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沒改這3個毛病,孩子長大後會吃虧

2020-12-22 媽咪寶貝傳媒

當寶寶到了3歲,就要上幼兒園啦,這也是寶寶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離開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坦日子,在幼兒園面對的一起都需要寶寶自己去完成。比如怎樣找到興趣相投,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呢?在家的時候,有爸爸寵著媽咪哄著,寶寶自然不孤單。但到了幼兒園,這都全靠寶寶的個人魅力了。

如果寶寶懂禮貌,性格開朗,樂於分享,肯定會成為幼兒園中的小明星,好多寶寶都想和他成為好朋友。但家長注意啦,如果寶寶有這個3個毛病,就很難交到好朋友了。這不僅會讓寶寶感到孤單,還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性格,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寶寶很容易吃虧的。

【毛病一:愛打人】

有的寶寶在情緒穩定時表現得很友好,但如果和其他小朋友產生了矛盾,比如發生了口角或是沒搶到想要玩具,就會性情大變,在爭執的過程中會突然打對方一下。雖然寶寶的力度不大,但打人畢竟是不對的事情。而且這個舉動的影響很惡劣,會讓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因此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寶寶有愛打人的毛病,一定要及時改掉。可以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如果寶寶在生氣時控制住了自己的行為,就可以獎勵他一些玩具或零食。如果寶寶出現的打人的行為,就要做出懲罰,讓寶寶意識到打人是不正確的事情,遇到問題要好好溝通。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如果寶寶有打人的毛病,那家長一定要先觀察家裡人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毛病二:不愛分享】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小朋友比較多。像一些鞦韆、滑梯等公共玩具,肯定會出現輪流玩的局面。老師會要求每個小朋友玩固定的時間或讓大家排隊玩耍。但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某個小朋友坐在鞦韆不肯下來,或者無視前面正在排隊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搶先上去玩,結果破壞了規則,其他小朋友肯定不開心,都不能好好玩耍了。當下次玩耍時,大家就不喜歡帶上TA了。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寶寶沒有學會和別人一起玩耍和分享。鞦韆、滑梯屬於公共玩具,每個小朋友都有玩耍的權利。在別的小朋友玩耍時,他應該排隊等候或者先去玩其他玩具,一會兒再回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培養寶寶分享的習慣。

【毛病三:不會禮貌用語】

如果不使用禮貌用語,會讓小朋友覺得你態度高傲,行為無禮。在玩耍的過程中,心中難免產生不滿。而且如果寶寶不說「對不起」,很容易讓已解決的矛盾再次升級,而且受傷的小朋友肯定不願意再次和TA一起玩了。

等寶寶兩歲後,就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了,比如「你好」、「請」、「謝謝」、「可以嗎」、「對不起」等等。在和同齡人或老師相處時,使用禮貌用語會給他們留下良好的印象。當寶寶犯了錯誤時,一句「對不起」也可以化解小朋友之間很多矛盾,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誠意。

