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面粥

2021-02-16 玉於斯

玉米是粗糧。在小麥等細糧不充足的年代,玉米曾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那玉米面窩窩頭,黃色的,捧在手裡像一座小山,嚼在口裡感覺非常粗糙,嚼半天,不想下咽。勉強下咽時,像是一些沙子從嗓子中划過。這還是摻了麵粉的。如果不摻面料,更讓人難以下咽。但是,不用擔心一點麵粉沒有,因為,要是不摻麵粉,純玉米面是做不成窩窩頭的。即使捏成了窩窩頭,放在鍋裡一蒸,也會散成一攤。所以,必須摻一些麵粉在裡面。玉米面窩窩頭曾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成為這些人童年難忘的記憶。我們出生晚一些,趕上了結尾。我不知道這些長輩們對玉米面是什麼感覺,反正我的感覺不怎麼好。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面不再作為主食,吃的少了。這幾年,人們普遍追求養生,玉米面因富含大量維生素,被作為一種科學養生的食品備受推崇。專家推薦,吃飯要講究粗細糧搭配,光吃細糧不行,不科學。所以,一定要吃點粗糧,如玉米,才有益健康。所以,城裡人經常買一些鮮玉米,放在鍋裡煮熟,啃食之。也有人買了磨好的玉米面,回家做貼餅子、煮粥。其實,養生不養生,還不是很急迫,主要是吃膩了大米、小麥,用玉米換換口味,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家的吃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煮玉米,一是做玉米面粥。我愛人做飯時,最喜歡熬玉米面粥。這種粥的做法很簡單,只要先把準備好的玉米面用冷水攪勻,等鍋裡的水燒開以後,倒入鍋中,再燒開幾分鐘就可以了。不像小米粥、大米粥那樣,要把米放進鍋中,小火慢慢熬,熬上半個多小時,才能熬好。

每當愛人做了玉米面粥,我就勉強喝半碗。雖然我也知道適當吃點玉米面是科學飲食,可是,我卻始終提不起興趣來。我不喜歡玉米粥,不是因為我小時候吃玉米面窩窩頭吃多了,也不是因為玉米是粗糧,而是另有原因。

事情得從三十多年前說起。當時,我十二、三歲,正在鄉裡的初中讀書。農村的經濟條件比較落後,我家也是如此。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每周三、周六回家帶乾糧,把帶來的乾糧裝在一個小尼龍袋中,交給學校的夥房熱一熱,然後就著從家裡帶來的水蘿蔔鹹菜吃飯。光吃飯不行,還得喝水。夏天時,我們就用陶瓷缸子從熱乾糧的大鍋中舀一缸子黃澄澄的散發著乾糧味的熱水。同學們帶的乾糧什麼樣的都有,有地瓜面窩窩頭、玉米面窩窩頭、玉米面饅頭、包子等等。熱乾糧的水會是什麼味?有點像澡堂子的味道。好喝嗎?肯定不好喝。不好喝也得喝。因為沒有別的水。那時,鄉裡沒有自來水。這些水,還是夥房師傅從幾公裡外的地方用人力車拉來的。如果開飯時去晚了,連這樣的水也會沒有了。吃飯時啃的鹹菜疙瘩挺鹹,總想喝水,沒有水喝,嗓子眼渴得冒煙,那滋味太難受了。我們都是渴過許多次,才得出寶貴經驗,下課後必須馬上跑到夥房。

臨入冬時,學校裡發出通知,每位同學帶5斤玉米面。大家回家帶乾糧時,把玉米面帶來,交給夥房。夥房師傅用這些玉米面做粥。用的水還是熱乾糧的水。這樣做出的玉米面粥是什麼味,我無法形容,反正非常不好喝。每次趕到夥房,師傅用一個大鐵勺盛一勺,倒入我們的陶瓷缸子中,粘乎乎的,熱騰騰的,缸子外面流得一道一道的。回到教室,趁熱吃乾糧,乾糧吃差不多了,粥也涼得差不多了。端起來,徐徐喝幾口,衝一衝口中的乾糧,免得噎著。玉米面比較粗,玉米面粥下咽時感覺拉嗓子,與吃玉米面窩窩頭差不多。因為畢竟是粥,有水在裡面,下咽時相對順利一些。不管怎樣,畢竟還是喝了熱粥,吃了熱飯。剛開始時,覺得這樣的粥還可以,後來,就感覺越來越難喝。我們就這樣在鄉裡的中學讀了三年,喝了三個冬天的玉米面粥。雖然難喝,卻別無選擇。

