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活不下去,往往是自發地「找死」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不以客戶為中心,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具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就失去了持續活下去的根基,企業自然是慢性自殺。

作者:彭劍鋒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ID:chnstonewx )

為什麼中國許多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期活不下去?其實打倒你的往往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我非常贊成這個觀點。

許多企業活不下去,往往是自發地「找死」

很多時候,許多企業不是外在環境讓它活不下去,而是內在滋生的四大自發趨勢,使企業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找死」。

第一,企業離客戶越來越遠的自發趨勢。

許多企業為什麼活不下去,是因為許多企業做大了以後,就慢慢偏離市場,離客戶越來越遠,越來越失去了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失去了敏捷的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的能力,組織越來越官僚化,企業越來越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危機意識淡簿。

只要老闆越來越來越尚虛,逐名,員工自我感覺越來越好,越來越舒服,往往客戶就感覺不好、客戶就不舒服,客戶就會用腳投票,毫不猶豫地拋棄你。不以客戶為中心,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具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就失去了持續活下去的根基,企業自然是慢性自殺。

所以華為將以客戶為中心置於核心價值觀的首位。阿里新六脈神劍的新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第二,戰略不聚焦,盲目多元化擴張衝動的自發趨勢。

中國許多企業創業一旦成功或做到一定規模,企業都有急於做大、偏離主航道、盲目擴張的原始衝動。這種原始擴張衝動,使得中國許多企業很難專注於細分領域,做成隱形冠軍。

我們所研究的上百家德國、日本和以色列的隱形冠軍企業,都具有長期價值主義導向,等得及,耐得住寂寞,專注於細分市場與客戶,都是在一個領域裡把產品做到極致。

但是中國很多企業還是機會導向,撈浮財的思維,抑制不住多元化的衝動,最後所有業務都是做到59分,做不到數一數二。

去年數百家上市公司資金出問題,面臨崩盤,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將圈來的或股票質押的錢去做投機生意,去盲目多元化,最後抓了一手的爛牌,打不出去。

戰略是一種選擇,選擇幹什麼,不幹什麼;選擇加還是減,戰還是略。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做加法容易得到政府和社會資源要素熱捧,做減法或專注於某一領域往往得不到政府和社會輿論的認可,所以盲目多元擴張的衝動,既是內生的,也是外在壓力驅動的。

為什麼要倡導提出打造產業領袖,尋找隱形冠軍?

就是要引領中國企業抑制住原始多元化的衝動,聚焦專注於細分領域,以長期價值主義思維,加大對技術、人才、管理的投入,真正提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真正把產品與服務做好,深耕客戶關係,贏得客戶的長期信賴與忠誠,從而走出盲目多元化自發趨勢的死亡陷阱。

第三,奮鬥精神、創業精神衰竭,組織日益惰怠的自發趨勢。

在不確定的複雜變化時代,企業的死法既有悲壯的瞬間死法,也有溫水煮青蛙式的慢性死法。自發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內部不斷熵增,組織日益懈怠,流程僵化,業務固定守陳,扼殺了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

同時企業內部競爭淘汰機制、按貢獻拉開分配差距的分配機制不能有效建立,導致員工壓力與動力不足,創業激情衰減,不願持續奮鬥,難以走出舒適區。久而久之,企業逐漸失去活力和競爭能力,就像溫水煮青蛙,很多企業是在這種不自不覺的狀態下被市場淘汰掉的。

第四,利出多孔、紀律鬆弛、山頭主義、腐敗滋生的自發趨勢。

堡壘往往從內部被攻破,往往是企業自己打倒自己。許多企業戰鬥力、凝聚力差,就是利出多孔,屁股決定腦袋,不能在組織整體層面上實現戰略協同,每個人都有自留地,都拿把刀,從組織肌體上放血割肉。再好的企業,也會因失血而被放倒。同時紀律鬆懈,制度不執行,形同虛設,建立不起組織理性,難以打造組織能力,自廢內功,自然難以生存。

環境對一個企業來講,沒那麼重要,越是好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期會變得越好越強壯。大地主往往都產生於災荒之年。經濟下行時期,很多企業很難活下去,是因為自廢內功、沒有戰鬥力。

所以很多企業不是被競爭對手打死,而是被自己打敗的。不管是老的活法還是換一種活法,企業最終都要回歸到苦練內功,強身健體,自身內在的健康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唯一的武器。

毛澤東八字箴言,重塑企業生命力

在經濟下行時期,中國企業如何活?靠什麼活?如何將經濟下行時期的壓力,轉化成動力?企業如何苦練內功,提升市場生存與抗打擊能力?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領先企業與行業隱形冠軍?

