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籤專業知識來源 人神共造的臺灣醫療民俗

2021-02-13 神明那些事
藥籤專業知識來源人神共造的臺灣醫療民俗

寺廟裡的藥籤不單是紙張和文字組成之宗教器物,實際上也是反映著宗教與醫療的文化邏輯。循著藥籤的使用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由藥籤所連結的人、神與社會之互動。

求藥籤的過程是挪用既有漢醫求診與寺廟求籤詩之形式。一般來說,求藥籤的方法與求靈/運籤大致相同。首先,求籤者要準備金紙與香枝,較慎重者會準備牲禮、四果祭拜,接著是焚香膜拜,稟報姓名、住所、以及求藥籤之目的,然後擲筊,若得聖筊(筊桮一正一反),就可到旁邊的藥籤筒求取一支藥籤,然後再拿此藥籤再請問神明。有些人還會將整支藥籤擱在手腕脈搏,好像神明正在診斷,若連得三次聖筊,表示此籤為神明所同意的號碼,便可依此號碼到藥籤櫃抽相同號碼的藥籤,然後到附近的中藥房拿藥

臺南興濟宮信徒求取藥籤的步驟是:信眾雙手握住三支香對神明膜拜,告知症狀,再將此三支香置於手腕上由神明把脈問診,待三枝香的香灰各掉一次到桌上之後,診斷才告完成。此時信眾方得以至藥籤筒抽籤,然後再擲筊請示、確認;亦須連續擲出三次「聖筊」,才算完全確認。保生大帝的信徒解釋說:香就像引線仝款(跟綁絲線的意思相同)皇帝先將絲線綁在眠床腳(床腳)和貓的腳上來試驗祂『保生大帝』,都被祂分辨出來,才佩服祂的功力並把線綁在皇后手上。」

「擲筊」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確認機制與儀式。由於「筊」為人神之間溝通的工具,透過筊桮擲落的正反組合,讓信眾自我檢驗「潔誠盡敬,聽命於神,一心求方」的虔信程度,也加強藥籤的療效:「如果抽很久還是跋嘸,就代表你沒有病不需治療或是有其他的原因。通常沒病去抽的話在第一次點香時就跋嘸桮,若是沒照規矩來求,就算跋到效果也不好。」換言之,信眾透過「擲筊」儀式檢驗自我虔信的程度,也檢視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對求籤者而言,神祇是可經驗的真實存在,不只是主體更是施行醫療的行動者。

求籤儀式是此技術體系的核心,但最後仍是以藥材形式進入人體,對於藥材的安全風險管理,就得依賴藥籤延伸出的社會網絡對此儀式做修正與制衡。

求籤者從寺廟取得神明認可的藥籤後,多半會到寺廟附近或是同一地區的中草藥房處方抓藥,中草藥房老闆大都具有操作中醫草藥民俗療法的經驗,對於求籤者的症狀做確認,若是藥籤和症狀不符,不會當面說症狀和藥籤不相配,但會請病人擇日再次求籤,或者老闆會從大方向來提醒症狀和藥籤不相配。像是寺廟D委員回憶說:「之前阮某(老婆)求籤完去拆藥材(調配取藥),阿班問說:這藥是外用的,確定嗎?阮某才發現本來要拿內科的藥單,卻拿到外科的了,所以又回來重新求藥籤。」(筆者田野筆錄)要是遇到藥籤裡有保育類的藥或是管制藥,藥房老闆會表示「這些藥買不到、不能賣,看要不要再重新向王爺求別的藥籤。」(筆者田野筆錄)以委婉的方式對藥籤進行風險管控。或是像寺廟C委員所說:「攏是先吃看看,如果覺得效果較慢,會再到廟裡重新求,若無閣(若沒有效就)再去問中藥房看要不要把藥量加重。」(筆者田野筆錄)以服藥後的自身感受作為是否繼續服藥的依據。

