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8億雞缸杯喝茶的劉益謙,是沒人能翻過的前浪

2021-01-08 網易

  

  劉益謙最終沒能成就「中國第六家上市保險公司」。

  天茂集團一紙公告,終止了醞釀九個月的「吸收合併國華人壽」方案。

  天茂集團實控人劉益謙廣為人知始於2014年,這位上海灘資本大佬以2.8億港元拍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並用其喝了杯茶,這使其受到不同觀點的侵襲。「炫富、洗錢、無知」的評論紛至沓來。

  有人專門建了一個「劉益謙吧」,在上面曬來路不明的古董文玩,每條都加一句話:這個東西劉老能看得上嗎?

  劉益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其一生投機,在金融與資本中橫跳,制度的短板是其暴富的良機,他卻不似一般的金融大鱷一樣低調,他宣稱自己的第一桶金沒有原罪,不夢想一夜暴富,卻從來不放過每一次暴富的機會。

  01

  重組國華人壽擱淺

  在劉益謙的藏品中,雞缸杯的價值可能連前五都排不上。

  2014年11月,劉益謙以3.48億港元拍下一幅有600年歷史的絲繡唐卡;2015年3月,劉益謙以1.8億港元拍下一套明朝鄭和手書佛經。僅在2019年春季,劉益謙就花了約2.54億元「淘」了兩件清朝瓷器,一件乾隆年間的寶座,一件東周玉佩。

  劉益謙曾自述,每年搞收藏的花費在10億~20億之間。

  劉成名已久,素有「資本獵豹」「股市大鱷」「法人股大王」的別稱,金融版圖覆蓋投資、保險、證券。

  上市公司天茂集團是其資本版圖中的重要一子,天茂集團的主要資產是控股51%的子公司國華人壽。

  

  2020年5月,上海,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國華人壽2019年總規模保費539.72億元,其營業收入佔天茂集團合併報表總收入的97.58%,淨利潤22.16億元,同比增長7.82%,業績不錯。

  5月26日晚,天茂集團發布公告稱,將終止吸收合併其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並募資的重組事項。

  這意味著劉益謙推動「中國第六家保險公司上市」的計劃宣告流產,該計劃已正式啟動了九個月。

  2019年8月12日晚,天茂集團總共發布了兩則公告。

  第一份公告是將持有了15年的安盛天平的股權悉數轉讓給安盛集團。

  這意味著劉益謙放棄了在保險領域「一財一壽」的資本布局,主攻壽險。

  第二份公告是「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暨關聯交易停牌」,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結合其他多種支付方式,收購國華人壽除天茂集團外其餘六家股東手裡的國華人壽股份。

  天茂集團持股國華人壽51%股份,其餘六家股東為海南凱益、上海博永倫、寧波漢晟信、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國資。

  

  如重組成功,國華人壽將徹底裝入天茂集團的上市殼中,國華人壽就會成為繼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之後在A股上市的第六家險企。

  藉此,天茂集團估值有望大幅上升。

  公告發出後,劉益謙在發朋友圈感慨:「入主天茂19年,付出心血煩惱,今改頭換面,努力成為第六家保險上市公司。」

  天茂集團見證了劉益謙在保險領域的徵伐。

  2006年7月湖北百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劉益謙旗下的新理益集團殺入天茂集團成為控股股東。2007年11月,由天茂集團主導發起設立國華人壽,持股19.99%。

  其後,天茂集團不斷對國華人壽增資,逐漸成為其控股股東,並且開始逐步剝離其化工資產。

  2016年7月,天茂集團欲聯合海南凱益、上海博永倫、寧波漢晟信對國華人壽進行同比例增資95億元。同時天茂集團公告由「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變更成「保險業」。

  但此計劃一直未獲批,直到兩年後的2018年12月,天茂集團重新攜手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資管三家湖北國資股東,替換原來的三家,才最終獲批。

  四家增資總額95億元,超過國華人壽自成立以來股東資本總投入80億元的水平,為推動國華人壽最終上市做準備。

  但最終醞釀許久的曲線上市還是沒有成功。

  失敗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時隔9個月,天茂集團的股價跌的太多,交易雙方根本沒辦法在原來的價碼上進行交易。

