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的家譜特點

2021-02-08 北京家譜傳記

滿族人十分重視本家族的家譜。因為在清代,家譜是他們證明自己出身和旗籍的憑證,也是承繼某些世襲職位的有效法律文件。這些都與其政治地位和經濟收入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許多滿族人的家譜中都記載著本家族如何發祥長白、從龍人關和開創基業的功績,對後世子孫來說,也是莫大的榮耀。加之滿族各氏族自清初起居地遷徙變化較大,往往是同一家族的人分處各地,彼此相見而不相識,也需要有家譜作為聯繫血緣關係的紐帶。

滿族家譜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譜書",包括譜序、世系表、族俗族規以及收錄的其他家族文獻等內容。一般都是用毛筆分頁繕寫,裝訂成冊保存。另一種是"譜單子"或稱"譜表",寫在一張白紙或白布上。比較正規的最上面寫有"某地某旗某氏家譜"之類的標題,第一行是始祖名字,其下分別排列各代支系,父子之間用豎線連接、同父兄弟之間用橫線相聯,有的還在人名之側注出所任職務及妻子姓氏,整體看是一幅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式譜系圖。

簡單一些的則是輩份相隔較遠的只記直系,至較近的三、四代才記旁系;最簡單的只寫故去的父輩以上直系祖先,因用紙窄而長,俗稱為"譜條子",一般是過年時祭祖因自家無詳細家譜而臨時抄寫的。根據20世紀末的調查結果統計,遼寧境內滿族人家收藏的比較完整的家譜至少有數千件(不包括近年新修的)。其中有少重以滿文或滿漢合璧文字抄寫,多數為漢字抄寫或刻印。所記世系多者在20代以上,少者也有10代左右,大部分可以追溯到清入關前至康熙年間,成為研究滿族歷史和文化的寶貴文獻。

過去滿族人多選在"龍虎年"(即幹支紀年地支為辰、寅的年份)修譜書,民間稱為"辦家譜"。這是因為龍和虎在十二生肖中是天地之間最威武勇猛的,很符合滿族的民族性格。辦家譜是全家族的大事,一般都是由族中輩份高且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清代許多滿族家族都有"族長"(滿語稱"哈拉達"或"穆昆達"),主持承辦此事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辦家譜的一般程序,是由發起者先召集本家族各支系代表商量修譜有關事宜,如資料的收集、編輯的體例及經費的籌措等項。眾人意見基本統一後,從家族成員中公推一兩位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平均能勝任的人具體負責其事,隨後分頭搜集資料、募集經費,各項準備就緒後,在族長主持下舉行一次祭祖儀式,以修譜之事祭告祖先,隨後正式開始工作。修成初稿後徵求各支系意見,加以修改補充,最後正式完稿,再按各支族的數目刻印或抄寫成若干分,分發保存。