由於一間中草藥房透過信眾處方抓藥所連結的寺廟不只一間,反之亦然,所以藥籤對症程度成為神明靈力高低的重要指標。在筆者訪談過程中,時有廟方人士以廟中藥籤的靈效事蹟來彰顯神祇靈力,更代表神祇與宮廟名聲。

「你敢知影以早(是否知道以前)的神明很辛苦的,不像現在。那時候若是有人來求治頭疼的籤,拿到藥房拆藥時發現是治落屎(腹瀉),神明的名聲當場就落氣(漏氣、沒面子)了……所以神明一定要很靈聖才敢擺藥籤給信眾來求。」

也就是說,藥籤看似乘載至高無上的神明旨意,但求籤過程亦有求籤者自我的道德檢驗,而在藥籤所連結的社會網絡中,藥籤仍受到醫藥專業知識與服藥者自身感受所制衡,不管是重新向神祇求籤,或是藉由輿論的管道來影響藥籤的使用。

上述內容為基本的藥籤使用情況,但如同劇本一般,民眾會在既有的模式上進行改變,藉此符合當下情況所需。以求籤來說,除了抽取單一支藥籤外,近年來也出現「併籤」,即是在求得一支籤時,再詢問神意是否要併籤,若要則再求,直到足夠為止(溫文權,2008),此情況也稱為「合支」,民眾認為原因是醫藥資源漸趨便利,取得藥物的方便,人體因長期服用而產生了變化,以前藥籤中藥物劑量已有不足的現象,因此以多枝藥籤合併的方式,增加藥籤的效果。

藥籤不但是調配藥材時的依據,有中醫藥背景的行動者更將藥籤作為日常調護的參考,甚至是中醫師處方的底本。如筆者於學甲慈濟宮訪查時以眼科藥籤至廟旁中藥房調劑。中藥房I店員除依照藥籤調配藥材,H老闆利用配藥時說道:「你要注意莫用手去撋(揉)目睭,都像你這樣按呢(研究者揉眼中),按呢會傷害你的目睭。若是無爽快,會當按摩目睭四邊,就是莫撋目睭…莫常看電腦啦,輻射會傷害目睭,愈看愈澀。」

也就是說,藥籤在藥房這端的實作,藥房老闆會根據藥籤內容,揣摩使用者的身體情況,並依據使用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衛教。此外,筆者亦訪問使用藥籤作為處方參考的中醫師K,他表示:「通常是大醫院看不好的癌症病患,我會請他們去求藥籤,拿來後再用中醫藥的理論分析籤中藥物組成的方義(複方中藥方組成的意義),再開相應的科學中藥給他們,像是籤中較多補脾胃的藥物組成,代表神明希望他先把脾胃顧好,我就以四君子或是理中湯作為基礎方再加減。」面對從大醫院出走的癌症病患,K醫師認為用藥籤可以提高病患的服藥順從度,也避免病患繼續出走、逛體系,進而主動將跨越民俗與中醫的藥籤納入處方的參考依據。總而言之,藥籤是人、神與社會共創的文化腳本。求籤者所展演的宗教儀式、中醫藥從業人員應用專業知識對藥籤進行再評估,讓藥籤有其信仰的基礎,也有專業知識的把關。但真正的處方結果是求籤者與藥房老闆以藥籤為底本所共同協商而成,甚至因應個別情況而對既有的模式略做編排與修改,以取得療癒之效。