我還是借用毛澤東主席1937年為抗日軍政大學所題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八個字,作為今天論壇上各位演講嘉賓關於中國企業「活法」的智慧貢獻的總結。

一、「團結」:活下去的力量,抱團就是企業堅不可摧、勢如破竹的整體競爭力

為什麼許多企業不是死在市場上,被競爭對手打倒,而往往是自廢武功,被自己打倒?根本原因是內部不團結,不抱團,組織內耗,自己打自己。

突出表現為:企業領導班子不團結,目標追求各異,同床異夢,各種力量不能凝聚於共同目標,幹部隊伍一盤散沙,業務系統山頭林立,各自為政,難以協同。

無論是創業型企業,還是高成長企業或己規模化的大企業,組織內部的團結一致,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始終是應對外部不確定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組織不團結、不抱團,一定會自己打倒自己。企業的團結至少來自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團結來自於共同的使命與追求,目標聚焦才能力出一孔。

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領導班子不團結,組織成員目標追求各異、同床異夢,是很難形成凝聚能力的。

所以我們現在幫助很多企業轉型升級的時候,首先是從思想上、觀念上讓企業家實現轉型,更重要的是整個領導團隊必須要對未來思考清楚,究竟要把這個企業做成什麼樣的企業?這麼多人在一起要實現什麼樣的共同目標?只有建立在使命、目標、追求一致上的團結才是持久而牢不可破的團結。如果一個企業只是靠單一的利益聯結,這種團結是不牢固的。除了人員的團結,戰略思維上也要真正聚焦,能夠專注,目標一致,具有戰略定力。

第二方面,團結來自於求同存異、開放合作、優勢互補、彼此賦能。

尤其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進行組織建設最重要的依據是長板理論,關鍵在於企業如何發展長板、發展優勢,通過產業生態鏈連接別人的長板。生態的構建最關鍵的是在於相互賦能、相互創造價值。企業一定要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真正構建平臺賦能體系,做到優勢互補。

第三方面,團結來自於組織成員的信任溝通與奉獻回報。

一個組織中,如果彼此之間能夠互相信任,交易成本就會降低。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老闆不信任員工、員工不信任老闆,彼此之間建立不起信任關係,從而導致交易成本過高,過度內耗。

企業內部,如果彼此不溝通、不信任,互相屏蔽,相互猜忌,就不可能為了共同的目標去協同。組織協同才能產生整體力量,一個組織如果能夠建立信任關係,就可以減少猜忌懷疑,彼此為了共同目標去協同。

另外,組織能不能達到高度團結,還在於彼此之間能不能互相貢獻價值。只要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點,相互做貢獻,組織才有合作的利基。

二、「緊張」:化危為機,壓力也是動力,高壓力才會激發戰鬥力

人往往在危機之中,在高壓力下才能激發其絕地反擊,博死一博的戰鬥力。很多企業之所以缺乏戰鬥力,是因為企業內部一片祥和鬆懈,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沒有臨戰前的緊張氣氛。

共產黨軍隊緊張,國民黨軍隊不緊張,這是蔣介石在檢討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打不過共產黨軍隊,反省的血的教訓。高壓力、高績效、高回報,是組織戰鬥力的來源。

企業要持續打勝仗,就要有適度而積極的壓力感和緊張感。製造企業臨戰前的緊張感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

1)緊張來自組織的生存危機意識,來自於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企業生存和市場競爭的壓力。華為任總就是一個具有強烈危機感的企業家,他能夠把這種危機感轉化成為組織成員的危機感。

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老闆著急但是下面的人感覺不到,沒有壓力的傳遞機制。

2)緊張來自於挑戰性的績效目標設定。組織是否有緊張感,最關鍵的在於目標提的是不是足夠大膽,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挑戰性。只要目標具有足夠的挑戰性,就會催生組織成員的激情,目標高遠才能激動人心。所以緊張不是簡單的施壓,還在於組織要有挑戰性的目標,激發大家的鬥志。

