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粥:家鄉父老離不開的「一口」

2021-02-27 果林文苑

                         

                                              稠粥:家鄉父老離不開的「一口」

                                            圖 文/增宏

     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已有40年了。40年算得上是人生裡程的大半輩子,但是鑲刻在骨子裡的「水土」,沒有被歲月的長河衝淡,永遠難改的家鄉口音,一日三餐短不了小米、黃(油)糕、山藥蛋,做菜、吃麵忘不了放點老陳醋,使得原本城市從來少打交道的左鄰右舍,都曉得我是地道的「山西老西兒」。

      人們常說:年齡越大越容易回想過去。故鄉的每條街每條路,兒時形影不離的玩伴,老母親做的家鄉飯,還有曾住了20年的老屋等等,會經常在腦海裡輝映。昨夜忽做一夢,夢見母親做稠粥給我們吃,我蘸著用胡麻油熗的香噴噴醃菜,一口一咕嚕正吃著,忽的有人從背後拍了我一巴掌,我扭頭正要發火,猛然從夢中醒來,原來是妻子邊推我邊說我睡覺不老實,嘴「叭喳叭喳」幹啥,我摸了一下嘴角的「哈喇子」含糊了一句算是回答。

        如此,我便有了一番衝動,決定說一說稠粥。稠粥,是我們大同、朔州一帶鄉親們愛吃的主食,一般以早餐為多,材料就是小米。

       

        小米,性溫,源於狗尾草禾本科一年植物,我們那一帶稱穀子。主產於黃河以北地區,含有多種營養素,具有滋陰養血、健脾和胃、除熱解毒、和中益腎、去煩止渴、補氣強虛等功效,是老百姓生活中必需之食物。過去,在家鄉一帶,育齡婦女產子後,要「坐月子」內,一個月裡三餐都要食用小米稀粥,為的是進補身體,利於奶水充足。現在年輕夫婦生兒養女後,雖然不像過去那樣「坐月子」了,但米粥還是常用之食物。在我們那裡由於人們鍾情於小米,還有不少有關小米傳說。因其體為金黃色,故有的地兒稱「金米」。據說,乾隆有一次下江南,因南方不生產小米(穀子),便從盛產小米的山西調撥一百石(音:擔)隨行,山西巡撫知曉大同一帶產的小米色香俱全,便命大同府10日內備足百擔小米。大同知府當然不可怠慢。乾隆皇帝帶著載有小米的馬車一路南下。到了江浙一帶改走水路,隨行貨物全部要倒換貨船上。行駛中,乾隆發現乘坐的皇船和隨行的貨船周圍,始終跟隨著大大小小的魚類,船停魚停船行魚行。乾隆為解其意明吉兇,便詢問隨行太監和大臣何故,大家都說皇帝愛民如子,皇恩浩蕩,連魚也依依不捨一路送行,直說的乾隆皇帝龍顏大悅。而只有吏部尚書劉墉沒有吭聲,乾隆皇帝聰慧絕頂,心知劉尚書曾長期在外任職,又做過太原知府,一定會明白真正原由或有更深刻的見解,便大聲問:「劉愛卿,你怎麼不說話,這到底為何?」劉墉上前行禮後說:「啟稟皇上,容臣附耳稟告如何?」,乾隆容準,劉墉向皇帝耳語。乾隆聽畢哈哈大笑,即命隨從衙役,解開幾袋裝小米的麻包,將其倒入江中,誰知這一倒不打緊,各樣魚類聚集更多,隨船隨行形影不離,有的還時不時撞擊船幫,衙役們只好過兩三個時辰倒入一包,三天後靠岸,倒入江中的小米有10石(音:擔)之多。原來,在行船中,劉墉發現裝小米的後船魚類更多,便判斷是裝在上面的小米溢出的香味招來的。從此,山西小米純香味濃聞名聞遐邇。故事裡的事不一定真,但山西小米特別是雁北一帶產的小米絕對好吃。