相關焦點

  • 【藥渡看臺灣】臺灣再生醫療廠商風雲錄 神藥還是錢坑
    」細胞治療被披上神藥的憧憬,特別是無法治療的疑難重病。特管法通過後,開始了細胞療法的商機,可執行醫院和合作廠商,焦點關注甚於曾經的新藥公司,種種驚奇成效治療個案,讓人充滿期待,但也不免眼花撩亂。澤芳樹預計這項計畫可讓日本數千人至一萬人左右患者受益,並公開預估治療費用大概在一千多萬日元左右(約合新臺幣240萬元)。2018年9月6日,臺灣衛生福利部也正式將熱議多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公布上路,有條件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包括癌症病人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等(參見表一),異體幹細胞不在此列。
  • 2019年港臺期刊醫療史論文匯總
    復次,探求玉局觀藥市如何被視為異人出現,或仙人施藥予人,以及民眾尋求遇仙、得藥而求不死的空間。透過上述討論,可說明時人追求長生、成仙等願望如何促進此藥市的發展,並擴充成都九月九日的活動內容。其三,明末衡州府有所謂神痘教,崇拜的是金花聖母,正是其陪伴著許多醫生,將神痘法傳往他鄉。在其傳播過程中,金花聖母曾出現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及陝西等地。而關於峨眉山神醫傳授神痘法的神話,最早的原型也是金花聖母。歸結來說,「種痘」並非考證上最佳的關鍵詞,而「神痘」與「金花聖母」才是探究人痘接種法起源的終極密碼。關鍵詞:種痘 ;神痘 ;湖南 ;金花聖母 ;峨眉山
  • 【臺客分享】 慢性病藥 健保因應疫情
    (二) 依據受託人代述病情,經原就醫院所原診治醫師專業認定後,限開立相同方劑處方(視病情需要得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伍、只限定慢性病可代為領藥,只限相同藥品因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致保險對象滯留大陸地區無法返臺親自就醫,因非慢性疾病病情變化大,為病人安全考量,限慢性病用藥,經受託人向醫師陳述病情,醫師依其專業知識之判斷確信可以掌握病情,始能開給相同方劑。
  • 「流失在民間的中國醫療史暨廢除中醫案9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之一
    加上,目前在中國醫療史的研究中,經典醫書仍是主要被研究的對象,但還有大量的、隱藏或流失在民間的技術與知識,例如抄本醫書、民俗醫方、秘方、骨傷科、民俗療法、推拿等等,長期被研究者忽略,它們的知識生產及其與社會發生的各種關係,作為補充中國醫療史目前之研究,別有另一種價值和意義。
  • 上海東方臺胞醫院臺灣醫療團隊4/8受邀前往福建為廈門大學EMBA班福州校友會進行健康講座 廈大校友獲全方位照護
    健康講座的醫師群分別來自臺灣北榮、萬芳及上海東方臺胞醫院,專業的臺灣醫療團隊從心血管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腎臟科、泌尿科、腸胃肝膽科、美式整脊、中醫復健理療等科別,給予現場企業家正確的醫學知識及健康管理,講座過後企業家們向臺灣醫療團隊分別求教健康諮詢及診治,這次健康講座臺灣醫療團隊用國際化的醫術水準受到了廈門大學EMBA班福州校友的讚譽與肯定。
  • 臺灣屏東農貿生技醫療參訪團赴海南省參加兩岸農貿生技暨大健康交流座談會共同進行兩岸農貿、生技醫療產業深度交流
    ;三亞市科技工業信息化局副調研員孫巧;海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調研員王長江;海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科員袁洪果;三亞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鐘七紅;三亞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副調研員左立書共同進行兩岸農貿、生技醫療產業深度交流,為兩岸大健康產業帶來更多的契機。
  • 臺灣藥品早期臨床試驗:規範與現況
    二、臺灣藥品早期臨床試驗管理及審查機制  藥物沒有絕對安全,對於病人而言可能是治療利益多於風險;但臨床試驗的本質並非為了病人的特定利益,是以追求醫學知識為目的,謀求廣大人群之利益 。藥事法 對於醫療效能及安全尚未經證實,專供動物毒性藥理評估或臨床試驗用之藥物稱為試驗用藥物。
  • 新書速遞:《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
    張淑卿與盧孳艷合著的〈性別與科技交會的護理史:本土案例〉從歷史角度出發,關注傳教事業與西方護理來臺的歷史脈絡,延伸探討臺灣護理發展中的性別與科技如何影響其專業發展,並探索其形成脈絡,及其對護理實務產生之作用。
  • 唐宋漢地龍樹菩薩醫療神信仰
