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只有一個讀音的城市,如果普通話不標準,讀起來很繞口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全世界都認可的。其中在地名上也是很有特色,比如很多城市名字就很容易讀錯,如麗(lì)水、亳(bó)州、六(lù)安等,個個很常見,卻很容易讀錯。

當然,在國內還有一個只有一個讀音的城市,如果普通話不標準,讀起來就會非常的繞口。這就是石獅市,是全國唯一一個只有一個讀音的城市,因為石獅市三個字用漢語拼音,就是shi shi shi。要是普通話不標準的話,讀起來相當人口,你沒被繞暈吧。

雖然石獅市讀起來很拗口的,但是從隋唐時期就有了,據說這裡曾經有一座鳳裡庵,旁邊的石亭子邊上有一對石獅子,所以亭子被命名為石獅亭。後來,由於石獅亭在商旅往來的必經之路上,成了辨別方向或集合的坐標系。久而久之,這個地方便被叫做石獅,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如今石獅市的城市標誌,也是一隻非常雄偉健壯的東方醒獅。當然,石獅市的名氣也很大,即使面積非常小,只有165平方公裡,人口現在也只有69.萬,其地位可不低,剛設立時,就被確定為福建省的綜改試驗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改革試點任務。

另外就是石獅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經濟發達的閩南,北依泉州,南靠廈門,瀕臨海峽,對面有大島。2018年,石獅市實現生產總值達836億元,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石獅排名第16名,這是個很高的排名。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百強縣之一。堪稱最具競爭力的縣級市之一。

而且石獅還有一個響亮的稱號——中國(內地)最佳商業城市,是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之一,中國休閒服裝名城。大家平時穿的休閒服裝,就有可能出自石獅。眾所周知,米蘭是世界時裝之都,米蘭時裝周具有全球影響力。

而鑑於石獅的服裝工業發達,石獅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打造東方米蘭,把石獅從服裝製造大市升級為時裝創造大市。除了經濟發展和商業化建設,石獅市的環境也非常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海濱城市。