到了縣城的高中,條件有所改善。我們一個月回家一次,每次用自行車馱著幾十公斤的麥子交到縣裡的麵粉廠,由麵粉廠把換的面交給學校,我們就可以吃饅頭了。每年冬天,還是喝玉米面粥,每人還是上交5斤玉米面。水雖然換成了自來水,可是,做粥卻是用蒸饅頭的水做。儘管也不好喝,但畢竟比初中時候好多了。生活條件的改善還表現在吃飯時有菜了,不再主要靠啃水蘿蔔鹹菜了。我們每個班排上值日生,專門負責領饅頭打菜打水打粥。記得冬天一下課,負責值日的同學就抬著饅頭筐和水桶,到夥房排隊去了。滿滿兩桶粥,小心翼翼地抬回來了。一不小心,就會灑了。不夠喝還是小事,有可能燙傷人。回到教室,一人一勺,盛在大家的碗裡。大家一簇一簇地擠在一起吃飯。玉米面好像比以前磨得細了,雖然粘乎乎的,卻感覺沒有那麼粗糙了。當然,喜歡是談不上的,只不過下咽時容易一些而已。夥房也是只提供粥,不提供水。沒有辦法,屏住呼吸,把這該死的玉米面粥喝下去。就這樣,我又喝了三個冬天。

整整喝了六個冬天,喝得我見了玉米面粥就發怵。當時,自己逼迫自己喝下去,口與舌總提抗議,但大腦很理智,不理會口與舌的抗議,命令它們必須喝下去。因為沒有水,身體受不了,不喝不行。儘管喝下去後,有些翻胃,也得忍著。

後來,畢業以後,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我不用再喝那怪味玉米面粥了。但是,那味道,我想起來還翻胃。儘管現在的玉米面磨的很細,現在用的水也沒有其他味道,我還是難以下咽。

所以,妻做的玉米面粥,我能喝上半碗,算是很大進步了。

玉米面粥,總讓我想起那段貧苦生活的味道。

 

