通大學院士專家博士後走進...
    中國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河南行)西安交通大學院士專家博士後走進中原活動啟動 2020-11-1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法庭的大聯盟,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富源縣人民法院黃泥河法庭在市域治理中,以黨建引領,推動「五老」鄉賢調解、「無訟」公約進村寨、鄉村「大聯動」治理、多元化跨省際調解等方式,培育「民族團結」示範帶,打通了司法服務民眾的「最後一公裡」。
  • 抓落實,打通「最先最後一公裡」
    抓落實,打通「最先最後一公裡」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6.08 星期日     據新華社北京 6月 7日電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國務院6日發出通知,部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
  • 楊凌示範區科技服務團到山陽開展幫扶工作
    8月26日,楊凌示範區科技服務團在山陽縣開展幫扶工作,重點對中藥材、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山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建鋒、林業局副局長康建斌及縣特產中心、中藥材辦公室等負責人陪同。服務團一行先後到十裡街辦王莊村、祁坪村調研山陽縣誌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祁坪食用菌產業園,了解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兩地興村、富民的主導產業。對志誠種養殖合作社規模、提供生產資料,採供優質菌種,做好技術指導、開拓銷售市場,實現幫扶帶戶、創新栽培模式等方面給予一致好評。
  • 「科創中國」綜合能源科技服務團——荊門綜合能源專家服務站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1月21日,「科創中國」綜合能源科技服務團——荊門綜合能源專家服務站在湖北荊門揭牌成立。會議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荊門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電能技術專業委員會、荊門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承辦。
  • 「黨建 網格」打通「最後一公裡」
    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331」專班組建7支隊伍,與居民溝通。賓唏苑8號樓2單元僅用57天實現加裝電梯升級。「轄區已有12個社區的23個小區提出加裝意願,我們正讓更多居民享受到便利。」崑山市增梯辦相關負責人徐通博說。
  • 直播帶貨學起來——永定區科技專家服務團「巾幗村播帶貨」技能...
    紅網時刻9月8日訊(永定站記者 胡苗)為培養「直播帶貨」高素質人才,9月7日,永定區科技專家服務團「巾幗村播帶貨」技能培訓班開班,近100名「準主播」將參加為期10天的線上線下培訓。永定區政府副區長、永定區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覃事永參加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