3)緊張來自於內部競爭的淘汰機制。內部如果沒有競爭淘汰機制,就不能把外部競爭壓力轉化成內部競爭壓力,組織就不會保持緊張。

華為提出,活力才是根本,用小熵理論,奮鬥者機制、末位競爭淘汱機制,去激發員工活力,其實就是增強組織競爭淘汰機制的緊迫感,你如果能力、業績達不到,可能就被幹掉了。

4)緊張來自於組織內部比、學、趕、幫,樹立典型和先進標杆。

這一點日本人做得非常好。日本人在物質利益上基本上是相對平均主義,但是會不斷表揚為組織做貢獻的人,樹立典型,使得落後者產生羞恥感,以優秀分子倒逼團隊員工共同奮鬥。

這屬於企業文化和組織氛圍的營造,如果大家都爭優秀而你不優秀,你就有很大的壓力;如果大家都惰怠、懶散,這個組織就沒有緊張感。

5)緊張來自於懲罰分明,來自於高標準、高要求,來自於說到做到、嚴格的問責機制,來自於違反制度的高成本付出,也來自於使命驅動。

人往往是被逼出來的,企業中,緊張才會產生戰鬥力。當年「人大六君子」,其中黃老師、吳老師一直到現在還是華為的顧問。

一個人能夠給一個企業做二十多年的顧問,要是沒有學習能力、沒有自我超越的能力,是不可能跟上企業發展要求的,早就被淘汰了。

我們這六個人現在都接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了,但是還在不斷寫文章、不斷學習,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六個人之間相互PK。

有人問,我們怎麼能寫這麼多文章?吳老師聽說施老師寫了一本書,那他也得寫一本;施老師寫了三本,他就要寫五本。

在這個圈子裡,人與人可以相互激蕩,形成一個正向的能量場,能夠始終保持青春的活力,保持思考的能力。

我的導師已經90歲了,現在還在給博士講課,他說這樣可以避免老年痴呆。我希望我們這六個人也能夠PK到80歲,這樣才會避免得老年痴呆,因為始終在思考,始終在向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學習,始終走在永無止境的奮鬥者的路上。

三、「嚴肅」:敬畏常識、紀律嚴明、知行合一,建立組織理性

任何一個企業,要打造組織能力,必須要有組織理性。組織能力來自於激情與理性兩種力量。而組織理性來自於組織的嚴肅,來自於理性的思維和理性的制度與流程。「嚴肅」的內涵有六個要素:

第一,任何一個企業或企業家對常識、規律要有敬畏之心。

凡是破壞規則的都要付出高成本。現在很多企業出問題,我認為就是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常識導致的。大家都在講華為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是尊重常識的成功。

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常識是最難做到位的。因為所謂的「常識」往往是違背人性的,真正到了操作層面上很難做得到。華為的成功就是真正把常識能夠做到極致,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不該碰的不碰。很多企業家之所以出問題是因為缺乏對法律、規則、制度的敬畏,觸碰了底線。在國際市場上,華為就是因為對規則的堅守,才讓美國怎麼也挑不出毛病來。如果沒有敬畏感,在國際市場上隨便破壞規則,人家抓住一個把柄,就能把你送進去。所以,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嚴肅就是鐵的紀律,並且有令則行,說到做到,言行一致。

要知行合一,不僅是知道,關鍵是要做到。現在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接受的新理念、新思維太多,但是真正在操作層面上做不到,說一套做一套。

中國企業家的學習能力是全世界領先的,各種EMBA,收費越高人越多。但問題是學了以後怎麼用、怎麼落地?中國傳統文化重「道」而輕「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易行難的局面。

我給博士講傳統文化的時候提到,中國儒家文化是一個很高的旗幟,但從來沒真正得到落實。雖然到處都在宣揚儒家思想,但是政府真正在操作層面上遵循的是法家思想,講集權與帝王之道。至於知識分子和老百姓,受道家、釋家的影響更深,追求逍遙自我。在實際生活層面,奉行的是實用主義。

中國文化本質上是灰度文化,不像西方國家的基督教、伊斯蘭教文化這種單一的文化價值傾向,我們是多元的、複雜的、混合的,更是實用的,需要哪一塊就用哪一塊。這種文化取向一定意義上導致了我們的不「嚴肅」。不管從《論語》《道德經》到《六祖壇經》,中國古典著作一般都是後人記述,細節上經不起推敲,缺乏嚴謹的學術論證。

當然,中國的經典與聖賢對世界、宇宙的總體看法沒有錯,但是細節上,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第三,嚴肅就是嚴謹的工作作風與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企業中,要全身心的投入,用工匠精神,專注把產品做到位。

