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中的龍意象

2020-12-18 湖南24小時

龍紋青花瓷

龍,是李白詩歌創作中鍾愛的意象之一,其出現數量之多堪稱空前。這不但使「謫仙人」李白的詩在表現手法上更為奇幻玄妙,色彩斑斕,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更好像與他的生命融為了一體。無論是人生得意抑或是失意,龍意象都成了李白情感的寄託。

其實,龍的意象在李白筆下不是單純的意象本身,詩人賦予它們感情和生命,起到了深化詩歌精神內涵的作用。首先,李白《蜀道難》中的龍意象就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之句。這「六龍」即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六龍回日」——傳說日神羲和駕六龍以乘車,載著太陽在天空運行,從扶桑至虞泉循環往復形成晝夜;「六龍回日」也用來比喻太陽神。李白在詩中通過「六龍回日」這一典故,體現蜀道穿越秦嶺及主峰太白山之高峻,仿佛可以觸碰到天上駕馭六龍的羲和或太陽,體現了詩仙李白浪漫主義詩作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

李白是清醒的,他在《日出入行》中提出「六龍所舍安在哉?」這一對「六龍回日」神話傳說的質疑,也顯示出作為一位偉大詩人的不同凡響之處:形象思維與科學思維並重,這種創作態度著實令人嘆服。

「騎二茅龍上天飛」出自李白詩作《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中一句,該詩也是古代寫西嶽華山與黃河極具代表性的作品。「茅龍」據《列仙傳》講,仙人使呼子先與酒家嫗騎二茅狗,騎上後即茅狗化龍升天。呼子先是漢中郡城關外的卜師,臨將離開時對賣酒人家的老婦人說,「趕快裝束,當與你一起到中陵王那裡去報到」。上述傳說頗為有趣,也增加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

丹丘子即元丹丘,是一位「素與煙霞親」的遊仙,其一生與李白關係密切,友誼深厚。李白與之從遊甚久,贈詩亦多。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該詩是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送別元丹丘歸赴長安時寫的,詩寫於華山雲臺峰(北峰)。當時李白44歲,已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李白在詩中幻想著丹丘子從蓬萊西歸京師,出入於九重之中,沐浴著聖上的光輝。倘若丹丘子的玉漿能賜故人一飲的話,倆人將像傳說中的漢中卜師、酒店老婦那樣騎上能化龍的「茅狗」直上雲天。這也表現出詩人對神仙飛升的嚮往與羨慕。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有,「聞道龍標過五溪」。「龍標」是古地名,唐時置縣,屬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懷化黔陽縣。詩中的「龍標」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而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以龍吟來反映巖泉震撼,使得詩歌中的浪漫主義色彩更加濃鬱。

李白《梁甫吟》一詩中寫道「我欲攀龍見明主」。該詩可能是天寶三載(744)他離開長安時所寫,通過呂尚、驪食其等人物的故事和一些神話傳說表達遭受挫折的憤懣,及期盼「欲攀龍見明主」,得到皇帝賞識重用。全詩縱橫跌宕,變幻惝恍,淋漓悲壯。詩中還有「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之句;張公指西晉張華。據《晉書·張華傳》載,西晉豐城縣令雷煥掘雙劍(即古代名劍幹將、莫邪),雷煥把幹將送給張華,自留莫邪。後來張華被殺,幹將失落。雷煥死後,他的兒子雷華有一天佩戴著莫邪經過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東),突然劍從腰間跳進水中,與早已在水中的幹將會合,化作兩條蛟龍。這個傳說故事表明,李白仍希望總有一天自己會得到明君賞識。

李白寫到龍的詩的確不少,他的《玉壺吟》有「朝天數換飛龍馬」之句。古時皇帝有多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的都是上等好馬,在詩中泛指宮中的良馬;《送楊山人歸嵩山》一詩中「青天騎白龍」,「騎白龍」即飛升成仙之意。《廣博物志》載「東漢瞿武七歲便專服黃精紫芝,入峨眉山修道,由天竺真人授以仙訣,乘白龍成仙。」李白還有《送別離》中的「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意思是君主用臣如果失當,大權旁落,就會像龍化為可憐的魚類一樣。而權力被藏有野心的奸臣竊取到手,則會由老鼠變成吃人的猛虎;《北風行》中則有「燭龍棲寒門」之句,「燭龍」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人面龍身而無足,居住在不見太陽的極北的寒門,睜眼為晝、閉眼為夜。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李白在《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詩中寫有6處帶龍的句子,分別是:「天子遙分龍虎旗」、「龍蟠虎踞帝王州」、「徵帆一一引龍駒」、「何似龍驤出峽來」、「祖龍浮海不成橋」和「漢武尋陽空射蛟」。在一首隻有40多行的詩中,竟連續出現6處有關龍意象的句子,並貫穿全詩。這在唐詩中相當罕見,也讓讀者見識了詩仙李白對龍意象的鐘愛和推崇。