  5月26日的國華人壽公告中稱:「由於外部資本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部分交易對方對本次重組的股份發行價、國華人壽的估值等核心條款,無法在原定計劃時間內達成一致。」

  這個買賣現在搞成這樣確實難辦。

  2019年8月12日天茂集團發布重組公告當日,股價為7.01元,到了2020年5月28日,天茂集團收盤價為4.88元。

  

  天茂集團原本公告的吸收合併價格是6.30元/股,現在股價倒掛約20%,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國資等肯定不願意以遠高於市場價的對價,將國華人壽的股權兌換成天茂集團的股權。

  按照2019年8月公布的交易預案,天茂集團 擬通過向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股東海南凱益、上海博永倫、寧波漢晟信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向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國資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國華人壽。上市公司為吸收合併方,國華人壽為被吸收合併方。吸收合併完成後海南凱益、上海博永倫、寧波漢晟信、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國資將成為吸收合併後存續上市公司的股東。

  外界普遍認為,劉益謙此舉是在為國華人壽的6個外部股東提供上市套現的退出渠道。

  本來是一場皆大歡喜的資本盛宴,卻被天茂集團不爭氣的股價耽誤了。 這一來二去雙方都有心理落差,湖北國資三兄弟若做這虧本生意,落得個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就比較難辦了。

  重組國華人壽擱淺,這對於在資本路途上一直順風順水的劉益謙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02

  」資本獵豹「是怎麼煉成的?

  「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資本獵豹」,這些別稱一一對應著劉益謙在中國金融圈叱吒風雲的瞬間。

  劉益謙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完成財富積累時,大多數中國人可能剛剛學會炒股。

  這是一個聰穎的投機家,上世紀80年代,初中沒畢業的劉益謙幫舅舅做皮具生意,手工做1個人造革手提包可以掙1塊錢。

  那時候劉益謙就懂「投機」:生意紅火後,劉益謙把生意外包給別人做。後來在採訪中劉回憶這段經歷「每天賺100多塊不在話下」。

  這收入放到現在也妥妥超過6億人,當同學都去上高中時,已經是萬元戶的劉益謙決定去掙錢。

  在進貨途中發現了計程車生意的巨大需求,劉益謙在1984年花6000多元考了駕照,買了兩輛車,和哥哥做起了計程車生意。

  從上海十六鋪到碼頭,3公裡收50~60塊。

  劉益謙真正的第一桶金確實沒什麼問題,但也不是常人所能碰到的機會。

  

  1990年代的豫園商場

  1990年豫園商場發行原始股,劉益謙當時在豫園商場有個門面鋪子,就花了10000元認購了100股原始股。1年後豫園股票上市成為國內商業第一股,股價一度衝上萬元,劉益謙成功地在高點拋出,套現100萬。

  豫園股票是中國股市的開端,也是一個奇蹟,和其一起上市的還有7隻股票,俗稱「老八股」。「老八股」大部分屬於製造業,只有豫園商場的主營業務是商業。商場的員工每人被分了兩股,後來都成了萬元戶。

  「中國第一股民」楊懷定也是靠著100股豫園商場的股票,直接成為當時的百萬富翁。

  賺到100萬時,劉益謙剛28歲。

  那確實是個遍地都是機會的時代。隨後倒賣認購證,捲入「327國債」大戰,劉益謙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從出生到荒蠻,再到成長,不僅積攢了財富,投機之道也不斷精進。最終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金礦——法人股。

  中國股市在逐漸規範化、市場化、國際化過程中遺留下不少機會。法人股是其中之一。

  法人股是指:「企業法人或具有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資產,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權部分投資所形成的股份。」

