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龍筆繪大紅柑

2020-12-23 羊城地鐵報

  尋找江門僑鄉 網紅打卡點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攝影報導)11月以來,新會大紅柑迎來豐收季,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端亨把新會大紅柑畫進畫兒裡——他以新會大紅柑為題材創作了800多幅風格各異的畫作,在新會岡州畫院、江門市文化館等地展出,引起市民的關注。

  茅龍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張端亨人稱「茅龍張」,是江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傳承人。幾十年來,他以新會圭峰山茅草製作茅龍筆,並成立了「茅龍張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被評為江門市3個文化名家工作室之一。

  本次張端亨以茅龍筆為主要工具繪畫大紅柑,意在以非遺文化項目為柑農作畫,把新會大紅柑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如大紅柑與僑批、大紅柑與茅龍筆的故事等。

  12月16日,「茅龍張筆下的大紅柑小品畫展」在江門市文化館開幕。該畫展由江門市文化館、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選取了180幅作品進行展出,畫展將持續到12月26日。

相關焦點

  • 【白沙國學堂】「茅龍韻味 白沙驕傲」茅龍書法體驗活動在陳白沙...
    7月18日上午,由江門市博物館白沙國學堂舉辦的「茅龍韻味 白沙驕傲」茅龍書法體驗活動在陳白沙紀念館舉行。本次課程由江門市博物館原副館長梁炳堯老師傾情講授。課堂上,梁老師就何為陳白沙思想文化、茅龍筆書法藝術及兩者之間關係做了詳盡的闡釋。
  • 小青柑和大紅柑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喝?
    小青柑憑其口感清新鮮活、爽口甜潤、一顆一泡等特點脫穎而出,在眾多茶友之間颳起一陣「小心肝」旋風。隨著年末的到來,柑普茶的傳統「元老」:大紅柑也悄然面世。很多初識柑普茶的茶友就會問:大紅柑和小青柑除了大小不一樣,到底有什麼區別?
  • 青柑、二紅柑、大紅柑,哪種是「最好」的新會柑?
    柑,粵人誰不知道呢?這尋常之物,各地其實廣有種植。然而,想必是上天對這片土地特別眷顧吧,以致新會柑的柑皮竟有了自己獨特的品質。據多本醫書記載,陳皮選擇新會柑柑皮藥用價值最高,那是因為當地地理環境、氣候、水分及土壤等優越條件造就了高價值。同樣的廣西柑、韶關柑是難以比擬的。隨著年份的增加,陳放越久的新會陳皮越陳香,投資價值也越高。
  • 陳皮和小青柑哪個好?陳皮、大紅柑、小青柑到底有什麼區別?
    陳皮、大紅柑、小青柑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小夥伴留言,有疑問陳皮和小青柑哪個好?小青柑和大紅柑有什麼區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理一理,他們之間的聯繫。其實很多人經常拿它跟陳皮比較。實際在原料上來說,他們是同一原料,不同採摘標準。
  • 記錄茅龍筆製作過程:制筆有魂 下筆有神
    張成富大師取茅草張成富的茅龍筆與其他家的茅龍筆略有不同,因為在製作之前,他會細心地將每一根茅草的每一片葉子分開,他說,新老葉子的纖維粗細不同,若要製作堪比動物毛筆的筆,則在制筆之前要按纖維粗細進行原料分類,雖然這樣會讓一支筆的製作周期變長
  • 九月香蕉多夾肥,十月柑果大紅皮【新會柑本地語錄】
    新會柑亦叫大紅柑,學名茶枝柑,芸香科(Rutaceac),柑橘屬。用正宗新會大紅柑製作的「新會陳皮」,又名「岡州紅皮」,其質優、獨具道地藥材特色,為「廣陳皮」正品,2006年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陳皮普洱茶和小青柑是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小青柑,近幾年很受廣大茶友喜愛,而陳皮普洱茶知道的人卻很少,很多人以為小青柑就是陳皮普洱。其實是不一樣的,小青柑和陳皮普洱雖然都是柑普茶,都是使用柑皮搭配普洱製作,但是有太多不一樣的地方。一:用的柑皮不同小青柑是使用採摘於農曆立秋至秋分期間的柑果製作,這個時候果皮還未著色,果皮青綠色,油室點微凹且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多糖的含量較低,味辛氣香陳皮普洱是用立冬至冬至前後採收的大紅柑和雲南普洱茶為原料製作而成,這個時候多糖的含量較高,油室則大而飽滿;果皮色澤鮮紅,質軟、皮厚、性溫,味甜香,不耐貯二:口感不同小青柑融合了青柑的清香跟普洱熟茶的醇厚
  • 新會特產小青柑價格-2017新會天馬小青柑價格多少錢一斤