滿族家譜為研究滿族的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和研究滿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乃至滿族文化提供了很寶貴的資料,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學術價值,應當妥善保存。並注意挖掘整理。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滿族人與漢族人
    這三部的女真人都應是純正的滿族人。從皇太極開始,增加了蒙古八旗,漢族八旗,同時,在多次攻打明朝的地區掠奪漢人作奴隸後,漢族開始出現在東北。從清入關到1911年,受約於"滿漢不通婚",八旗駐兵同漢人住宅嚴格隔離,滿族人的血統還是純正的。1911年以後,皇帝不在了,約束不在了,加上對滿族人的迫害,很多滿族人改成漢族,並與漢人結婚。至今,除東北以外,純正的滿族人, 少之又少。
  • 淺談各個時期滿族人名字的特點
    本文即對歷史上滿族人怎樣起名的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 1. 用動物名稱起名 現代我國滿族人都是講漢語、用漢字,滿族人和漢族人的名字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結構形式大體上都是包括姓氏在內的三個字或兩個字。但是歷史上滿族人是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的,滿足人的人名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候滿族人是用滿語給孩子起名,用滿文記錄書寫人名。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滿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
  • 滿族的起源、滿族八旗和滿族姓氏與家譜
    八旗制度最大特點是軍政合一,寓兵於民。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紮蘭,五紮蘭設一固山額真。固山(滿語旗),各固山以不同顏色的旗幟為標識,初設四旗,旗以純色為別:黃、紅、蘭、白。三、滿族姓氏與家譜 (一)、滿族人的姓氏姓氏是不同血緣集團相互區別的符號,不同的姓氏表示著不同的家族。
  • 怎樣區別滿族人漢族人 是滿是漢一目了然
    滿族人早年的家譜大都運用滿漢兩種文字。一部譜書就是一部家族簡史,查閱譜書自然會找到最準確的依據。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些人家譜書已失,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長者詢問,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譜。漢族也有家譜,但決不用滿文,所記內容和形式與滿族家說為也不一樣。    二、對父母的稱謂滿漢截然不同    過去滿族人對父母的標準稱謂為「阿瑪」、「額娘」。民間稱謂為「瑪瑪」、「訥訥」。
  • 滿族人在承德,您是滿族人嗎?
    大體在順治元年(1644)至乾隆中期,大批的滿族人紛紛進入承德,開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定居下來,繁衍生息,使之逐漸形成了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就是說滿族人必定是旗人,但旗人還包括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當然,蒙古旗人、漢軍旗人,雖然稍稍低於滿洲旗人,終究比一般的蒙古人、漢人地位高得多。清代滿漢不通婚,尤其是皇室,但漢軍旗人除外。康熙朝的一等公佟國維,祖上就是漢軍旗人,但他家出過兩代皇后(一位是康熙的生母,一位是康熙的皇后),祖孫四人先後被封為一等公,清政府還「抬旗」令他加入滿洲八旗。
  • 滿族人的一般性格品質特徵
    對知識的熱愛,好鑽研以及好奇心是滿族人的一般特徵。      滿族人將自己的任何行為都看做有社會意義的行為。      滿族人適合生活在集體中,離開了集體就不可能生存。滿族人已將這種性格發展成一種特殊形式,即將客人當成自己單位成員的那種無限的殷勤好客的習慣。      滿族人非常嫌惡阿諛奉承。既不想奉承別人,也不願別人奉承自己。
  • 舊時滿族人的顯著特徵——扁頭
    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曾記載過滿族的一個習俗,就是滿族人將新生的嬰兒放在搖籃中,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兒生數日,置臥具,令兒仰寢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形似扁。從這個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滿族人是以平平的後腦骨為美的。嬰兒剛剛生出來時他們的頭骨並沒有完全成型,頭骨是可以在這段時間中重新塑形的,一直到了2歲之後,頭骨才逐漸固定成型。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滿族人通過這根索繩可以記載輩數、每一代有多少男女,而且還以此寄寓對後世子孫的希望。「子孫繩」越長,系物越多,則表示子孫繁盛,子子孫孫,繩繩相繼。「佛託媽媽」的「子孫繩」實際上正是結繩家譜。 二、家譜的發展與定型 文字誕生以後,人們會把姓氏和名字刻在甲骨,龜背上,竹簡當中,家譜也便承擔了記錄皇室(貴族)成員的責任。
  • 滿族人的基本體貌特徵
    有人會問滿族人是不是和漢族人長的一樣呢?如果不一樣有什麼區別呢?想知道的話就快往下文看看。  滿族人特徵:  滿族人的確與漢族人的長相略有區別。  1、頭型:分長頭型和圓頭型兩種;吉林以南多為長頭型,黑龍江以及遠東地區(俄羅斯的通古斯族群)多為圓頭型,即寬面,顳葉(眼睛兩側)部位發達。
  • 滿族姓氏改漢姓對照表,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而大清國滅亡後,從大清國的國姓愛新覺羅,到尋常的滿族姓氏,都改姓了漢姓——比如愛新覺羅姓很多改姓了金,他他拉姓則改姓了譚,只是,為什麼滿族人要改姓漢姓?個人認為:防止迫害滿清滅亡時候的局勢,和之前的朝代不同。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王朝滅亡的情況,有隋滅北周、明滅蒙元。但是在隋滅北周之時,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仇怨幾乎沒有。
  • 如何鑑別滿族人
    「媽」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滿族人。也有稱「爸」,「媽」的。但是在建國前,滿族稱「爸」「媽」的民間絕對沒有。3,問其祖籍:凡滿族人皆稱祖籍在長白山。因為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包括蒙古「旗人」,錫伯「旗人」也如此回答。凡漢族皆稱祖籍山東,河北。因為當今東北的漢人,其祖先大多是從關內遷移而來的。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
  • 滿族人禁忌有哪些
    相關的滿族人禁忌有哪些呢?滿族滿族(滿語:ᠮᠠᠨᠵᡠ,轉寫:manju),舊稱滿洲族,中國少數民族。滿族歷史悠久,據推測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滿族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 「家譜」是什麼?現在人,到底該不該修家譜
    家譜是一部怎麼樣的書呢?家譜的名稱很多,常見的有家譜、宗譜、族譜、家乘、房譜、支譜、譜牒、家牒、譜系等。對家譜的定義,有四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家譜是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這是從家譜的基本意義或原始意義,即狹義上講的。清人劉雲端說:「譜者,世系之謂也。」
  • 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那麼,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不可剃髮 滿人普遍是信仰薩滿教的,而按照薩滿教的說法的話,因為頭髮在頭的頂部,最靠近天,因此是靈魂棲息之地,是非常神聖的。並且滿人還認為,頭部是人類智慧的源泉,而頭發生長於頭部,因此是不可以去剃髮的。
  • 家譜
    到了日照,丁肇中四處尋找族人和家譜。一番奔波後,他不僅找到族人,也見到久違的家譜。但完整的家譜只有一套,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帶走。面對丁肇中的熱切渴望,族人決心幫他達成心願。他們立即組織起大隊人馬,連夜手抄家譜。丁肇中帶著手抄出來的家譜回到臺灣,丁觀海欣喜無比。因為距離上次大修,恰好過去了60年。他感到續修家譜已迫在眉睫。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曰:「三世不修譜,為不孝。」
  • 您身邊有滿族人嗎?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20年您身邊有滿族人嗎其他民族都不具此一氣質,尤以關內滿族人突出。有點誰也不服的感覺。所以不善於拍馬,不善於和上級處理好關係。文章來源:李才哥舉手之勞請點擊「右下角 再看」 熱愛此文請轉發朋友圈,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 根:家譜裡的中國
    她有著哪些特點?在某種意義上講,家譜是人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證」,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通過家譜,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而來,要到哪裡而去」,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不忘初心,終有所至。縱觀歷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只有一個個家族團結,才能構成整個民族的團結,保證一個國家的團結。
  • 區塊鏈家譜-家譜鏈是做什麼的
    家譜主要記載著一個家族的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一直以來傳統的家譜大多以紙質書籍為記載媒介,至今有許多地方依然保留著這一傳統,經過時代的變遷動亂,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微乎其微,要麼字跡模糊不清,要麼部分流失導致很多信息出現斷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