第四,嚴肅就是實事求是,尊重事實,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回歸到客戶價值。但是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反而離客戶越來越遠。

第五,嚴肅是來自於組織的莊重和儀式感。上午吳老師講到華為的儀式感,我很贊同儀式就是生產力,儀式就是管理的觀點。中國過去非常講禮儀和儀式,但是現在都拋棄了。我認為應該回歸,回歸到對自身的尊重、對他人的尊重、對組織的尊重。

第六,嚴肅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超越組織與制度之上。中國的問題是老闆往往凌駕於組織之上、規則之上,所有制度規則只針對別人、不針對自己,規則被隨意破壞。大家如果想學習任總,就學他一點——他制定的規則,自己身先士卒,首先遵守。

四、「活潑」:讓組織始終充滿活力

一個組織光嚴肅不行,最終還是要回歸活力,方向保持大致正確,組織始終要充滿活力。企業富有生氣和活力,來自於整個組織陽光、自然、活潑的氛圍,來自於組織不呆板、不僵化,來自於每個人的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來自於開放包容的文化。一個組織要做到活潑,我認為來自於五個方面。

一是組織始終要有激情、有追求、有信念。

信念可以激發人的潛能,產生核裂變。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需要重塑激情、重塑信念、重塑使命感。現在對幹部的要求,包括使命、責任、能力建設,使命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實際上就是回答未來到底要做成什麼樣的企業?願景到底是什麼?

二是要尊重人的個性,釋放人的天性,激發人的潛能。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首先要尊重人性,讓人有興趣、有專長地去工作。如果組織把人當工具,抹殺人的個性,讓人依附於物,組織是不可能真正具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我們搞平臺賦能型的組織,根本目的既要建平臺,提高組織的嚴肅性;同時又要尊重個性、釋放活力。

三是要信任並且授權於人,讓人有相對自由創新創造的空間,讓人有尊嚴、有價值地工作。

四是要不斷打破組織內部平衡,適度拉開差距,防止組織過度熵增。

華為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熵減與開放,持續激發個體價值的創造力,持續奮鬥,實行競爭淘汰機制,不斷反僵化、反不思進取,去激活組織。

五是要開放包容,用人不求全責備,要包容人的缺點。因此,選人、用人要有灰度。

企業家精神和平臺賦能才能激發企業創新

最後,一個組織要創新還必須要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要有一些具有企業家個性的人和創新精神的天才。很多企業家都問我,為什麼創新業務一直沒法發力?我說有兩個問題:

一、企業如果一直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不能培育出準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就被扼殺掉了。讓一個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去開拓一塊新業務,而且要把這個新業務做大,是不可能的。

二、沒有平臺賦能,整個組織能力構建不起來,核心產品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優勢,卻去盲目做多元化,勢必失敗。我們不是反對多元化,關鍵是在於必須把核心產品做到足夠規模優勢以後,再進入其他領域,讓新的創新型產品能夠藉助原有的平臺,讓原有的平臺能夠為新業務賦能。

現在一沒有企業家、二沒有組織賦能,純粹變成了個體戶,憑藉什麼跟創新型企業競爭?所以企業要創新業務,要有企業家精神,要有平臺賦能,具有了超越個體的企業家戰鬥能力,再通過平臺賦能放大這種能力,形成真正的組織能力,新業務、新事業才能成長。

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未來中國企業要真正活下去,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好自己,苦練內功。

這個內功,還是來自於那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內部是不是目標高度一致、高度團結?

是不是真正能夠把外部市場競爭壓力傳導到內部,讓每個人緊張起來,去承擔責任?

是不是真正能夠建立組織理性?

是不是能讓每個人發揮個性和創造力,為客戶創造價值?

如果能夠做到這八個字,我認為這個企業是死不了的。經濟下行,不管什麼樣的活法,最終還是要做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活得健康,才能有免疫能力去抵禦外部各種病菌的侵入,持續做大做強!

