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一定要幫塞爾維亞抗疫?這篇專訪給你答案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塞爾維亞衛生部4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天15時,該國新增確診病例305例,累計確診1467例,死亡39例

3月21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從廣州出發飛抵貝爾格勒,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隨後的一幕令很多中國人為之動容: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不僅親自到機場迎候了中國醫療專家組,並現場向五星紅旗獻上深情一吻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的工作情況如何?塞爾維亞政府和人民是如何支持專家組工作的?中國的抗疫經驗又在當地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攀、洪澤華

3月21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從廣州出發飛抵貝爾格勒,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隨後的一幕令很多中國人為之動容: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不僅親自到機場迎候中國醫療專家組,並現場向五星紅旗獻上深情一吻。

3月21日,貝爾格勒機場,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親自到機場迎接中國專家組。圖為專家組成員林炳亮拍攝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的工作情況如何?塞爾維亞政府和人民是如何支持專家組工作的?中國的抗疫經驗又在當地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面對這些問題,記者先後多次連線採訪了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林炳亮和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預防控制所一級主任科員龍其穗。

從武契奇總統向專家組深情表示「這個國家就交給你們了」,到遵照中方建議建設方艙醫院,從取消封城計劃到貝爾格勒市民主動為專家組車隊讓路,在他們的講述中,中塞兩國聯手戰「疫」的一幅動人畫卷,徐徐展開在我們眼前。

「這個國家就交給你們了」

草地:此次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林炳亮:3月15日下午,我接到了廣東省衛健委的通知,得知要去塞爾維亞支援當地的抗疫工作。我們一行六人,兩位來自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兩位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位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我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的醫生。

專家組合影,從左到右依次為龍其穗、彭志強、侯彩蘭、熊豔、林炳亮、郭禹標。

隨後廣東省衛健委和醫院就幫我們準備了隊服、防護物資、宣傳材料等必需物資。出發前,我們還專門到委裡開會分析塞方可能需要的物資和材料,並分頭準備,同時將宣傳材料翻譯成英文。3月21日晚上,我們飛抵貝爾格勒。

專家組此行的主要工作是考察塞爾維亞國內整個疫情防控體系,包括流行病學、疾病報告制度、檢測水平等,摸清疫情、醫療物資和醫務人員的情況。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察目標,就是當地對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能力,還有醫院的布局等等。新冠肺炎是烈性傳染病,從傳染病防治來說,醫院的整個布局合不合理、醫護人員的防護到不到位,都是要考察的。

3月21日當天塞方是派了專機來接我們的。下午兩點多起飛,飛了11個多小時,當地時間晚上七點半左右落地。

草地:抵達機場的那一幕,您的印象如何?

林炳亮:印象挺深的。飛機剛落地,空乘人員就讓我們往窗外看,說下面有好多人,總統也來迎接我們了。我們走出機艙,看到總統和我們的大使站在扶梯下面,兩邊是中國國旗和塞爾維亞國旗,還有很多衛兵。陳波大使說,「歡迎你們,疫情期間,我們就不握手了,碰碰肘吧」,我們就和總統還有中國大使碰一下肘。塞爾維亞總統還親吻了兩國國旗。現場挺感人的。

草地:目前工作的進展情況如何?

龍其穗:本周專家組的工作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走訪摸排當地防疫基本情況,提議建設方艙醫院和加強醫務人員培訓等。這周開始,我們主要有五方面工作:一是幫助塞方完善、理順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報告系統;二是繼續加強醫務人員全員培訓;三是對第一階段部署的工作進行複查;四是加強重症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五是加強人文關懷。

草地:您的工作強度大嗎?平時的工作節奏是什麼樣的?