  彼時法人股主要有兩種流通方式:一是適合於大宗交易的協議轉讓,一種是適合於小規模的拍賣。由於其流通性受限,所以市場交易價格要低於正常股票。

  2000年86起大宗法人股轉讓案例中,法人股每股平均淨資產為1.80元,每股轉讓平均價格為2.4元。同期A股平均市場價格卻高達18.44元。

  由於法人股的特性,以及後續政策的不確定性,法人股成為了市場炒作的對象。

  看多者認為,政策的風向預示著後續法人股將會與A股並軌,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入主上市公司,存在巨大套利空間。

  看空者則厭惡法人股不便利的流通性。

  劉益謙則是堅定的法人股看多者。

  「全世界股票沒有流通和不流通的區別,中國的法人股最終是要流通,早晚都要解決。我看到它的差價,看到它的風險邊際。」劉益謙後來回憶稱。

  2000年初,劉益謙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公司專門用來炒作法人股,很快就成為法人股市場大玩家。

  2000年10月13日,新理益通過競拍方式獲得瓊能源952萬股法人股,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新理益以受讓或競拍的方式先後進入北大車行、河北華玉、百科藥業、安琪酵母、威達醫械等上市公司的股東行列。

  這是個能賺大錢的好生意。2000年9月,一位投資者將申能股份法人轉配股以3.2元的價格轉讓給劉益謙。僅僅兩個月後,轉配股迎來政策東風,可以上市流通,劉益謙最終以每股21元的價格賣掉,兩個月時間收益近7倍。

  在2005年轟轟烈烈的股權分置改革後,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實施細則正式實施,法人股的流通性獲得極大改善,劉益謙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法人股炒作」成為歷史遺珠之後,劉益謙又開發了一個新大陸:定增。

  03

  趨勢難控,但劉益謙依舊富有

  從國債到法人股,劉益謙的操作手法不外乎是高拋低吸的眼光比拼。到了定增時期,劉益謙已經成為熟練運用財技的資本高手。

  定增其實和私募性質差不多,上市公司因為缺錢,或者想圈錢了,向一群特定土豪發行債券或股票等投資產品。

  由於來錢快,定增發行的股票一般都比市價低,且會有鎖定期,政策的規定是: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價的80%。

  劉益謙的定增集中在2009年,這一年劉益謙以個人名義參與了東方電氣、保利地產、金地集團、首開股份、華電國際、浦發銀行、高鴻股份等7家公司的增發,此外其通過實際控制的上海諾達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16.8億元獲得京東方A定增的7億股。累計耗資61.16億元。

  這61.16億元中,只有一部分是劉益謙的本金,其餘的是靠信託為鎖鏈一步步解開。不過據報導,一部分錢也是來自劉益謙身邊的土豪朋友。

  劉益謙主要通過中誠信託和上海國際信託來構築定增鏈條。

  具體操作是:每當劉益謙參加完一次定增,其所得的上市公司限售股票就會折價質押給信託公司獲得資金,然後用獲得的資金進入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定增中,然後再質押。如此以滾雪球的方式連續參與定增。

  由於有信託公司的回血,劉益謙就可以用少量的資本撬動海量的資金,獲得上市公司定增的股票。這個鏈條中,只要在信託公司那邊按時還本付息不爆倉,鏈條就不會斷。

  更牛的操作是,劉益謙在把股票質押給信託公司之後,還會在自己的信託計劃中出資,成為委託人。這樣就可以對信託資金的使用更具話語權。

  2009年9月浦發銀行以16.59元/股的價格,向9個對象總計發行了9.0416億股,劉益謙則是其中唯一一個自然人投資者,認購共花了15億元,鎖定期12個月。

  其後劉益謙以11.3934元/股的價格把股票質押給上海國際信託,融資10.45億元。相當於只花了5億。

  剩下的資金再去參與其他定增。

  在這一環中賺錢的決定性因素其實是:選公司。

  定增的風險一般小於二級市場直接買入,但市面上無數公司想定增融錢,定增的價格雖然低於當時股票的市面價格,卻難以確定後續股價的走勢。如果眼光稀碎,定增了一個熊股,再高明的槓桿,也難掙錢。

  無論是虧的一塌糊塗的京東方A,還是被低估的浦發銀行,劉益謙選股的眼光都頗為準確,加上定增的資本槓桿,鏈條收益被成倍放大,劉益謙賺的盆滿缽滿,得了個「定增大王」的稱號。

