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到了3歲,就要上幼兒園啦,這也是寶寶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離開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坦日子,在幼兒園面對的一起都需要寶寶自己去完成。比如怎樣找到興趣相投,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呢?在家的時候,有爸爸寵著媽咪哄著,寶寶自然不孤單。但到了幼兒園,這都全靠寶寶的個人魅力了。
如果寶寶懂禮貌,性格開朗,樂於分享,肯定會成為幼兒園中的小明星,好多寶寶都想和他成為好朋友。但家長注意啦,如果寶寶有這個3個毛病,就很難交到好朋友了。這不僅會讓寶寶感到孤單,還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性格,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寶寶很容易吃虧的。
【毛病一:愛打人】
有的寶寶在情緒穩定時表現得很友好,但如果和其他小朋友產生了矛盾,比如發生了口角或是沒搶到想要玩具,就會性情大變,在爭執的過程中會突然打對方一下。雖然寶寶的力度不大,但打人畢竟是不對的事情。而且這個舉動的影響很惡劣,會讓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因此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寶寶有愛打人的毛病,一定要及時改掉。可以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如果寶寶在生氣時控制住了自己的行為,就可以獎勵他一些玩具或零食。如果寶寶出現的打人的行為,就要做出懲罰,讓寶寶意識到打人是不正確的事情,遇到問題要好好溝通。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如果寶寶有打人的毛病,那家長一定要先觀察家裡人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毛病二:不愛分享】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小朋友比較多。像一些鞦韆、滑梯等公共玩具,肯定會出現輪流玩的局面。老師會要求每個小朋友玩固定的時間或讓大家排隊玩耍。但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某個小朋友坐在鞦韆不肯下來,或者無視前面正在排隊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搶先上去玩,結果破壞了規則,其他小朋友肯定不開心,都不能好好玩耍了。當下次玩耍時,大家就不喜歡帶上TA了。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寶寶沒有學會和別人一起玩耍和分享。鞦韆、滑梯屬於公共玩具,每個小朋友都有玩耍的權利。在別的小朋友玩耍時,他應該排隊等候或者先去玩其他玩具,一會兒再回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培養寶寶分享的習慣。
【毛病三:不會禮貌用語】
如果不使用禮貌用語,會讓小朋友覺得你態度高傲,行為無禮。在玩耍的過程中,心中難免產生不滿。而且如果寶寶不說「對不起」,很容易讓已解決的矛盾再次升級,而且受傷的小朋友肯定不願意再次和TA一起玩了。
等寶寶兩歲後,就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了,比如「你好」、「請」、「謝謝」、「可以嗎」、「對不起」等等。在和同齡人或老師相處時,使用禮貌用語會給他們留下良好的印象。當寶寶犯了錯誤時,一句「對不起」也可以化解小朋友之間很多矛盾,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