林炳亮:這一星期工作強度非常大,因為疫情不等人,感覺就是在和病毒賽跑,我們希望儘快把整個防控體系建立起來。這段時間每天很早就要起來,跟公共衛生、臨床治療等部門見面,還要和總理、總統見面,提出建議,一般晚上八九點鐘才能回住地吃飯。我們每天還要開一個專家組會議,總結當天看到的情況,分析疫情以及存在的問題,梳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討論哪些是必須要儘快解決的,哪些是先提出建議,需要相關部門去推動的。開會經常要到十一二點,睡覺都要凌晨一兩點了。

3月23日,貝爾格勒,專家組與塞爾維亞國家抗疫指揮部舉行交流會,會上塞方決定將採取大範圍檢測、分開隔離輕重症患者等措施抗擊疫情。圖為會後專家組與翻譯塔尼亞合影

其實強度也還好,因為我們都習慣了,當醫生平時就是這個工作狀態。但是壓力會更大,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武契奇總統的兩句話,我們印象特別深刻。一句是我們來之前,他說「這世界上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只有中國」,一句是我們到了以後,他對我們說「這個國家就交給你們了」。這是多麼重的擔子!所以我們要爭分奪秒,要儘快把漏洞堵住。堵得越早,後續防控壓力就沒那麼大,就會爭取到時間。我們也不會覺得很累,這非常值得,因為關係到塞爾維亞人民的生命健康。

一直覺得,能為塞爾維亞這個國家做點事情,心裡還是挺欣慰、挺高興的。中國有過慘痛的教訓,也在和疫情鬥爭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很有效的經驗。我們結合當地情況提出的建議,希望儘快起效,疫情能控制下來。

「啊,原來不用封城啊」

草地:從您個人的觀察來看,塞爾維亞此前疫情防控的難點在哪?

林炳亮:我覺得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塞爾維亞從來沒有面對過這種重大傳染病,思想、物資各方面的準備是不足的。

第二,這裡整體的防控體系也不像國內的防控網絡那樣健全。中國在「非典」之後搭建了整個防控網絡。塞爾維亞沒有CDC(疾控中心)這樣的組織,CDC的工作主要由公共衛生研究所來做,基層力量不足。對疾病監控來說,整個網絡顯得有些薄弱。

第三,對一種新疾病來說,關鍵是要發現它,然後把源頭堵住。需要有一幫人去做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的調查,還要通過檢測儘早診斷出來,不能單純依賴臨床診斷。我們剛到這邊的時候,塞爾維亞全國只有一個國家實驗室能做檢測,而且人員、機器也不充足,每天檢測量只有兩三百左右,運送和發報告都很慢。在病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僅靠一個實驗室根本處理不了這麼多樣本。這也是塞爾維亞防控網絡最薄弱的環節。

第四,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不強,他們不是很清楚怎樣防護,缺乏專業的培訓,防護用品也不足。我們了解到當地醫院出現了醫務人員感染的情況,這與專業培訓、醫療物資儲備等有很大關係。

3月25日,貝爾格勒Dragisa Misovic定點收治醫院 專家組成員林炳亮和郭禹標穿戴好防護服,準備進入重症病房實地考察醫院布局。兩人背後寫著「林中國」和「郭中國」,旁邊還標記著防護服的有效時間。

草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專家的到來是否給當地帶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林炳亮:這是肯定的。我們剛到塞爾維亞的時候,其實塞方對疫情的預判是比較悲觀的。前些天我們一起去考察了尼什的防控情況,第二天一早和他們衛生部長見面,他上來就告訴我們說塞方準備把尼什封城。我們一聽當時就傻了。為什麼要封城呢?整個尼什有30多萬人,當時確診病例只有69人,人員流動也不多,這種情況下封城意義不大,代價太高,而且容易引起民眾的恐慌。更重要的是國家已經實行了緊急狀態,還實施了宵禁令,人基本都待在家裡。

專家組討論後覺得不應該封城。告訴塞方這個結論後,他們也很高興,看得出他們其實也不想封城。中方專家團隊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他們才放心了,覺得「啊,原來不用封城啊」。

草地:中國專家組給塞爾維亞防控工作最重要的經驗和建議是什麼?