                                           2017年6月

相關焦點

  • 精選美食:老邊餃子、玉米面窩頭、無添加手指餅乾、營養粥的做法
    精選美食:老邊餃子、玉米面窩頭、無添加手指餅乾、營養粥的做法讓烹飪更快樂,讓不會做飯的人做得更好,讓能做得更好的人和最重要的人一起做飯。營養粥適用於12個月以上的嬰兒。原料:糯米、紅棗、紅豆、花生、核桃,每適量方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電壓鍋中,加水,然後關掉,打開開關,20分鐘內自動烹飪。
  • 山西憶舊06:玉米面糊糊,饑饉年代的記憶與懷舊
    也正是,在十冬臘月,一碗玉米面糊糊和著一個窩頭吞下,真是身上暖融融,心裡樂陶陶!話說這糊糊要做的稠一些,晉北叫拿糕,晉南稱煮骨壘,如果是在稀飯裡撒些面進去晉東南謂之撒面粥。拿糕是用紅面做的,過去晉北盛產高粱。
  • 血糖高的人,可以多吃玉米面這種粗糧嗎?很多人可能犯了多年錯誤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還是喜歡將玉米進行風乾處理,然後將風乾的玉米棒子磨成玉米面用來熬粥喝。他們大都認為玉米面這種粗糧不會使我們長胖,還可以補充很多營養。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用玉米面做粥喝可以改善體內的血糖。那麼我們看一看玉米面熬粥到底能不能改善血糖呢?血糖高的人,可以多吃玉米面這種粗糧嗎?
  • 教你玉米面貼餅的做法,不用鐵鍋,照樣金黃酥脆,越吃越下飯
    說起玉米面,大家都挺熟悉吧,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麵食,玉米面就是用玉米加工的,由於老家就是種玉米的,所以我媽媽每年都加工很多的玉米面,玉米面的吃法有很多
  • 試試玉米面的新吃法,酥軟適中,柔軟勁道比饅頭好
    玉米的營養價值小時候最喜歡喝媽媽熬的玉米面粥,細嚼能品出玉米的甜香,非常好喝。玉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E,常吃的人可以延緩衰老哦!玉米面棒棒饃的製作方法:玉米面棒棒饃不是完全由玉米面製作而成的,會摻雜一點麵粉,粗糧細糧混合,讓玉米面的口感更好,否則沒有吃慣粗糧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難以下咽。
  • 粗糧不好吃試試玉米面的新吃法,酥軟適中,柔軟勁道比饅頭好
    大圖模式玉米的營養價值小時候最喜歡喝媽媽熬的玉米面粥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們就切入主題吧,來聊聊玉米面棒棒饃的做法。:玉米面棒棒饃不是完全由玉米面製作而成的,會摻雜一點麵粉,粗糧細糧混合,讓玉米面的口感更好,否則沒有吃慣粗糧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難以下咽。
  • 臘八話粥——人生不過是一碗溫暖紅塵
    寶釵吃的是青青的碧粳粥,賈母吃的是膏脂肥腴的鴨子肉粥,王熙鳳和秦可卿生病了,吃燕窩粥。體弱多病的黛玉常吃的是江米粥。王夫人吃的是紅棗粥。天天鐘鳴鼎食酒菜膩人,「吃些稀飯也罷」—那是用優質「胭脂米」熬成一碗血糯粥。雖朱門無酒肉臭,百般奢靡也是普通百姓難以項背的。自古還有人總結四季粥補之道,春食薺菜粥,夏食綠豆粥,秋食蓮藕粥,冬食臘八粥,所謂「春粥養顏,夏粥清火,秋粥滋補,冬粥暖胃」。
  • 明日立秋,別忙著貼秋膘,先給家人煮這5碗粥
    推薦5款溫和的滋補營養粥給大家,貼秋膘前先喚醒我們的腸胃,做好迎接後續美味的準備。;②、鍋燒開水,放入所有食材,小火熬煮至銀耳軟爛,米粒開花,粥黏稠即可△ 第四款:小米玉米面紅棗粥【食材】:小棗1把,小米60克,玉米面1把【做法】:小棗、小米淘洗放入鍋中,加入食材10倍量的開水,小火慢慢熬煮,待小米開花,撒入玉米面,攪勻,待粥變黏稠即可關火
  • 【散文】玉米面飯味道||​​​​​​​​​​​​​​​​​​​石 顥||西部人文學[1號微刊]
    玉米面飯的花樣,十多種的眾。玉米面鍋塌塌(也叫玉米面黃)、玉米面餑餑、玉米面烙餅、玉米珍子糊糊(將玉米磨扁豆顆子大的粒粒熬的粥)、玉米面餄餎、玉米面削片、玉米面攪團等。僅我而言,吃玉米面飯是份鄉愁,也是份人生不尋常閱歷。次次吃玉米面飯時,我心裡總五味雜陳,那些如煙往事,已成過往歲月的腳窩。我家鄉的塬叫大昌塬,從古道今享「隴東糧倉」盛譽。
  • 玉米面這樣炒一炒,瞬間變美味,天冷早餐來一碗,好喝營養又暖胃
    平日裡,你最喜歡用玉米面做什麼好吃的?香甜軟糯的發糕,玉米面窩窩,軟而奶香味的鬆餅,貼餅子,菜糰子,粗糧饅頭還是荷葉餅?這些我都愛。因為玉米面作為粗糧,不僅黃色靚麗的顏色讓人很有食慾,最關鍵的是,多吃點多於身體也是有諸多好處的,老年人和兒童吃點尤其好。
  • 香柏樹營養美食視頻課堂第五期 ---主食系列之粗米豆粥和奶香玉米鬆餅
