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2020-12-12 搜狐網

原標題:香港盛行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在內地能賣出去嗎?

引言

有個成語叫「僧多粥少」,用來形容如今的香港再合適不過了。香港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雖說人多的地方才熱鬧,但是一旦超過了某個限度就成了災難了,尤其是對於人口基數大,住房需求大的中國人而言。

01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先秦時代,香港所在的嶺南之地就是書中記載的「百越」地區,屬於蠻夷之地。春秋時期,香港所在地區為當地原始部族所統轄,遠離中原爭霸。到了秦始皇掃六合一統中原後,香港也就被劃屬為番禺縣管轄。到了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直至明朝,香港還分屬於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夜景

香港的苦難始於清朝。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局是《南京條約》的籤署,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籤署了《北京條約》,清政府再次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以租借方式「借」新界99年。後來日本還短暫佔領了香港3年。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懷抱。

▲1997年香港回歸舊照

在古代,嶺南一帶一直就是未開化的地區,是很多中原王朝流放官員的地方,香港同樣也是蠻夷聚居區,「香港」這個地名由來已久,當然歷史同樣悠久的還有九龍山。英國是大航海時代以後最大的贏家之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甚至發展成了駭人聽聞的「日不落帝國」。而香港作為東亞地區的中轉港口,這塊肥肉自然被英國人覬覦已久。清政府割讓出香港後,這片地區逐漸發展成了二十世紀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的消費水平也就水漲船高,而這其中漲幅很明顯的就有房價。畢竟這對資本家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他們本著不把人民口袋裡最後一分錢掏空不罷手的精神瘋狂炒房,直到讓普通百姓絕望為止。

02

眾所周知,中國人素來對「家」十分看重,因此我國人歷來對房子都有一股瘋狂的執念。其實很多人都會算一筆帳,比如在北京花幾千萬買一套房,還不如天天住五星級酒店來得划算,這點投射到其他城市、其他階層也是同理,但是絕大多數我國人就是不同意,因為沒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找不到家的感覺,而且住得也不踏實。再者房子其實也是一筆固定資產,就跟土地一樣重要。

▲高樓大廈照片

這個觀念與我國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脫不開關係,歷史圈子裡一直有一句話: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只是為了一塊土地。土地傳承的不止是產業,也是對先祖的懷念。記得中學時筆者的歷史老師常常感嘆說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因為他們幹了一輩子賠本買賣。現在筆者理解了,這種愚蠢有時候不是壞事,我國人正是憑藉這股「愚蠢」的執拗才能成就偉大。

▲香港水管房照片

03

說遠了,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內地的房價對普通百姓造成的壓力有多大是有目共睹的,無數年輕一輩早早就成了房奴,但是如果跟香港一對比,就會發現這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香港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可能70平米的面積就要住200人,很多一家四口乃至一家三代都擠在一個十幾平米的房子裡生活。香港房地產商人靠炒房賺得盆滿缽滿,而普通民眾就只能蝸居在陰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

▲水管房內部照片

所以聰明人就紛紛開始動腦筋了。之前曾有人提出過「棺材房」、「陽臺屋」、「貨櫃屋」等概念,而現在香港又盛行有「水管房」。所謂水管房,就是由兩個直徑2.5米的混凝土水管拼接而成,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

有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水管房內部分為兩個區域,其中生活區有廚房衛浴,娛樂區有床鋪桌子。水管房可以住1-2人,並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在其中我們看到的沙發只要展開下面的木板就成了床,而電腦桌也是可以摺疊收放的,冰箱、空調、微波爐都在床頭,還有小巧的簡易衣架。是不是有一種溫馨的感覺呢?

▲香港街頭的水管房

這種水管房的好處是大大節約了土地,因為它們可以像工地上的水管那樣重疊堆放的。如果要租住在其中,每個月也只收3000元的租金,這在香港算是相當實惠了可以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問題。如果要購買,這種水管房也只需要大概10萬人民幣,物美價廉,那麼「水管房」在內地能賣出去嗎?「水管房」乃是因為香港特殊的情況所致,內地房價雖然高,但還遠沒到住房緊張的地步,所以水管房想來也不會在內地流行起來吧。

結語

「家天下」的觀念深深的影響了中華人民幾千年,因此「家」對於每個中國人而言不簡單只是一份產業,它更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心靈的港灣。試想?平時在外工作累了,還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是不是感覺自己始終都是漂泊無依的?因此,即使房價壓得人喘不過氣,熬一輩子也只能買個小房子,對於重視「家」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值得的。

