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8月11日訊 (成方)2020年,房地產的高光時代可能真的結束了。
近期,央行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6月新發放貸款中,一般貸款利率已低於房貸利率。
過去的10餘年間,房貸被普遍認為是一項「福利」,而現在,風向顯然已經改變。
這一變化,對於過去數年間狂飆突進的房企而言,似乎並不是好消息。負債擴張形成的巨額債務,在「房住不炒」基調下,考驗著房企走鋼絲的水平。
融創正是負債擴張的代表之一。據穆迪中國此前發布的評級報告,截至2019年12月末,融創中國短期債務超達136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與萬科、保利等巨型房企不到4%的融資利率不同,融創中國債務成本要高得多。中國科技新聞網注意到,千億負債高懸,層出不窮的維權事件,正在逐步「侵蝕」這家巨型房企的運營根基。
利息資本化難掩巨額支出真相
負債擴張,融創中國在過去迎來了黃金十年。
財報數據顯示,2010年,融創中國的營收還只有66.5億元,而在2019年,其收入迅猛增長至1693.2億元,成為赫赫有名的內房企「三劍客」之一。
強勁的增長背後,融創的債務水平也不斷加重,其每年的利息支出也攀升至百億元這樣的天文數字。
據融創中國2019年報披露,本年度,該公司利息開支總額高達259.56億元,而在2018年該金額僅為146.24億元,增幅驚人。
事實上,接近260億元的利息支出,遠遠高於融創中國記入利潤表的財務成本金額,後者在2019年僅有48.08億元。換言之,融創中國對高達220.87億元的利息支出進行了資本化處理,以資產項記入資產負債表,掩飾了巨額利息支出的現實。
這一情形在融創中國大陸經營主體——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融創房地產」)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融創房地產公司2020年第二期債券募集說明書披露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合併資產負債表口徑下,財務費用金額分別為37.43億元、-5.99億元以及-2.85億元。
財務費用支出由正轉負,離不開融創房地產採取的利息資本化操作。根據融創房地產公司公開的數據,經中國科技新聞網計算,2017年至2019年,融創房地產利息支出金額分別為96.58億元、123.83億元和213.25億元,增長極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增長的利息支出金額,不僅與融創債務數量不斷擴大有關,和其高昂的融資成本更脫不開干係。
融創中國2019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集團加權平均實際利率達8.56%。在巨型房企中,這一債務利率水平顯然缺乏優勢 。
作為對比,萬科2019年負債利率最高未超過6.16%,最低達到3%,實際利息支出139.6億元,僅為融創中國全部利息支出的一半。
前8月曝出15個項目維權
債務水平居高不下,融創中國的業主維權事件也屢屢曝出。
據中國科技新聞網根據微博進行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迄今,8個月有餘,融創中國在全國19個城市曝出維權事件。
最新曝出的維權事件系融創長春洋浦一號項目。微博博主@長春控8月2日發布的帖文顯示,前述項目業主高喊黑心融創,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現場一群人手裡拿著「維權」字樣的紙張。
實際上,這已不是該項目曝出的首次維權事件。中國科技新聞網查詢發現,2019年9月,有網友爆料:長春融創洋浦壹號引發大批業主維權,長期拖延不予解決問題。據業主反映,主要是置業顧問虛假宣傳學區,刻意隱瞞房屋戶型缺陷等問題。
2020年4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發文維權,內容稱,用戶於2019年在融創洋浦一號購買住房,被欺詐,虛假打折,違規收取一萬元服務費,不記在放款內,經查證1萬元服務費為違規收取,經2020年3月27日維權至今兩周,開發商和銷售公司推諉,不給解決問題。
該投訴於5月20日獲得長春市委反饋,回復顯示針對此投訴,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立案,正在依法辦理中。
在瀋陽,融創也曝項目維權。7月13日,名為@82號古宅的微博用戶發布的帖文顯示,瀋陽融創中央學府疑似「貨不對板」,引發業主維權。一同發布的圖片顯示,一道豎立的牆體外磚脫落,大理石裡層填充的疑似是「泡沫」顆粒,引發用戶對項目質量的質疑。
需要注意的是,經中國科技新聞網梳理,在多個受到業主維權的項目中,質量均作為高頻詞出現。
7月25日,另一位微博博主@壞貓阿湯哥發布帖文稱,從問題提出到交房已經1個月了,很多問題還是老樣子,融創看來鐵定厚臉皮。一同發布的圖片內容顯示,有用戶舉著「融創豆腐渣工程 滲水漏水欺詐業主」字樣的橫幅進行維權。
同樣在7月,微博博主@地產首席官發帖稱,青島融創都會中信出現業主維權事件,因4000平精裝漏水,導致南院牆體倒塌。據稱,該項目合同裝修時是4000元/平米,當驗收時發現問題,導致房屋漏雨嚴重。
此前更早的2020年6月,另一位微博用戶@就愛lemon發帖稱,其為昆明融創瀾玥臺業主,於2018年5月22日與融創方籤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在2019年9月30日交房,實際通知交房日期是2019年10月26日,驗房時發現了問題約36處(有驗房報告),所以當時未進行接房。
該用戶稱,在等待處理過程中,2019年12月,本棟(11棟)每一層均有業主發現客廳和臥室頂部出現長條貫穿性裂紋,截止2020年5月 23日,該用戶購買的房產尚未完成修理,遂進行維權。一同曝出的照片顯示,房產牆體出現多處清晰可見裂縫。
除此之外,2020年前8月,融創地產項目在合肥、徐州、西安、石家莊等城市均曝出維權,據中國科技新聞網不完全統計,維權項目多達15個。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維權事件的真實性,並未獲得融創地產官方的證實。中國科技新聞網致電融創相關部門了解情況,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不過,融創中國的高周轉卻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融創房地產公司合同負債(2018年以前為預收款項)金額分別為1381億元、2142億元以及2400億元,存貨周轉率亦從0.21迅猛提升至0.29。
作為顯而易見的重資產行業,高周轉對於高負債房企而言,其產生的經濟效益不言自明。而房企戰車快速駛過留下的「瘡痍」,顯然對於購房者影響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