訂閱諮詢:國宏老師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許多企業活不下去,往往是自發地「找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非常時期,一些企業「活不下去」,一些企業卻找到了新機
    一場新冠疫情讓百業俱息,沒有多少經濟活動的市場環境,讓一些企業哭著喊著「活不下去了」。不過,數億人同時在線的難得機會,也讓一些企業找到了走出困局的突破口。
  • 「不作死不會死」與「不做死是找死」
    原標題:「不作死不會死」與「不做死是找死」  「不作死不會死」,是而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意為沒事找事,結果倒黴。   我想說的是另一種情況。世界盃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球隊,明明是自己的機會,卻因沒抓住、沒「做死」對手,反倒自己被「做死」。這叫「不做死是找死」。
  • 穆斯林在日本:根本活不下去!
    在日本,很少人提到阿拉伯、伊斯蘭教、穆斯林,政治家幾乎不出訪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國家也很少訪問日本。來日本的穆斯林,很少能獲得公民資格,連居住權都很難得到。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要求很嚴,在日本很難適應,因為日本沒有學校教阿拉伯語,買不到古蘭經,也沒有幾個清真寺。在日本,更難找到清真餐館。日本的企業,一般不願意僱傭穆斯林。
  • KA賣場,進是找死,不進等死?
    經常聽到同行說,進入KA賣場要慎重,進是找死,不進是等死。可是,由於圍城效應,每年數以萬計的各式企業還是拼盡全力衝進KA這片紅海。全國性的大型KA(NKA),這幾年在電商的衝擊下,風光難再。但以蘇寧小店/迷你永輝等為代表的小業態零售店擴張迅速。
  • 【聚焦】不乾等死,幹了找死!塑料行業亂象頻發,搞塑料的挺住!
    回收商網匯集回收行業新資訊、新政策及時播報,採集每日廢鋼報價、廢紙報價、塑料報價及時更新,收集回收行業故事、廢品人生活百態及時分享,供求消息一線直達,是您貼心的回收小管家! 現在的塑料廠沒利潤,日子不好過!幾乎所有塑料廠,都面臨轉型、停產的困局。
  • 「沒有你我活不下去」,3年級小學生情書火了,老師:比我都會撩
    「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小學生情書走紅,老師的點評亮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特別是在他們青春期時為了追女孩子,更是出現了許多騷操作,特別是在寫情書上,更是不知道比我們當初厲害了多少。近日,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寫的情書就火了。
  • 推文《撒野》,活不下去想顧飛,學不下去想蔣丞,跟著光
    活不下去想顧飛,學不下去想蔣丞。是你們給了我希望,撒野是救贖,我會帶著撒野女孩的驕傲,活的更完美!希望我們都能像對方一樣勇敢。沒有誰的生活會一直完美,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看向遠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
  • 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品牌升級後定位搖擺,呷哺呷哺「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關於呷哺呷哺最近幾年的質疑,一直在它的經營定位上。當下呷哺呷哺面對的困局,仍然是定位問題的後遺症。20年前,呷哺呷哺獨創的吧檯式小火鍋模式,精準定位在了「快餐+火鍋」,也恰恰符合了市場的需求,從此奠定了呷哺呷哺近20年的高速發展,成就了「快火鍋之王」的霸主地位。
  • 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不變等死,亂變找死
    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變等死,亂變找死。因為在組織變革中,必然面臨以下幾個困境。1.變革悖論組織隨著成長發展,業績增長明顯,客戶好評指數較高,市場認可率較高。看著財務報表逐步攀升的勢頭,組織開始沉浸在喜悅中。
  • 鄔立朋:《重啟》吳邪若死了江子算也活不下去了
    鄔立朋:《重啟》吳邪若死了江子算也活不下去了 時間:2020.08.05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這世界好奇怪,讓活著的人活不下去,又鼓勵想離開的人活下去
    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這世界好奇怪,讓活著的人活不下去,又鼓勵想離開的人活下去,這是為什麼?」其實,你有沒有覺得,你生活的環境中,總有這麼一群人是很容易不快樂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悲觀主義者』。他們喜歡將自己的生活敘述的毫無意義,他們沒有任何疾病困擾,卻好像總是活的很不快樂?很多人都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們是否真的如此不幸呢?
  • 「解讀西遊記」112.自己找死的涇河龍王
    自己找死的涇河龍王.m4a02:35來自莆田讀書會長安的涇河龍王變成個書生來到袁守誠的算命攤前,本來是想砸了這卦攤,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居然和袁守誠打起賭來。居然是明天會不會下雨,這可把龍王給高興壞了,下不下雨,又不是你一個算命先生說了算,是我龍王說了算,你這先生要找死,我也是沒有辦法的,涇河龍王想。讓涇河龍王嚇出一身冷汗的是,這龍王一回到龍宮,就接到玉帝的通知,明天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居然和算命先生袁守誠算的一模一樣,絲毫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