李白的詩常用龍來比喻事物,形成了一種大意象。這種意象承載了非常豐厚的藝術內涵,使作品主題更加鮮明集中,作品因而更加光彩四溢,引人注目。

李白《留別金陵諸公》中有「三龍紛戰爭」,《金陵望漢江》中有「派作九龍盤」,加上前邊說到的《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李白詩中寫龍帶數字的句子,恰巧為「三龍」、「六龍」、「九龍」,不知是李白故意為之或是巧合為吉祥的「三六九」。

隨之筆者揣想,唐代詩人中寫龍帶數字的句子從一到九是否都有,一搜索竟然全有。李白詩中寫到了「三龍」、「六龍」、「九龍」,周樸《哭李端》詩中有「一龍」,即「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孤鳳去」與「一龍沉」,婉言人逝世。這兩句還是有鳳有龍的對仗句。

貫休《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詩中有「金城柱上有二龍」;李白《古風其十六》中亦有「寶劍雙蛟龍」之句;李鹹用《西門行》詩中有「四龍」,即「四龍或躍猶依泉。」應物《龍潭》詩中有「五龍」,即「五龍潛處野雲閒」;張說《奉和聖制賜崔日知往潞州應制》也有「五龍」,即 「山帶五龍長」,此詩中還有「何年下鳳凰」之句;李頎《王母歌》詩中有「七龍」,即「七龍五鳳喜相迎」,而一句詩中兼有龍鳳意象,也較難得。

貫休《少監三首》詩中有「八龍」,即「八龍三虎森如也」。《離騷》中「駕八龍之婉婉兮」,指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後以「八龍」稱譽才學出眾之士。除過李白詩中的「派作九龍盤」,武則天《遊九龍潭》中亦有「潭心倒九龍」。

唐詩中寫龍且帶數字的,從一到九竟然全有;而李白佔了其中三數,如算上「雙蛟龍」,那就佔到四數了。真稱得上是唐代第一的「龍詩人」!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請作者與編輯聯繫,以便付酬。)