       山西大同、朔州一帶地處雁門關外,過去屬雁北地區,為高寒地溫,一年只能收種一季莊戶,由於小雜糧耐寒耐旱,且生長期比較長,所以種植谷黍等雜糧比較多,但小雜糧產量比較低,在大集體時代,各小隊每月給本隊有戶頭家庭「打糧」(分糧),玉茭子最多,小雜糧和細糧總共也不過3成,那時候,與眾多鄉親們一樣,家裡的光景十分貧寒,月頭分到糧食很難飽腹到月末,平素難得能夠吃上頓小米稠粥。但母親勤儉節約,為讓父親下地幹活當中能夠耐飢抗餓,生著法子做稠粥吃,小米不夠會加些其它食料。

       作為強勞力,父親每天一大早就要下地掙工分,母親要一同起來生火做早飯。她在鍋裡盛上幾瓢水燒開後,把淘洗乾淨的小米下鍋,加火滾五六分鐘後,吃不起純米的,便在上面撒上一層的玉米面淹住水面後,蓋上鍋蓋再溫火燜十來分鐘後出鍋,有時也做玉茭「圪仁」稠粥,說是「黃金粥」,切幾個山藥蛋(土豆)與小米一同下鍋,蓋鍋加火燜20來分鐘出鍋,做出的稠粥說是「金裹銀」,把切成片的胡蘿蔔或切成塊的窩瓜加進去,說是「金裹銅」稠粥。齊備後,母親會把粥盛到陶瓷飯罐裡顛光滑,在放在罐口上碗裡擠上爛醃菜,調點油熗辣椒,用罐耳繩固定好交給送飯人,才算忙完早活兒。最後留下多少,與我們幾個小的一塊吃,吃不飽時母親就喝一碗「圪渣」水(做完粥鍋底留下的鍋巴)充飢。那時我年齡小,對這些好聽的「粥名」沒想那麼多,現在回過頭看,一定是大人們為了接口氣圖吉利,是樸素的對幸福生活的一種念想。現在鄉親們做稠粥,加些土豆、蘿蔔或者南瓜、窩瓜都是為了調節口味,且能夠補充營養,過去誰都沒有這種觀念,無非為得是能填飽肚子,還節省點小米。

       無論是純小米粥,還是加玉米面粥、玉米「疙仁」粥,亦或是粥裡摻和山藥蛋、胡蘿蔔、窩瓜,出鍋時必須用鐵勺搋(chuai),就是將燜好的粥來回上下戳摖搋合,直到小米粘度與水徹底融合,如果是加玉米面、切山藥蛋(土豆)或胡蘿蔔、窩瓜的粥,更要經過十幾次戳摖,方才能夠與米麵粘合。爾後盛到瓷盆或瓷碗中,上下顛翻直到光滑成形為止。

        要做得可口的稠粥,米的質量必須上乘,以不接年的米(新米)為最香。當然水的量須與米(面)的量匹配,水多水少粥的軟硬度不合適也不行,因過去老鄉們各家戶都是炭火鐵鍋做飯,最要緊也是最難的就是對火候的把握,火小了做出的粥色澤泛白不夠勁道,火大了鍋底會煳下厚厚的「圪渣」(鍋巴),既浪費食材,又可能有煳味,味道遜色影響口感。

        山西人早晨都愛喝小米稀飯,也就是稀粥,常做稠粥吃的主要是忻州、原平以北的雁北(朔州、大同)一帶。據說,陝西、內蒙古、河北、寧夏、甘肅、青海、東北等省份的一些區域也做稠粥吃,無非是做法吃法有所不同。有的小米裡加紅棗、葡萄乾、枸杞、黑桃仁等堅果,有的放大米、糯米、薏米、各種豆類等,也就是通常的八寶粥,而大都是為調劑口味,經常當主食不多。唯有大同、朔州一帶鄉親,把稠粥作為主食,除了臘八稠粥要添加紅棗、豆類等材料外,平素都是吃小米為主材的稠粥。