    -2017新會天馬小青柑價格多少錢一斤?陳皮芳華,歲月滋味,歡迎關注陳皮百科私人微信:chenpibaike,小青柑,大紅柑,陳皮,陳皮普洱茶的都蘊含大學問,和我一起探討其中奧秘吧,你總會有收穫的。
  • 柑皮三年期晉級之路的色澤:陳皮初變(1)
    陳皮這個詞,只能是針對過了三年的柑皮,才配的上謂之「陳皮」。新會茶枝柑結出的柑果,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水土氣候,只要注意方法,存儲得當,都能經歷百年時光。外地柑皮一般很難陳化,如果沒有人工幹預,色澤基本不變。很好辨認的一般柑皮,主要看內囊就知道了,如下圖:
  • 小青柑是什麼茶?
    青柑裡面是什麼茶?小青柑---新會茶枝柑的幼果,挖出果肉填上普洱茶,就做成了一道當下非常受歡迎的小青柑茶,與之對應該的有大青柑,二紅柑,大紅柑;想必常喝普洱茶的茶友們都已經領略過了小青柑的迷人香氣,不錯!尚且青澀的小青柑揮髮油橙皮苷含量高而糖份含量低,質硬皮薄,味辛氣香,其製作的柑普茶一般比較辛香。
  • 柑仔、青柑和二紅柑、大紅柑的區別,你可知道?
    人人都知道廣東新會柑好,但是新會柑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叫法,趕緊來學習學習吧。
  • 新會陳皮成長之青柑(皮)篇
    前四篇文章我們從新會柑樹的育苗方式、柑花、柑胎和小青柑介紹了新會陳皮的成長曆程,這次我們來說說新會青柑。青柑就是小青柑長大一點的柑果,也是果實的大小進入穩定期,顏色青色尚未轉黃的茶枝柑,到了每年的9-10月份是青柑長成的季節。在這個時候,我們把青柑採摘下來,製作成青皮和柑普茶。這個時候青柑的果肉酸甜度是偏酸的。
  • 柑跟陳皮是一回事嗎?
    陳皮其實就是柑皮,尤以廣東新會茶枝柑最為出名,但柑皮至少陳放三年以上才能稱之為陳皮。陳皮以「陳」為貴,時光愈久,愈發珍貴。柑與茶的組合,無法考證究竟最初是誰的創意,但不得不說,這個搭配顛覆了以往對茶的認識。從風靡一時的小青柑,到柑普的各種組合,甚至柑+白茶,柑+紅茶各種創意層出,柑與茶的搭配真有那麼好喝嗎?
  • 新會陳皮:在舊時「100斤」新會柑皮,可換「2000斤」米?
    新會柑老李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討論「新會大紅柑」跟「異地大紅柑」的區別,在很多人眼中並不知道為什麼新會陳皮知名,其實就是因為新會的水土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陳皮原材料「新會柑皮」的獨特香味——經過多年的陳化,唯有新會地區的大紅柑皮越陳越香
  • 陳皮、柑普茶、陳皮普洱茶的「分」與「合」,你知道嗎?
    陳皮、柑普茶、陳皮普洱茶,但看名字就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常常把新入門的茶友們搞得一臉懵。要說它們最大的分別,無非:陳皮,在「皮」,在「陳」,是藥不是茶。而不論是柑普茶還是陳皮普洱茶,落腳點則都在一個「茶」字。除此外,柑皮、陳皮、柑普茶......算的上是骨肉相連般的存在呢!
  • 超全的小青柑基本知識,一文了解最火的「茶界網紅」
    除此之外,同樣含有熟普的小青柑也是不錯的選擇,今天就來分享關於小青柑的一些基本知識。新會的柑皮柑香突出、柑油含量豐富,因此好的青柑從柑皮選料開始就要以核心產區新會青柑為最佳。而其中的普洱熟茶,在小青柑剛問世的時候一度被認為是為了消耗普洱茶庫存,其原料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很差的。
  • 柑又名金實、柑子、木奴、瑞金奴、桶柑、蜜桶柑、招柑,廣陳皮、新會皮、陳柑皮,柑核,柑葉《本草綱目大全-果部》
    「釋名」 柑名金實、柑子、木奴、瑞金奴、桶柑、蜜桶柑、招柑,廣陳皮、新會皮、陳柑皮,柑核,柑葉。「入藥部位」 成熟果實(柑)、果皮(柑皮)、種子(柑核)、葉(柑葉)。「原形態」1、茶枝柑,又名:新會柑、江門柑。小喬木,高2~3米。枝條密集,針刺極少。葉互生,長橢圓形,長6~6.5釐米,寬2~2.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鋸齒不明顯,葉質略硬;葉柄長0.6釐米左右,翼葉小而不明顯。
  • 不是所有的柑皮都叫「陳皮」
    專家告訴記者,並非所有的柑皮都叫「陳皮」,如果陳皮沒用對,在藥效上可能還會有反效果。但實際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有詳述:「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新會)採者為勝。」也就是說,產於新會的廣陳皮才是上品。而自古以來所說的陳皮,說的都是新會產的陳皮。
  • 「五中全會精神在天津」預見2035 童筆繪盛世
    為引導少先隊員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河北區教育局學生管理科組織開展了「預見2035 童筆繪盛世」書畫徵集活動,廣大中小學生用畫筆勾勒心中的2035,描繪美好願景!"預見2035 童筆繪盛世"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