林炳亮:簡單來講就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人救治方面做到「集中病人,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危重病人救治」,要做到「四早,四集中」,第一必須提高檢測水平。在我們的建議和推動下,現在塞爾維亞國內已從僅有1個新冠肺炎樣本檢測監測點,增加到5個,檢測能力和處理速度都有提高。

源頭控制方面,發現病人並進行集中隔離。我們請塞方儘快排查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從海外疫區回來的人,組織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徵用了各地的大學城作為集中觀察點。雖然現在檢測試劑盒還不充足,但先把這批高風險的人隔離起來,儘可能地切斷傳播途徑,對下一步防控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3月28日,貝爾格勒塞爾維亞軍事醫學院,專家組成員林炳亮為當地醫護人員講解穿脫防護服的要領。

第三是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和保護。傳染病收治強調「兩通道、三分區」:醫務人員和病人通道要分開,汙染區、清潔區之間要設緩衝區。我們發現當地部分醫院沒有區分「兩通道」,容易交叉感染。另外分區也不明確。我之前進入重症病區觀察,發現他們有汙染區,有清潔區,就是沒有緩衝區。醫務人員在汙染區換衣服,實際上換完衣服還是汙染的。這是個很大的麻煩。我們讓塞方儘快建立「兩通道,三分區」,做好醫務人員培訓,這樣會大大減少醫務人員的感染。

在患者收治方面,塞爾維亞此前建議輕症患者自我隔離。我國早期也採取過家庭隔離計劃,但這可能導致家庭聚集病例流行。一旦暴發流行,醫療機構的負擔會更重。所以我們建議塞方儘快把病人統一拉到定點醫院。在我們建議下,建立的方艙醫院已經開始收治病人,讓確診的輕症病人集中隔離,緩解了定點收治病人的壓力。

3月24日,貝爾格勒會展中心,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中)和專家組參觀方艙醫院床位設置。他們身後,擁有3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落成在即。

草地:塞爾維亞政府對中方提出的建議有什麼樣的反饋?

林炳亮:塞方政府的推動能力非常強,上下都比較重視,執行能力真的太強了。我們一提出方艙醫院的建議,他們第二天就開始施工,第三天就成型了,現在已經可以使用。這邊還施行了宵禁制度,對那些不服從宵禁令的人,按照法律進行制裁。

3月26日,尼什市,專家組前往當地體育館考察籌建中的方艙醫院,並對方艙醫院建設規劃提出建議。

草地:關於您提到的方艙醫院,目前建設情況怎麼樣?

林炳亮:貝爾格勒已經建好一座有三千張床位的方艙醫院,幾個大城市也在建自己的方艙,目前看這個規模已經足夠用了。當然塞方也是按照最壞的打算在準備,這些方艙醫院最後不一定用得上。但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總是好的,這樣至少民眾心裡就不恐慌了。

「塞方專門為我們請了一名山東廚師」

草地:在抵達塞爾維亞之前,您對塞爾維亞有什麼樣的印象?

林炳亮:印象主要來自小時候。一是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當時看完,覺得這邊的人民非常勇敢。出發前在醫院的歡送會上,我們還唱起了電影中的插曲「再見吧,朋友」。聽說專家組出發之前央視電影頻道還播了這個電影,可能是給我們送行吧。

第二個印象是21年前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北約轟炸。前些天我們去大使館舊址弔唁烈士,塞方國防部長也參加了,還有陳大使、吳武官,能去看看我們的烈士,心裡十分激動,也十分欣慰。

3月27日,貝爾格勒,專家組前往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舊址憑弔,圖為專家組與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中國駐塞爾威亞大使陳波在紀念碑前合影。

草地:生活上的衣食住行還習慣嗎?

