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萍草書,隱藏了法度,顯示了無法勝有法的風範

2020-12-26 書畫觀賞

胡秋萍草書,隱藏了法度,顯示了無法勝有法的風範。草書創作向來比較難,難在如何處理法度與無法的問題。如果你寫草書,只考慮法度,就是照著前人的草書作書奴,寫張旭也罷,寫王鐸也罷,寫來寫去就失去了自我,做書奴沒出路,也沒有意思。

如果書法只寫無法,隨手而作,沒有規矩,就是草書不入格,神仙不認得的結果,這樣的書法就是江湖體。所以說,草書要想寫得好,一要講法度,但不能唯法度。二要寫自由,但是不有脫離法度。現在書壇,能把法度和自由處理的相當和諧的書法家是比較少的,但是,你只要看過書法家胡秋萍女士的草書作品,就會有種感覺,她的草書是把法度與自由處理得相當和諧的典範。所以,以下我們一起來看看胡秋女士的草書作品,體現草書創作時法與無法的關係。

胡秋萍的書法之所以寫得比較成功,一是與磨礪有關係,二是與愛好有關係,三是與書性過人有關係。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必需要有臨池不輟的磨礪付出。書聖六歲執筆,最終的成績,就是磨礪為基礎的。書法磨礪需要熱情與愛好的支持,胡秋萍在愛好方向強於平常人,從書法的門外,走進書法的門裡,可以說是一往直前,愛好給了她相當大的支持力。

磨礪為基礎,愛好為動力,餘下來的書法成功要義,就是書性的加持了。如果一位書法家書性平常,沒有超人之處,也難以成功。胡秋萍的草書寫諸家,最終能以王鐸草書的巨筆雄舞為核心法本,這就是書性過人的一種能力。所以集中書法成功的諸多要素,胡秋萍才可以在書法家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書壇活躍並且功夫超然的一種書法家代表人物。

從書法磨礪的時間長度來論,胡秋萍的草書應該是具備很深的法度水準的,因為胡女士練書法非一日之功,而是春秋不輟的磨礪結果。時間久了,法度自然深入書法,起筆落筆,可以寫透法度的嚴謹。但是書法,特別是草書創作,還有一個講究人書俱老,以無法勝有法的境界。

也就是說,草書越寫要越自然,把所有法度隱藏起來,然後放手寫心作草書。胡秋萍的草書,就是這層境界。一般認看胡秋萍的草書,有一種觀看結果,認為胡秋萍的草書沒有法度,寫得亂七八糟,不精緻。其實,這是對胡秋萍書法的一種誤解誤判斷,她的草書不是沒有法度,而是把法度隱藏了起來,這就是人書俱老的一種姿態。

