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法師答疑:什麼是實相念佛?

2021-02-08 妙印禪心

弟子想請問在念佛方法中(持名.觀相.觀想.實相),要想上品上生唯有實相念佛,必須離心緣相,文字相,言說相。都離相了大眾如何修學?


妙印法師: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實相念佛。

上品上生,要依《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往生品位標準,不要依《匯集本》的標準。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嘆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聚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偏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時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嘆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嘆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念佛人,以不誹謗大般若經的功德,臨終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上品往生。

妙印法師:

都離相了大眾如何修學?

——能做到離相的人,能有多少?

果真離相了,什麼都不修!佛號也沒有,不迷不舉,無念清淨。

什麼都不修,什麼都不做,念頭,佛號,一律不準起!不起,不迷,這是實相念佛。

禪宗,悟了的,都在實相念佛中。

只有在這個時刻,才可以說,禪宗,淨土,是不二門。什麼宗,也不例外。

——歸不到「淨念相繼」上來,都是不平等的。

一旦契入「淨念相繼,或實相念佛」,什麼都平等了。

正如《楞嚴經》所云: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2012.12.25

相關焦點

  • 妙印法師:上品上生,要依《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往生品位標準
    yuanrong弟子想請問在念佛方法中(持名.觀相.觀想.實相),要想上品上生唯有實相念佛,必須離心緣相,文字相,言說相。都離相了大眾如何修學?妙印法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實相念佛。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聚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偏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 妙印法師答疑:《大般涅槃經》的精髓是什麼?
    《大般涅槃經》(配樂版)第42卷(後續卷下)唐沙門若那跋陀羅與會寧等 譯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導言妙印法師 敬撰《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所以,同修在聽聞此經時,若遇不太理解的地方,暫時可以放一放,不要過分執著文字相,明顯有「水分」甚至是「毒水」的地方,你可以略過去!或許你會認為:「既然這部經這麼麻煩,我就念阿彌陀佛好了!」當知,這是凡夫知見!非佛子之正念!
  • 大安法師:無相念佛非業力凡夫境界
    所謂無相念佛等於是實相念佛,實相才無相,無相又無不相。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二乘人的智慧是觀一切法空,他認為一切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依他起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完全沒有價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歸依處,就是什麼是修學的最圓滿的境界?就是安住在畢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歸依處了。當然這樣也好,解脫了三界的生死,這也是深妙禪。但是大乘的禪法呢,它觀一切法空,它還要生起妙用。
  •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至簡至捷,圓頓了義
    了義就是中道的真空妙有,阿彌陀佛就是契證了諸法的空性,然後由他四十八大願的願力,顯示了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這個妙有是從真空裡面顯現出來,理解了真空,才能相信妙有,把握了妙有,才能夠體認真空。無量光就是妙有,無量壽就是真空,無量光壽就是了義當中第一了義。然後它還是圓頓中至極圓頓。「圓」,圓融、圓滿、圓具,一法具足一切法。
  • 念佛法門的四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念佛而入實相
    如今在中國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最多,其實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繫念思維念佛、因地無相念佛、體究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等,所以念佛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但是現在很多法師將佛法簡單化了,只說持名念佛而不說其他。
  • 大航法師:為什麼念佛是七覺支
    謂能發起清淨妙慧,思惟依止、離欲依止、寂滅依止,攝伏諍論故。云何精進覺支?謂於善行,精進無懈,思惟依止、離欲依止、寂滅依止,攝伏諍論故。云何輕安覺支?謂於諸法,遠離麁(cū)重,調暢身心,思惟依止、離欲依止、寂滅依止,攝伏諍論故。云何捨覺支?謂於諸法,遠離放逸,令心寂靜,思惟依止、離欲依止、寂滅依止,攝伏諍論故。云何喜覺支?謂於諸法,而生喜受,思惟依止、離欲依止、寂滅依止,攝伏諍論故。」
  • 一切法門都具有實相念佛的功德
    念佛法門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其中實相念佛則屬於能夠契證真諦的念佛法門,與之相對應的是稱名念佛的法門。稱名念佛,是廣大佛子勤修善道的修行方法,也得到過祖師大德的方便讚嘆,但身為佛子,還是應該對實相念佛法門,有一定的聞思與見解,因為大乘佛子都曾發過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宏願,了解實相念佛的意義和功德,對於精進修行有非常大的加持力。