林炳亮:我們來這邊生活起居由塞方國防部負責,一名中校專門陪同我們,部長助理每兩天來看望一次,噓寒問暖的,問我們缺什麼,還需要什麼。一位同事覺得早上房間裡陽光太猛烈了,就隨口說了一聲。早上說完,中午回到駐地時塞方已經把厚窗簾裝上去了。飲食方面也很細心,每天都是四菜一湯。塞方給我們專門配了一位山東的廚師做中餐,他很用心,每天都變著法子做各種菜給我們吃。還有安保也非常嚴密、消毒非常嚴格。生活上真的安排得很好,也很細緻。

草地:這些天當地的天氣怎麼樣?

林炳亮:我們剛到那天,下飛機時穿一件衝鋒衣基本就夠了。前兩天下了場雪,天氣比較涼。現在又出太陽了。我們都開玩笑說這次來還真有「雪中送炭」的味道,剛下完雪就出太陽,很應景。

草地:這些天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龍其穗:我們這些天出去的時候,當地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會豎起大拇指,也會用中文說「你好」。中方援塞的事情每天新聞都在報,當地民眾也認識我們平時坐的車了。有一天遇到堵車,他們都自覺地往兩邊開,在路中間留出一條道。看著我們經過,他們會豎起大拇指。

3月27日,諾維薩德市,專家組實地走訪該市傳染病醫院,重症病房的病人向專家組揮手,林炳亮朝病人豎起大拇指鼓勵他們。

有的醫院病房我們進不去,醫務人員和病人就在窗邊朝我們招手。我覺得很感動,他們對我們真的是無比信任、無比尊重、無比感謝。我們也希望把有效的防疫經驗好好傳遞給他們,真正幫到他們。

草地:現在是否有計劃何時返程?

林炳亮:原定的是在塞爾維亞國內考察14天,但現在看可能要延期,具體返程時間我們暫時不了解,一切服從當地防疫需要、服從組織安排。

草地:現在會和家人打電話嗎?每次大概聊多久?

林炳亮:基本每天都會報個平安。一般不會聊很久,就是簡單報個平安,問問家裡有沒有什麼事情。他們也很放心的。

草地: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明朗,國外形勢相對比較嚴峻。您有什麼想和國內同胞說的,有什麼想對世界人民說的?

林炳亮:我們國家現在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本土的病例基本能控制住,但是外圍形勢還是很嚴峻。病毒不分國界,也不分民族,所以還是要做好防護。對國內來講,最關鍵是做好輸入病例的防控,要做好入境人員的登記、隔離,把防控成果鞏固下來,不讓病毒死灰復燃。

對塞爾維亞人民和世界人民來說,這場戰役中的每個人都是戰士,每個人都有應該做的事情。普通民眾好好聽政府指示,做好個人防護,就是很大的貢獻。對醫生來講,那就是守土有責,責無旁貸,也要保護好自己,否則對國家、對醫院都是非常大的損失,也不利於戰勝疾病。政府要對整個防控工作做好安排,多關心醫務人員,多關心民眾,給他們提供充分的生活保障。

3月28日,貝爾格勒塞爾維亞軍事醫學院,專家組組長彭志強、組員熊豔對當地醫護人員講解標本採集後,現場督導塞方進行標本採集演示。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在防護方面不能有一塊短板,否則病毒就會蔓延,就會突破防線。雖然東西方國家不太一樣,但面對疾病時要摒棄成見,不要互相拆臺。雜音太多不利於抗擊疫情。中國做了非常好的表率,不僅分享了數據和經驗,還派遣專家到各個地方去。我們這次幫助塞爾維亞,實際上是在幫中國,也在幫全球。守住每個環節,守住每一寸土地,病毒就沒有藏身之處。只要齊心協力,肯定能夠戰勝這次疫情。

草地:這次疫情過去之後,您還會再去塞爾維亞看看嗎?

