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肺功能,很多人下意識地就想到「跑步」「難堅持」「感覺很累」等等關鍵詞。但其實,提升心肺,也有簡單的方式。
走路,就是一項感覺不費力的,同時還安全、經濟的運動。幾乎適合所有人,而且還可以見縫插針的進行。那麼我們就展開說說,走路是如何提升心肺功能的。
01
提升心肺功能
循序漸進才是硬道理
當我們開始劇烈運動時,對於心臟供血的要求會變高。可當心臟的供血能力,跟不上運動的要求的時候,心臟就很容易處於缺血狀態。如果長時間都緩不過來,會對心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時如果仍要強行進行高強度運動的話,極有可能直接引發心梗,造成危險。
走路是最具基礎性的運動之一,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別看它簡單,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就能使心肺功能循序漸進的提升。
所以如果你之前沒有運動習慣,甚至都很長時間沒有運動過了。推薦你通過走路的方式,來開始提升心肺功能的第一步。訓練計劃,強度都是其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
想要逐步提升
你該怎麼走
1.
心率
其實,衡量走路有沒有提升心肺的效果,最直接的考量標準就是:心率。
為什麼許多暴走團體的人,每天走的公裡數不少,可到了一段時間過後,就發現:心肺功能上不去,體重不下來。造成這種局面的,其實就是對心率的忽視。如果一直不對運動強度進行變動,而是不停地重複,對身體而言沒有新的挑戰,它的功能自然也就不會再往上提升了。
2.
動作
除了心率之外,還有三個走路的動作要點,讓你的日常鍛鍊事半功倍。
加大擺動幅度
腹部收緊
穩定髖關節
加大擺動幅度:走路的時候,盡情地搖擺你的手臂吧!挺胸抬頭,讓手臂前後兩側的肌群都儘可能地參與其中,增強身體的整體消耗。還可以活動到肩關節,一舉多得。同時也不要忘記你的下肢,大步走路並不會粗腿,反而小步幅的走路才會走出蘿蔔腿哦。
腹部收緊:保持核心肌群的收緊狀態,這樣有助於穩定軀體。核心肌群作為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重要橋梁,要持續發力才能穩定住身體不會左搖右晃。所以為什麼有人走路步步生風,有人卻看上去左搖右晃,要點就在這裡。
穩定髖關節:用後臀的力量穩定住自己的骨盆,確保骨盆不要大幅的前後或左右晃動即可。
3.
時間
很多人都會覺得,走路要一次超過半小時以上才會有效。其實不是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增加日常的總活動量,而不是單次的活動量。當你真正開始將走路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斷地根據自己的感受和表現提升運動量,給自己增加難度,這樣才能一直不斷的進步。
03
沒有時間鍛鍊
怎樣利用碎片時間
1.
早晨
在通勤路上給自己創造更多走路的機會。如果是2公裡以內,可以選擇走路;5公裡以內騎車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再遠點的話,可以選擇提前一站下公交車。同時要穿著平底鞋,不要穿著高跟鞋,高跟鞋不利於長時間、長距離的走路。
2.
中午
午間休息的時候,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走出辦公室選擇外出就餐、或者走到公司附近就餐也是很好的。這樣飯前飯後都能多走走,增加熱量的消耗。
3.
下午
不要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多站起來走一走。建議每個小時都給自己留出5分鐘的休息時間,可以利用這短短的5分鐘,四處站起來轉轉。休息完之後,精神煥然一新,效率更高。
///
口號喊得再高再響
都抵不上一次真正的邁開雙腿
這麼簡單易行、好處多多的運動
今天就走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