【來源:西安日報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下面我將這些沒有過時、現在依然可以用的意象集中起來,以供大家寫詩詞時參考。1、月亮在古詩詞中,月亮一般是代表思鄉、思念親人的載體,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蘇東坡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 李白詩中的「青溪」與「清溪」
    歷來眾多的書冊、文章、網站中,幾乎仍沿襲前人成說,給予二地注釋,指認不明,概念模糊,產生混淆。北宋雍熙三年(986),學者李昉編《文苑英華》,收錄李白詩243首,文16篇。又二百多年後,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彭定求等人編《全唐詩》,其中選錄有李白詩。乾隆二十三年(1758),王琦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詩995首,文115篇。當代多次再版。仍舊繁瑣而考核欠精,免不了有疏漏的不足之處。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摘 要: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重構能及時有效地吸引廣大觀眾。而對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潤,能使譯文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於觀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採用直譯手法處之,會使觀眾難以認同。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說到意象,就已經超出了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詩詞創作中的寫景、寫物、敘事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本人的感情渲染。關鍵是詩人的這種情感投射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否能夠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同。
  • 論詩歌中「意境」和「意象」的關係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裡提出「窺意象而運斤」的美學命題,含有依循意象來運用技巧的意思。簡而言之,意象就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象」是指詩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觸發,「象」是「意」的載體,二者水乳交融,互為依託。為表達特定的情感,詩人選取進入到視野的特定物象,再通過有組織的語言文字的傳達,就形成了詩。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和桃花一樣,楊柳成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起源於詩經。詩詞中出現羌笛,雖然有時也會有思念的意思,不過一般是作為邊塞詩詞中的意象,和竹笛有所區別。梧桐梧桐也是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同樣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有「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之句。
  • 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淺談桃花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演變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其中花卉、植物等運用猶多,簡單來說,意象就是人們將自己的想像與情感附著在某一客觀物體上,以此寄託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我國古典文學中,有很多常見的意象,如代表高潔的宋梅竹菊、寄相思之情的明月清風等,桃花作為一種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各朝各代都有對桃花意象作出不同的解讀。
  • 帶你了解什麼是意象
    意象是文藝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由「意」與「象」兩部分構成,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意」為藉助客觀物象表達的主觀情意,「象」是與主體發生情感關係的客觀物象,意象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在中國古典文論及西方文論中都有論及,並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地使用。
  • 從「意象」看審美範疇的規範使用
    在古代文論和美學研究中,對「意象」的研究頗具本體意義,但是對「意象」和「物象」的混同則缺少進一步的分析,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阻滯文藝創作及審美心理研究的向前推進。因此,從本體的意義上對「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對「意象」「形象」及「物象」之間的區別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 盛唐詩歌中的兵器意象
    在這些詩歌中,有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意象戎戈意象。本文試圖從華美一章中,分析盛唐詩歌中以劍意象為主要意象的諸多兵器意象,以期看到那個時代的壯麗精神。縱觀人類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他是一部戰爭史。戰爭對民族的榮辱存亡影響深遠。隋朝被唐王朝武力推翻,此後,又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擴張領土、統一國家的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唐盛世是在唐王朝的戎戈下實現的。
  • 詩歌鑑賞中解題突破口一——意象
    在上一節,我們講到如何突破詩歌大意中講到內容時,有一個蘊含作者情感的關鍵點,就是意象。什麼是意象呢?意象的定義是,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其實簡單來講,意象就是一個物象,只是這個物象它寄寓了人的主觀情感。舉個例子,蠟燭,它除了是蠟燭本身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象徵著某些領域的奉獻精神。梅蘭竹菊,除了本身意思之外,我們更熟悉的就是它們是高潔傲岸的品質。
  • 古代詩詞中審醜的文學意象
    那麼,文學發展到今天,蔚為大觀,有沒有審醜的文學意象出現?當然有,而且還不少呢。在古代詩詞裡面,竹子代表氣節,松樹代表不屈的品格,月亮代表思鄉等等,而蒼蠅、老鼠、蚊子為什麼不能入詩?因為這些東西不具有審美特質,偏偏是審醜的,不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於是大多數詩人都不寫它們。但也有詩人試著寫,讓這些討厭的東西具有了審美特質。
  • 李白詩中暗藏的15個古風名,清冷少見,女孩,這是屬於你們的!
    今天主要來分享李白詩中暗藏的15個古風美名,清冷少見,女孩,這是屬於你們的!拿穩了!【復棲】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宴平】、【恣歡】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西落】、【夢時】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宿霧】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何清】、【了圓】明明金鵲鏡,了了玉臺前。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在了解了曹植詩歌的情況下,有必要對意象的相關概念做一簡單闡釋。所謂意象,簡而言之蓋為盡意之象。在文學創作中,「意」為主體之情感,「象」為主體為表達情感所借之物。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作詩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符號元素。而詩人對詩歌的創作過程,正是詩人構建創造意象的過程。而這種種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
  • 聲律意象與中國詩歌語言藝術
    這裡所謂「聲律意象」,源出於《文心雕龍·神思》:「然後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這部「體大思精」的文學(「大文學」)理論批評著作,不僅有《麗辭》這種專門論述駢儷文體的篇章,而且整體上就是一部駢儷文體的理論著作。
  • 抗疫音樂中的意象、境界與精神
    縱觀此次抗疫主題音樂創作,可以說數量大、佳作多,情感飽滿、意象豐富。這些作品承載著音樂家們的社會責任、理性思考與真摯情感,既為我們譜寫了優美的旋律,同時也構建了豐富深邃的意象世界、情景交融的審美境界,唱響了波瀾壯闊的時代精神。一.虛實結合的生動記錄,描繪抗疫鬥爭的典型意象。音樂創作的意象選擇,與特定的時代背景、環境人文、地域因素密不可分。
  • 從《公民凱恩》到《美國麗人》|電影中的意象演變
    電影實體意象和道具電影道具,廣義上是指為了拍攝電影而製作或準備的一切物品。簡單如《肖申克救贖》的小錘子,複雜如《星球大戰》中的R2D2外殼,都屬於電影道具。通常,電影的深層體悟是非視覺的,而實體意象所作的正是充分將電影體悟物化,或者說視覺化,使觀眾可以視覺地接受並理解電影思維。《17歲的單車》:單車是青春迷惘和混亂的集合電影意象解析一般來說,多數電影意象是在影片中反覆出現且對於劇情有作用的物品。
  • 詩詞中的雁——從雁的意象看人生百態
    從古至今,很多詩詞中都出現過雁這一意象。為何古人如此鍾愛雁?雁又被寄託了什麼呢?雁意象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翻開歷史的書卷,一隻只「雁」便從詩文中飛了出來。隨後戰國時期,《楚辭》對《詩經》中雁的一項有所延伸與增加,大雁又有了思君愛國、賢人矢志和表達對秋天的悲嘆之情。無論是屈原還是宋玉,去國離鄉,眼望高飛的鴻雁表達了自己的忠君愛國、懷才不遇之情。尤其在《九辯》之中蕭索秋天中一行鴻雁飛過,自此雁和「悲秋」結下了不解之緣,使秋雁成為了一種意象。
  • 從意象到意境——以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為例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吳耀華的荷花圖系列中國畫作品,以荷花意象塑造為中心,建立了具有三重結構的荷花意象體系。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的第一重結構是「荷花意象」關係結構。「意象」關係結構是以「荷花意象」為中心、關聯創作者和接受者、關涉世界的「意象」整體。創作者被荷花多樣的風姿、勃鬱的生機與作為花中君子的文化意義所感動,作畫創造荷花意象表現生命的偉力與美的純真。
  • 高考中經常丟分的古詩鑑賞題:什麼是古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意象呢?所謂「象」,即物象,也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事物;所謂「意」,即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實際上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