  常在河邊走總有溼鞋的時候。在保利地產2009年定向增發中,劉益謙以每股24.12元的價格投入11億元購得4500萬股。

  由於地產股暴跌,到了2010年4月28日收盤,保利地產股價已經跌至12.45元,劉益謙最終選擇了認虧出局。

  

  長江證券

  劉益謙自稱為「趨勢投資者」,認為自己所賺的都是來自於「趨勢」。

  但近年來,趨勢顯然不站在劉益謙身邊。

  2015年劉益謙通過新理益集團花了100億元受讓青島海爾持有的14.72%的長江證券股權,成為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此後,劉益謙又通過旗下國華人壽增持長江證券。

  據長江證券2020年一季報顯示,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新理益集團,持股比例為13.38%,國華人壽分紅三號持有長江證券4.38%的股份,二者合計持有長江證券17.76%的股份。

  

  當時買入長江證券時,劉益謙購入價格是14.33元/股,截止6月3日收盤,長江證券的股價為6.23元/股。當初的100億元,已經浮虧超過50億,損失了幾十個雞缸杯。

  

  2015年股災,劉益謙大肆舉牌上市公司,近兩年卻鮮見這隻「資本獵豹」的大動作。他逐漸出清金融產業版圖,只留下嫡系的新理益集團和天茂集團。

  劉益謙開始專注於日常買古董開博物館,靠著新理益搞搞投資,算得上高調的人生贏家。

  不過看得出來,大佬也缺錢。5月29日和6月2日,天茂集團連續發布兩則新理益的質押公告,新理益和劉益謙已分別質押所屬的58.46%、42.12%比例的天茂集團股份。此外新理益也質押了8.37%的長江證券股份,佔其持有股份的63.56%。

  這兩年監管趨嚴,系族資本大鱷都已經沉寂水下。

  2019年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家族卻依舊以4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中國65位。

  縱觀劉益謙的財富脈絡,其實是在抓住機會之後的一層層圈層躍升。

  靠著豫園商場的股票積累了第一桶金後,踏入國債,再踏入更高層次的法人股市場,最後再到定增。越往上接觸優質資產的機會越多。

  人們常以為賺得越多風險越高,實際上只要不過於貪婪,在更高的圈層中,風險其實逐漸在變小和可控。

  投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投資,投資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變成了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家。

  說到底,時運、眼光、魄力,在恰好聚合的時候才是一個人能突破圈層的臨界點,滿懷羨慕的看著前浪劉益謙,後浪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有這樣的機會。

  來源:市界(ID:ishijie2018)