參考資料:

《醒世姻緣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賣10萬,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香港房價之所以高,一方面是因為來這裡的人員多,人口密度大;另一方面就是炒房人的存在。經濟高速發展,導致眾多人口湧入,房子供不應求,肯定有些人囤積一些房子,等著房價越來越高再賣出去,賺到一大筆錢。之所以叫這樣的房子,主要也是和水管有關係。據了解,這種房子就是由水管組成的,直徑2.5米的混凝土水管當房子外殼,人們的活動空間是11平米左右。當然了,在11平米的範圍內,人們可以自由劃分區間。
  •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如果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房價已高至十多萬一平米,而在這些城市工作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每月大概只有5千。年輕人在一線城市買房簡直比登天還難,很多人漸漸不再抱有希望,當然也不敢結婚,因為單身可以沒房,但步入婚姻不能沒有房。
  •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售價10萬,若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如果沒有房,年輕人怎麼敢成家?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新興一線城市以外,香港作為老牌一線城市,房價也是水漲船高。再加上香港多山地和海港,適宜人們居住的地方本就很少,能夠用來建造居民住房的土地更是稀缺。所以香港用寸土寸金來形容也不為過,據說香港有一種「水管房,每套大概只有11平米,相當於一個單間那麼大,但它的售價在10萬左右。
  • 為緩解住房壓力,香港推出「水管房」,11平售價10萬,有人買嗎?
    為緩解住房壓力,香港推出「水管房」,11平售價10萬,有人買嗎? 香港有一家開發商就面對此次的現象發現了商機,研發出了一款水管房,這個水管房號稱面積只有11平方米,剛好適合單身社會人士居住,同時也可以避免年輕人蝸居在幾平米「鳥籠」中的尷尬現狀
  • 香港的「水管房」,11平米一套賣10萬,內地人會買嗎?
    香港的「水管房」比如說在我國香港,就出現了這一問題。有很多富商想要在香港買房,卻發現自己心儀的房子尚未蓋好,另一個隨時可以出售的,價格卻非常高。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土地的有限,使得香港的街頭變得愈加擁擠,新蓋的大樓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香港「水管房」。
  • 香港推出新房型「水管屋」,每套僅11平米賣10萬,換成你會買嗎?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房租最高的地方不是什麼豪宅,而是在最貧窮的深水埗。那些隱藏在平民區中的籠屋、劏(tāng)房、棺材房,每平方米的租金可以高達2500~3000港元。有大約20萬的香港居民,都只有幾平米的容身之所,有的人甚至連容身之所都沒有,只有一個一個的「牢籠」。
  • 香港特別的「水管房」,11平方米出售10萬,放到內地有人願買嗎?
    在住房供應和房價方面,如果說北上廣深這些僅僅是後起之秀,住房需求還算正常的話,那中國還有一個地方的住房緊張程度才是令人咋舌,這個地方就是香港。在香港,一間「水管房」,11平方米出售10萬,如果放在內地有人會買?香港住房需求在內地還未迅速發展的年代,香港就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經濟中心了。
  • 香港十分流行的「水管房」,每套10萬僅11平米,要是你會買嗎?
    在那些 「富豪」人們的眼中,已經將房屋的購買和投資畫上了等號,也就是說,房屋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投資渠道;而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眼中,房屋更多能給自己帶來歸屬感。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也都是讓房子的購買量逐漸有了上升,同時一些開發商也是看到這一個現象,開始了大量的炒房,讓房價得到了飆升。
  • 香港很受歡迎的「水管房」,一套10萬隻有11平方米,你會不會買?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悠久,因此即使在當今現代文明發展的今天,仍然有許多文化習俗被傳下來,「家文化」應該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一種,同時由於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它也給我們國家的人們帶來了獨特的住房感覺,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住房逐漸成為人們的重要「庇護所」,香港很受歡迎的「水管房」,一套10萬隻有
