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賜度牒修廨宇狀》:「但用小木橫斜撐住,每過其下,慄然寒心,未嘗敢安步徐行。及問得通判職官等,皆雲每遇大風雨,不敢安寢正堂之上。」
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的心願,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可住宅土地的不斷縮減,使得住房逐漸成為了一項全世界範圍內的難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土地面積小的國家或地區。中國的國土面積廣闊,一些熱門城市同樣出現了這一難題,而且在我國古代社會時期,住房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古代的住房難
這是因為,在我國古代有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在秦漢時期,土地資源是非常稀少且珍貴的,基本上都被皇帝或是地主壟斷,普通百姓想要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蓋上自己的房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代的官員更是很難住上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是因為他們雖說身份高貴,但每月的俸祿卻只是糧食而不是土地,因此他們想要住房,要麼是在辦公地點住宿舍,要麼是回鄉居住。
根據《晉書》可以得知,古代官員的俸祿體系直到這一時期才有所改變,一些品級較大的官員可以獲得土地,從這一時期開始,官員加入了地主階級這一陣營,住房問題才稍微有所緩解。等到近現代,封建觀念被打破,現如今我們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只要繳納房費便可以解決,只不過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土地的狹窄,使得房價不斷升高,甚至出現有錢卻難買房的情況。
香港的「水管房」
比如說在我國香港,就出現了這一問題。有很多富商想要在香港買房,卻發現自己心儀的房子尚未蓋好,另一個隨時可以出售的,價格卻非常高。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土地的有限,使得香港的街頭變得愈加擁擠,新蓋的大樓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香港「水管房」。
顧名思義,這種房子的結構非常像一個水管,充分地利用了每一寸的空間。雖說整體很狹窄,但卻擁有常規住所的配套措施,基本上普通房屋應有的功能這裡面都有,面積不過剛10多平方米,有點類似於公寓,只不過面積要更小一點。
這種「水管房」11平米售價10萬,換算下來大概一平方米一萬元左右,價格相較於一線城市來看還是比較划算的,尤其是香港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正因如此,「水管房」被推出以後,就受到了香港民眾的熱捧。這樣的房子內地人會買嗎?
答案或許不一定,但很多在香港工作的年輕人,又或是並不打算長期在這裡生活的人,往往會花10萬元購買一個這樣的房子,畢竟價格不是很貴,而且還非常方便。地產商推出這些房子,主要面對的對象也是這些年輕人,他們來到香港工作,月薪大多都在三萬元以上,購買這個房子並不會感到壓力太大,而且轉手也非常方便。
畢竟沒有人願意一輩子都住在這樣一個狹小的房子裡面,但如果只是短期居住的話,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買的。這一房子推出之後,有效緩解香港住房壓力,至少去酒店住宿的時候,不會經常遇到滿房的問題。
潛在市場待挖掘
現如今「水管房」主要流行於香港以及國外的某些國家,在我國內陸地區還沒有見過這樣的房子,不知道是否有房地產商願意做出這樣的嘗試。我們在去一些城市旅遊的時候,有時會看到太空艙酒店,就是通過節省空間的方式來增加住客,並減少住宿的費用,其實和「水管房」的原理是一樣的,既然太空艙酒店能夠實施,那麼「水管房」未必不會取得成功。
在我國內陸有幾個人口眾多的一線城市,在這裡有不少年輕人在奮鬥打拼,他們的住房需求是比較大的,基本上要租房子住好幾年的時間,如果換算下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推出「水管房」,他們完全可以購買這樣一個房子,等到自己有能力買房的時候再將其賣出去,因為這種房子的造型比較獨特前衛,因此應該會有不錯的市場,日後出售的時候或許價格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漲了不少,怎麼看這一設想都非常有潛力。
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這樣的房子,至少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緩解住房緊張的壓力。「水管房」是特定時間階段的產物,或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沒有這樣的住房需求,等到了那個時候,這樣的房子自然會被歷史所淘汰,但至少在如今的時代,「水管房」是有利無害的。
參考資料:《晉書》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