  作者:李曙光

  編輯:成靜衛

相關焦點

  • 2.8億雞缸杯圖片 收藏家劉益謙拍下後用其喝茶
    2.8億雞缸杯圖片收藏家劉益謙拍2.8億港元明成化雞缸杯後用其喝茶  今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中,這件繪有公雞、母雞領幼雛於花石間覓食「天倫」圖、小如掌中物的雞缸杯以總成交價2.8億港幣拍出,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 劉益謙2.8億拍下雞缸杯,反觀馬未都一番砍價200元買了5個
    劉益謙是一個收藏大鱷,他名下的收藏品,可謂是五花八門,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大手筆。劉益謙在收藏界如同大神一般的存在,可與收藏界另外一位大佬馬未都相媲美。劉益謙的諸多藏品中,得意之作首推雞缸杯。劉益謙為了雞缸杯,也是下了血本,斥資2.8億拍下。
  • 蘇州某展會:雞缸杯10塊錢一個,這讓2.8億的劉益謙情何以堪?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2.8億港元的拍賣天價,被資本大鱷劉益謙得手後,卻只是用它來品茶。 你還記得2014年4月,這件曾經轟動全國的「社會大事件」嗎?
  • 劉益謙的雞缸杯值2.8億,那麼你的又值多少呢?
    在2014年的那場拍賣會上,一隻傳承有序成化五彩雞缸杯被拍出2.8億的高價,雞缸杯紅了,成化五彩紅了,當然劉益謙也紅了。不能否認的是,雞缸杯的時代就這樣到來了。明成化鬥彩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說起雞缸杯,就不得不提這裡面的典故。
  • 從一個小生意人到用2.8億元的杯子喝茶,劉益謙是怎麼逆襲的!
    但是受資金、膽識、魄力的影響,成功的只是劉益謙、楊百萬等少數的人。靠著自己對財富積累與生俱來非常人能比的意識,劉益謙不僅抓住了國庫券的機會,還抓住了股票的機會。如果,那天劉益謙不把空單撤掉的話,五千多萬就沒了!3年的時間,劉益謙在國債期貨上面賺了1000多萬,從國債期貨驚險撤退了之後,看到其中的巨大風險後,劉益謙決定不玩期貨了。隨後,在之後的轉配股和新股認購中,劉益謙都無一例外地準確把握住了低買高賣的機會,完成了上億資產的積累。
  • 上海大佬劉益謙持股公司要上市!三年虧20億,主營「人臉識別」
    站在人工智慧的風口,2015年周曦帶著中科院的一群人「下海創業」,與其他初創企業不同的是,雲從科技初創團隊不僅自帶國家隊基因,並且在此後發展當中只拿人民幣基金。目前在雲從科技的股東中,共有4名國有股東,分別為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
  • 劉益謙雞缸杯從1000港元到2.8億背後貓膩-—古玩評估(風塵擺渡)
    7、劉益謙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5億港元的價格竟得,加上佣金為2.81億港元。仇炎之手上1000港元的雞缸杯,總共歷經5次轉手,8次流拍,到劉益謙手上的時候變成了2.8億港元;每一次的轉手、流拍,都是在為這隻雞缸杯做宣傳和曝光。
  • 資本大鱷劉益謙:開計程車起家,身價312億,花2.8億買雞缸杯飲茶
    資本大鱷劉益謙:開計程車起家,身價312億,花2.8億買雞缸杯飲茶現任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益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企業家,他在資本市場積累了百億身家,宣稱自己第一桶金沒有原罪,不夢想一夜暴富,卻從來不放過每一次暴富的機會
  • 有錢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2.8億港元買個「杯」!
    你能想像嗎?有人花2.8億港元買個「杯」!2014年,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劉益謙先生花費2.8億港元收購了成化鬥彩雞缸杯,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劉益謙用雞缸杯喝茶)雞缸杯曾是成化帝的御用酒杯,高約3cm,底徑約4cm,口徑約8cm,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杯子上畫的是一個公雞一個母雞和三個小雞,一家其樂融融,富有濃厚的田園氣息,寓意吉祥。
  • 拍賣會上刷卡24次買下2.81億雞缸杯,只為現場喝上一口|百家故事
    拍賣會上刷卡24次買下2.81億雞缸杯,只為現場喝上一口| 百家故事上海有個真土豪,每次一些珍寶拍賣會上,他總能掀起波瀾。他是劉益謙,龍美術館的創辦人。2014年,他以2.81港元的價格在香港蘇富比拍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的記錄。
  • 上億雞缸杯背後的故事:千元撿漏、皇帝和年長17歲貴妃的姐弟戀