  • 繼籠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房」可以隨機擺放同時入住4人
    作者: 奇奇家居繼籠屋之後香港又推出「水管房」可以隨機擺放同時入住4人。說到香港很多去過香港旅遊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同時又是一個土地資源非常緊張的一個城市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城市假如有個幾十平米都是非常豪宅了我們看到很多明星住的房子都非常簡陋擁擠而一些普通老百姓住得更加落後甚至有些還住得緊緊只有幾平米衣食住行都擠在一個小空間內看起來感覺非常的難受以及接受不了。畢竟在香港房價太高而且房子也非常的緊缺很多時候不得不在自己僅有的幾平米內想辦法。
  • 當你在抱怨買不起房的時候,請看看香港的棺材房、籠屋和水管房!
    在我們的印象中,香港是一個繁華奢侈的大都市,燈紅酒綠,各種大牌奢侈品雲集,當然還有令人瞠目結舌的房價!在這座繁華的都市裡,很多人可能傾其一生的工作也買不起房,甚至連高額的房租都承擔不起!根據統計,大約20萬香港居民一輩子都居住在潮溼陰冷的棺材房、籠屋、廁所房......
  • 香港買房實況:人均5平米,均價20萬,有房才有愛
    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房價最高的居住地;連續7年蟬聯世界最難買房的城市。全城均價20萬/㎡,普通的年輕人需要工作60年才能擁有一套40平米的蝸居。年初香港出了一個針對年輕男女的小戶型,26平米一套房,售價1090港幣,也就是42萬/㎡港幣的辣手價格。蔡少芬在香港的家只有80平米;陳浩民的家120平米,但要住6個人,只能安排孩子住在客廳。
  • 香港物價有多高?一個車位賣出760萬,剪一次頭髮近800元?
    此外,據去過香港旅遊的內地遊客反映,我們在香港電影裡常常看到的雪糕車,賣的雪糕味道和肯德基、麥當勞3元錢一個的甜筒差不多,也要10港幣一個。街頭一家普通的茶餐廳裡,一碗最便宜的飯也要30港幣(約27元人民幣),而且只是加了火腿和煎蛋。
  • 香港人住「棺材房」,4平方米都算大戶型,為啥不願來內地買房?
    在這樣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去往香港尋找機會,踏上追夢之旅,希望能夠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香港人數也因此越來越多。由於空間過於狹小,所以被稱之為是「棺材房」。而這些「棺材房」也是應需而生的,一方面解決了香港人口眾多住房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又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家,儘管這個家很小。
  • 香港寸土寸金,為何TVB電視劇中普通的香港警察家裡都是百尺豪宅
    但是我們經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對香港民眾住房情況的描述和對香港房價的描述,大多都是說香港住房緊張、房價貴,有些收入不錯的白領階層甚至都蝸居在「棺材房」裡,甚至一家四五口人擠在十幾個平米住房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 為提升窮人幸福感:香港推出水管房,月租3000,不用再擠「棺材房」
    為提升窮人幸福感:香港推出水管房,月租3000,不用再擠"棺材房"隨著社會的發展,房價越來越高,很多人面臨著買不起房子的困境。特別是在第一線的城市,萬一是平的住宅價格,安家就更難了。因此,日本曾出過膠囊,香港曾出過棺材室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曾經是中國大陸居民的購物天堂。作為一個港口城市,香港的經濟發展實際上比大陸的許多城市早一些。當然,經濟發展的程度相對較高。只是,我相信去過香港的人都知道,在這裡密集的高層建築中,真正的安家真的很難。香港房價之高,一般人受不了,一般地區二十萬一也要平。一般人在這裡真的很難買房子。
  • 為啥香港90平米的小戶型,卻被叫做「千尺豪宅」?有錢人都很了解
    為啥香港90平米的小戶型,卻被叫做「千尺豪宅」?有錢人都很了解大家都知道,很多香港的明星在娛樂圈打拼了這麼多年,但是在香港依舊只能住在很小的房子裡,更不用說那些打工賺錢自己做小買賣的人,有些人甚至都是住的「棺材房」,這種房子只有一張單人床的面積,很多打工的人都是十幾個人合租。
  • 揭秘香港頂級豪宅:香港「富三代住不起」,重慶首富豪擲60億
    作者丨市界 徐明輝編輯丨朗明前不久,霍英東之孫霍啟文稱「自己在香港買不起房」上了熱搜,後腳就有內地富豪去香港買了房了。近日,新鴻基旗下樓盤Central Peak售出5套豪宅,據成交記錄冊顯示,售價在1.29億-1.88億元不等,總成交金額為8.2億元。其中1套被前「重慶首富」張松橋的妻子朱秋慧買入,價格為1.64億元,實用面積約為2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