這裡有花團錦簇的鴛鴦池生態公園,很有故事的姑嫂塔,風景秀美的靈秀山等。並且擁有60多公裡的海岸線島礁,其中黃金海岸是福建最為著名的海岸旅遊度假區。

相關焦點

  • 國內只有一個讀音的城市,如果普通話不標準,可能讀起來感覺繞口
    眾所周知,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其中地名也很有特色,比如很多城市的名字很容易念錯,比如麗水、亳州、六安,這些都是常見的,但是很容易念錯,今天說的是國內只有一個讀音的城市,如果普通話不標準,可能讀起來感覺繞口。
  • 中國唯一「三字同音」的城市,老外讀完直接崩潰,能讀準的沒幾人
    說到中國漢字,大家都能體會到裡面的博大精深,因為有時候同一個音可以演變出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意思,所以說中國文字應該是最難的吧。在我國有著唯一一個「三字同音」的城市,老外都讀蒙圈了,這個城市就是「石獅市」。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方言是各個地區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區分。就像日本的關東和關西說話方式就不一樣,英國的愛爾蘭地區和英格蘭地區也有不同的說辭。但都沒像中國一樣方言的分布如此之廣。中國方言有一句古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因為社會、地理和歷史方面因素的不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中國唯一一個「三字同音」的城市,普通話不好的人讀起來賊溜
    我們作為一個人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名字的意思都不一樣,也許和出生年月有關,也許和家人的信仰有關,我們的名字是這樣,城市的名字也是這樣,中國有很多城市有著美麗的名字,一聽名字,總覺得像是去那個地方玩,名字也很有魅力,但是在我們的城市很多的中國,有這樣的城市,作為中國唯一一個
  • 為啥普通話要改讀音?(嘉定華亭話)
    有人可能要話嘖,嗰既然詞典上已經確定標準嘖,當然是應該要求廣大民眾按照紙面標準「改正」自家亇「錯誤讀音」咾!大家覺著昰個阿現實囁?當然不現實,因為語言變化是殘酷無情亇,大家全昰恁讀嘖,佷要想勒令人家改正也是犟不轉亇。佷覅覺著改變大眾便當,想想自家,講出來亇閒話也全符合紙面標準?看看電視,主持人阿是無懈可擊亇?阿有啥人每發一個音全會到詞典上去考究一番著再發出來亇?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除卻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學習交流,在語言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做得非常好的國家,從語言出現一直發展到今天,中國就一直走在開放與包容的道路上,通過不斷的融合與改進,才會有現在統一的普通話,同時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各有特色的方言。
  • 教你起一個富有韻律感的好名字
    名字最常見的用途就是用來叫,所以一個名字是否易讀、讀起來富有韻律感是十分重要。名字不是簡單的漢字組合,其中漢字的音律有很大學問,同樣幾個字,按音韻學的要求來組織,就會很好聽,反之就可能不好聽。今天教大家幾個小訣竅,這樣取出來的名字更好聽。起名時如何講究字音的韻律呢?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各地風俗習慣也有一定差異,在語言方面的表現來看,就是不同地方的不同方言。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叫做「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地域之間相隔越遠,那麼讀音的差別就越大,有的甚至聽起來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音,在古代是並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讀法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音,在古代是並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 古詩詞讀音怎麼定: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是否應按古音讀古詩詞「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qí」不符合平仄,「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讀「xié」不利於押韻,如果說按普通話朗讀有損古詩詞的意境,那麼,我們是否能按古音朗讀,像古人一樣誦讀他們的作品呢?是否能按古音讀古詩詞,那要看怎樣理解「古音」。沈文凡介紹:「漢語自古以來有很多變化,唐宋的語音系統與今天又有許多不同。」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很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雖然現在我們使用的都是統一的漢字,也規定了普通話作為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方言卻也並未因此而消失。正如中國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我國的方言類型也是多種多樣。而也正是因為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大,每個地方的口音也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國家規定了普通話作為通用的語言,方言卻依舊在被很多個使用。
  • 中國「唯一」一個「三字同音」的城市,對普通話不好的人不太友好
    每次提到景德鎮,都知道是中國的瓷都, 不同的城市名稱代表不同的文化,有些城市名稱不同,但聲音相似, 中國有「三字同音」的城市,普通話不好的人建議不要拼寫。有些人應該知道一點吧, 這個城市在福建,被稱為石獅市, 你也暗自默念了嗎?
  • 中國有國旗、國歌,為什麼沒有國語?我們為何不稱普通話為國語?
    中國古代將普通話稱之為「官話」,但是在清末的時候,其稱謂逐步轉變為了「國語」,這與中國人建構現代國族的概念息息相關。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中國人只有夷夏觀念,而無現代民族國家的觀念。夷夏之辨主要是看儒家的禮樂文化,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夷狄如果僅僅只有君主,而沒有禮樂,還不如諸夏無君主,而有禮樂。
  • 普通話漢字讀音是怎麼確定的?哪種方言一票之差落選?
    粵語支持者常說,當初確定普通話的時候,是北方方言與粵語競爭,最後粵語一票之差落選。這種說法很多地方都有,陝西、河南、四川等等都流傳過一票之差沒有成為普通話。現在扒一扒,現在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到底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什麼時候中國要「統一漢字讀音」?
  • 我國「最繞口」的城市,三個字一個音,老外讀對了也就學到精髓了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中國的漢字也是如此,漢字作為華夏大地五千年的結晶,句句連篇,抑揚頓挫,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就是一切,一字一句在不同的環境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又因為其聲調的不同,可以再變,因此名字很有學問,我國有的城市取名字三字同音,成了中國最口的城市。
  • 普通話考試二甲技巧,河北思鴻教育提示讀多音節詞語這樣不丟分
    普通話考試第二題,為讀多音節詞語,雖然只有20分,但是對於想考取高分,或者對命題說話等題目發揮有點擔心的同學來說,儘量在第一、二題中少扣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有時候你離二甲,可能最後也就差了那麼零點幾分。普通話考試讀多音節環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考前該如何準備?哪些易錯字出現頻率比較高?
  • 「街」字原本讀音是「gai」,為何普通話卻成了「jie」?
    201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推出了大型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一經播出便廣受關注,不少人認為這樣的節目意義深遠,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他不僅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了中國漢字的魅力,也傳遞了愛漢字,愛漢語的價值觀。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而爭議愈加放大之後,教育部相關部門回應媒體稱,「改後的審議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相關研究員對外表示,該篇網傳文章的杜撰成分很高。修改「關於讀音要多數服從少數的說法,也是個誤解。真的錯得多,而且錯誤形式是一樣的,那這個『錯』就要打個問號了,它很可能是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一定時間段就要通過一些方式讓它們變得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