    用一個價值上億的杯子喝茶是什麼感覺?2014年,中國收藏家劉益謙在香港以2.8億港幣的價格拍下了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成交後,劉益謙就用這隻價值連城的杯子喝了杯陳年的普洱茶。劉益謙用雞缸杯喝茶被問到為何用雞缸杯喝茶,劉益謙回答:「我其實就是用這個方式來表達一下當時的興奮之情。這杯子距今有600年了,當年皇帝、妃子都應該拿它來用過,我無非是想吸一口仙氣。」
  • 他3億買張古畫,2億買個雞缸杯喝茶,每年20億投資古董收藏!
    億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0年秋拍 經過70多分鐘的膠著拉鋸戰之後,最終以2.65億港幣落槌,加佣金以3.06551億港幣成交。 劉益謙,2014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以2.8億港幣的天價拍下了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舉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 藏友:劉益謙2.8億買的雞缸杯是假的,自己的也絕對是真的
    蔣介石敗落後,打算帶走一大批故宮文物去臺灣,他爺爺就是重慶的人。當時從那批文物中私下藏了幾件,其中一件就是這件「天」款識的成化鬥彩罐子,當時拿回家的時候還貼著封條呢。藏友的藏品傳承說得天衣無縫,「天」字款識的成化鬥彩罐子,確實是屬於大明皇宮的天子之物。
  • 1.8億的全資收購,一年翻了26倍,「股神」劉益謙的資本之路!
    他就是劉益謙!收購亨迪藥業,一年翻26倍一則亨迪藥業近日在深交所官網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把資本大鱷劉益謙又帶出了「水面」。根據股權穿透顯示,劉益謙和他的家族成員合計持有亨迪藥業85%的股權。而且該公司目前在證監會審核的狀態為已問詢,看來距離上市也不遠了。
  • 2.8億的成化雞缸杯,到底貴在哪裡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舉辦了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拍賣會上,一隻玫茵堂珍藏的明朝成化鬥彩雞缸杯引起了買家的關注,最終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的價格納入囊中,創造了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各大媒體紛紛聚焦這隻高3.4釐米,口徑8.3釐米,足徑4.3釐米的瓷杯,其身世逐漸被世人熟知。
  • 天茂集團:實控人劉益謙向控股股東轉讓公司總股本的2.43%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天茂集團(000627)12月11日晚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接到控股股東新理益集團、實際控制人劉益謙的通知,劉益謙與新理益集團於2020年12月11日籤署《股份轉讓協議》,劉益謙擬以協議方式向新理益集團(劉益謙持有新理益集團88.63%股權)轉讓其持有的天茂集團1.2億股
  • 上海灘隱形巨富,普通人看不到他掙錢,一年卻花10億買古董
    劉益謙的藏品不僅多,還價值連城,他買古董的風格也一向是高舉高打,在他看來,貴的、別人爭搶的就肯定是好的。曾經3.08億搶下王羲之的「平安貼」,3.5億拿走「永樂刺繡唐卡」,2.8億拍下了一個明朝的茶杯,為了這些「至寶」,他不惜血本。
  • 廣東人一年要吃8億隻雞,清遠雞居然…
    ,能活著離開廣東▼你每個月能吃夠3隻活雞嗎?廣東年銷活雞8億隻,單是廣州市年消費活雞就有3億,粗略平均一下,每個月吃掉3隻雞的幸福日子,已是廣州人5年前的生活狀態。不只是廣州人,廣東各個地區的人簡直把雞當主食看待——家裡來客人了,即使自己家不殺只雞,也會到市場的熟食店買上一隻。
  • 成化十四年:一個杯子價值8千兩!汪植抵押的雞缸杯,什麼來頭?
    汪植在得知後,為了能請下糧草軍款,不得已抵押了萬貴妃所賜的雞缸杯,以彌補邊軍虛報的軍餉。也就是這個小小的杯子,引起後宮爭鬥,還差點要了汪植的性命。究竟是什麼樣的杯子,能引起這麼大的風波。此杯名為雞缸杯,是當年為了恭賀皇帝登基,敕令工部督造的皇家御製瓷器之一,後被皇帝朱見深賜給了最寵愛的萬貴妃。
  • 劉益謙10億元拍下名畫 資料曝光 曝明星中過億收藏家
    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10.84億人民幣的天價拍下莫迪利安尼作品《側臥的裸女》。這位土豪買家去年曾以2.8億港元競得成化鬥彩雞缸杯,談到自己的收藏標準時,劉益謙曾用一句「只買最貴的」來回應。當地時間11月9日晚,佳士得「畫家與繆斯晚間特拍」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槌,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人民幣10.84億元拍下莫迪利安尼作品《側臥的裸女》。中國買家再次以天價競拍閃耀國際市場。其實,承包國外藝術品市場的中國買家並不止劉益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