相關焦點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趁早改正孩子少走彎路
    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都是普普通通,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事無成,能自己做出一番成績、闖出一片天、成為父母口中有出息的孩子的人還是很少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心理學上,專家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個「臭毛病」,家長別縱容
    近年來,孩子長大不贍養父母,不顧父母死活,甚至是對老人拳打腳踢的新聞屢次出現在各大媒體當中。除了老人的眼淚讓人不勝唏噓之外,也不得不讓人反思,每個孩子在幼兒時,都是天天真無邪,善良可愛。為什麼長大後會成為這樣「殘忍」的模樣呢?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現在不改,將來要吃大虧
    小時候,記得爸媽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等你長大,有出息了,我們也就省心了!」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卻沒能實現父母的心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家長一定要重視。
  • 爸爸姓李,給孩子取名時沒注意諧音,孩子上學後鬧著要把名改了
    —— 希恩李先生的兒子今年4歲,在幼兒園上學還沒有兩個月後的一天,突然回到家中,鬧著要把名字給改了。他看到兒子的眼睛都哭腫了,於是他非常關心,問孩子出了什麼事。孩子說:同學們和他的父母一起在家裡看電視,聽到裡邊請這三個字,就告訴他們父母,班上也有人叫這個名字的。原來,李先生給兒子取的名字叫李辨青。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你可能都想像不到!如今,很多孩子在3歲左右就被家長送上了幼兒園,想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這樣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還比較小,正處於依賴期,想到了4歲再將其送到幼兒園中,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孩子幾歲上幼兒園都一樣,其實則不然。
  • 家長教會孩子幾件事,長大後不吃虧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一生,而孩子最初性格的養成,正是家長的一言一行和教育而形成的,很多人說性格是天生養成的,是基因決定了的,但其實不然,因為在懷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性格也是會隨著生活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來改變的。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好的性格呢?
  • 有遠見的父母,「這3件事」上會逼孩子一把,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01有遠見的父母,「這3件事」上會逼孩子一把,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著名主持人樂嘉有一個女兒,和普通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在教育上,讓孩子學會吃苦、學會堅持、學會獨立,在這「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長大後他會感謝你,還是像樂嘉一樣做個有遠見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古人云:「父母之愛子,也為之計深遠。」要想孩子一生受益,在教育上家長們就要做到眼光長遠,只有這樣才能不局限於孩子當下的辛酸苦楚,讓孩子真正從經歷中成長。
  • 美國兒科學會: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說明腦力超常,父母別瞎幹涉
    但是在美國兒科學會的調查過程中,發現其中一些「腦力」超常的孩子,都有一些惹人煩的壞毛病,其中這3個幾乎是所有腦力超常的孩子共有的毛病,家長們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有這3個壞毛病的孩子,「腦力」都很強一、愛拆家代表人物:「王飛」聽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會覺得非常普通,但是人家可是一個確確實實的發明大王,2018年,王飛辭掉了自己的工作
  • 孩子有這4個「臭毛病」,家長不能慣著,超過6歲就不好改了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成長環境的不同,必然影響著他們以後性格及認知的轉變。有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懂禮貌有愛心,但有的孩子卻越來越嬌縱,最終因為養成了一些「臭毛病」,讓人認為沒有被教養好。昨天回家的時候,在路邊買奶茶時,同事就發現有一個長相分外可愛的小男孩,不僅公然插隊,而且口氣非常不好地要求老闆先給他做。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三種結局很殘酷,趁早改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前段時間看電視的時候看到過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病因是孩子總是咬指甲,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嘴和手從來都沒有分開過」當時媽媽給醫生描述,自己為了治孩子咬指甲的這個毛病,沒少想辦法,給孩子的指甲抹過辣椒,纏過創可貼,但是都沒有效果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 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孩子這3個特徵,就知道長大後啥樣
    儘管每個家庭都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對待兒童,並希望他們長大後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在兒童獨自進入社會之後,他們需要一個人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實。了解:父母不是孩子一生中唯一的主軸。那麼,孩子長大後,能否創造出優越的生活條件?實際上,您可以從它們年輕的時候就模糊地猜測它們。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
  • 心理學教授:孩子6歲前,有幾個壞毛病別慣著,以免小孩越養越廢
    執筆:毛婷編輯:劉穎娟定稿:蘇子後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話糙理不糙,一般孩子之後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都是因為12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方式,中國犯罪心理學李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指出:家裡有兒子的千萬不能百依百順的養
  • 12年過去了,喝三鹿奶粉長大的孩子,還是沒逃過這3個結局
    01 12年過去了,喝三鹿奶粉長大的寶寶,還是沒躲過這3個結局 三鹿這個國產品牌早些年銷量火爆,口碑也很不錯 這件事發酵之後,國產品牌的口碑一路下跌,而那些因為喝了這個牌子的奶粉出現問題的家庭,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絕望當中。 如今12年過去了,當年那些喝三鹿奶粉長大的寶寶們,儘管有些當時看起來發育沒什麼異常,但還是沒能躲掉以下3個結局。
  • 孩子3歲前是長高的黃金期,父母抓住這5點,以後不愁大長腿
    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三歲之前,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讓孩子在黃金身高發育期裡,個子長大極限。眾所周知,青春期是孩子身高發育的黃金時期,可大部分人不知道,孩子三歲前能夠長高的幅度要比青春期還要高上許多。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長大後越沒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嗎?
    孩子小的時候發點童言無忌的東西也不算什麼,父母只要及時給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即可,但是孩子初中高中到大學期間如果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那就是思維有問題了。 長大後越沒有出息的孩子,越喜歡發這3種朋友圈。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嗎? 1.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案例:寶媽小敏今年的寶寶已經3歲了,她告訴自己閨蜜,說自己的女兒明明一兩歲的時候,還是很乖巧可愛的啊;結果現在天天調皮搗亂,叫她不要弄亂客廳的東西,她就非要弄亂;有時候,還喜歡和父母頂嘴;總是會不斷地犯錯誤,然後挑戰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