隱藏法度和沒有法度完全是兩回事。隱藏法度是無法勝有法,沒有法度叫草書入不格。所以,欣賞胡秋萍的草書,應該站在人書俱老寫樸茂的角度去細心體驗草書之淵妙。站在這個角度去看胡秋萍的草書,就會無法勝有法的欣賞體驗。這就是我對胡秋萍書法的基本看法。不知道愛好書法的朋友們,是如何看胡秋萍的書法作品的呢?敬請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胡秋萍草書的豪放氣質有3種來源,大筆一揮,巾幗不讓鬚眉
    胡秋萍草書的豪放氣質有3種來源,大筆一揮,巾幗不讓鬚眉在當代書法家藝術體系當中,胡秋萍是一位非常有個性,有才華,有能力的書法家,她的各種書法形體都寫得嫻熟有餘,並且她的草書寫的也極有風範,觀賞她的書法,特別是觀賞她的草書作品,總是會有一種氣勢磅礴的豪放氣質,這種書法豪放的氣質,是巾幗不讓鬚眉
  • 胡秋萍——演繹王鐸書風的女性書法家
    胡秋萍本來是很傳統的一位書法家,她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字,並且用「永字八法」的傳統思想去學習書法,這種方法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可以說,她在寫字過程當中,「永字八法」不敢越雷池半步。但隨著年齡的增大和老師的啟迪,加上她後來參加了全國性的書法展覽後,尤其是受到當代書風的影響下,胡秋萍對書法的認識大大改觀了。
  • 胡秋萍的書法,擺脫文人書法的酸質,表現骨力書法的俠風
    胡秋萍的書法,擺脫文人書法的酸質,表現骨力書法的俠風。胡秋萍是一位女書法家,但是她的書法絕不因女子書法而顯得媚柔,而是多有骨力書法的俠風,所以看起來特別有精氣神,越看越有力量感。書法之法,在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字是一樣的,但是結構字的風格卻是無花八門的。
  • 胡秋萍書法渾厚大氣,看罷很養眼
    胡秋萍的行書行寫得十分漂亮,字跡行雲流水,寫出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髓;她的草書,寫的頓挫有效,筆力鼎健,法度嚴謹,是一位深得草書之妙的大手筆,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胡秋萍,1962年生於河南開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 草書難在書寫狀態的法度自然
    我們認為草書難在法度、難在筆力、難在速度、難在章法,都有道理。其實,草書最難的是書寫狀態下的法度自然,這種融法度、性情、技巧於一體的自然天成,應是草書的最高境界。
  • 書法家胡秋萍寫的2聯立軸,估價4000元,碑帖相融返璞歸真
    書法家胡秋萍寫的2聯立軸,估價4000元,碑帖相融返璞歸真。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著名女書法家胡秋萍,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她的書法很有個人風格特點,也有碑帖互融的能力。當代書法如果偏向於碑學或者偏向於帖學,都無法完成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塑造。從這個角度來講,胡秋萍女士書法碑帖雙修的價值就在於她用這種書法風格完成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構想。
  • 精嚴法度長於神採——金連鈞和他的草書藝術
    近年來,學習草書,路子正,氣息雅,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寫好草書,重在三點:一是精嚴法度;二是長於神採;三是品格高尚。以此三點衡量連鈞的草書,均有較好的契合。我看好連鈞在草書藝術上的發展。——王厚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朱熹觀書有感 揚州大學金連鈞,江湖人稱老金或曰:「金教授」。因為他在高校任職,不過他長得實在是瘦了一點,不經風吹,已飄飄若仙。老金為人豪爽,善飲後訴情,醉後揮毫!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草書有變化,估價1到1.5萬值不值?孫曉雲的書法功夫是比較全面的,是一位扎紮實實的碑帖派,臨過大量的傳統法帖,所以她的書法從整體上來看,有一種唐法的嚴謹,也有晉韻的風範。從書法的形體上來說,孫曉雲的楷書和行收寫得特別好,這個不用懷疑,她的行書和楷書影響了許多人的書法選擇,孫曉雲楷書行書學古人,而今人則以學孫曉雲的書法為追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孫曉雲的行書楷書具有傳承價值,有借古開今天的品質。從我個人的書法觀賞角度來講,孫曉雲楷書行書寫得都不錯,但是草書創作是一個弱項。
  • 草書勢-崔瑗
    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望之若欹。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或¤¤點¤,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後奇。或凌邃惴慄,若據高臨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收勢,餘綖糾結;若山蜂施毒,看隙緣巇;騰蛇赴穴,頭沒尾垂。是故遠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
  • 書法有法丨國展草書:「歷史的繁榮期」?「當代無草書」?