    奶香鬆軟玉米餅:雞蛋5個、玉米面200克、牛奶200克、蜂蜜60克、山茶油45克、鹽2克、白醋少許。設備:電壓力鍋、炒鍋、打蛋器、 廚房秤。做法:【雜糧豆粥】1.用清水將米豆洗淨,浸泡4個小時以上。2.煮粥,將泡好的雜糧雜豆倒入電壓力鍋中,水量最少是雜糧雜豆的3倍,按煮豆鍵。
  • 玉米面窩窩頭
    口感勁道,玉米香濃鬱~蠻不錯的,吃五穀雜糧是最養生的,今天我也來養生一波~材料:玉米面 150克 中筋麵粉 200克 開水 200克 酵母 3.5克 溶解酵母用的溫水 50克 1、先把食材備齊2、50克的溫水裡倒入酵母進行溶解
  • 稠粥:家鄉父老離不開的「一口」
    她在鍋裡盛上幾瓢水燒開後,把淘洗乾淨的小米下鍋,加火滾五六分鐘後,吃不起純米的,便在上面撒上一層的玉米面淹住水面後,蓋上鍋蓋再溫火燜十來分鐘後出鍋,有時也做玉茭「圪仁」稠粥,說是「黃金粥」,切幾個山藥蛋(土豆)與小米一同下鍋,蓋鍋加火燜20來分鐘出鍋,做出的稠粥說是「金裹銀」,把切成片的胡蘿蔔或切成塊的窩瓜加進去,說是「金裹銅」稠粥。
  • 大碴子粥,香軟好喝,嚼勁十足,趕緊來學
    各位好,今天接著介紹粥品,它極有東北特色,名為大碴子粥。小編雖然是北方人,但是離東北較遠,這款粥是在一個東北飯館中喝到的。小編家鄉也廣泛種植玉米,最常見的吃法是把它磨成細玉米面做粥喝,這麼大顆粒的碴子是幾乎沒有的。
  • 滿身盡帶黃金甲——玉米面煮疙瘩
    滿身盡帶黃金甲——玉米面煮疙瘩 王躍東      鄉思,是一種脆弱的情結,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鄉音、鄉貌,還有家鄉的米、家鄉的面,總能勾起遊子深深的思念。秋日時分,看著田野裡即將收穫的圓鼓鼓的玉米棒,經歷過那個苦難時代的人們,有誰不會想起那時兄弟姐妹圍坐在灶臺邊吃玉米面煮疙瘩的情景?依然會躍人眼帘。      地處山區的榆社,玉米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勤勞智慧的榆社人,將玉米面的做法發揮到了極致。饃饃、「翻身餅」、貼餅子……單單一個玉米面就能翻新出不少花樣來。而玉米面煮疙瘩,作為百姓充飢的主食,不消吃,單看做,就是一種享受。
  • 玉米面發糕裡的家國情(蘇靖凱)
    玉米面發糕裡的家國情(蘇靖凱)作者:蘇靖凱河北學習平臺奶奶家住在河北廊坊的一個村子裡。每次回老家,奶奶總會給我做我最愛吃的玉米面發糕,軟軟的、甜甜的,聞上去有一股玉米和蜂蜜混合的香味兒,吃到嘴裡簡直沒有比這更好吃的美味了。奶奶說,她現在做的玉米面發糕是用白面、玉米面、黃豆面、酵母、蜂蜜、糖多種用料混合後醒發做成的,上蒸鍋前還要添加上我喜歡吃的各種乾果、葡萄乾、棗,所以吃上去很可口。但是,奶奶小時候吃到的玉米面食品卻遠沒有這麼好吃。
  • 介紹七種早餐粥,一周不重樣,營養豐富,做法簡單可以為家人準備
    今天介紹七種早餐粥。給大家參考,前一段時間聽有的人說什么喝牛奶比粥好,這個我絕對是不同意的,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以及祖先遺傳的體質還有乳製品的種種弊端。不管是專家不專家的,我是不同意的。(而且那個專家自己是黑眼圈)雖然我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草民一個,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國人對粥的喜愛,哪裡是一個專家,就可以改變的呢?早餐吃粥,有種種好處。
  • 玉米面大鍋貼餅,城裡人奢求的美味!
    咱家奶奶說吃的夠夠的了,但我是真的喜歡,玉米面的大鍋貼,它是用玉米面製作的一道北方地區常見的麵食小吃,此餅鬆軟香甜,脆而不硬,在大赤峰關它叫「棒面乾糧」,就說說接不接地氣,哈哈,你的家鄉叫什麼呢?食材配料:玉米面、酵母粉、白面、食用油。製作過程:1、將玉米面、白面倒入盆內,用溫水和勻,放入發酵粉攪勻,等待面發才可以使用。
  • 玉米面雞蛋餅,快手早餐餅,鬆軟好吃
    玉米面雞蛋餅By 大海微瀾快手早餐餅,手不沾面,攪一攪,平底鍋一烙,10分鐘上桌,夏天多吃這個,軟軟的,香香的,可甜可鹹,我家一周至少吃兩次,幾天不吃還真是想得慌,常吃老人孩子補充鈣質原料:玉米面、麵粉、雞蛋、糖、小蘇打。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食材:取一個大一點的盆,加入玉米面和麵粉。2份玉米面和一份麵粉加起來大約在200g左右。第2步、磕入雞蛋,我每次做基本上按這個比例搭配,我家人都愛吃。
  • 玉米面蜂窩小餅,非常柔軟好吃
    玉米面蜂窩小餅By 琴韻優雅非常適合早上沒有時間的做一道小餅,簡單快捷,不用上手,只用筷子攪一攪,放置一邊,然後去煮個粥,回頭再攤幾個小餅,小餅柔軟香甜,也非常適合小朋友吃。原料:白面、玉米面、溫水、白糖、酵母。做法步驟:第1步、將白面玉米面稱重放入盆中,加入2克酵母,10克白糖,用筷子攪拌均勻。第2步、慢慢加入溫水,用筷子攪拌,最後麵糊能滴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