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殤日理解的幾度變遷

2021-02-13 加拿大星星生活

**點上方關注「加拿大星星生活」微信公眾號

驚喜不斷……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林楠)來了加拿大幾年,回首往事,對國殤日(Rememberance Day)和《弗蘭德的原野上》( In Flanders Fields)這首詩的理解還真是幾度變遷,想來讓人不勝感慨。

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詩的情景,那是在剛來到加拿大不久的LINC課上,那時我的老師不但給我們讀起這首著名的戰地詩,而且還深情地講述了它的由來。

她告訴我們:弗蘭德在法國的北部和比利時的西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而關鍵軍事防線,為了抵抗德軍的攻擊,那裡成了最殘酷、最血腥的戰場,有無數個年輕的無名戰士死在弗蘭德的原野上。其中一個就是加拿大的上校戰地醫生John McCrae的好友Alexis Helmer。

在好友犧牲以前,他對醫生說「……如果你們背棄了我們的遺願,我們將死不瞑目」。其後被草草埋葬,簡單的墓前插著一個木製的小十字架,當時幾乎所有弗蘭德大地上的生靈都泯滅戰火和硝煙中,只有血色的罌粟花盛開在一行行的十字架中間。

目睹戰友的犧牲和掩埋,醫生感動、沉痛而悲傷,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戰地詩《在弗蘭德的原野上》,從此這首詩和罌粟花便成了愛好和平與安寧的人們對戰士們、英雄們的懷念。

隨著老師講解的深入,我的眼前浮現出那遙遠的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的那些年輕的臉。他們帶著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使命,懷著對自由和安全的渴盼開赴戰場,他們是響噹噹的男子漢,是真正的戰士,他們的精神永遠不會被打倒,就算身體倒下了,最後的槍口也要對準敵人,念念不忘向後繼者交待和傳遞最後的責任。

我被這首詩,這種精神和情感震撼了。自此我也才知道原本以為乏味的英文,原來還有如此的魅力、還能表達如此豐沛的情感,只是因為自己的修行不到,才象井底之蛙般地覺得學英文如同嚼蠟,只有中文才是世界上最能表達情感的語言。這是我最初認識英文,也是我最初認識它們。

可是這只是我認識這首詩、這個節日的第一個階段―緣起而已。比起以後的兩個階段―熱戀和迷茫就太微不足道了。

也許是滿腦袋的胡思亂想,我錯過老師的一大段講解,不知道11月11日的由來,後來才從同學口中知曉,原來是為了紀念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協定的籤訂,才把它定為了國殤日。而且不只加拿大有,美國也有,叫Veteran’s day;英國也有,叫Remembrance Sunday,不過是離11月11日最近的11月第二個星期天。

想想那還是我到加拿大的第一年,除了上課以外,什麼都懵懵懂懂,一切只是聽聽而已,還難以和眼前的風景聯繫在一起。直到第二年,我才開始注意到,提前一個多月,大到電視臺的主持人,小到匆匆來去的路人莫不佩戴一個小小的嬰粟花。

記得國殤日這天學校給每個同學也送上了罌粟花,那天的新聞裡處處圍繞這紀念展開,廣場上舉行遊行集會、紀念碑前獻上罌粟花環,甚至車船在11時鳴笛,政府工作人員也同時默哀兩分鐘,社會各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悼念、緬懷那些為了國家的自由和安全而犧牲的人們。這一切都觸動了我的神經,原來西方人這麼重視這個節日,這麼重視紀念已經逝去的英靈,並藉此為退伍的老兵捐獻一份愛心。

於是,也就在那一年,憑著對過去生活的熱情和回顧,我又重讀了《在弗蘭德的原野上》,當初聽了老師的講解我就有著把它翻譯過來的衝動,可一直都沒時間。這次我一定要圓了這個長久以來的願望,於是就有了這個原創的譯文。

如果我把認識這首詩、這個節日的第二個階段叫做熱戀的話,那麼到了今年,我又邁入了第三個階段―迷茫。

到了來加的第三個年頭,雖然還是菜鳥,可已不是那個懵懂的初來者,隨著對加文化的深入的了解,我才知道,國殤日不僅包括了紀念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還有參加了韓戰和近期的阿富汗維和任務中為國捐軀的人們。

我的心情莫名地複雜起來。姑且不論阿富汗的駐軍正義與否,只論韓戰的犧牲者吧。所謂韓戰,就是我們中國人心裡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那個血腥的戰場上,朝鮮和我的祖國失去了多少好兒郎,如果我們今天祭奠了當初的敵人,我要怎麼面對我祖國的兄弟姐妹和父老鄉親,我沉思。

加拿大一直是一個和平的國家,一直在建設中成長繁榮的歷史,好生讓人羨慕,它沒有經歷過象中國一樣千百年來的血與火的洗鍊,它不知道我們中國人對外族侵略,百年恥辱的痛。即算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無法掩蓋當初加拿大人和中國人在戰場廝殺過的事實,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祭奠,這樣日子,再看美麗的魔鬼花,我的心一陣惘然。

也許我不該還對過往的國家與國家的利益恩怨追根溯源,也許我不如跳出地域與時間的界限,只是用心去想,用心去體會,那些用生命去詮釋道義的戰士,他們不需要聽政客的鼓吹,他們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語言,他們只是憑著對祖國、對家園、對生他養它地方、對兄弟姐妹的本能的愛,本能的保衛,站了出來;懷抱著對自由的熱望,對和平的期盼,倒了下去。這種精神加拿大有,中國也有;這種戰士加拿大有,中國更有。

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用這樣的日子緬懷他們,紀念那樣一種精神,而不把眼光狹隘在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的人?我沒有答案,迷茫的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怎樣面對這樣一個節日,這樣一首詩。

