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一個殘酷的詞彙,兩次世界大戰讓無數人失去家園,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是幾十年無法消弭的苦難。
中華大地近代以來戰火紛飛,其中十四年抗戰更是歷史書上無法忽略的一段,我們用巨大的犧牲換來了最後的勝利,我們今日的和平之中,流淌著前輩革命烈士的鮮血,因為明白戰爭的殘忍,人們才會更加珍視和平。
共抗日寇
當時對日作戰的人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其中一個戰場,全世界都不曾在戰火中倖免,抗戰到了後期,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也進入了尾聲,最後蘇聯軍隊攻佔了日軍在中國的大本營東北,隨後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至此,抗日戰爭結束。
"蘇聯出兵東北"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在當時,蘇聯的這一行動大大加快了我們勝利的進程,於是很多人也會疑惑,假如當年沒有蘇聯,我們中國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打贏?
這個問題無法得到定論,從當年的戰局來推測,蘇聯這一次出兵,也是下了很大的成本,當年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實力其實非常恐怖,當時日本關東軍還有24個師,正規軍共計75萬,還有幾十萬偽軍,這些人即便是一盤散沙,把他們驅逐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是困獸猶鬥,面對在戰爭尾聲忽然出兵援助的蘇聯,關東軍拿出來的兵力共有120萬人左右,而蘇聯方面也不敢小覷,派出了大約150萬人的兵力與之對抗,還有數以萬計的坦克和轟炸機,這樣的火力和裝備遠遠超過當時中國正規部隊的水平。
但是日軍的頑抗讓這場仗變得並不好打,事實上直到日本天皇發布投降宣言之後,東北一帶的日軍仍然還有不少人在負隅頑抗,中蘇兩國將士在日本投降之後又血戰了將近半個月,才徹底將日寇趕出東北,所以事實上,中國抗日戰爭真正結束的時間,要比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的時間還要晚。
歷史的假設
蘇聯強援,尚且如此艱難,所以很多人在犯嘀咕,要是沒有蘇聯,我們是不是就輸掉了?但是這個假設又很難成立,因為這場世界規模的戰爭從來就不是中日兩個國家的事情,我們打不敗日本,意味著整個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失敗,也意味著蘇聯要遭受日本軍國主義的威脅,世界上近代以來所有發生在兩國之間的戰爭,最後都會演變成局部地區戰爭,乃至於全世界縱橫的戰場,因為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所以蘇聯以及其他國家對於日本的打擊是必然,縱然中國的死活對他們不重要,他們也不得不考慮日本對於自己的威脅。假設真的失去援助的話,中國的戰事也必然會變得更加艱難,但如果說必死無疑,也未免是太小看了當時的中國軍民。
蘇聯開始大規模出兵東北是在抗日戰爭最後的三個月,那個時候,全世界同盟國的勝利和協約國的戰敗,其實已經是註定的結果,無非是時間的問題。那時候東三省的日軍被切斷了空中和海上的應援,其實已經很很難再和本土取得聯繫,此時的關東軍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然,唯一的變數是,日軍在東三省經營多年,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土地就意味著無盡的支援,更何況東三省的資源在當時無比的富饒,錢糧、石油、煤炭,還有許許多多的工廠鐵路,有了這些,日寇就有了長期作戰的條件,即便是百萬日軍在這裡頑抗十年也未必不可能,而且我們無法預料,一塊土地長期被他國佔領會發生什麼,日本在當時的東北大量開辦日語學校,如果他們在這裡盤踞的時間過久,老一輩中國人死去,下一代在日本的影響中成長起來,到時候會不會後院起火,兄弟鬩牆,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當年戰局極其不利的時候,許多戰士都做好了打一場百年戰爭的準備,至少中國的土地足夠遼闊,日軍再怎樣厲害,也總有一塊土地是能守住的,只要我們能無限度的和日本死磕下去,總會有勝利的一天,這樣的想法,在當時就是絕望之中的希望。
得道多助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還沒有被逼到這樣的絕路上,我們很快就從單方面挨打變成了雙方拉鋸戰,最後開始反擊,到了蘇聯支援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所以史學界普遍認為,當年即使沒有蘇聯,最後的贏家也會是我們,只是這個勝利的時間會變得更長,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只要一直打下去,我們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而且現在很多人的一個誤區是,我們當時打日本一直都停留在"小米加步槍"的程度,但事實上在戰爭後期我們正規部隊的裝備和數量雖然與日本有差距,但絕沒有這麼大,再加上我們在本土作戰,天時地利人和盡歸我們,所以當時雙方的差距並非天上地下,我們也並不是全靠人數取勝,翻開史冊我們也知道,當時我軍的戰略戰術是非常先進的。
當然,戰爭及早結束時所有人都盼望的,歷史不存在任何"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早已蓋棺定論,我們也不可能在分析抗日戰爭勝利時把蘇聯的作用剔除出去,《論持久戰》中提到我們當時勝利的條件,其中一條就是"我多助,敵寡助",有眾多同盟國的援助,本身就是我們實力的一部分,又為什麼非得把勝利的功勞往別人身上推呢?
蘇聯的幫助的確很重要,但是在這場勝利中付出最多的,是我們的將士,在蘇聯的援軍到來之前,他們已經在戰事不利於自己一方的情況下,拼死力戰了十三年的歲月,如果沒有前面十三年的堅持,十四年的抗戰又怎麼等得到最後的勝利?
那次反法西斯戰爭可能是世界諸國百年來難得一見的一次同仇敵愾,儘管世界局勢波譎雲詭,但至少我們還曾經有過與子同袍的時候,在罪惡的戰爭面前,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我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所以我們更加祈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