    如今的王厚祥不需要參加國展來證明自己,故而其草書更加自由奔放,自信、自然的成分多了,而做作的成分少了,這說明展覽對草書的創作既有促進作用,亦有阻礙作用。曾獲第五屆蘭亭獎佳作獎的金澤珊,其草書取法二王,但並非純二王,他的作品中加人了唐宋行草的筆意;劉宏衛亦取法「二王」,他將二王小草放大書寫,不僅需要一定的功力,還需要對線條的掌控力;彭雙龍的小草同樣有晉唐行草筆意,並加人了當代技法元素和形式,所以彭雙龍的草書嚴格意義上屬於行書範疇。故而他們幾位書家實為以行書的節奏和筆意來寫草書,有草書的形質,但無草書的性情。
  • 草根亂談 牛眼看書法名家作品
    當代女書法大家肖清紅立軸草書: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丶中國書協理事丶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丶中國書法家培訓中心教授胡秋萍的草書作品: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員丶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丶中國毛澤東書法研究院副秘書長化廷林的草書作品:總的看,以上三個人的書法我都看好,都喜歡。相比較,我還是最喜歡肖清紅和化廷林的草書。
  • 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一件草書估價1500元,細品是不是有漢韻遺風
    中書協副主席劉金凱,一件草書估價1500元,細品是不是有漢韻遺風。書法家劉金凱先生是一位博涉多優的翰墨能手,諸書皆成,又以獨樹一幟的草而令其聞名,也奠定了他有書壇的地位,他是一位既有書法真功夫,也有書法高地位的一位藝術家,是中書協的副主席。
  • 「隨心所欲不逾矩」,書法要有法有度,這是儒家思想對書法的滲透
    隋唐之際,書風極盛,書法界一洗六朝浮靡之風,而倍加推崇法度。智勇確立的「永字八法」,包括了楷書若干種筆畫,是討論筆畫書寫的規則。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總結了真書的結構規律,「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這些論述體現了歐體要求字體結構的均勻適宜,力求一種均衡之美。以上智勇和歐陽詢的論述都體現了書法對筆法的重視。書法的楷書法度在唐代得以確立,故唐代書法有「尚法」之說。
  • 學習草書可以師從的書家及字帖
    他闡述了草書,乃至書法藝術最根本的東西。首先指出心與手的統一,是書法創作的源泉、根本。揭示了真書與草書最本質的聯繫,即點畫與使轉,點畫構成真書的形體,使轉隱藏在筆畫之內,決定點畫的方圓曲直,呼應、顧盼。草書則是有使轉決定字型的,而點畫的薄厚鈍利,可以顯現出作者的性情。孫是主張兼通的,只有兼善各種書體,寫出他們的風神、力度,賦予他們優雅的姿態,才可以自由的抒發作者的情感。
  • 書法有法,那法是書法藝術的標準嗎?
    是,工業化製造有標準,通訊有標準,國家有國家的標準,行業也有行業的標準,標準是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那中國書法楷書有楷法,草書有草法,是不是也有標準呢?草書有《草訣百韻歌》訣要,還有于右任發明的「標準草書」,楷書在唐代發展到有嚴格法度的「唐楷」,成為後世學習楷書標準,能說沒有標準嗎?
  • 顛張醉素」草書比較研究 文/張文翰
    歷史上但凡是大書法家往往先得「共性」而後再顯其「個性」,也就是先從「法」的共性中來,然後再到「意」的個性中去,期間有一個「法隨意轉」的過程。這種詩是無法而有法,以此詩為草書載體,往往在書法的灑脫中更能得心應手地駕馭毛筆,在格律上沒有一定的限制,格律就像書法中的「有法之法」,古風猶如書法中的「無法之法」,這種詩歌看起來不受拘束,其實在詩意追求上還是要有一定的修為。即使再「古風」也屬於詩的範疇,就像狂草一樣哪怕再「狂」也是書法的範疇。因而「古風」與「狂草」在藝術意境中最接近,在相互滲化和激進過程中透過書法感受詩意,通過詩意領略書法。
  • 古代草書中的「無上範本」,讓歷代書家膜拜,堪稱「書中龍象」!
    而在草書領域,也有這樣的一部「神帖」,此作便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十七帖》!這部帖堪稱中國草書領域當中的「王者」,歷代書法家無不膜拜之,稱得上是「千古第一品」大書法家、理學家朱熹評價此帖:「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意思是《十七帖》字字合乎法度,卻絲毫不被法度所拘囿,能夠以超然灑脫之姿,感知於心而發之於外的神作!
  • 草書的四個標準,沈鵬一個也沒達到!
    但是草書也最為唬人,本來寫得跟春蚓秋蛇一般難看,卻有時被吹捧成龍飛鳳舞的高度。所以說,草書寫得好不好,有時候不在於真功夫,而是基於怎麼吹!草書水平有時候不是寫出來的,是吹出來的,特別是名人草書因「吹」而名的水分就更多。沈鵬草書,比較醜。雖然有為數不少的人視之為醜書,但也有辯解者稱沈鵬寫草書,是創新,是探究。
  • 解讀 崔媛:《草書勢》
    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望之若欹。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或(黑知)(黑主)點(黑南),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後奇。或凌邃惴慄,若據高臨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收勢,餘綖糾結;若山蜂施毒,看隙緣巇;騰蛇赴穴,頭沒尾垂。
  • 草書可分為哪幾種呢?
    談中國書法時,我們通常會說有篆、隸、真、行、草五種字體,而楷書又有歐、顏、柳、趙四大經典字體,那麼草書是中國書法中最能發揮書法家個性的書體,同時草書也是難度最大的字體,實際上草書規矩更嚴格,基本上要求筆筆中鋒,草書看起來隨意其實法度很嚴,歷來上能達到草書大家的書法家並不多,草書也是書法發展演化出來的一種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