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劉尚文 李梓延
通訊員 熊燁 羅建峰
三省通衢,黔巫重鎮。武岡,一座文化名城,古稱「都梁」,位於湖南省西南部,現轄18個鄉鎮(街道),總面積1549平方公裡,總人口84.5萬,系革命老區,曾是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縣(市)和湖南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這裡歷史悠久,自西漢設縣始,封侯立郡,設府置州,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夜晚的同保樓燈火輝煌。同保樓把武岡傳統特色飲食和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成為武岡一個新的城市地標。羅水英 肖亞輝 攝
▲
武岡市雙牌鎮浪石村,精湛的古民居建築風格和石刻楹聯,被譽為「湘西南明清古民居第一村」和「中國古楹聯第一村」,現存古民居88座,總面積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55座,面積6930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羅水英 陳罡 蔣玲 攝
這裡文化燦爛,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岡絲弦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武岡滷菜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雲山勝力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黃埔軍校二分校舊址為代表的黃埔文化為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無限魅力。
▲
武岡市法相巖街道辦事處洞庭村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2004年被評選為湖南百景之一,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罡 攝
▲
武岡市迎春亭街道地母庵村,村民在加工製作米花。米花形如「滿月」,有「吉祥喜慶」之意。逢年過節,武岡民間有吃油炸米花的風俗。米花在武岡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滕治中 攝
▲
武岡滷菜法新店,工作人員在忙著製作滷菜。武岡滷菜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該市大力發展滷菜產業,目前全市擁有滷菜企業196家,其中規模企業16家。王岐偉 攝
▲
遊客在武岡市紅色記憶館參觀拍照。該館於2019年創辦,總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共有展品4600餘件,其中涉及軍事題材的有300多件。截至目前,該館共接待10萬餘人次參觀學習。 賀永景 攝
▲
新建的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武岡實驗中學2020年秋季建成開學,提供了8000個學位。孔遙宣 攝
這裡有「六九福地」「楚南勝境」之稱的國家森林公園——雲山,「都梁十景」之一的法相洞天,「湖南百景」之一的中山堂和「蓋天下」之稱的古城牆,被譽為天下第一古楹聯村的浪石村。近年,又湧現出荷塘小鎮、同保樓等一批新興景點,2011年被定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2018年成功舉辦湖南省春季鄉村旅遊節。
▲
武岡市伴山水庫水面寬闊,環境優美。該水庫建成於1964年10月,總庫容66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720畝。水庫是武岡雲山伴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曉紅 攝
這裡交通發達,貿易活躍,已成為邵陽市西部地區乃至「湘、桂、黔」邊境地區重要物資集散地。隨著洞新高速、武靖高速的建成,武岡機場的通航,武岡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突顯。
▲
武岡市永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電線。該公司生產各類電線材料、電線電纜及電器、汽車、火車等內部控制線束,主要客戶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中國中車等企業。諶彥君 陳罡 攝
▲
武岡市的工廠車間,一雙雙辛勤勞動的手。賀永景 攝
▲
武岡市灣頭橋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在扶貧車間裡生產電子元件。該集中安置點立足搬遷群眾脫貧致富和後續發展,力保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楊玉瑋 肖亞輝 攝
▲
武岡市馬坪鄉佳暢就業扶貧車間,員工在加工生產布娃娃等布料產品。去年,安置了7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滕治中 攝
▲
武岡市鄧元泰鎮萬畝臍橙基地,遊客展示剛採摘的新鮮臍橙。該市2003年被列入國家湘西南優勢臍橙產業帶,是臍橙出口基地。周劍平 攝
2020年底,湖南第十屆新聞攝影研修班在武岡市舉辦。期間,來自全省的60餘名新聞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了武岡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風景名勝和民俗風情。
[責編:伍霞]
[來源:湖南日報社新聞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