  • 妙印法師答疑:弟子常在供養三寶還是濟貧救難間糾結,弟子該如何布施呢?
    居士:頂禮法師!弟子道學淺顯,在日常生活中,僅僅會做些財布施,也經常在供養三寶還是濟貧救難間經常糾結,畢竟財力有限,很多世間事比如助老救急的事情也希望能盡力,我想我在這個問題上是經常起分別心的,請法師開示,應如何布施而不著相。
  • 妙印法師:《大般涅槃經》導言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導言妙印法師 敬撰《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經後印版本,雖各自保持著南本或者北本的名字和外貌,但,給人的總感覺,就是南本不是完全是南本,北本也不完全是北本,「不南也不北,強名:近代版本。
  • 大安法師:一個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我們要有自信心,不要以為觀想好像更高級,我持名好像更低一點;持名最高級,持名最稱阿彌陀佛的本懷;這個名號就是實相,這個名號就是萬德洪名;所以無餘無欠哪!持名成佛都有餘裕,何況其他?對這一點,持名代表觀想。  在唐代有個大行禪師,他早年是修禪的。他有一次就想抉擇一下法門,就在很多的經典當中隨便來拿,看抓到什麼經?他一抓就抓到《阿彌陀經》,就開始念《阿彌陀經》。
  • 修正法師:《依天台止觀修學得道如林》,天台與淨土原無二相
    萬法皆不離天台止觀,念佛法門豈出天台止觀之外?!若明此義,還說天台止觀修不起來,儘是醉漢之胡言亂語。或有人說,祖師之言不敢不信,但現見天台宗人多皆念佛,又作何解?須知四明知禮大師之《觀經疏妙宗鈔》與《觀經融心解》書中明確指出,念佛與觀佛屬於天台止觀之正行法門。念佛之外相類同,用心與不通妙理者大異,執跡而迷本,幾許誤哉!修念佛法門正是實踐天台止觀。
  • 傳喜法師視頻:什麼是真空妙有.淨旻法師《往生咒的含義與至誠念佛》師父點點滴滴的德行都留在我心裡 | 聽淨旻法師講師公的故事
    後來我的大師兄淨妙法師繼承了師父的衣缽,也是夜不倒單。我有一次跟我們師兄出差,我躺著,他坐著,半夜醒過來嚇一跳,旁邊坐著個人。像一般人沒有一定的功夫,師父的這個寶貴傳統繼承不了。那麼我問師父,我說你既然不睡覺,你可以弄個柜子嘛,或者把床撤掉,弄個大柜子把東西都裝進去,然後房間裡就放一條禪凳,打坐坐個禪凳就好了。你知道我師父怎麼告訴我的?
  • 【覺海傳燈】般若之燈—如何是實相念佛,如何見佛,為什麼諸法空無所有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能見到諸法無所有,就是念佛,此為認識諸法實相後的念佛,認識自性佛,念自性佛。所有這是諸法實相。故經文又說:複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見到諸法實相就是見到佛,而什麼是諸法實相呢?就是一切諸法,畢竟空無所有。
  • 印祖: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印光大師開示】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謂於五陰色受想行識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別離而滅,了無主宰之實我可得。法空者,於五陰法,了知當體全空。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即是其義。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實相者,法身理體,圓離生滅斷常空有等相,而為一切諸相之本,最為真實,故名實相。此之實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
  • 無相念佛修學行門 (二)
    再來說一個這五根當中的「慧根」,慧根並不是指在世間法上面的慧,譬如,讀書讀得好跟學佛學得好,這個不是等同的。慧根就是說,他在思惟推求法義的上面他很有慧根,也就是說,他有慧力去思惟推求,然後可以簡擇什麼法是正確的,什麼法是不正確的,那麼當他走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他會知道怎麼樣來轉進。所以說這個人不但有慧根,還有慧力,我們就說這樣的人,我們就說他根性好。
  • 海山法師|一學就會的念佛方法
    從表面上看,念佛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念佛法門,可攝一切行門。海山法師是淨土宗高僧,法師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總結並傳授了一套一學就會、一看就懂的念佛方法,今天小編就將這個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裨益。海山長老(1928-2013),寂靜法師之師。長老幼習儒典,精熟「四書」,賦性穎異,志趣超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有道高僧。
  • 妙蓮老和尚為你詳細開示念佛法門的奧妙
    上妙下蓮老和尚,臺灣靈巖山寺開山主,民國11年生於安徽巢縣,宿具善根、器宇非凡。
  • 大勢至菩薩成佛的名號是什麼?丨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宣化上人)
    所以念佛法門是最妙的。因為這樣,所以大勢至菩薩,一切菩薩摩訶薩,都在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名號念佛,很方便、很容易的,又不費錢、又不費工、直截了當。第二,「觀像念佛」。只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身體是金色的,佛相的莊嚴也是特別的。不要說旁的,就是他的白毫,能宛轉五須彌,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阿彌陀佛的眼睛,就有四大海那麼大,想像得到嗎?
  • 妙印法師為什麼選擇曇無讖法師的「北本」40卷,作為弘揚《大般涅槃經》的版本呢?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導言妙印法師 敬撰《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經後印版本,雖各自保持著南本或者北本的名字和外貌,但,給人的總感覺,就是南本不是完全是南本,北本也不完全是北本,「不南也不北,強名:近代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