        現在,生活好了,過去做夢想吃細糧的願望早已實現了,白面、大米盤上碗下極其平常,儘管如此,與家鄉父老一樣,稠粥是離不開的味道。前些年,每每回老家探親,總忘不了麻煩老母親做幾頓稠粥,這幾年,老母親年歲大了,回去不忍心勞煩老人再去做了,便會到親戚朋友、戰友家裡解解饞,或是到縣裡的稠粥店吃幾頓,但現在都是電飯煲煲粥,雖然比較快也不至於糊鍋,但味道遠沒有過去大鐵鍋做出的粥醇香。

        現在生活在距老家千公裡的河南鄭州,各大超市裡都有賣的小米,我都會買些標有山西、東北、寧夏或甘肅等地生產的小米,在周休或節假日裡,讓妻子做稠粥吃,因她也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當然樂得去忙乎。

   作者簡介:郭增宏,山西山陰人,從軍23年,2002年底轉業到河南省衛健委系統工作。長期從事思想宣傳工作,與讀書和「爬格子」結下不解之緣。工作以來,發表新聞、科普、文學作品、理論研究文章超200篇,多篇獲獎,自版著作2部,並在多部工具書(期刊)任主編、副主編或編委。

                                        本期責任編輯 荷韻

相關焦點

  • 「用最好成績回報家鄉父老」返鄉參賽的寶雞籍運動員王一衡
    「回到家鄉參賽,感受到家鄉父老的熱情,內心充滿了鬥志。」今年17歲的運動員王一衡,近日回到寶雞參加百合杯桌球賽,代表寶雞雄鷹檢測隊主場作戰。「這次疫情,從大年初五歸隊直到這次比賽,大半年沒有回寶雞了,這次回家感覺家鄉越來越美,內心充滿了溫暖。」王一衡說。「都說月是故鄉明,回到寶雞感覺空氣也好、環境也美,家鄉父老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我前進的動力。」連日來,王一衡的父母、親友在賽場邊為他加油助威,他也展現了寶雞娃敢打敢拼、不畏對手的作風。
  • 「原年人」的細碎鄉愁:一口家鄉米 別樣家鄉味
    跟「媽媽的味道」一樣,「家鄉的味道」也是很難解釋的名詞。一樣事物,如果評價「是家鄉的味道」,那就對了,「和家鄉的不一樣」,不能說它差,但就是不知道哪裡不對。即使是來自同一個市,但不是同一條村的,就不是家鄉的那個味。嘴刁。但過年時長途跋涉,飛機換火車,火車換汽車,回到家裡,撫平的不就是那個「家鄉胃」麼?
  • 我家早晨煮粥只需15分鐘,煮出來的粥又滑又濃稠,孩子多吃長身體
    我家早晨煮粥只需15分鐘,煮出來的粥又滑又濃稠,孩子多吃長身體。粥歷來都被莊家稱為「世界第一補」,但前段時間比較熱的說不能喝粥,其實真的是有點歪曲了說話人的初衷,不是讓你單一隻喝粥,而是要食物多樣化,攝取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身體才會更健康。
  • 煮黑米粥別再直接下鍋了,這樣煮黑米粥軟爛濃稠,味道更香濃
    我們中國人在平時都是特別喜歡喝粥的,尤其是在早餐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都會熬一些粥喝,因為粥裡面的營養是非常的豐富的,而且我們在平時可以煮的粥的種類也非常的多,喝起來味道特別的好。有很多的人在早餐煮粥的時候,也都特別的喜歡喝黑米粥,在黑米裡面是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的營養物質的,而且黑米粥喝起來口感也特別的好,不過在補回米粥的時候也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教你這樣煮黑米粥,煮的軟爛濃稠,味道更香濃。
  • 翔雲兄弟回鄉街頭公益義演回饋家鄉父老以歌傳情以雜技藝術傳遞正...