  • 內心弱小的人,身上往往有五種弱者思維,不克服,可能會一生坎坷
    內心弱小的人,身上往往有以下五種弱者思維,不克服,可能會一生坎坷;內心強大的人,往往也能克服這五種弱者思維,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弱者思維一、自輕自賤與生俱來,人都是一樣的人,但往往有那麼一些內心弱小的人,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實在太自卑了。自卑是阻礙你內心強大的釘子,會讓你活的萎縮、不自信,感到低人一等,輕視、懷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消極的對待一切,因而,不但會活的坎坷,也很難把握住機會,長期活在失敗之中。
  • 委員「沉」下去 思路「活」起來
    原標題:委員「沉」下去 思路「活」起來  「瀾滄是一個不該貧困但又深度貧困的地方。」朱有勇院士對委員們說,瀾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有充沛的陽光、降雨,有豐富的熱量,更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物種,尤其思茅松林下是三七等名貴中藥材最適合生長的環境。  回想當年來瀾滄時看到的貧困狀況,朱有勇無比感慨。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 呷哺呷哺「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
    品牌升級後定位搖擺,呷哺呷哺「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   關於呷哺呷哺最近幾年的質疑,一直在它的經營定位上。當下呷哺呷哺面對的困局,仍然是定位問題的後遺症。這兩部分客群基本上是不重疊的。   呷哺呷哺在店面分布、產品定位上都在吸引即時型消費的顧客,但在升級後則靠近考慮型消費者的思維,後者在考慮比較之後,往往由於過往對品牌的固有印象而放棄,選擇了更有吸引力的其它品牌;前者則因為呷哺呷哺客單價提升,不少人在幾番猶豫後選擇了其它價格更低的品牌。
  • 是什麼讓我們活了下去?
    今天看到意味網友說他的人生很絕望,他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對此,我有許多感慨。我不知道他究竟經歷了什麼,會說出如此的話,所以我也只能盡我所能安慰他,這個世界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絕望。其次,內心沒有了支撐點那就找一個支撐點,我們總要活下去我以前也會想,人生好難,本來我覺得我的日子就夠慘了,老天爺還要時不時的打擊一下我,我真的不知道活著有什麼意義。但是,現在我知道了,只要內心堅定,為自己的美好生活真正的去努力,我是會得到幸福的。
  • 為什麼俄羅斯世界500強不多?因為俄羅斯企業中有許多是隱形冠軍
    一個國家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的多少,往往成為一國經濟實力的象徵。尤其是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擁有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更多。在世界主要大國當中,俄羅斯恐怕是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最少的國家。根據《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俄羅斯僅有4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包括3家能源公司和一家銀行。
  • 臺「政戰學院」前院長叫囂:若解放軍坦克進入臺灣城市等於找死
    臺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餘宗基對此叫囂稱,若解放軍坦克進臺灣等於「找死」這家綠媒稱,解放軍「城市攻防戰」演習影片中,解放軍分成紅、藍兩軍。紅軍為進攻方,共70人裝甲車6輛,藍軍為防守方,有兵力230人和30輛裝甲車,佔據了制高點、做好防禦準備。經過一番激戰,在兵力和裝備都未佔優勢的紅軍竟把藍軍指揮員們團團包圍,解放軍進攻一方大獲全勝。
  • 「窮養」自己的女人,往往越活越悽涼
    很多時候,「窮養」自己的女人,往往越活越悽涼。01前段時間,去好友小悅家做客,當時她公公婆婆也在家。吃飯過程中,婆婆總是不願意上桌吃飯,只是一人躲在廚房收拾家務。結果,李姐和我說了這樣一句話:無論是哪家企業招人,都要看他的人品,先做人,才能會做事。原來,那天胡經理加班,正好她老婆過來送飯,還給同事們帶來了紙杯蛋糕。
  • 堅持不住了,扛不住了,撐不下去了,就看看吧!
    當你堅持不住了,扛不住了,撐不下去了,就看看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再次找回信心和勇氣,和命運抗爭到底!1、你的未來,藏在你現在的努力裡今天不努力,未來不給力,我們現在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在未來某一天,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人要明白,你的未來,都藏在你現在的努力裡。也許,你現在的所有努力,所有付出,看不到任何成果,那是因為,他們都在未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