林炳亮:會的,也會帶家人和朋友過來看看。疫情過後再見,這是我們的約定。

相關焦點

  • 為何被塞方兩度挽留?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這樣說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作為中國最早向國外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之一,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自3月21日抵達後,已在當地工作一個月。近日,應塞爾維亞政府請求,中國專家組第二次推遲返程時間。
  • 兩度被挽留 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專家:我們對塞爾維亞控制住疫情...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作為中國最早向國外派出的抗疫專家組之一,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自3月21日抵達後,已在當地工作1個月。近日,應塞爾維亞政府請求,中國專家組再次推遲返程時間,將已從兩周延至四周的援助計劃再次延長。
  • 焦科維奇感謝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塞爾維亞男子網球名將焦科維奇22日通過微博向中國表達謝意,感謝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對其祖國塞爾維亞所提供的幫助。焦科維奇在微博上說:「中國在這次疫情之中遭受了很多苦難,仍然派出醫療專家並輸送物資來幫助塞爾維亞,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最後他還用漢語拼音寫下了「謝謝,我愛你中國」。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6人當地時間21日晚乘專機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由中國政府捐贈的一批醫療物資同機抵達。
  • 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這樣說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作為中國最早向國外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之一,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自3月21日抵達後,已在當地工作一個月。近日,應塞爾維亞政府請求,中國專家組第二次推遲返程時間。中國援塞專家組成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侯彩蘭當地時間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塞爾維亞的抗疫工作正處在關鍵時期,「塞方基於對中方專家組的信任,希望我們繼續留下,我們也想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幫助當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據悉,中國專家組初步計劃將工作時間再延長兩周。
  • 中國為何一定要幫塞爾維亞?這是我們在歐洲最堅定的支持者
    很長的一段時間,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塞爾維亞的總統、疫情、熱情等等,每一條新聞的下面都是中國人對遠在歐洲的塞爾維亞的祝福,為什麼這個歐洲國家的第一時間是向遙遠的中國求助,而不是歐盟成員,為什麼中國人民都一致強烈的支持?中塞之間的友誼要從上一個世紀說起。
  • 廣東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中國方案廣東經驗對當地疫情防控行之有效
    廣東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中國方案廣東經驗對當地疫情防控行之有效 2020-04-22 22:45:00來源:央廣網
  •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2020-06-26 20:41:45    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結束隔離休整返穗 何麗平 攝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82天走訪22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  中新網廣州6月26日電 (蔡敏婕 何麗平)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26日結束隔離休整返穗。
  • 獲塞爾維亞最高榮譽獎章!廣東援外抗疫醫療專家回家了
    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指示精神的行動中,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選派的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3名輪換專家、中國赴馬來西亞抗疫醫療專家組8名專家和援塞爾維亞建立「火眼」實驗室的6名華大基因技術組專家,分別在異國度過了44天、16天和22天的抗疫之旅,圓滿完成任務,於5月3日平安回到廣州。
  • 逆行塞爾維亞援助抗疫 廣東專家收穫「鐵桿友誼」
    6月26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回家。 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攝因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蔓延,當地時間7月3日,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歐洲小國塞爾維亞,宣布首都貝爾格勒進入緊急狀態。他所在的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是我國派出的援外抗疫醫療專家組中援助時間最長的一支隊伍,而他是隊伍中堅守時間最長的臨床醫生。回國的日程一再推遲。啟程時,塞爾維亞正風雪交加,疫情告急。回國前,當地已入夏,疫情漸趨平穩,復工復產火熱開展。援塞82天,廣東專家們在異國他鄉收穫了「鐵桿友誼」。