    漢地佛教資料中最早與龍樹菩薩醫療特質產生關係的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龍樹菩薩傳》,傳中敘述龍樹出家之前,「天文地理、圖緯秘讖及諸道術無不悉綜」,後與三友求隱身藥於術士,此事與龍樹菩薩醫療特質有密切聯繫。文曰:   術師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術故屈辱就我。我若咒法授之,此人才明絕世,所不知者唯此賤法。若得之便去,不復可屈。且與其藥,使日用而不知,藥盡必來求,可以術屈為我弟子。」
  • 臺灣民俗中有關鄭成功傳說──九豬十六羊、公雞碗
    這項民俗記載依據連橫所著《雅言》:「3月19日,相傳太陽誕辰,實則明思宗殉國之日也。聞之故老,謂明亡之後,遺民不忍死其君,又慮清人猜忌,乃藉言太陽。太陽,日也;日,君象也,故曰:『太陽一出滿天紅』,以寓復明之志。是日以麵製九豬十六羊供為犧牲,則少牢之禮也。」
  •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再版
    作者簡介:李貞德,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取徑與焦點,主要是從性別角度探討傳統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法律制度,最近則將視野擴大到近代臺灣與東亞世界。
  • 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 | 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招收臺灣地區高中畢業生招生簡章
    在臺灣參加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簡稱「學測」)考試,成績達頂標級、前標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2. 就讀於大陸臺商子弟(女)學校、回臺參加「學測」考試成績達均標級的臺灣學生;3. 持有效期限之內《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參加大陸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考試(簡稱「聯招考試」)並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臺灣學生。
  • 阻礙臺灣進步的最大絆腳石:不尊重專業
    臺灣就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尊重專業的人, 不管好的壞的服務都要挑三揀四,好像別人的時間別人的專業都不是成本, 看醫生一定要拿些偏方出來質問醫生為什麼不這樣那樣, 生個小孩明明就不用每次都要照超音波, 醫生的專業就是告訴你小孩的心跳正常胎動正常最重要, 非得每次都要花很多昂貴的醫療資源去只為了圖個安心。
  • 香港為何難見醫療廣告 私賣緊急避孕藥入獄兩年
    你確實能在香港一些公共場合和媒體看到醫療廣告,除本地廣告,也有一些深圳的牙科醫院的廣告,上面標榜的價格和服務勾起了很多不願意擔負本地高額牙科診費的香港人的興趣。  而香港曾經被人視為「奇葩」的地方就在於,根據當時香港醫務委員會的規定,醫生不被允許在報刊和雜誌上刊發廣告,卻不限制其它地方的醫生及醫療機構在香港報刊登廣告。
  • 臺灣生產事故救濟法制及其成效回顧
    三、救濟金之資金來源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能夠順利上路的原因,在於政府統籌基金來源,使得反對阻力較少。依系爭條例第7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設基金,辦理生產事故救濟。環顧其他國家之醫療救濟制度,如瑞典的無過失醫療補償制度、日本新生兒腦性麻痺救濟制度、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生產相關腦傷補償制度等,不是透過保險或共同繳納基金制度,就是由稅收制度來提供基金來源。
  • 抗疫防癆山海間:東臺灣防疫先鋒李仁智醫師行醫記|心靈工坊
    在我讀中學、大學那個年代,臺灣的肺結核病依舊猖獗,我自己也曾接觸過,只是從來沒有任何症狀,但已有抗體。肺結核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俗稱「肺癆」,一直是臺灣較為嚴重的傳染疾病。許多人誤以為臺灣肺結核病已非常稀少,然而根據疾病管制署二○二○年公布的資料,近年來,每年新發生的肺結核病人大約八千多人,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也將近五百人,遠遠超過新冠肺炎在臺灣的確診及死亡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