    2020年7月19日至20日晚19:30連續兩天義演,翔雲兄弟在家鄉;四川江油「李白故裡」巴登廣場 客從何處來文化美食廣場舉辦的「疫過天晴·江油情」助力地推文化經濟,春晚演員翔雲兄弟愛在行動.圓滿成功,翔雲兄弟遊子返鄉歸,歸心似箭 不忘初心,只為做有意義的事兒,以街頭藝術公益義演回饋家鄉父老,致敬抗疫英雄,勵志學子們勤學苦練.學成歸來,報效祖國與家鄉。
  • 劉凱洋:祝福家鄉父老生活幸福 鼠年大吉
    同時,也祝福家鄉父老生活幸福美滿,鼠年大吉大利。  新的一年,劉凱洋希望能得到更多家鄉人民的關注和支持,做她堅強的後盾,為巴彥淖爾而戰,為祖國爭光。  2018年8月,劉凱洋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上海總營最佳陣容,榮獲「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稱號。
  • 如何煮稠的紅豆粥?只需添加「它」,粥厚,紅豆軟爛
    如何煮稠的紅豆粥?只需添加「它」,粥厚,紅豆軟爛!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醫療保健,無論春夏秋冬都很喜歡喝營養粥,特別是對一些女性朋友來說,各種營養粥都會經常出現在餐桌上。在我們家中,無論還是晚上,每個人都應該喝一碗粥,粥比純牛奶更有營養,尤其是如果你把各種穀類食品放在粥裡,不僅美味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尤其是吃早餐來到一碗營養豐富的美味粥時,一天的精神飽滿,所以無論你做什麼,你都充滿信心。平日裡,我們可以喝很多粥,比如大米粥,小米粥,紅豆粥,紫薯粥等等,不管是什麼粥,都有他的營養價值。
  • 新冠肺炎治癒者卻遭到家鄉父老的指責,為什麼?
    某視頻平臺微博截圖然而,仔細看過新聞內容後,發現李霖琳在表述中過分強調了「靠意志力和專業知識自救」戰勝了病毒,對醫護人員的辛苦和付出幾乎沒有提及,被網友尤其是家鄉的知情人質疑她「不懂感恩微博評論區截圖細品此前報導及視頻內容,李霖琳治癒後儼然以「局外人」和「清醒者」自居,言語中透露出對家鄉魯山縣的不屑和不滿,對家鄉父老的埋怨和牴觸情緒也表露無遺。
  • 太平軍高級將領中唯一倖存者,卻被家鄉父老嘲諷為「反骨韋十二」
    相比韋昌輝,其弟韋志俊的名聲遜色許多,兄弟二人的名聲在當地父老的心中更是天壤之別。同治四年,桂平金田建造一座昌輝祠,受鄉民膜拜,以此紀念太平天國首義五王的北王韋昌輝。鑑於此,可見韋昌輝在當地人心中很有威望。然而韋昌輝並非大仁大義之士,不過是鄉民的一廂情願罷了。
  • 血液稠不稠,看頭部!若出現這3種表現,說明你的血液黏稠如粥了
    血液稠不稠,看頭部!若出現這3種表現,說明你的血液黏稠如粥了視力莫名其妙的下降平時生活中,可以通過身體的一些變化來了解自己的血液是否黏稠。如果眼睛視力良好,不會出現眼前發黑的情況,說明血液循環良好,沒有血液黏稠的情況。
  • 熬小米粥,直接下鍋可不行,學會這3招,粥香濃稠有米油
    小米粥其實在各種粥類裡面是口感最好的,營養價值也高,但不知為什麼,很多人每次熬出來的小米粥的口感都不順滑,吃起來一點兒也不濃稠,稀稀的,這就有點不應該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現象,八成是大家熬製的方法不對,實際上,我們在熬小米粥時,直接下鍋煮是不對的,學會這3招,保證粥香濃稠還有米油出。
  • 【今日廣東•鄉音】家鄉的魚蓉粥
    在廣東,魚和粥是天生絕配。在中山古鎮人的記憶深處,流淌在舌尖讓味蕾眷戀的,最是家鄉那一碗鮮美細滑、濃稠適中的農家魚蓉粥。
  • 西熱告別新疆感謝家鄉父老,頂薪加盟江蘇同曦
