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想請問在念佛方法中(持名.觀相.觀想.實相),要想上品上生唯有實相念佛,必須離心緣相,文字相,言說相。都離相了大眾如何修學?
妙印法師: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實相念佛。
上品上生,要依《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往生品位標準,不要依《匯集本》的標準。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嘆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聚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偏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時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嘆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嘆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念佛人,以不誹謗大般若經的功德,臨終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上品往生。
妙印法師:
都離相了大眾如何修學?
——能做到離相的人,能有多少?
果真離相了,什麼都不修!佛號也沒有,不迷不舉,無念清淨。
什麼都不修,什麼都不做,念頭,佛號,一律不準起!不起,不迷,這是實相念佛。
禪宗,悟了的,都在實相念佛中。
只有在這個時刻,才可以說,禪宗,淨土,是不二門。什麼宗,也不例外。
——歸不到「淨念相繼」上來,都是不平等的。
一旦契入「淨念相繼,或實相念佛」,什麼都平等了。
正如《楞嚴經》所云: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2012.12.25