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萍草書,隱藏了法度,顯示了無法勝有法的風範。草書創作向來比較難,難在如何處理法度與無法的問題。如果你寫草書,只考慮法度,就是照著前人的草書作書奴,寫張旭也罷,寫王鐸也罷,寫來寫去就失去了自我,做書奴沒出路,也沒有意思。
如果書法只寫無法,隨手而作,沒有規矩,就是草書不入格,神仙不認得的結果,這樣的書法就是江湖體。所以說,草書要想寫得好,一要講法度,但不能唯法度。二要寫自由,但是不有脫離法度。現在書壇,能把法度和自由處理的相當和諧的書法家是比較少的,但是,你只要看過書法家胡秋萍女士的草書作品,就會有種感覺,她的草書是把法度與自由處理得相當和諧的典範。所以,以下我們一起來看看胡秋女士的草書作品,體現草書創作時法與無法的關係。
胡秋萍的書法之所以寫得比較成功,一是與磨礪有關係,二是與愛好有關係,三是與書性過人有關係。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必需要有臨池不輟的磨礪付出。書聖六歲執筆,最終的成績,就是磨礪為基礎的。書法磨礪需要熱情與愛好的支持,胡秋萍在愛好方向強於平常人,從書法的門外,走進書法的門裡,可以說是一往直前,愛好給了她相當大的支持力。
磨礪為基礎,愛好為動力,餘下來的書法成功要義,就是書性的加持了。如果一位書法家書性平常,沒有超人之處,也難以成功。胡秋萍的草書寫諸家,最終能以王鐸草書的巨筆雄舞為核心法本,這就是書性過人的一種能力。所以集中書法成功的諸多要素,胡秋萍才可以在書法家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書壇活躍並且功夫超然的一種書法家代表人物。
從書法磨礪的時間長度來論,胡秋萍的草書應該是具備很深的法度水準的,因為胡女士練書法非一日之功,而是春秋不輟的磨礪結果。時間久了,法度自然深入書法,起筆落筆,可以寫透法度的嚴謹。但是書法,特別是草書創作,還有一個講究人書俱老,以無法勝有法的境界。
也就是說,草書越寫要越自然,把所有法度隱藏起來,然後放手寫心作草書。胡秋萍的草書,就是這層境界。一般認看胡秋萍的草書,有一種觀看結果,認為胡秋萍的草書沒有法度,寫得亂七八糟,不精緻。其實,這是對胡秋萍書法的一種誤解誤判斷,她的草書不是沒有法度,而是把法度隱藏了起來,這就是人書俱老的一種姿態。
隱藏法度和沒有法度完全是兩回事。隱藏法度是無法勝有法,沒有法度叫草書入不格。所以,欣賞胡秋萍的草書,應該站在人書俱老寫樸茂的角度去細心體驗草書之淵妙。站在這個角度去看胡秋萍的草書,就會無法勝有法的欣賞體驗。這就是我對胡秋萍書法的基本看法。不知道愛好書法的朋友們,是如何看胡秋萍的書法作品的呢?敬請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