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魚又稱魔鬼魚,是於在中生代的侏羅紀(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的鯊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習性。魟 hong ㄏㄨㄥˊ 〔魟魚〕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可別小看魟魚,它的生存史可追溯到遠古,早在1.4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是元老級的資深魚類。大海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殘酷搏鬥場,生存大不易,與它同時代也同屬軟骨魚類的魚種,絕大多數已經滅絕,僅剩下它和鯊魚兩大類。
魟魚是卵胎生動物,也就是體內孵卵,即魟魚寶寶的卵要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之外,就像胎生動物。
魟魚(Stingray)(hong yu)目前在臺灣其實已經有很多魟魚成功繁殖的紀錄,如珍珠魟、黑白魟、豹魟等。對飼養稀有魚類的魚迷來說,使魚類成功繁殖是最終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魟魚在繁殖期間,公魚會有咬母魚的行為,這會讓母魚變得遍體鱗傷,影響它們的觀賞價值。
珍珠魟身體呈扁圓盤狀,背部色彩由褐色至淡褐色,上有成圓形奶油狀的斑點散布,形似珍珠,故名。這些斑點通常是橙黃色,但很難找到在花紋及顏色上表現一致的兩隻魟魚。
黑白魟學名豹江魟(Potamotrygon Leopoldi),為燕魟目,魟科,江魟屬一種淡水魚類。黑白魟分布於南美洲巴西申古河流域,外形奇特,色彩美麗,可作為觀賞魚類。
豹魟屬於大型的南美魟魚,在紋路、色彩表現上有相當大的變化,產地的變異個體繁多,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如綠豆魟、金點豹魟、金玉滿堂、滿天星、龜甲滿天星。等都是屬豹魟因色彩斑紋差異而命的俗名。
當然魟也有它尋求自衛的方法,在它們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須要特別小心。一旦不小心被它掃起來刺到,會引起紅腫發燒,甚至喪命,所以漁民一旦捕獲它們常先把它的尾巴剁掉。
魟魚類的背鰭變化而產生一種尖銳的毒刺,人被刺時,有時會因此而死。毒刺每年會更新。
魟魚怎麼會飛呢?原來,它的外形和紡錘形魚類不同,呈薄薄的圓扁形狀,胸鰭特別發達,活像一對翅膀,所以遊起水來,翅膀狀的胸鰭以波浪形的擺動方式快速遊動,遠遠看去,就如同在水中飛翔了。如果不去看它那細長的尾巴,那儼然是漂亮的水中大蝴蝶!
長按掃碼,一起看吳青老師的觀賞魚世界
▼點擊閱讀原文,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