兒子還小,他不懂什麼是祖國,什麼是家園,什麼是兄弟姐妹,甚至什麼是敵人。我不禁嘆息,兒子生在中國,長在加拿大,如果真有一天這兩個國家有著衝突的時候,兒子應該有怎樣的選擇呢?我曾經問過他,他喜歡哪個國家,他說他都喜歡,那麼就等他長大,我把前前後後的歷史講給他,留待他自己做出選擇和判斷吧。

**附:英文原文及譯文

John McCrae: In Flanders Fields (1915)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弗蘭德的原野上

血色的罌粟花

在風中搖曳流連

盛開

在那一行行十字架中間

那是我們的地方

天空瀰漫著硝煙

勇敢的雲雀仍在無畏地吟唱

翱翔向前

儘管歌詞在戰地的槍聲中

已很難分辨

我們現在

已離開人間,

可就在幾天以前

我們還活著

感受著黎明的華誕

觀賞著晚霞的嬌豔

那時的我們愛著也被愛著,

可現在的我們只能躺在

弗蘭德的原野上

長眠

後繼者 接過

我們垂落的手臂裡

最後擲去的火炬吧

把它高高擎起 向前

繼續

與敵人做戰

如果你們背棄了

我們這些犧牲者的

遺願,

那麼即便

罌粟花絢爛依然

我們也將難以

安眠

【註:本文原發於2008年《星星生活》周刊第372期】

深耕加拿大華人移民群體近20年的華文媒體,提供最豐富的加國生活資訊,記載咱們自己的生活經歷...歡迎關注訂閱!點「閱讀原文」可瀏覽星星生活最新精美電子刊物!

相關焦點

  •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哀哉國殤!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哀哉國殤!銘記歷史,勿忘國恥!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天。硝煙雖已遠去,國恥民殤不應忘記。
  • 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今天是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天。硝煙雖已遠去,國恥民殤不應忘記。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美國國殤日小長假多地海灘和泳池爆滿
    (原標題:美國國殤日小長假多地海灘和遊泳池爆滿) 【美國國殤日小長假多地海灘和遊泳池爆滿
  • 國殤日前夕被禁戴罌粟花紀念亡靈,加拿大人憤怒了
    從10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到11月11日國殤日,加拿大無數政客、記者、名流,以及數百萬民眾,都會在胸口別上一朵紅色的罌粟花。在加拿大,罌粟花最早是犧牲軍人的象徵。每年國殤日之前,由志願者在街角和商店分發,並為加拿大皇家軍團的退役軍人和家屬募集善款。
  • 中國警察的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從2021年,也就是從今年起,每年的1月10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警察節,這不但是中國警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老百姓的一件大事。
  • 勿忘國殤,守護和平
    勿忘國殤,守護和平 2020-12-14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勿忘國殤 銘記歷史│12.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勿忘國殤 銘記歷史│12.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2020-12-11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勿忘國殤 吾輩自強——嘉峪關市體校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3周年紀念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振興中華。12月13日,嘉峪關市體校2019級全體師生開展了以「勿忘國殤、吾輩自強」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節日科普 哀傷罌粟花,加拿大國殤紀念日的來歷
    這起震驚世界慘案發生的地點,正是不到一個月後即將舉辦加拿大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的場所。也因為這起恐怖攻擊事件,大大提升了全加拿大民眾對於國殤日的情感投入。自十一月初起,加拿大各城市大街小巷來來往往的行人們,在帽緣,胸口或是領片上,佩戴著一朵黑芯紅瓣的花朵。不分男女老少,無論平民或名人,紅花是無言的共同話語。
  • 11.11:加拿大國殤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國殤日的傳統是由停戰紀念日演變而來的。1919年11月10日晚,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舉行了「法蘭西共和國總統慶典」,慶祝停戰紀念日。第二天早上,第一個官方停戰日在白金漢宮舉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改變了這個節日的名稱。大英國協成員國採用了國殤日。大英國協國家大都高度重視這個紀念日!這個國殤日在英國是11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 英國雙11,國殤紀念日
    在英國,11月11日是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這個紀念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1918年的11月11日,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同時也以此表達對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景,往後每年這個時期大家都會買一朵小紅花佩戴起來,這一傳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繼續被保留下來了。
  • 5.12國殤 | 勿忘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內地(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8.5級地震)烈度最強、救援最難、恢復重建最艱巨複雜的特大地震。這是一場三千年一遇的特大地震作為親身經歷這一切的廣元人民即便9年過去也無法抹平我們心中的傷痛謹以此紀念5.12國殤讓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不能忘卻的國殤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國家都要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活動,至今已是第7個年頭。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
  • 以國之名,共祀國殤。舉國之祭,祈願和平
    ——12.13——國家公祭以國之名,共祀國殤。舉國之祭,祈願和平。邊塞海防,都市山村,以國之名,共祀國殤。寒冬歲末,國祭亡靈,半旗追思。舉國哀悼。雪覆金陵,國祭亡魂,笛徹神州,全民痛悲。古都厚土,國祭英烈,警鐘震宇,共祀國殤。泱泱中華,桀難多災,兵戈猶在,血淚未乾。
  • 誦讀:九歌·國殤
    九歌·國殤【作者】屈原 【朝代】先秦操吳戈兮被
  • 【大海之聲】敬請聆聽《九歌•國殤》
    九歌•國殤文:屈原   誦:大海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九歌·國殤》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輓詩。後人指出:《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
  • 法國國殤日,國旗脫銷,看難得腦洞大開的浪漫民族如何給世界驚喜
    消息一出,法國國旗立馬脫銷了。
  • 輔仁學子:牢記九一八,銘記歷史,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9月18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時光流逝
  • 屈原:九歌·國殤
    國殤,指為國戰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