  • 疫後一定要去!中國最有愛的「老鐵們」塞爾維亞&巴基斯坦~
    今天駝姐要向你介紹中國的這兩個鐵哥們——塞爾維亞和巴基斯坦,扒一扒他們和中國的友誼,以及TA們那裡好玩的地方~//塞爾維亞——中國的「鐵板兄弟」//塞爾維亞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多次公開表示可以隨時為中國提供幫助
  • 「我的父親,是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的組長」
    南航機務工程部航材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彭華的父親彭志強,是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也是本次中國馳援塞爾維亞醫療專家組的組長。早在今年春節期間,彭志強就已投入到國內的戰「疫」工作中,收集統計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數據,指導廣東省各市、區疾控中心一線防疫工作,併到現場對新增病例作流行病調查。
  • 陳志強董事長視頻出席同方威視捐贈塞爾維亞抗疫物資交接儀式
    2020年5月22日,同方威視捐贈塞爾維亞內務部的抗疫設備交接儀式在塞首都貝爾格勒順利舉行,塞爾維亞副總理兼內務部長斯特法諾維奇、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陳波出席交接儀式,同方威視董事長陳志強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出席儀式,同方威視歐洲區域中心總經理付祁遠現場出席會議並陪同參觀。
  • 廣東專家要把「四早四集中」的中國經驗帶去塞爾維亞
    3月21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6人團隊廣州出發。 南都訊 3月21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6人團隊從廣州搭乘從塞爾維亞派出的專機,並攜帶部分捐贈醫療物資,前往塞爾維亞協助應對疫情。此專家組由廣東省衛健委組建,成員分別來自廣東省疾控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此次6人專家組涵蓋了疾控、心理、危重症、急診、感染科等專科,涉及新冠疫情防控的多個方面。
  • 為何再次延期返回?中國專家組組長提到了塞爾維亞政府一點「希望」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援助塞爾維亞專家組為何再一次延期返回?4月20日晚央視節目《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特邀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組長彭志強進行解讀。白巖松:中國赴塞爾維亞的專家組是3月21日抵達貝爾格勒的,到今天整整一個月,原定計劃是援助兩周,但是後來塞爾維亞政府方面說,不不不,要留下,再多留兩周。現在又多留兩周,時間也過去了,但是他們還在那。四周都過去了,是否又被延了兩周,或者說更多的時間?彭志強:沒錯,我們又延了兩周。
  • 塞爾維亞,一個必須要幫且一定要去的國家
    01北京時間昨天凌晨,中國援助塞爾維亞專家醫療隊一行6人抵達塞爾維亞,同機抵達的還有中國政府緊急籌集的呼吸機、口罩、試劑盒等十幾噸防疫物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等多位政府官員親自在停機坪迎接,並親吻了五星紅旗。
  • 利川公安抗疫MV《你的答案》震撼來襲
    利川公安抗疫MV《你的答案》震撼來襲 2020-03-15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批中國物資抵達塞爾維亞 老鐵的忙一定要幫 7000玩到爽的國家
    而當我今天再新聞的時候,就發現首批中國援助物資已經抵達塞爾維亞,中塞兩國不愧是鐵桿盟友,網友都評論說感動得熱淚盈眶。其實,要說中國和塞爾維亞兩國的友誼,那要從前南斯拉夫說起了。1999年,北約空襲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被美蘇輪流壓榨,當時的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也在戰爭中被炸毀。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看兩會:中國經濟正處在正確軌道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巴切維奇——「中國經濟正處在正確軌道上」(駐華大使看兩會)「兩會是中國最重要的年度政治活動,每年都會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分享了他對本屆兩會以及中塞兩國關係的觀察。巴切維奇表示,本屆兩會為中國設定的下階段發展目標引人注目,「人們期待著中國找到疫情之下克服經濟放緩的方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等一系列對衝疫情影響的非常之舉。
  • 萬裡馳援——中國醫生感動塞爾維亞
    一架載有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和抗疫物資的包機經過上萬公裡的長途飛行,徐徐駛入停機坪。此時,距離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向中國含淚求援還不到一周的時間。當晚,塞爾維亞政府以「超豪華」陣容在機場歡迎中國抗疫專家組的到來。武契奇總統站在飛機舷梯旁與中國專家們一一「碰肘」致意。為了表達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總統還向五星紅旗獻上了深情一吻。
  • 塞爾維亞:留下?中國專家組:留下!
    應塞爾維亞政府的請求,中國專家組將原定兩周的援助計劃延長至四周。近日,塞爾維亞政府再次提出,希望中國專家再次將返程延期。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於3月21日抵達貝爾格勒,在中國專家組的指導下,塞爾維亞抗擊疫情取得較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