    日,效力新疆11個賽季的西熱力江正式宣布離隊,CBA聯盟官方發布了新賽季江蘇同曦的註冊球員名單,西熱力江的名字赫然在列,霍楠用D類的頂薪合同籤下西熱,球員本人也在社交媒體發布告別發言,感謝了家鄉父老對於西熱來說,離開家鄉定然不舍,但世事總無常,人生需要向前看,江蘇同曦將是他的新篇章,祝願他在同曦的旅程能繼續發揮出高水平。(林小湜)
  • 讓這家春節不停業24小時粥店來告訴你
    鮑魚海鮮粥養生鮑魚海鮮粥,用料超足 。海鮮粥作為港劇裡的熟面孔了,小編也是常常在屏幕前饞得流口水!沒想到!如軒家的海鮮粥還加入了鮑魚,這讓嗜粥如命的小編完全坐不住!滿滿都是鮑魚和鮮蝦鮮甜的海鮮粥越煮越稠,每一勺都能舀到滿滿的鮑魚鮮蝦,精華被米粒滿滿地吸收,再加上黑色的野米,這口感簡直了。
  • 在徐州,一個字的地名是「沛」,一個字的小吃是「粥」
    一碗熱粥,讓很平常的油條變得尤其美味,相得益彰,勝卻人間無數的美好。乳白,濃稠,清香中有著一種純情,油條若是沒有熱粥,太過油膩,讓人沒胃口,不好吃也不完美。油條中因含有化學成分,多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然而,萬物相生相剋,當我們用熱粥搭配油條,就在無意中保護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 江蘇重症王牌軍凱旋 表演《國家》手語舞致謝家鄉父老
    抵達南京祿口機場後,面對接機的家鄉父老,12位醫療隊隊員現場表演了一段《國家》手語舞,向家鄉父老致謝。「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停機坪上,在等待行李消殺時,12位醫療隊隊員的這一段手語舞,讓很多現場的人看得熱淚盈眶。
  • 周末臘八,喝完這8鍋滾湯熱粥就準備過年啦!
    拯救不願動手的你邁出家門就能吃上一口貼心暖胃的熱粥👇 01 容奇港·毋米粥火鍋  店家會在最後送上一碗白粥,將白粥倒入涮完食材的濃稠湯底中稍煮,海鮮魚肉的餘味滲進米粒裡,喝上一碗簡直鮮掉鼻子。 △ // 早些年被深巷尋味記錄的報刊還貼在牆上老闆秉承了潮汕人喝粥的講究,精選東北大米,海鮮精細處理。砂鍋慢燉出的海鮮粥濃稠鮮香,半鍋海鮮半鍋粥,老闆給料很是實在。
  • 中年少女最愛順德粥火鍋
    老北京涮羊肉的真鮮味美、四川火鍋的鮮香麻辣、潮汕牛肉火鍋的鮮嫩爽滑、菌類骨湯火鍋的濃鮮、亦或是番茄鍋底的濃情酸甜,熱湯滾滾,凜冽的寒冬裡再沒有比這更暖的事了。毋米粥是順德菜的特色,用上等大米在瓦罐內慢火熬至湯水濃稠,粒米不見,水米交融之態。這個時候粥水濃稠、色澤柔白、味道清甜,用來做湯底打火鍋可堪極品。
  • 官媒正式公開,我軍士兵中印邊境榮立三等功,家鄉父老一起慶祝!
    文/行人近日,根據官媒報導,我軍士兵在中印邊境光榮立功,遠在家鄉的父老,也感受到了這份喜悅。在視頻當中,一座中國小村莊裡,一群人敲鑼打鼓的走進了一座農家小院,並且人們還舉著一個醒目的大紅招牌「熱烈祝賀董明同志榮立三等功」。
  • 尋味沛縣:燒餅、八劈油條、熱粥煎包、菜盒子,哪樣是你的最愛?
    圖文:小沛老頭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我們家鄉沛縣,除了悠久的漢文化和綺麗自然風光之外,不無例外地還擁有著豐富的美食資源。八劈油條造型奇特,單股呈細長狀,便於咀嚼,而且香酥可口,輔以熱騰騰的熱粥,更是相得益彰,讓你的嘴巴停不下來。熱粥。尋覓到了八劈油條,一定要喝熱粥,在沛縣民間有一種說法——喝粥吃油條。喝粥一定離不開油條,似乎這就是早點的絕配。粥,在沛縣任一地方都可以見到,做法相似,但味道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